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午餐会晤
杜鲁门对这小小的恭维抱以微微一笑,说道:“在亚洲地区,除了朝鲜半岛外,印度支那也是个令人不安的地区。我们已经开始大规模援助法国人,希望他们能将局势稳定下来,也希望南洋联邦能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越南哪,也不是个好东西,南北分治才是最好的办法。一旦越南统一,会象历史上那样将金兰湾租给苏联,那威胁可就近在眼前了。
黄历想到这里,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要我看的话,法国人恐怕难以担此重任。”
杜鲁门总统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为什么?越盟会击败法国人,凭他们的武器装备?”
黄历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两位总统坐在了餐桌上,饭菜上来之后,所有人都离开了一段距离,给两位总统的密谈创造了合适的空间。两位开始边吃边谈,这样使得气氛变得更融洽。
“武器装备只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一个因素。”黄历继续对印度支那发表自己的看法,“法**官对游击战术完全不知所措,在印度支那这样一个丛林茂盛,山峦密布的地区,正规作战是行不通的;再有就是法国人选中的马太差,保大皇帝,实在难以完成协助法国人的任务。”
杜鲁门沉吟了一下,明白黄历话中的意思。
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原来都是法国的殖民地,现在他们的地位略有改变。巴黎承认它们是“法兰西联邦”内的“独立国家”。所谓‘法兰西联邦”,也就是做个样子,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一种象征性的姿态,目的是对付苏联所支持的胡志明的越盟叛军。
一九五零年二月,华盛顿和伦敦承认了这三国,国务卿艾奇逊还强调说“美国的根本政策就是支持附属国家的人民,通过和平的民主的演变走向自治与独立”。美国本来希望亚洲有些国家跟着就会承认这三国。但是,他们不愿采取行动,因为法国支持的傀儡保大皇帝宁愿在里维埃拉晒太阳,当个不到职的国家元首。这使他们反感很大,持有对保大的普遍蔑视。但美国还是决定把美国的声誉押在印度支那。
“这或许是个问题。”杜鲁门并不太确定地说道:“但似乎影响不大,在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法国人应该能将局面支撑下去。”
黄历微微抿嘴,并不再往深里说。美国人还未领教到丛林战争的残酷,以及越盟的坚韧,或许吃些苦头才会明白。
“南洋联邦的气候与印度支那很接近,在地理上离得也不远,在法国人需要支援的时候,还请贵国能够担负起维护东南亚和平的重任。”杜鲁门显然想不到美国人会被卷进越南战争,并丢脸地被击败。
当然,此时美国并没有取代而不是补充法国的责任的倾向。更不会想到美国会成为法国的替罪羊,陷入直接干预的泥潭,但这些情况是会象滚雪球那样的。正如艾奇逊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我决定……既然我们干起来了,我就不再回头看了。”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我们很愿意伸出援手。”黄历故意叹了口气,说道:“可惜现在我们的国力太弱,能够提供的帮助有限的很。”
杜鲁门会意地点头微笑,这是要好处来了,早就知道这家伙是个不吃亏的主儿,果然如此。但此时需要便是价值,从南朝鲜方面得到的情报看,那位李总统显然对朝鲜战争初期美军的表现很有些失望,在私下里召开过会议,认为南洋联邦的军队应该留在韩国,作为对北朝鲜军队的威慑力量。
但两位大总统讨价还价就有些**分了,接下来的会议由双方带来的工作人员敲定这些琐碎事务吧杜鲁门还有些事情需要同黄历在私下里谈谈,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朝鲜战争停战以及对日和会等相关事宜。
一战而扬威,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在亚洲或者东南亚,南洋联邦军队的战力为各方所侧目,让黄历的后续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谈总是要谈的,北朝鲜已经没有了再次发动战争的资本。”黄历斟酌着字眼说道:“而且红色中国在中朝边境的兵力调动,是一个不祥的预兆。但和谈可能不取决于北朝鲜的态度,虽然他们肯定对苏联很抱怨,但总要得到苏联的首肯,取得中国的支持。我们可以首先做出和谈的姿态,把球踢到北朝鲜方面,看他们如何答复。因为我们在三八线止步,舆论是有利于我们的,扩大战争规模的借口已经没有了。如果他们拒绝,并且继续叫嚣战争,将激起全世界的声讨和谴责。”
杜鲁门沉吟了一下,派人叫来国防部长马歇尔,对于军事上的判断,显然他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根据仁川登陆后的战果统计,以及对战俘的审讯,我们可以确认北朝鲜已经丧失了主力部队和大部分的重武器,工业设施也在轰炸中摧毁殆尽,想再动员起一支军队,在三五年内是不太可能的。”马歇尔很肯定地回答道:“他们现在肯定怕得要命,担心联合**冲过三八线,对北朝鲜实行军事占领。但矜持总要装一装的,我们可以动用空中力量以轰炸促和谈。”
“和谈虽然会有争议,但难以想象无穷无尽的红色中国士兵端着苏联造的冲锋枪漫山遍野冲过来的情景。”杜鲁门苦笑了一声,说道:“希望和谈能尽快成功,我们好在圣诞节前抽调两个师去欧洲,也希望南洋联邦能弥补由此造成的军事力量的削弱。”
正如历史上麦克阿瑟对杜鲁门的评价:“象罗斯福那样敢作敢为、精神振作的人物已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走向权宜妥协而非斗争到底的趋势。杜鲁门总统大胆对抗并击败亚洲**的果断决心,已被经常灌输的怯懦和嘲讽剥夺殆尽。他明显在受一些比较自私的联合国政客的阿谀奉承的摆布,处于反常的境地,公开表示害怕那些言过其实的风险。”麦克阿瑟的话虽然偏激,但也说明了杜鲁门对扩大朝鲜战争是反对和畏惧的。
美国的战略重心是在欧洲,对印度支那的法国人只能提供资金和物资上的帮助,朝鲜半岛,更不是他们原定计划中要死命保住的地区。只是由于国内右翼舆论的强大,民众对于gcd扩张的恐惧,而不得不做出反击的决策。所以,朝鲜战争有停战的希望,一方面是由于黄历的引导,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心中早就有这样的想法。
显然,黄历的有限战争理论,红色中国可能军事干预的危险,以及苏联拥有了热核武器的事实,会让某些保守派人物冷静下来。正如杜鲁门为了使国会通过对“马歇尔计划”拨款,夸大**的威胁,指出**正在欧洲的落后地区兴旺发展。这就是政治家,可以夸大或忽视某些事件或理论,使其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谈到了黄历非常关心的问题——对日和会。杜鲁门选择在会晤时与黄历交流这个问题的看法,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四七年,在美苏关系日趋紧张和走向冷战的背景下,美国方面开始提出对日媾和的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对日和约缔结后使日本成为西方集团的一员,遏制苏联对日本的渗透和影响。但是在对日媾和方法与媾和目标方面,两国的立场是大相径庭的。
从媾和目标来看,美国试图保留它在日本的驻军权,把日本纳入美国的轨道;苏联力争让所有外**队撤出日本,防止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性盟国,并加强苏联对日本的影响。总之,双方都希望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对日媾和问题。由于苏联拒绝在外长会议以外讨论对日和约问题,媾和实际上陷入了困境。
五零年九月,朝鲜战争陷入僵持局面时,美国向远东委员会成员国散发了关于对日和约七原则的备忘录,准备加快对日媾和的进程。同时,美国与苏联进行了秘密讨论,为了吸引苏联参加按美国的条件所进行的媾和活动,美国抛出了一个诱人的礼物。那就是如果苏联参加和约,日本就将根据条约把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转交给苏联。
但出乎美国预料的是,没等苏联做出答复,南洋联邦却对此表示了强烈反对。理由是:日本从战败至今未就其战争责任问题展开充分辩论,进行深刻的追思和反省;右翼势力未得到大力扫除,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依然存在;对日和约对日本将来的军力限制不够明晰,领土问题含糊其词;对日本过于宽大,深深地伤害了受到日本侵略军涂毒的亚洲人民的感情;战争赔偿问题……。
更多到,地址
杜鲁门对这小小的恭维抱以微微一笑,说道:“在亚洲地区,除了朝鲜半岛外,印度支那也是个令人不安的地区。我们已经开始大规模援助法国人,希望他们能将局势稳定下来,也希望南洋联邦能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越南哪,也不是个好东西,南北分治才是最好的办法。一旦越南统一,会象历史上那样将金兰湾租给苏联,那威胁可就近在眼前了。
黄历想到这里,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要我看的话,法国人恐怕难以担此重任。”
杜鲁门总统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为什么?越盟会击败法国人,凭他们的武器装备?”
黄历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两位总统坐在了餐桌上,饭菜上来之后,所有人都离开了一段距离,给两位总统的密谈创造了合适的空间。两位开始边吃边谈,这样使得气氛变得更融洽。
“武器装备只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一个因素。”黄历继续对印度支那发表自己的看法,“法**官对游击战术完全不知所措,在印度支那这样一个丛林茂盛,山峦密布的地区,正规作战是行不通的;再有就是法国人选中的马太差,保大皇帝,实在难以完成协助法国人的任务。”
杜鲁门沉吟了一下,明白黄历话中的意思。
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原来都是法国的殖民地,现在他们的地位略有改变。巴黎承认它们是“法兰西联邦”内的“独立国家”。所谓‘法兰西联邦”,也就是做个样子,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一种象征性的姿态,目的是对付苏联所支持的胡志明的越盟叛军。
一九五零年二月,华盛顿和伦敦承认了这三国,国务卿艾奇逊还强调说“美国的根本政策就是支持附属国家的人民,通过和平的民主的演变走向自治与独立”。美国本来希望亚洲有些国家跟着就会承认这三国。但是,他们不愿采取行动,因为法国支持的傀儡保大皇帝宁愿在里维埃拉晒太阳,当个不到职的国家元首。这使他们反感很大,持有对保大的普遍蔑视。但美国还是决定把美国的声誉押在印度支那。
“这或许是个问题。”杜鲁门并不太确定地说道:“但似乎影响不大,在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法国人应该能将局面支撑下去。”
黄历微微抿嘴,并不再往深里说。美国人还未领教到丛林战争的残酷,以及越盟的坚韧,或许吃些苦头才会明白。
“南洋联邦的气候与印度支那很接近,在地理上离得也不远,在法国人需要支援的时候,还请贵国能够担负起维护东南亚和平的重任。”杜鲁门显然想不到美国人会被卷进越南战争,并丢脸地被击败。
当然,此时美国并没有取代而不是补充法国的责任的倾向。更不会想到美国会成为法国的替罪羊,陷入直接干预的泥潭,但这些情况是会象滚雪球那样的。正如艾奇逊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我决定……既然我们干起来了,我就不再回头看了。”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我们很愿意伸出援手。”黄历故意叹了口气,说道:“可惜现在我们的国力太弱,能够提供的帮助有限的很。”
杜鲁门会意地点头微笑,这是要好处来了,早就知道这家伙是个不吃亏的主儿,果然如此。但此时需要便是价值,从南朝鲜方面得到的情报看,那位李总统显然对朝鲜战争初期美军的表现很有些失望,在私下里召开过会议,认为南洋联邦的军队应该留在韩国,作为对北朝鲜军队的威慑力量。
但两位大总统讨价还价就有些**分了,接下来的会议由双方带来的工作人员敲定这些琐碎事务吧杜鲁门还有些事情需要同黄历在私下里谈谈,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朝鲜战争停战以及对日和会等相关事宜。
一战而扬威,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在亚洲或者东南亚,南洋联邦军队的战力为各方所侧目,让黄历的后续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谈总是要谈的,北朝鲜已经没有了再次发动战争的资本。”黄历斟酌着字眼说道:“而且红色中国在中朝边境的兵力调动,是一个不祥的预兆。但和谈可能不取决于北朝鲜的态度,虽然他们肯定对苏联很抱怨,但总要得到苏联的首肯,取得中国的支持。我们可以首先做出和谈的姿态,把球踢到北朝鲜方面,看他们如何答复。因为我们在三八线止步,舆论是有利于我们的,扩大战争规模的借口已经没有了。如果他们拒绝,并且继续叫嚣战争,将激起全世界的声讨和谴责。”
杜鲁门沉吟了一下,派人叫来国防部长马歇尔,对于军事上的判断,显然他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根据仁川登陆后的战果统计,以及对战俘的审讯,我们可以确认北朝鲜已经丧失了主力部队和大部分的重武器,工业设施也在轰炸中摧毁殆尽,想再动员起一支军队,在三五年内是不太可能的。”马歇尔很肯定地回答道:“他们现在肯定怕得要命,担心联合**冲过三八线,对北朝鲜实行军事占领。但矜持总要装一装的,我们可以动用空中力量以轰炸促和谈。”
“和谈虽然会有争议,但难以想象无穷无尽的红色中国士兵端着苏联造的冲锋枪漫山遍野冲过来的情景。”杜鲁门苦笑了一声,说道:“希望和谈能尽快成功,我们好在圣诞节前抽调两个师去欧洲,也希望南洋联邦能弥补由此造成的军事力量的削弱。”
正如历史上麦克阿瑟对杜鲁门的评价:“象罗斯福那样敢作敢为、精神振作的人物已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走向权宜妥协而非斗争到底的趋势。杜鲁门总统大胆对抗并击败亚洲**的果断决心,已被经常灌输的怯懦和嘲讽剥夺殆尽。他明显在受一些比较自私的联合国政客的阿谀奉承的摆布,处于反常的境地,公开表示害怕那些言过其实的风险。”麦克阿瑟的话虽然偏激,但也说明了杜鲁门对扩大朝鲜战争是反对和畏惧的。
美国的战略重心是在欧洲,对印度支那的法国人只能提供资金和物资上的帮助,朝鲜半岛,更不是他们原定计划中要死命保住的地区。只是由于国内右翼舆论的强大,民众对于gcd扩张的恐惧,而不得不做出反击的决策。所以,朝鲜战争有停战的希望,一方面是由于黄历的引导,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心中早就有这样的想法。
显然,黄历的有限战争理论,红色中国可能军事干预的危险,以及苏联拥有了热核武器的事实,会让某些保守派人物冷静下来。正如杜鲁门为了使国会通过对“马歇尔计划”拨款,夸大**的威胁,指出**正在欧洲的落后地区兴旺发展。这就是政治家,可以夸大或忽视某些事件或理论,使其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谈到了黄历非常关心的问题——对日和会。杜鲁门选择在会晤时与黄历交流这个问题的看法,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四七年,在美苏关系日趋紧张和走向冷战的背景下,美国方面开始提出对日媾和的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对日和约缔结后使日本成为西方集团的一员,遏制苏联对日本的渗透和影响。但是在对日媾和方法与媾和目标方面,两国的立场是大相径庭的。
从媾和目标来看,美国试图保留它在日本的驻军权,把日本纳入美国的轨道;苏联力争让所有外**队撤出日本,防止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性盟国,并加强苏联对日本的影响。总之,双方都希望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对日媾和问题。由于苏联拒绝在外长会议以外讨论对日和约问题,媾和实际上陷入了困境。
五零年九月,朝鲜战争陷入僵持局面时,美国向远东委员会成员国散发了关于对日和约七原则的备忘录,准备加快对日媾和的进程。同时,美国与苏联进行了秘密讨论,为了吸引苏联参加按美国的条件所进行的媾和活动,美国抛出了一个诱人的礼物。那就是如果苏联参加和约,日本就将根据条约把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转交给苏联。
但出乎美国预料的是,没等苏联做出答复,南洋联邦却对此表示了强烈反对。理由是:日本从战败至今未就其战争责任问题展开充分辩论,进行深刻的追思和反省;右翼势力未得到大力扫除,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依然存在;对日和约对日本将来的军力限制不够明晰,领土问题含糊其词;对日本过于宽大,深深地伤害了受到日本侵略军涂毒的亚洲人民的感情;战争赔偿问题……。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