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二十一道伤口,被打的伤口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仔细检查过之后,发现也没有想象中伤的严重,看来除了皮肉之苦外,计言当时的恐惧更多的自己在吓自己。

    毕竟他只是一个连鸡都没杀过的普通老百姓,而诏狱则是一个专门为折磨人,让人感到恐惧和害怕,摧毁人的心智和肉体,然后得到他们想要东西而设立的地方。一个人毫无防备的被抓进了那种地方,也不可能要求他表现的更好。

    回到自己住处已过午夜子时,计言给自己伤口处涂了些拿到的伤药,仰面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黑影到底是谁?

    从他在诏狱之中随意的出现来看,他应该是一个锦衣卫的高级官员,但也只是个猜测,况且锦衣卫里上有左都督、指挥使,下有专管诏狱的北镇抚司,和专管情报事宜的南镇抚司,掌管这几个衙门的主事大人,理论上也都可以做到这些。

    思来想去,并没有什么头绪,但计言已决定先不要轻举妄动,因为以他现在的情况,无权无势,无依无靠,哪怕是侥幸真的能追查到幕后主使是谁,他也没什么可以做的,去禀告郑和?且不说他目前无凭无据,郑和凭什么相信自己,就算郑和相信了计言,锦衣卫监视朝廷大臣的言谈举止,在大明朝根本也不是什么秘密,这本就是太祖皇帝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目的,即便知道自己被锦衣卫密探监视和记录,郑和又能做些什么呢。

    贸然行动,只会把自己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这就如同人在大雾中行走,看不清方向,找不到目标,这时候应该做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看清楚多少路就走多远,一点一点的前进,而不是冒失的四处瞎跑。也只有这样,才有机会穿破层层的迷雾,到达最后的目的地。

    就这么胡思乱想了半晌,直到东方泛白,计言才昏昏沉沉的睡去,醒来时早已是日上三竿过了晌午。

    计言检查了一下身上的伤口,轻一些的伤口已开始形成暗红色的血痂,伤得比较严重的几个地方,也已经不再往外渗血。

    计言心道,幸亏这身体的底子很好,恢复的挺快,要不更要受罪了。

    随便吃了点干粮,带上几件衣物和所有的银钱,收拾完东西,他便起程前往宁波府桃花渡。

    宁波府距离大明王朝首都南京近千里路,虽然那黑影给了几钱碎银子,但是那点钱和计言自己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他租车马的,因此计言只能靠着自己的双脚赶路。

    好在锦衣卫腰牌让他一路畅通无阻,还可沿途住在驿站,因此除了开始的几天,因为赶路而导致有的伤口复发耽误了一下行程外,后几天身体基本康复,外加天气越来越暖,沿途风景也还不错,整个旅途倒也算不上是个苦差事。

    一路行了十来天,计言终于抵达了宁波。城里问清了郑和船队所在地的具体方向,计言没有再做耽搁,便直奔桃花渡码头去了。

    以桃花渡码头为圆心,方圆几十里的区域现在都可以算是郑和船队的领地,海上自然是船队所属的大小船只,而陆地上也因为郑和船队人员的驻扎变得好似集市一般的热闹非凡。

    而随着计言离码头越行越近,他就越清晰地感觉到这里跟南京和宁波城里明显的不同。

    首先是来来往往的行人里操着各种方言或者外语,手脚并用的互相交流着,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带着行李的人们,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甚至还有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的人,各种衣着相貌的人汇集于此。

    此外还有各式不同的职业匠人也聚集而来,既有船队所需的船工、火工,也有军队里的官差、兵士、书记官,更有要一起出海的医者大夫、商贾和一些外国使臣。

    再者各种商品货物琳琅满目,一些浙江本地特色产品自不必说,各种鱼虾海货也是一应俱全,除此之外更有一些朝鲜,琉球,日本等外域的商品也能在这里找到。

    计言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找到了报到处,一切都很顺利,他的名字早已登记在册,报到验过正身之后,即被分去去其他通译会和一起居住于码头外围的船队营中。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日子并没有那么戏剧性的变化。

    他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收发公文信报工作,只不过是换到了郑和的船队里。他不知道到底要在这里等多久,也不知道现在出海的准备工作进展到了哪一步,更加不知道郑和在做什么,甚至因为那些不停进出营地的来自朝鲜、琉球、日本的商人使臣,让他连目的地是不是西洋都产生了很大的疑问。

    不过计言这个人,是个想的开的性格,总是可以从积极的方面来思考问题。虽然在这边目前也只是普普通通的通译,但是比起在锦衣卫经历司来说,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一是有机会亲身经历这浩浩荡荡的航海行动便是人生一大幸事,一想到自己能够参与这场中华民族史上最著名的出海行动,计言经常会自己忍不住偷偷笑出声来,毕竟他在现代只是籍籍无名之辈。

    二是虽见不到郑和本人,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但是同时也免去了计言内心的矛盾,诏狱里那位黑影交代的任务,他自可以名正言顺的抛之脑后,不用去想。

    三是这里每天都有各种人来来往往,虽然计言跟每个接触到的人也许都只有三言两句的简单交流,但是大家都是为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而来,因此个个都情绪高涨,气氛热烈,跟成日里死气沉沉、大家言谈举止都谨小慎微的锦衣卫衙门内真是两个天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心里想的开,啥都不是事。

    到桃花渡报到二十几天后,一个传令太监来到通译们的办事场所,传达了一个消息。

    “郑和郑大人今晚饭后要召见营地里的通译们!”

    通译们一阵欢呼,连计言在内的这十来个通译虽然来的时间有长有短,时间长的已有月余,时间短的则刚来几天,不过有一点都一样那就是都没有见过这位声名在外的郑大人。

    吃过晚饭,计言跟着其他人一起由一位小太监领路,穿过营地,来到了郑和帐中。

    这也是计言魂穿以来,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历史人物”。大帐内外烛火通明,计言眼前的郑和有着不太符合这个时代的魁梧身材,着一身便服,此刻正背对着大家,在一个记录着东海海域情况的地图上不停的比比划划。而一个身材比郑和矮小一些的太监,则手中拿着纸笔,在郑和身侧服侍。

    郑和其时不过三十余岁,他十二岁与叔父们一起被明军所俘,之后他的其他族人大半被明军所杀,他因年幼躲过一劫,之后在十三岁的时候被宫廷选做侍从而遭受了“宫刑”,十四岁被选进北平燕王府,随后跟随燕王朱棣鞍前马后,更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并深得新皇帝的信任。因此于永乐二年正月初一,被皇帝赐“郑”姓并升任四品内官监太监,随后领旨在此地督造宝船,招募随员,不久的将来即将代表大明朝出使番邦。

    通译们进到帐中后依次站开,垂首不语,大家都默默的在等待着郑和发言。

    带领的小太监向侍奉在郑和身边的太监示意人都已经到齐了,那位随侍的太监见状走近郑和耳边,耳语了几句。

    郑和转过身来,面朝大家,满意的从每个通译脸上扫过,看着这一个个年轻充满朝气的面孔,他虽稍显疲惫但情绪还是很不错,微笑道:“今天是第一次与诸位通译们见面,大家不用这么拘谨。相信大家对于船队目前的情况,以及出使的目的也都有所疑问,所以今晚特意叫景弘。”说着指了指身边随侍的那位太监。

    “景弘他追随我多年,也是此行的副使,把大家叫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此次出使的情况。”

    虽然此时是笑着说的,但是由于郑和中气十足,因此大堂中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郑和讲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扫过每一个通译,看到并没有人提出什么疑问,便接着说道:

    “今天下已定,皇上宏图志在四方,欲遣本官率人马船队出使西洋,以示我中国之富强。然而近来倭寇日益猖獗,扰我沿海州县,让我水师难以分身。我已奏明皇上,船队人马已齐备,但若要下西洋,必先平东洋。圣上业已准奏,命我率众先遣出师东洋,绝倭寇之祸,再图西洋。”

    “而我在明,敌在暗,倭寇之乱历久难平,一是因为他们神出鬼没,很难得到他们有效的信息情报,二是因为一直以来我国都有人跟倭寇暗通消息。他们在我国有内应的问题且先不提,有效的情报信息收集目前已迫在眉睫。因此本官决定,先遣人前往数个倭寇之巢穴所在,摸清楚情况,查实他们的落脚点、人数、火器装备情况等,务必做到知己知彼。待我大军抵达日本之后,告知日本国王,携其一举扫清倭寇之患,此役只可成功,否则我大明之威武水师则将被永远困于东洋,疲于守边剿匪,再无力志图西洋。”

    大帐内外,火把正熊熊燃烧着,正如此刻计言体内沸腾的热血。他来自现代,中国与日本近代的恩怨让他比在场的其他人更迫切的渴求能去做这件事,此刻的他真恨不得马上就能飞到日本去,抓几个倭寇扔到帐前给郑和发落。

    郑和的语气逐渐轻柔了下来,他一边来回踱着步,一边放慢了语速继续说道:“不过此行也是凶险异常,因今日我大明与日本之关系若近若离,因此若是行动之中出现了意外而致被捕,朝廷是不会出面替你们与日本交涉的,你们可能只得自求多福而不能指望有外援。当然,我不会只安排你们独自前往,每一个目标,我都会安排或精干军士或锦衣卫校尉等与你们一起,也会联络熟悉该地的客商给你们做掩护。”

    “不过这些都只是保全措施,这个差事仍然凶险异常,所以我希望你们之中愿意接下这差事的人,自己报名。”

    郑和说完这番话,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他停下脚步站在大帐正中,静静的看着这些通译们。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做翻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松狮鱼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章 桃花渡口-大明原文及翻译,我在大明做翻译,笔趣阁并收藏我在大明做翻译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