.第八十七章 前夕(五)
泥涅师与阿史那都泥涅听到消息,大喜望外,两人立即动身,不过泥涅师又做了一件事,派了人潜入呼罗珊与塞斯坦境内,扬言唐朝不日协助我们波斯复国了。
吩咐完,向着西南方伏下痛哭。
复国有望了,波斯在吐火罗的西南方向,所以做出了这个举止。但泥涅师却没有想到这个举止,注定了他的命运。
李威听到后很反感,出兵帮你复国的是我们大唐,你老子死也死在我们唐朝长安,要拜哭,你也要向东方拜哭。对游牧民族反反复复,李威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良方,只有用一些土办法,强大了就切割肢解分化,然后移民充塞。波斯人有发达的农业系统,即便有游牧民族,也是半游牧半定居状态。可李威却在心中认为,皆是一群喂不好的狼了。
于是暗中又对本来制订好的政策进行了一些修改。
接见了二人,喜怒不露形色,寒喧过后,说道:“从前有一个强大的国家,老国王去世了,大臣们准备拥立国内一个王子即位。这时候,在外国有一个王子,听到父皇病逝的消息,从外国人手中带来了许多军队,作为争王的资本。大臣迫于压力,只好答应他的请求,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将王冠放在两头狮子中间,让这个王子必须从狮子中间取回王冠。结果这个王子却勇敢地做到了。”
泥涅师再次泣不成声。
波斯立国已久,第一个朝代是承契美尼帝国,立国一百多年,让亚历山大灭亡。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帝国很快被各国瓜分,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以叙利亚为中心,又创建了一个波斯王朝。仅一百多年,安息与大夏**,东部受到贵霜帝国侵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与安息帝国瓜分。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以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鼎盛时囊括伊朗全境与周边地区。可因为受到贵霜帝国侵略,国力衰退,各地军阀割据。三百多年后,为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推翻,这就是萨珊王朝。
李威说的这个王子是指巴赫拉姆一世,萨珊王朝的***国君,在历史上其实没有什么做为,在位时间也不长。但在波斯文学列王纪中却将他变成了第十代国君,又将萨珊帝国中兴之君,第九代国王沙普尔二世的事迹加于他头上。
但列王纪在波斯人中影响很大,就象三国演义一样,一提起曹操,是一个白脸大奸臣,一提起张飞,一个鲁莽的杀猪卖狗大汉,历史真相退化,李威了解一些波斯情况,真真假假的弄不清楚,也将列王纪当作了重要的参考。
真假不管,但波斯以前横行四方,轮到自己,却象一只狗一样,从东窜到西,泥涅师哭得很凄惨。
等他哭声小了一点,李威又说道:“你在我朝呆的时间很长,也看过许多书,应当知道这两个人,一个是王猛之孙王镇恶,一个是陈庆之,王镇恶不能提剑,不能拉弓,连马都骑不好,每次作战时,却冲在前面。陈庆之还是一个跛子,弱不禁风。可数次面对几十倍的敌人时,从来不害怕。你是波斯的未来,要向你的子民展示你们的勇气,这样,你的子民才有信心为你作战。”
别人说这句话没有资格,但李威却有权威说这句话。我都是大唐的皇帝了,都亲自站在前线,你只是一个屁大的波斯王子,为什么贪生怕死躲在吐火罗,连面都不敢露?
“是,”泥涅师老老实实地答道。
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感触他,开始说出他的计划。
商议了大半天,唐朝军队再次做了调动。契苾明、细封雷、拓跋坡、野辞明川再率五千唐朝军队进入吐火罗。还是以整编与训练军队为主,吐火罗各国以及突厥人,分别调来五万军队训练。还可以调去更多的军队的,然而吐火罗各国是山区,粮草不足,掣肘了容纳军队的数量。
这个动静闹得就有些大了。
萨勒姆很快得到了消息。
可接下来李威又做了一件事,让他迷惑。
这么多百姓迁移到碎叶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那么遥远。秦十八十五天就抵达青海,那是不要命骑马跑出来的,六千多里的地,对于百姓来说,是多少遥远的距离?
刘备从新野逃跑,带了无数百姓,一天只能走十里路。特殊情况不能算的,人多,又没有组织,越乱就越乱,结果成了龟跑。此次是从容安排,不会出现这个局面。并且细节也考虑到了,比如辎重,大多数百姓一贫如洗,可少数百姓带来了许多家当,因此在青海就将这些家当一起强行扔掉了,到碎叶城全部补偿给你们。再者,就是生活用品,比如衣服,衣服自己带着,还有帐蓬与日用品,棉被,这是放在大车上,用专人拉着,到了夜晚来临时,发放给百姓,早上起来重新叠好,再放入车中。再将老人与孩子,除了婴儿要母亲照料外,全部带上车子,先行带到碎叶城,特地编了号,一户一号,甲子多少号,乙丑多少号,分成六十个组,不然人太多,有许多名字又重复了,不好管理。以号领人,同样以号安排地点。一百号一个小组。
保持了轻装前进。但天气不乐观的,无论怎么走,在路上都要经过寒冬。
平均下来,能每天保持五六十里的行程就算不错了,也就是说有可能得四个月时间,才能将这漫长的路途走完。
所以几样东西成了关健,粮食,棉衣棉被,木炭,药材。
关中今年不指望了,侥幸河西走廊与西域如今也种植了大量的棉花,朝廷可以出资购买。可仍然不够的,顶多能维持迁移百姓用度。有很多百姓不愿走,难道真让他们在青海冻死不成?还要从河南河东等地调来大量的棉衣棉被药材。
再者,麻烦的就是粮食。
就是半饱,一个人十天下来,也会消耗一斗粮食,四个月就是十二斗。若是十几万二十几万人呢?
李威又想到了一个办法,火炬接力!正好大道上有许多驿站,比如从玉门到沙州,玉关六十五里路到常乐县,常乐县有南北二道去沙州,北道自常乐驿三十里到階亭驿,二十五里到甘草驿,二十五里到长亭驿,四十里到白亭驿,二十里到横涧驿,二十里到神泉驿,四十里再到沙州城驿。南道亦是如此。整个西域几条重要的干道同样是如此,长的六七十里,短的二十里,就有一个驿站。
接力开始。
第一步得从河中地区将粮食调运过来,也是不容易的,调运的粮食数字庞大,有可能达到五十万石以上,一车五石,要用十万车次。各国分摊,数量能勉强凑齐,可得运回碎叶城。又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先将过冬的粮食与路上的粮食调动碎叶,派出部分士兵,各国再支援一些人力,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接力。比如甲地派人将粮食调地乙地后,迅速返回,乙地再将粮食调到丙地。节省了消耗,甚至有人路近,晚上还能返回家中过夜。起始点压力不重的,到了后来压力就很重了,但接近了碎叶城,有唐兵接应,分担了压力。
也是比较伤劳力的事,但在唐朝替他们河***头的情况下,百姓也没有什么怨言。
第二步是明年灾民到齐,由灾民自己承担粮食运输,是关于到自己的肚皮,灾民也会有积极性。
其次就是从碎叶到青海这条主道。
一东一西接力,将粮食散于一路上两百多个驿站里,这个比较困难的。若是十万人过来,需要十几万石的粮食,二十万人,需要在路上消耗二十多万石的粮食,三十万人,则需要消耗四十万石的粮食。再加上役卒与牲畜的粮草,还要加上三分之一以上的损耗。
难的反过来是开头了,第一个驿站道路上有多少运多少,到最后不困难的,只有几千石,就地就可以运送到各个驿站。但有一门好处,两头皆有数目庞大的军队,可以用来临时胜任役卒,减轻各地负担。
同样还有木炭,这不需要自两边运输,临时就有树木的地方砍伐下来,烤成木炭。不然寒冬到来,百姓走路,身体暖和,只要将身体弱的老人与小孩接走,不会出现大意外的,担心的就是夜晚睡觉,身体血脉流动缓慢,一个旦进入深冬,有可能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没有足够的木炭取暖,夜晚非得出事不可。
为了减轻辎重与意外发生,甚至一组一组将每户人家打散,男人睡在一起,女人睡在一起,人多虽然会挤,但相互之间也可以取暖,又节约了棉被。
所以这一切,必须在十月底完成,不然到了冬月,道路封冻,更增加运输的难度与成本。
但一路上也不会那么顺利的,甚至李威想到了一个办法,树立偶像。
从灾民找几个良心好,品德好的人,将他们事迹传扬。是来自后世的灵感,雷锋精神。记得有人发出疑问,雷锋同志一年捐出的物资粮票,都超过了一班的收入,这是怎么回事?
较真了,社会需要的不是雷锋,是雷锋精神,张锋也好,李锋也好,或者有没有这回事,真的很重要吗?而这个精神才是真正的价值。就象阿里一样,伊斯兰教将他捧成圣人,死得多少可怜云云,但人家妻子无辜被杀了,不报仇难道忍着?再比如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了,你宣扬邪教不杀你杀谁,后来中欧干的事远远比以色列南省罗马总督过份得多,为什么不说?
后来人变得聪明了,从历史的尘埃中将真相翻出来,没有人再提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得很好了,真的很好了,好到老人倒在马路上,都没有人敢去扶。
李威重新发崛出来,将这几个人选好,将他们一些事迹神话,然后编成小册子,一路走一路派人宣传,学习王某某,学习张某某,学习李某某。让这几人的事迹成为一种榜样,甚至信仰,教育百姓爱国,扶老携幼,关心他人,相互友爱,互相帮助,团结谦让,甚至舍己为人。用此来减少百姓在迁移过程中的矛盾。
黑齿常之看了信后,先是哭笑不得,然后大声叫道:“妙啊妙。”
说孔夫子怎么的,可老百姓那有他那么有学问,现在却变成普通老百姓也能做的事,不但在迁移中能产生作用,甚至还能推广到全国。立即着手安排。
大迁移就开始了。
规模十分庞大。
比李威预想的稍微要好。一是李威在百姓中有威信,让许多老百姓相信。二是传销也起了作用。三是黑齿常之配合得好,生生忍到九月过了,都没有动静,许多老百姓一看这样下去,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不走怎么办,难道真要冻死在青海。临近九月半,也就是黑齿常之给了期限,再迟,天真的冷下来了,不好安排。临近九月半,终于更多的百姓眼看无望,同意向碎叶迁移。
前前后后共达二十五万七千多百姓。
还有不少百姓返回关中,青海依然逗留了一些不死心的人。看到灾民离开了,不能再让这留下的二十几人冻死,如他们的愿,编了编,容纳了六万多人,给了田地房屋,让他们居住下来。其他的人征求了一下意见后,给了一些过冬的物资,让他们明年春天返回。
压力很大的,动用了无数人手,与牲畜,不但两头,连一路上附近几乎所有的大牲口,与车辆全部征用了。为了这次迁移花的钱帛更达到了另人发指的数字。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除了调走的一万军队前去吐火罗与河中地区外,还派了一万多士兵两头押运粮食,同时留下来一万军队开始屯田,将田地开耕出来,冬天冻上一冻,能冻死虫子与一些野草,泥土也能冻酥。
然后盖房屋,一百户一组,盖一个村寨。太多了不行,不能跑到十几里地种麦子。太少不能自保。所以分成一百户一组,外面砌成两丈高的墙壁,里面是十字街。毕竟四周都是游牧民族,遇到一个大寒牲畜冻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但是汉人是耕种为主,却有粮食渡过危机。有了高墙自保,看到难以攻打,能减少他们贪婪之心。
但又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自热海开始,一直到碎叶城,延伸到碎叶城西一百里路外。再往西是十姓可汗故地,争议多,而且碎叶水到了中游,水势变小,主动放弃了。可是碎叶川下游两边却是高大的山脉。河水两边是耕地,再往两边去,只能半耕半牧了。
于是用坎儿井引出地下水,进行灌溉,在外围又留下大片空旷的地方,前来碎叶,李威就想到了移民。规模不知,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带来了许多苜蓿与黑麦的种籽,进行人工种草。不是随便种的,划成了一个个区域,每个区域一切为二,每部分再切为二,一块是放牧的,一块是留作青饲料的。另一半是留作来年使用,进行轮流养息。百姓不需要游牧,就能饲养一些牲口。
这一套政策不是第一次使用,在积石山已经在党项人中推广。
当然也希望突厥人学习。虽然辛苦一点,不需要东奔西走。但是定居下来,朝廷就能有效管理。
为了抢时间,几乎所有士兵放弃训练,在运粮食物资,在耕地建房子,甚至出资雇佣了周围的突厥人帮助。
这个动静比替吐火罗与河中地区练兵的动静大得多了。
萨勒姆听到后,又再次放松起来。
练军嘛,这是唐朝与大食争夺地盘的,河中与吐火罗是唐朝人的势力范围。大食在扩张,唐朝若一点不过问,岂不奇怪来哉。历史上正是如此,看到自己进攻吐火罗与河中,唐朝一点动静也没有,大食大将屈底波狂妄的喊了一句,打到中国去。还好,他十分机灵,若是真过了葱岭,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但是为防万一,他还是将此事向大马士革禀报,请求支援一批军队,进驻呼罗珊。可除了这个动静外,乌浒河两岸在这个冬天里一片静悄悄,双方各忙各的事,萨勒姆继续剿灭起义的民众,李威继续安排移民,居然一点看不出来大战即将到来的样子。
提供兴唐无弹窗高品质全文字章节在线阅读,高速首发最新章节,文字品质更高,如果觉得不错请帮助我们宣传推荐本站,感谢你的支持!你的每次分享和宣传都是我们高速首发的动力!
泥涅师与阿史那都泥涅听到消息,大喜望外,两人立即动身,不过泥涅师又做了一件事,派了人潜入呼罗珊与塞斯坦境内,扬言唐朝不日协助我们波斯复国了。
吩咐完,向着西南方伏下痛哭。
复国有望了,波斯在吐火罗的西南方向,所以做出了这个举止。但泥涅师却没有想到这个举止,注定了他的命运。
李威听到后很反感,出兵帮你复国的是我们大唐,你老子死也死在我们唐朝长安,要拜哭,你也要向东方拜哭。对游牧民族反反复复,李威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良方,只有用一些土办法,强大了就切割肢解分化,然后移民充塞。波斯人有发达的农业系统,即便有游牧民族,也是半游牧半定居状态。可李威却在心中认为,皆是一群喂不好的狼了。
于是暗中又对本来制订好的政策进行了一些修改。
接见了二人,喜怒不露形色,寒喧过后,说道:“从前有一个强大的国家,老国王去世了,大臣们准备拥立国内一个王子即位。这时候,在外国有一个王子,听到父皇病逝的消息,从外国人手中带来了许多军队,作为争王的资本。大臣迫于压力,只好答应他的请求,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将王冠放在两头狮子中间,让这个王子必须从狮子中间取回王冠。结果这个王子却勇敢地做到了。”
泥涅师再次泣不成声。
波斯立国已久,第一个朝代是承契美尼帝国,立国一百多年,让亚历山大灭亡。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帝国很快被各国瓜分,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以叙利亚为中心,又创建了一个波斯王朝。仅一百多年,安息与大夏**,东部受到贵霜帝国侵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与安息帝国瓜分。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以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鼎盛时囊括伊朗全境与周边地区。可因为受到贵霜帝国侵略,国力衰退,各地军阀割据。三百多年后,为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推翻,这就是萨珊王朝。
李威说的这个王子是指巴赫拉姆一世,萨珊王朝的***国君,在历史上其实没有什么做为,在位时间也不长。但在波斯文学列王纪中却将他变成了第十代国君,又将萨珊帝国中兴之君,第九代国王沙普尔二世的事迹加于他头上。
但列王纪在波斯人中影响很大,就象三国演义一样,一提起曹操,是一个白脸大奸臣,一提起张飞,一个鲁莽的杀猪卖狗大汉,历史真相退化,李威了解一些波斯情况,真真假假的弄不清楚,也将列王纪当作了重要的参考。
真假不管,但波斯以前横行四方,轮到自己,却象一只狗一样,从东窜到西,泥涅师哭得很凄惨。
等他哭声小了一点,李威又说道:“你在我朝呆的时间很长,也看过许多书,应当知道这两个人,一个是王猛之孙王镇恶,一个是陈庆之,王镇恶不能提剑,不能拉弓,连马都骑不好,每次作战时,却冲在前面。陈庆之还是一个跛子,弱不禁风。可数次面对几十倍的敌人时,从来不害怕。你是波斯的未来,要向你的子民展示你们的勇气,这样,你的子民才有信心为你作战。”
别人说这句话没有资格,但李威却有权威说这句话。我都是大唐的皇帝了,都亲自站在前线,你只是一个屁大的波斯王子,为什么贪生怕死躲在吐火罗,连面都不敢露?
“是,”泥涅师老老实实地答道。
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感触他,开始说出他的计划。
商议了大半天,唐朝军队再次做了调动。契苾明、细封雷、拓跋坡、野辞明川再率五千唐朝军队进入吐火罗。还是以整编与训练军队为主,吐火罗各国以及突厥人,分别调来五万军队训练。还可以调去更多的军队的,然而吐火罗各国是山区,粮草不足,掣肘了容纳军队的数量。
这个动静闹得就有些大了。
萨勒姆很快得到了消息。
可接下来李威又做了一件事,让他迷惑。
这么多百姓迁移到碎叶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那么遥远。秦十八十五天就抵达青海,那是不要命骑马跑出来的,六千多里的地,对于百姓来说,是多少遥远的距离?
刘备从新野逃跑,带了无数百姓,一天只能走十里路。特殊情况不能算的,人多,又没有组织,越乱就越乱,结果成了龟跑。此次是从容安排,不会出现这个局面。并且细节也考虑到了,比如辎重,大多数百姓一贫如洗,可少数百姓带来了许多家当,因此在青海就将这些家当一起强行扔掉了,到碎叶城全部补偿给你们。再者,就是生活用品,比如衣服,衣服自己带着,还有帐蓬与日用品,棉被,这是放在大车上,用专人拉着,到了夜晚来临时,发放给百姓,早上起来重新叠好,再放入车中。再将老人与孩子,除了婴儿要母亲照料外,全部带上车子,先行带到碎叶城,特地编了号,一户一号,甲子多少号,乙丑多少号,分成六十个组,不然人太多,有许多名字又重复了,不好管理。以号领人,同样以号安排地点。一百号一个小组。
保持了轻装前进。但天气不乐观的,无论怎么走,在路上都要经过寒冬。
平均下来,能每天保持五六十里的行程就算不错了,也就是说有可能得四个月时间,才能将这漫长的路途走完。
所以几样东西成了关健,粮食,棉衣棉被,木炭,药材。
关中今年不指望了,侥幸河西走廊与西域如今也种植了大量的棉花,朝廷可以出资购买。可仍然不够的,顶多能维持迁移百姓用度。有很多百姓不愿走,难道真让他们在青海冻死不成?还要从河南河东等地调来大量的棉衣棉被药材。
再者,麻烦的就是粮食。
就是半饱,一个人十天下来,也会消耗一斗粮食,四个月就是十二斗。若是十几万二十几万人呢?
李威又想到了一个办法,火炬接力!正好大道上有许多驿站,比如从玉门到沙州,玉关六十五里路到常乐县,常乐县有南北二道去沙州,北道自常乐驿三十里到階亭驿,二十五里到甘草驿,二十五里到长亭驿,四十里到白亭驿,二十里到横涧驿,二十里到神泉驿,四十里再到沙州城驿。南道亦是如此。整个西域几条重要的干道同样是如此,长的六七十里,短的二十里,就有一个驿站。
接力开始。
第一步得从河中地区将粮食调运过来,也是不容易的,调运的粮食数字庞大,有可能达到五十万石以上,一车五石,要用十万车次。各国分摊,数量能勉强凑齐,可得运回碎叶城。又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先将过冬的粮食与路上的粮食调动碎叶,派出部分士兵,各国再支援一些人力,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接力。比如甲地派人将粮食调地乙地后,迅速返回,乙地再将粮食调到丙地。节省了消耗,甚至有人路近,晚上还能返回家中过夜。起始点压力不重的,到了后来压力就很重了,但接近了碎叶城,有唐兵接应,分担了压力。
也是比较伤劳力的事,但在唐朝替他们河***头的情况下,百姓也没有什么怨言。
第二步是明年灾民到齐,由灾民自己承担粮食运输,是关于到自己的肚皮,灾民也会有积极性。
其次就是从碎叶到青海这条主道。
一东一西接力,将粮食散于一路上两百多个驿站里,这个比较困难的。若是十万人过来,需要十几万石的粮食,二十万人,需要在路上消耗二十多万石的粮食,三十万人,则需要消耗四十万石的粮食。再加上役卒与牲畜的粮草,还要加上三分之一以上的损耗。
难的反过来是开头了,第一个驿站道路上有多少运多少,到最后不困难的,只有几千石,就地就可以运送到各个驿站。但有一门好处,两头皆有数目庞大的军队,可以用来临时胜任役卒,减轻各地负担。
同样还有木炭,这不需要自两边运输,临时就有树木的地方砍伐下来,烤成木炭。不然寒冬到来,百姓走路,身体暖和,只要将身体弱的老人与小孩接走,不会出现大意外的,担心的就是夜晚睡觉,身体血脉流动缓慢,一个旦进入深冬,有可能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没有足够的木炭取暖,夜晚非得出事不可。
为了减轻辎重与意外发生,甚至一组一组将每户人家打散,男人睡在一起,女人睡在一起,人多虽然会挤,但相互之间也可以取暖,又节约了棉被。
所以这一切,必须在十月底完成,不然到了冬月,道路封冻,更增加运输的难度与成本。
但一路上也不会那么顺利的,甚至李威想到了一个办法,树立偶像。
从灾民找几个良心好,品德好的人,将他们事迹传扬。是来自后世的灵感,雷锋精神。记得有人发出疑问,雷锋同志一年捐出的物资粮票,都超过了一班的收入,这是怎么回事?
较真了,社会需要的不是雷锋,是雷锋精神,张锋也好,李锋也好,或者有没有这回事,真的很重要吗?而这个精神才是真正的价值。就象阿里一样,伊斯兰教将他捧成圣人,死得多少可怜云云,但人家妻子无辜被杀了,不报仇难道忍着?再比如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了,你宣扬邪教不杀你杀谁,后来中欧干的事远远比以色列南省罗马总督过份得多,为什么不说?
后来人变得聪明了,从历史的尘埃中将真相翻出来,没有人再提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得很好了,真的很好了,好到老人倒在马路上,都没有人敢去扶。
李威重新发崛出来,将这几个人选好,将他们一些事迹神话,然后编成小册子,一路走一路派人宣传,学习王某某,学习张某某,学习李某某。让这几人的事迹成为一种榜样,甚至信仰,教育百姓爱国,扶老携幼,关心他人,相互友爱,互相帮助,团结谦让,甚至舍己为人。用此来减少百姓在迁移过程中的矛盾。
黑齿常之看了信后,先是哭笑不得,然后大声叫道:“妙啊妙。”
说孔夫子怎么的,可老百姓那有他那么有学问,现在却变成普通老百姓也能做的事,不但在迁移中能产生作用,甚至还能推广到全国。立即着手安排。
大迁移就开始了。
规模十分庞大。
比李威预想的稍微要好。一是李威在百姓中有威信,让许多老百姓相信。二是传销也起了作用。三是黑齿常之配合得好,生生忍到九月过了,都没有动静,许多老百姓一看这样下去,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不走怎么办,难道真要冻死在青海。临近九月半,也就是黑齿常之给了期限,再迟,天真的冷下来了,不好安排。临近九月半,终于更多的百姓眼看无望,同意向碎叶迁移。
前前后后共达二十五万七千多百姓。
还有不少百姓返回关中,青海依然逗留了一些不死心的人。看到灾民离开了,不能再让这留下的二十几人冻死,如他们的愿,编了编,容纳了六万多人,给了田地房屋,让他们居住下来。其他的人征求了一下意见后,给了一些过冬的物资,让他们明年春天返回。
压力很大的,动用了无数人手,与牲畜,不但两头,连一路上附近几乎所有的大牲口,与车辆全部征用了。为了这次迁移花的钱帛更达到了另人发指的数字。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除了调走的一万军队前去吐火罗与河中地区外,还派了一万多士兵两头押运粮食,同时留下来一万军队开始屯田,将田地开耕出来,冬天冻上一冻,能冻死虫子与一些野草,泥土也能冻酥。
然后盖房屋,一百户一组,盖一个村寨。太多了不行,不能跑到十几里地种麦子。太少不能自保。所以分成一百户一组,外面砌成两丈高的墙壁,里面是十字街。毕竟四周都是游牧民族,遇到一个大寒牲畜冻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但是汉人是耕种为主,却有粮食渡过危机。有了高墙自保,看到难以攻打,能减少他们贪婪之心。
但又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自热海开始,一直到碎叶城,延伸到碎叶城西一百里路外。再往西是十姓可汗故地,争议多,而且碎叶水到了中游,水势变小,主动放弃了。可是碎叶川下游两边却是高大的山脉。河水两边是耕地,再往两边去,只能半耕半牧了。
于是用坎儿井引出地下水,进行灌溉,在外围又留下大片空旷的地方,前来碎叶,李威就想到了移民。规模不知,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带来了许多苜蓿与黑麦的种籽,进行人工种草。不是随便种的,划成了一个个区域,每个区域一切为二,每部分再切为二,一块是放牧的,一块是留作青饲料的。另一半是留作来年使用,进行轮流养息。百姓不需要游牧,就能饲养一些牲口。
这一套政策不是第一次使用,在积石山已经在党项人中推广。
当然也希望突厥人学习。虽然辛苦一点,不需要东奔西走。但是定居下来,朝廷就能有效管理。
为了抢时间,几乎所有士兵放弃训练,在运粮食物资,在耕地建房子,甚至出资雇佣了周围的突厥人帮助。
这个动静比替吐火罗与河中地区练兵的动静大得多了。
萨勒姆听到后,又再次放松起来。
练军嘛,这是唐朝与大食争夺地盘的,河中与吐火罗是唐朝人的势力范围。大食在扩张,唐朝若一点不过问,岂不奇怪来哉。历史上正是如此,看到自己进攻吐火罗与河中,唐朝一点动静也没有,大食大将屈底波狂妄的喊了一句,打到中国去。还好,他十分机灵,若是真过了葱岭,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但是为防万一,他还是将此事向大马士革禀报,请求支援一批军队,进驻呼罗珊。可除了这个动静外,乌浒河两岸在这个冬天里一片静悄悄,双方各忙各的事,萨勒姆继续剿灭起义的民众,李威继续安排移民,居然一点看不出来大战即将到来的样子。
提供兴唐无弹窗高品质全文字章节在线阅读,高速首发最新章节,文字品质更高,如果觉得不错请帮助我们宣传推荐本站,感谢你的支持!你的每次分享和宣传都是我们高速首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