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海上演习(求月票和推荐)
奉天最好的酒楼叫做聚福大酒楼,但是经张山长现代的眼光观察了一下,如果非要给它评个星级的话,最多只能够给半块石头,因为它距离星的级别还很遥远。(手打小说)
但是只要你不去看厨房的话,饭菜还是可以的,味道也不错,张山长看在吴禄贞瘪瘪的钱包的份上,勉强认可它是奉天最好的酒楼了。
打赌的结果最终还是吴禄贞输了,吴禄贞不得不兑现诺言,不过让张山长在这种卫生水平的酒楼吃上一个星期的话,他可也受不了,他宁愿到军营食堂去吃那种大白菜加红烧肉的军营标准餐。
不过就算他愿意吃,也没有时间了,眼看就要到7月30日,海军和美国海军的演习就要开始了,张山长要去凑一下热闹。
而且东北的战事基本上没他张山长的事了,经过这几仗的协调,蔡锷和吴禄贞已经在部队中建立了威信,指挥东北集团军已如臂使。
第五联队,主力部队已经渡过大洋河向安东方向挺进,同时第32联队发生激战,并且重创了该联队,第八师团在大孤山失利之后,第32联队后退到安东,以接应师团长小泉正保的败兵。
酒席上只有张山长,蔡锷和吴禄贞三人,张山长给三人倒了三杯酒,然后用手轻轻地赶了赶杯子上的苍蝇,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亮了亮底,“这几天辛苦两位了,这一杯是我敬你们的,我就先干为敬了”
蔡锷一仰头喝光了杯中的酒,道:“这里也只有这酒可以入口”
吴禄贞也喝光了杯中的酒,不想蔡锷在这方面纠缠,于是连忙叉开话题,说道:“部长,其实我们没有什么,主要是国防军的底子打的好,士兵思想觉悟高,军官素质过硬,武器装备又比日军好上一大截,特别是101师,这样的部队如果还打不赢,我们还哪有脸在军队里混?”
一说这,张山长就有一点得意了,他毕竟还是年轻,而且上辈子也没有成功过什么大事,就是进厂打一份工都不长,工厂和公司一年倒闭一个。
张山长得意洋洋说道:“那当然了,你也不想想,我在这方面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心思,可以说用是我先进的武器装备、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武装他们,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战斗素养,这样的部队,假以时日将无敌于天下,现在只是小试牛刀而已”
蔡锷和吴禄贞心里就有一点郁闷,看着这个外号张大炮的年轻人,似乎没什么军事常识,可是他搞出这些东西却是象模象样,而且非常有效果,如果自己处在他的位置,也不一定能组建出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
蔡锷不想多看张山长的得意样子,这样子让他心里有一些嫉妒,于是转移话题,问道:“部长大人,难道您真的准备再次放了袁世凯,就是为了要打破那个所谓的‘七擒七纵’的记录?”
蔡锷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他始终不能够接受张山长为了一些钱而放了袁世凯这只大老虎,如果张山长是为了效法诸葛亮“七擒七纵”而放袁世凯的话,也许他还可以接受。
张山长说道:“不是已经跟你说好了吗?袁世凯不是什么大老虎,而且现在他还有利用价值,他存在外国银行的钱还有很多,如果我们不把这些钱榨出来的话,就白白便宜了洋鬼子了”
“两个国家的战争不仅仅局限于军事上,还要在经济上打击他国,据我所知,袁世凯跟日本人有联络,这一次我们掏空了袁世凯的钱袋,让他再向日本人借,直到借到日本人破产为止,日本人不是很喜欢借钱给别人的吗?”
吴禄贞说道:“日本政府这次投资在袁世凯身上的资金全打了水漂,他们还会再借钱给袁世凯吗?”
张山长笑道:“如果不借,那么以前的投资铁定打了水漂,如果再借的话,还有可能一次性收回成本。
不借就一定全输,再借不一定输,还有可能收回成本,你说日本人借不借?”
蔡锷自顾自地喝了一杯,说道:“日本人都喜欢赌,用国运赌,现在的袁世凯还有作用,特别是第八师团覆灭之后,日本人更加需要袁世凯在国内给我们捣乱,从一点来说,日本人极有可能会,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傻子,傻到把有限的钱扔到袁世凯这个无底洞去的。”
吴禄贞道:“日本政府不是老说没钱吗,怎么还有钱借给袁世凯?”
张山长道:“怎么会没有,日本怎么说也是一个国家,再穷也可以拿出一两千万吧,日本人民勒紧一下裤头带就有了,何况它不是还有一个英国主子吗?到英国去发行债券呗。”
蔡锷和吴禄贞只有苦笑,这个张大炮,简直就是以打击日本人为乐,就算是“损日不利已”的事情也愿意干,而且干得津津有味。
日本人就是少一根螺丝钉,张山长看着也是高兴的,只要能够从经济上消弱日本人,张山长什么事情都愿意干。
不过,不管以后日本人再不再借钱给袁世凯,也不管袁世凯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张山长为了“三擒三纵”和那笔巨款,也不得不放了袁世凯。
这生意划得来,最好一直做下去。不放了袁世凯,又怎么有机会再“四擒四纵”和下一笔赎款呢。
7月30日,这一天对于中国海军和美国的海军来说,是一个节日,对于英法等国的大使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他们可以直接目睹中国海军传说中百发百中的雷达火控系统。
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又是一个惨痛的日子,因为继续前天陆军第八师团被中**队歼灭之后,日本的明治天皇在这一天又死掉了
明治天皇日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皇,日本帝国正是在他的领导之下,通过明治维新,硬是从一个小岛国弄成一个资本主义的强大帝国。
明治天皇于1894—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4—1905年进行日俄战争。随着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强国,明治天皇也越发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可是这样一位英明的天皇,却被第八师团被歼的消息活活气死了。
日本的东京愁云惨淡,但是中国山东的日照港口却一片热闹,如同过节似的,全国各地的大批游客涌向日照军港看热闹。
因为今天,中国海军和美国海军要在日照港口海面上进行军事演习,在军港码头,那里早已搭建了一排贵宾台,各国大使和武官,以及各大报纸的记者都手拿着望远镜,向着海面上张望。
美国海军出动的是在长江巡航的三艘炮舰,中国海军出动的是泰山号战列舰和山西号、河南号、江苏号巡洋舰。
这是打败河兰海军的主力战舰,当这些战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的时候,围观的人群中响起尖锐的呼叫声。
对于英法德等国见惯了巨舰大炮的大使来说,泰山号虽然是个体积庞大的家伙,但却是德国佬造得不满意而不要的军舰,明显已经过时,其余三艘巡洋舰进化论是排水量和速度等方面,更加比不上列强的巡洋舰,更加看不上眼。
他们才不会跟那些没有眼光、没有见过世面的中国民众那样欢呼,他们不是来看中国海军军舰的块头的,他们感兴趣的是舰上的那些像锅头那样的东西,据说这就是中国人传得神乎其神的雷达。
十点过后,演习开始了,起初的队列演练等,大使节和记者等贵宾都没有兴趣,虽然中国海军搞得有声有色,但是相对于列强的海军,中国海军只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没有人会去欣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的走姿,尽管他显得很可爱。
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在于观看实弹演习。
除了有望远镜的人之外,普通民众其实只能听一声炮响,凑一下热闹而已,至于有没有打中船靶,只能道听途说,但是每听到一声炮响,人群就自觉地欢呼一阵
至于有没有打中船靶,有人就说,看一看那些洋鬼子的脸色就知道,如果中国海军打中了,洋鬼子的脸色一定很难看,反之亦然。
于是等洋大使们散场的时候,很多民众都挤到各国使节和记者面前,专看那些洋鬼子的脸色。
果然不出所料,这些洋鬼子个个阴沉着脸色,由此可见,中国海军的军舰肯定是百发百中了
民众之中于是又一阵欢呼。
这一天,日照如过年一样热闹,甚至演习过后,还有很多各地的民众陆续赶到日照,只为到军港听一听人们的议论,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去。
日照的饭馆和客栈的生意好了几成。
就是说书的先生也跟着赚了一大笔,有说书先生把当日盛况编成段子,听众听了之后还想要听一遍,百听不厌。
奉天最好的酒楼叫做聚福大酒楼,但是经张山长现代的眼光观察了一下,如果非要给它评个星级的话,最多只能够给半块石头,因为它距离星的级别还很遥远。(手打小说)
但是只要你不去看厨房的话,饭菜还是可以的,味道也不错,张山长看在吴禄贞瘪瘪的钱包的份上,勉强认可它是奉天最好的酒楼了。
打赌的结果最终还是吴禄贞输了,吴禄贞不得不兑现诺言,不过让张山长在这种卫生水平的酒楼吃上一个星期的话,他可也受不了,他宁愿到军营食堂去吃那种大白菜加红烧肉的军营标准餐。
不过就算他愿意吃,也没有时间了,眼看就要到7月30日,海军和美国海军的演习就要开始了,张山长要去凑一下热闹。
而且东北的战事基本上没他张山长的事了,经过这几仗的协调,蔡锷和吴禄贞已经在部队中建立了威信,指挥东北集团军已如臂使。
第五联队,主力部队已经渡过大洋河向安东方向挺进,同时第32联队发生激战,并且重创了该联队,第八师团在大孤山失利之后,第32联队后退到安东,以接应师团长小泉正保的败兵。
酒席上只有张山长,蔡锷和吴禄贞三人,张山长给三人倒了三杯酒,然后用手轻轻地赶了赶杯子上的苍蝇,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亮了亮底,“这几天辛苦两位了,这一杯是我敬你们的,我就先干为敬了”
蔡锷一仰头喝光了杯中的酒,道:“这里也只有这酒可以入口”
吴禄贞也喝光了杯中的酒,不想蔡锷在这方面纠缠,于是连忙叉开话题,说道:“部长,其实我们没有什么,主要是国防军的底子打的好,士兵思想觉悟高,军官素质过硬,武器装备又比日军好上一大截,特别是101师,这样的部队如果还打不赢,我们还哪有脸在军队里混?”
一说这,张山长就有一点得意了,他毕竟还是年轻,而且上辈子也没有成功过什么大事,就是进厂打一份工都不长,工厂和公司一年倒闭一个。
张山长得意洋洋说道:“那当然了,你也不想想,我在这方面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心思,可以说用是我先进的武器装备、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武装他们,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战斗素养,这样的部队,假以时日将无敌于天下,现在只是小试牛刀而已”
蔡锷和吴禄贞心里就有一点郁闷,看着这个外号张大炮的年轻人,似乎没什么军事常识,可是他搞出这些东西却是象模象样,而且非常有效果,如果自己处在他的位置,也不一定能组建出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
蔡锷不想多看张山长的得意样子,这样子让他心里有一些嫉妒,于是转移话题,问道:“部长大人,难道您真的准备再次放了袁世凯,就是为了要打破那个所谓的‘七擒七纵’的记录?”
蔡锷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他始终不能够接受张山长为了一些钱而放了袁世凯这只大老虎,如果张山长是为了效法诸葛亮“七擒七纵”而放袁世凯的话,也许他还可以接受。
张山长说道:“不是已经跟你说好了吗?袁世凯不是什么大老虎,而且现在他还有利用价值,他存在外国银行的钱还有很多,如果我们不把这些钱榨出来的话,就白白便宜了洋鬼子了”
“两个国家的战争不仅仅局限于军事上,还要在经济上打击他国,据我所知,袁世凯跟日本人有联络,这一次我们掏空了袁世凯的钱袋,让他再向日本人借,直到借到日本人破产为止,日本人不是很喜欢借钱给别人的吗?”
吴禄贞说道:“日本政府这次投资在袁世凯身上的资金全打了水漂,他们还会再借钱给袁世凯吗?”
张山长笑道:“如果不借,那么以前的投资铁定打了水漂,如果再借的话,还有可能一次性收回成本。
不借就一定全输,再借不一定输,还有可能收回成本,你说日本人借不借?”
蔡锷自顾自地喝了一杯,说道:“日本人都喜欢赌,用国运赌,现在的袁世凯还有作用,特别是第八师团覆灭之后,日本人更加需要袁世凯在国内给我们捣乱,从一点来说,日本人极有可能会,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傻子,傻到把有限的钱扔到袁世凯这个无底洞去的。”
吴禄贞道:“日本政府不是老说没钱吗,怎么还有钱借给袁世凯?”
张山长道:“怎么会没有,日本怎么说也是一个国家,再穷也可以拿出一两千万吧,日本人民勒紧一下裤头带就有了,何况它不是还有一个英国主子吗?到英国去发行债券呗。”
蔡锷和吴禄贞只有苦笑,这个张大炮,简直就是以打击日本人为乐,就算是“损日不利已”的事情也愿意干,而且干得津津有味。
日本人就是少一根螺丝钉,张山长看着也是高兴的,只要能够从经济上消弱日本人,张山长什么事情都愿意干。
不过,不管以后日本人再不再借钱给袁世凯,也不管袁世凯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张山长为了“三擒三纵”和那笔巨款,也不得不放了袁世凯。
这生意划得来,最好一直做下去。不放了袁世凯,又怎么有机会再“四擒四纵”和下一笔赎款呢。
7月30日,这一天对于中国海军和美国的海军来说,是一个节日,对于英法等国的大使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他们可以直接目睹中国海军传说中百发百中的雷达火控系统。
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又是一个惨痛的日子,因为继续前天陆军第八师团被中**队歼灭之后,日本的明治天皇在这一天又死掉了
明治天皇日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皇,日本帝国正是在他的领导之下,通过明治维新,硬是从一个小岛国弄成一个资本主义的强大帝国。
明治天皇于1894—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4—1905年进行日俄战争。随着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强国,明治天皇也越发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可是这样一位英明的天皇,却被第八师团被歼的消息活活气死了。
日本的东京愁云惨淡,但是中国山东的日照港口却一片热闹,如同过节似的,全国各地的大批游客涌向日照军港看热闹。
因为今天,中国海军和美国海军要在日照港口海面上进行军事演习,在军港码头,那里早已搭建了一排贵宾台,各国大使和武官,以及各大报纸的记者都手拿着望远镜,向着海面上张望。
美国海军出动的是在长江巡航的三艘炮舰,中国海军出动的是泰山号战列舰和山西号、河南号、江苏号巡洋舰。
这是打败河兰海军的主力战舰,当这些战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的时候,围观的人群中响起尖锐的呼叫声。
对于英法德等国见惯了巨舰大炮的大使来说,泰山号虽然是个体积庞大的家伙,但却是德国佬造得不满意而不要的军舰,明显已经过时,其余三艘巡洋舰进化论是排水量和速度等方面,更加比不上列强的巡洋舰,更加看不上眼。
他们才不会跟那些没有眼光、没有见过世面的中国民众那样欢呼,他们不是来看中国海军军舰的块头的,他们感兴趣的是舰上的那些像锅头那样的东西,据说这就是中国人传得神乎其神的雷达。
十点过后,演习开始了,起初的队列演练等,大使节和记者等贵宾都没有兴趣,虽然中国海军搞得有声有色,但是相对于列强的海军,中国海军只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没有人会去欣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的走姿,尽管他显得很可爱。
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在于观看实弹演习。
除了有望远镜的人之外,普通民众其实只能听一声炮响,凑一下热闹而已,至于有没有打中船靶,只能道听途说,但是每听到一声炮响,人群就自觉地欢呼一阵
至于有没有打中船靶,有人就说,看一看那些洋鬼子的脸色就知道,如果中国海军打中了,洋鬼子的脸色一定很难看,反之亦然。
于是等洋大使们散场的时候,很多民众都挤到各国使节和记者面前,专看那些洋鬼子的脸色。
果然不出所料,这些洋鬼子个个阴沉着脸色,由此可见,中国海军的军舰肯定是百发百中了
民众之中于是又一阵欢呼。
这一天,日照如过年一样热闹,甚至演习过后,还有很多各地的民众陆续赶到日照,只为到军港听一听人们的议论,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去。
日照的饭馆和客栈的生意好了几成。
就是说书的先生也跟着赚了一大笔,有说书先生把当日盛况编成段子,听众听了之后还想要听一遍,百听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