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王安石把一大叠纸张打在了桌子之上,一声大响在书房里回荡,久久不去;仔细一看,这些纸张,全是《海州日报》。有几十张之多,几乎是从第一期到最新的一期,都收集在了一起。
无论沈欢如何堤防与限制,报纸还是不可避免地从其他途径进入了京城诸人的眼中。王安石一方算是对沈欢比较关注的人之一,这不,通过他们的费心收集,这在江南一闹得轰轰烈烈的《海州日报》还是给王安石拿在了手上。不消说,是底下之人奉上的,通过王之手转到王安石这里来。
“岂有此理!”王安石骂了一句,显然是很生气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又拍了一下桌子。《海州日报》是个新事物,王安石本来也颇是希奇,若是如此,他也没有道理生气,毕竟现在京城之人都养成了看《文艺》杂志的习惯,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娱乐消遣方式之一。
恨就恨在报纸上刊载的沈欢的文章让王安石咬牙不已。特别是《矛盾论》的刊行,不明着反对新法,然而按照其上的理论,却可以推敲到新法的不合理,可以让人作为理论攻击。王安石已经可以想象当京城的那些御史或者反对新法者看了这文章之后会是什么反应了——肯定不是弹劾什么报纸**斯文,要治沈欢之罪;而是根据其中的理论,作为弹劾新法的理论。
《矛盾论》最大的亮点就是根据《老子》创造了辨证之法。\《老子》作为一千几百年地经典,就算在儒家的宋代,也有着莫大地地位。沈欢所说的辨证。没有凭空而造,而是分析了《老子》的理论。从中总结,令人无法反驳。单以学术而论,王安石也佩服沈欢对《老子》的了解,因为他本身就是治《老子》的大家,可以前也不会想得得“有无”、“难易”竟然会有着这么一个神奇的“辨证”!
然而他不能作为学术去看待此文,现在是非常时期,新法到处受到攻击日夜不断。虽然有着官家在支撑,然而朝中不少迂腐老臣只会拿什么祖宗家法来攻击而已,其他翻不了新。但是,可以想象,当这个《矛盾论》里的辨证方法出来了,地方那些抵制新法地人,肯定会根据其中的理论。说新法在此地并不合适,要官家“因地制宜”!如此一来,新法全盘的局面,将会进入一个更艰难的时期!
“好你个沈子贤!”王安石对这个女婿简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的才学,年轻一辈,真是无人可及;恨的是对方地聪明才智。没有放在支持他这个岳父身上,反而是站在了对立面去。
“可恨!”王安石又喊了一声来的,在王安石看文章的时候,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待在一边;等王安石开口漫骂沈欢。他才开口,也是一脸的恨恨之色。“父亲,这些文章。\孩儿都看过了,简直是可恨之及。特别是欧阳与那个姓姜的通判,都成了沈子贤的走狗了,还写文章分析他的什么《唯物论》与《矛盾论》,把其中理论上升到治国方略上去!这简直是在为反对新法摇旗呐喊呀!”
“那又如何?”王安石反问,“他们现在远在千里之外地海州,你能拿他们怎么样?沈子贤再怎么说都是你的妹夫,你还真想把他怎么样?元泽,上次吕吉甫他们弹劾沈子贤,竟然拿先帝来说事,别以为为父不知道有你参与其中!哼,别人也就罢了,他怎么说都是你的妹夫,你难道一定要置他于死地?”
“谁说孩儿参与了?”王气急败坏了,脸色又红又白,“父亲,是否吕吉甫与你说的?”
“你别管谁说的,总之以后没有为父的允许,不准你再对沈子贤下手。”
“可是,父亲,他要坏你地变法大业呀!”
“他要真坏得了,那也是他地本事!”王安石淡然说道,“元泽,你也是个聪明之人,有时间还不如都把精力花在如何完善新法条例上,分心他顾,岂能成事!”
王恨声道:“父亲,人家都欺负到头上了,你还这样维护他!这个沈子贤,办这个报纸之类的东西,明显是要在外地诋毁抵制新法。在京城,《文艺》杂志有些话不敢公开来说,但是在海州,他就没有这个顾忌了。\此人心思深沉,父亲,你看,报纸上还说他是拿了官家地圣旨才办起来的,明显是走前趁我等不注意向官家讨了去!如此作为,岂是君子所为!”
王安石默然不作声。
王又道:“还有,报纸在海州都行一个多月了,近日才传到京城,还是通过其他地方流传进来地,也是他做了手脚;孩儿现在听说这报纸在江南几大州县都有得卖,然而一个多月了,京城都没有见,可见是他特意阻挠了通往京城的销路。为什么呢?还不是怕我等知道,说通官家禁了报纸!现在出了几十份,我等能拿到,官家岂会没有?这报纸,有些地方还是颇为有趣的,特别是政策民生上,可以让官家足不出户就能知到各州县之事,现在就是任我等如何说辞,以官家的为人,岂会禁了报纸!父亲,他这样做,不是明显着要与我等过不去了吗?若任其下去,将来必成我变法祸害呀!”
“那又如何,你也说了,报纸难禁了,你说这般多,有什么意义王又道:“父亲,其实这个报纸,离了沈子贤就没多大威胁了。万不能让沈子贤把海州经营成他的根基呀!”
王安石皱眉了:“元泽,你又要兴你那套打击之术吗?他才去海州,你还想怎么样。又贬到哪里去?雷州?琼州?以他的才能,去哪里不能成事!元泽。\不是为父说你,有些事,你不能太过计较了!一心办我等之事,只要有用,官家自不会忘记我等好处!”
“父亲……”
“你不要说了!”王安石摆手说道,“现在最紧要地是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朝堂之争。你也说了,报纸进了京城。其他大臣想必也人手一份了,他们可以根据其中理论攻击新法。为父现在最忧心地便是这些,你若能分忧,便是对为父的最大孝顺了。”
主张不见用,让王大为叹息,不敢再多言;不过心里打什么主意,却不为人知了。
皇宫福宁殿旁的一个院子里渐渐有了秋气的萧凉。开封的八月。已经刮起了秋风,吹落了许多叶子,半青半黄的植物,也有了萧索的瑟瑟。
“哈哈,这个沈子贤,花样还真多!”几声大笑从院子里传出了很远。敢在皇宫如此放肆,除了官家赵顼。还能有谁。
他是真地很高兴,手上捧着一叠《海州日报》,已经看到上面报道的修筑海堤的部分了。虽是白话,少了几分文采,不过更是容易懂得。其中编辑写的现场观摩还坝的筑成,更是引起了赵顼的好奇与神往。特别是对于水泥建成的阶梯。两旁地折柳。行人密密,大有雅致。
“吕说书。你说这个水泥真有这般神奇么?”赵顼转头问起了身边的吕惠卿,吕惠卿现在深得官家信任。\以说书的身份,时常让官家叫到身边,咨询事务。
“回陛下,这个臣不甚了解。”吕惠卿依然还是那般从容与恭敬,“不过敢堂而皇之地登在这个报纸上,供世人参阅,想必不敢造假。何况此报是欧阳做编辑,此人人品素养,皆高于常人,有他把手,应当不至于欺瞒世人。”
“倒也是个理。”赵顼满意地点头,这个吕惠卿,学识高深,素有远见,大得他的欢心;若有问题,询之也颇得见地。
“你觉得这个报纸怎么样?”赵顼又问。
吕惠卿看到官家欣喜的神色,有了计较,道:“却也是好东西,有了它,陛下可以不出深宫,即可知道千里之外的海州生了什么。如果……臣是说如果,一旦全大宋的州县都有这么一份,那么陛下只需收拢天下报纸,那么底下官员做了什么事,都在眼底了!”
“哈哈,朕也是这么想地!”赵顼笑得很欢,“朕早就知道,这个沈子贤,到了海州,一定会让朕惊喜的。如今看来,没有差错!”
吕惠卿大是忧虑了,使尽了手段,才把沈欢排挤出朝堂,没想到官家还是对他那般信心,还有信任;对方作为变法派的敌人,深得帝宠,吕惠卿没道理不忧虑。
低下头,眼神闪烁了几下,吕惠卿又道:“陛下,报纸是好东西,然而其他地方办不起。\估计几年之类,都只能看这个《海州日报》了!”
“这是为何?”
“别的地方没有沈子贤的印刷利器!”
赵顼默然,印刷机器他也见过,说到底京城的印刷馆,他也有份呢;若没有他地保护,印刷机器也许早就泄密了。也因为这事,对于沈欢上次给弹劾从事商贾之事,赵顼有点愧疚,他以为沈欢是为他顶了罪名,若是给大臣弹劾一个皇帝参与商贾分利,那就真没脸坐在朝堂了。当然,当年他们两人做得严密,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是聪明如吕惠卿,也不知道有官家参与其中,不然估计他就不会拿这说事了。
赵顼轻轻叹了口气,把沈欢贬出去,让他好生为难;不贬吧,沈欢若在朝堂好好辩解也就是了,可他没有,反而放浪起来,有漠视朝堂威严地罪名;另外,沈欢升迁的度,在别人地挑拨之下,也真让他起了忧虑,放出去磨练,也算是对他的维护吧。
贬吧,他又觉得沈欢在朝堂之所以不辩解,是为了他这个着想。毕竟一深究下去,他这个皇帝参与其中地事也许就要败露了。最后对方拿先帝说事。更是令赵顼有点寒心,一个冲动,也就真贬出去了。现在想想,还真有点愧疚与悔恨。\不过现在看来,还算好吧,沈欢在海州干了几件大事,就是京城里的人们。也对他开始瞩目了。
“印刷利器之事,朕猜想沈子贤应该有了妥当地安排了吧。”赵顼幽幽叹道,“吕说书,你敢不敢与朕打个赌?朕认为不需一年,沈子贤就会开放印刷之机,让报纸遍地开花。”
吕惠卿心里大惊,报纸之利。他刚才是说了,不过他心里却认为这东西是阻挠新法的东西,一旦成了规模,到处都是报纸,变法之令在某地实行出了问题,报纸群起而攻,到处都是说新法不是地声音。给官家看了,他会如何作想?
恨不得自打一个嘴巴,刚才看官家对报纸很有兴趣,又高兴,说了一通好话,吕惠卿后悔死了。官家对沈欢的了解。不是常人可及,他敢打赌。当然会有绝大的把握,正是如此。吕惠卿才更担忧了,先回答官家的话道:“陛下英明神武,料事自不会出错。微臣位低职微,没有什么敢拿来赌的!”
“无趣,无趣!”赵顼喊了两句,“若是沈子贤在此,肯定一口要与朕赌一回了,说不定还会大谈彩头!你们呀……”
赵顼今日的反常让吕惠卿大有手脚无措的感觉,犹豫了一下,才道:“陛下,事及天下大事,臣不敢草率以赌为定!”
赵顼哼哼两声,才安慰道:“吕说书处事稳重,老成谋国,倒是朕放浪了。\好吧,不说这个!”
“陛下,其实……”吕惠卿很是犹豫地样子。
赵顼皱眉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吧,现在没其他人在场。说错了朕就当没听见,不会怪罪。”
“是,陛下宽宏!”吕惠卿赶紧说道,“其实说到这个报纸,微臣还是有一点担忧的。若如陛下所说,让报纸遍地开花,那么到时天下之人皆可自议论,一旦非议朝政,岂不是……”
“吕说书难道没看这《海州日报》吗?”赵顼一副奇怪的样子,“这第一期就明确刊载了新闻出版条例,还是朕亲批的呢,谁办报,若是乱说话,嘿,国法当头,也不是吃素的!”
吕惠卿说道:“看是看了,不过微臣还是担忧,陛下,报纸由民间之人承办,作为咽喉,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旦成了气候,岂不是可以左右朝政?这些人只能看到身边之利,而无天下大局的眼光,对某一事,也许看法会有朝廷不同。到时,岂不是与朝廷为难?若按条例规定,他们可以说此事符合当地事实,也是不违例的!”
赵顼闻言脸色顿时冷了,觉得大有可能,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去做?”
“不如把报纸收归由朝廷或者官府承办,陛下以为如何?”吕惠卿说得很小心。\
“不妥不妥!”赵顼连忙摇头。
“请陛下指点微臣。”吕惠卿也愣了,想不到官家竟然会一口否决了他地提议。
赵顼的眼神一下子恍惚了,道:“朕了解沈子贤,他不会同意这一提议的。因为他会说,若是由官府承办,那就失去了监督的作用,因为民间说不了话,全是官府的喉舌,到时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出了事,违了法,也会勒令不准刊行,尽力隐瞒。这样岂不是失去了报纸的功用?吕说书,你说呢?”
“陛下圣明。”吕惠卿只能这样说了,心里却震惊不已,想不到沈欢真的有此雄心,还真打算用报纸来作为民间御史了,若是这样地话……看到官家对此的支持态度,吕惠卿的心微微冷了一下。“不过你的考虑也是有理。”赵顼笑着说道,“朕想过了,待印刷利器成为天下普通之事后,自会让官府也办一份报纸,到时官方与民间皆有了喉舌,只要加大监督力度,对那些败坏国家大事不顾大义之人大加惩罚,就会在大宋呈现一片融洽的景象了!哈哈,有了这个报纸。朕真的不用出宫也能浏览天下景事,真是妙哉!”
当日沈欢翻出几年前办《文艺》杂志时写成地出版条例。要他批准时,赵顼还觉得多此一举。后来觉得此事也没什么坏处,就多了一条律令而已,就签批让沈欢带走了。\如今看到报纸,还真只能佩服对方,能想到这些约束地策略,不愧是为朝廷着想地臣子呀!
若是沈欢知道他这个想法。肯定会笑死。他早有办报纸地心思,写成出版条例献上去,更多是为了保全自己。苏轼的“乌台诗案”就像一把剑时刻悬在他地头上,不敢太过出格。先拿下出版条例,按例办事,到事有什么事,也有了说辞。任对方手段通天,总不能把罪责怪到官家身上去吧。为了地方王安石这些马仔的手段,沈欢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了。
吕惠卿看到官家对沈欢那般欣赏,当然不甘心了,作势深沉叹了口气。
“吕说书,你做什么?”那样大声的叹气,声震方圆几米。就在身边的赵顼没道理一下子成为了聋子听不见。
“陛下……”吕惠卿欲言又止。
“说吧!”赵顼有点不耐烦了。
“是,不过臣之所言,有点诛心……”
“恕你无罪!”赵顼更不耐了。
吕惠卿又犹豫了半晌,道:“陛下说报纸将来会遍地开花,臣不敢断言不是。不过现在只此一家,沈知州那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开放印刷利器给大家……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天下也就只有这个《海州日报》一份报纸!”
“那又怎样?”
“陛下。报纸一日一期,一月下来。就有数十份,又便宜,加上又是白话为文,江南之地富裕,文风也盛,文人不少,百姓也大多识字,据说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看《海州日报》了!可以说,一段时间内,《海州日报》将是他们唯一阅读地报纸,别去其他。那么……”
“那么什么,快说!”吕惠卿在关键时刻又停顿,让赵顼恨不得咆哮了。
吕惠卿小心地道:“臣说了这般多,就是想告诉陛下一个道理:短时间内,《海州日报》上面说什么,百姓就信什么!若是给有心人挑拨,后果也堪忧呀!”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赵顼顿时冷了脸色,“你是要摸黑一个知州吗?他是三品大员,朕很信任他,你想做什么?”
“陛下恕罪!”
赵顼喘了几口气,平复下心情,道:“朕早说过恕你无罪,就是有些话,不当说就不要说!”
“陛下教诲,臣自当遵命!”吕惠卿突然也强硬了,“可是有些话,作为臣子,有感皇恩,也不得不说。陛下,可否让微臣把话说完?”
“若是无必要,就不要多说了!”
“是有关变法之事的。”
“哦?什么事?”吕惠卿这话点中了赵顼的软肋,吕惠卿不无深意地指责沈欢,让他有点不喜,自当时拂袖而去,听到“变法”一词,改了主意,要听下去了。
吕惠卿说道:“陛下,还是与《海州日报》有关。陛下觉得沈知州的篇《矛盾论》如何?”
“不无新意。”赵顼评价说道。
“是的,陛下,依微臣之意,若以学术而论,可以立一派了。可是,以矛盾为事物根由,说万物不同,要因地制宜,不无创见,放在平时,臣也会赞上几句。可在这变法紧要关头,臣就不敢苟同了,无心也就罢了,若是有心就真是太可怕了!陛下请想,什么叫因地制宜?给其他朝臣看了,是否因一地变法出现些须问题,就要听了新法或者不在当地实行了呢?陛下,臣可以预见,等其他大臣吃透这些理论之后,丁当会以此为据,在朝堂攻击新法实行。新的一论攻击新法已经在所难免了!”
“啊?”赵顼惊了一下,顿时冷下脸沉默,心里乱极了,越想越觉得吕惠卿所说大有可能,不由也慌了。
还有一天这个月就过去了,嘎嘎,这月已经更了二十多万。本书也快一百万了,这是书生的一个突破。希望能在诸君地支持下下个月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无论沈欢如何堤防与限制,报纸还是不可避免地从其他途径进入了京城诸人的眼中。王安石一方算是对沈欢比较关注的人之一,这不,通过他们的费心收集,这在江南一闹得轰轰烈烈的《海州日报》还是给王安石拿在了手上。不消说,是底下之人奉上的,通过王之手转到王安石这里来。
“岂有此理!”王安石骂了一句,显然是很生气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又拍了一下桌子。《海州日报》是个新事物,王安石本来也颇是希奇,若是如此,他也没有道理生气,毕竟现在京城之人都养成了看《文艺》杂志的习惯,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娱乐消遣方式之一。
恨就恨在报纸上刊载的沈欢的文章让王安石咬牙不已。特别是《矛盾论》的刊行,不明着反对新法,然而按照其上的理论,却可以推敲到新法的不合理,可以让人作为理论攻击。王安石已经可以想象当京城的那些御史或者反对新法者看了这文章之后会是什么反应了——肯定不是弹劾什么报纸**斯文,要治沈欢之罪;而是根据其中的理论,作为弹劾新法的理论。
《矛盾论》最大的亮点就是根据《老子》创造了辨证之法。\《老子》作为一千几百年地经典,就算在儒家的宋代,也有着莫大地地位。沈欢所说的辨证。没有凭空而造,而是分析了《老子》的理论。从中总结,令人无法反驳。单以学术而论,王安石也佩服沈欢对《老子》的了解,因为他本身就是治《老子》的大家,可以前也不会想得得“有无”、“难易”竟然会有着这么一个神奇的“辨证”!
然而他不能作为学术去看待此文,现在是非常时期,新法到处受到攻击日夜不断。虽然有着官家在支撑,然而朝中不少迂腐老臣只会拿什么祖宗家法来攻击而已,其他翻不了新。但是,可以想象,当这个《矛盾论》里的辨证方法出来了,地方那些抵制新法地人,肯定会根据其中的理论。说新法在此地并不合适,要官家“因地制宜”!如此一来,新法全盘的局面,将会进入一个更艰难的时期!
“好你个沈子贤!”王安石对这个女婿简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的才学,年轻一辈,真是无人可及;恨的是对方地聪明才智。没有放在支持他这个岳父身上,反而是站在了对立面去。
“可恨!”王安石又喊了一声来的,在王安石看文章的时候,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待在一边;等王安石开口漫骂沈欢。他才开口,也是一脸的恨恨之色。“父亲,这些文章。\孩儿都看过了,简直是可恨之及。特别是欧阳与那个姓姜的通判,都成了沈子贤的走狗了,还写文章分析他的什么《唯物论》与《矛盾论》,把其中理论上升到治国方略上去!这简直是在为反对新法摇旗呐喊呀!”
“那又如何?”王安石反问,“他们现在远在千里之外地海州,你能拿他们怎么样?沈子贤再怎么说都是你的妹夫,你还真想把他怎么样?元泽,上次吕吉甫他们弹劾沈子贤,竟然拿先帝来说事,别以为为父不知道有你参与其中!哼,别人也就罢了,他怎么说都是你的妹夫,你难道一定要置他于死地?”
“谁说孩儿参与了?”王气急败坏了,脸色又红又白,“父亲,是否吕吉甫与你说的?”
“你别管谁说的,总之以后没有为父的允许,不准你再对沈子贤下手。”
“可是,父亲,他要坏你地变法大业呀!”
“他要真坏得了,那也是他地本事!”王安石淡然说道,“元泽,你也是个聪明之人,有时间还不如都把精力花在如何完善新法条例上,分心他顾,岂能成事!”
王恨声道:“父亲,人家都欺负到头上了,你还这样维护他!这个沈子贤,办这个报纸之类的东西,明显是要在外地诋毁抵制新法。在京城,《文艺》杂志有些话不敢公开来说,但是在海州,他就没有这个顾忌了。\此人心思深沉,父亲,你看,报纸上还说他是拿了官家地圣旨才办起来的,明显是走前趁我等不注意向官家讨了去!如此作为,岂是君子所为!”
王安石默然不作声。
王又道:“还有,报纸在海州都行一个多月了,近日才传到京城,还是通过其他地方流传进来地,也是他做了手脚;孩儿现在听说这报纸在江南几大州县都有得卖,然而一个多月了,京城都没有见,可见是他特意阻挠了通往京城的销路。为什么呢?还不是怕我等知道,说通官家禁了报纸!现在出了几十份,我等能拿到,官家岂会没有?这报纸,有些地方还是颇为有趣的,特别是政策民生上,可以让官家足不出户就能知到各州县之事,现在就是任我等如何说辞,以官家的为人,岂会禁了报纸!父亲,他这样做,不是明显着要与我等过不去了吗?若任其下去,将来必成我变法祸害呀!”
“那又如何,你也说了,报纸难禁了,你说这般多,有什么意义王又道:“父亲,其实这个报纸,离了沈子贤就没多大威胁了。万不能让沈子贤把海州经营成他的根基呀!”
王安石皱眉了:“元泽,你又要兴你那套打击之术吗?他才去海州,你还想怎么样。又贬到哪里去?雷州?琼州?以他的才能,去哪里不能成事!元泽。\不是为父说你,有些事,你不能太过计较了!一心办我等之事,只要有用,官家自不会忘记我等好处!”
“父亲……”
“你不要说了!”王安石摆手说道,“现在最紧要地是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朝堂之争。你也说了,报纸进了京城。其他大臣想必也人手一份了,他们可以根据其中理论攻击新法。为父现在最忧心地便是这些,你若能分忧,便是对为父的最大孝顺了。”
主张不见用,让王大为叹息,不敢再多言;不过心里打什么主意,却不为人知了。
皇宫福宁殿旁的一个院子里渐渐有了秋气的萧凉。开封的八月。已经刮起了秋风,吹落了许多叶子,半青半黄的植物,也有了萧索的瑟瑟。
“哈哈,这个沈子贤,花样还真多!”几声大笑从院子里传出了很远。敢在皇宫如此放肆,除了官家赵顼。还能有谁。
他是真地很高兴,手上捧着一叠《海州日报》,已经看到上面报道的修筑海堤的部分了。虽是白话,少了几分文采,不过更是容易懂得。其中编辑写的现场观摩还坝的筑成,更是引起了赵顼的好奇与神往。特别是对于水泥建成的阶梯。两旁地折柳。行人密密,大有雅致。
“吕说书。你说这个水泥真有这般神奇么?”赵顼转头问起了身边的吕惠卿,吕惠卿现在深得官家信任。\以说书的身份,时常让官家叫到身边,咨询事务。
“回陛下,这个臣不甚了解。”吕惠卿依然还是那般从容与恭敬,“不过敢堂而皇之地登在这个报纸上,供世人参阅,想必不敢造假。何况此报是欧阳做编辑,此人人品素养,皆高于常人,有他把手,应当不至于欺瞒世人。”
“倒也是个理。”赵顼满意地点头,这个吕惠卿,学识高深,素有远见,大得他的欢心;若有问题,询之也颇得见地。
“你觉得这个报纸怎么样?”赵顼又问。
吕惠卿看到官家欣喜的神色,有了计较,道:“却也是好东西,有了它,陛下可以不出深宫,即可知道千里之外的海州生了什么。如果……臣是说如果,一旦全大宋的州县都有这么一份,那么陛下只需收拢天下报纸,那么底下官员做了什么事,都在眼底了!”
“哈哈,朕也是这么想地!”赵顼笑得很欢,“朕早就知道,这个沈子贤,到了海州,一定会让朕惊喜的。如今看来,没有差错!”
吕惠卿大是忧虑了,使尽了手段,才把沈欢排挤出朝堂,没想到官家还是对他那般信心,还有信任;对方作为变法派的敌人,深得帝宠,吕惠卿没道理不忧虑。
低下头,眼神闪烁了几下,吕惠卿又道:“陛下,报纸是好东西,然而其他地方办不起。\估计几年之类,都只能看这个《海州日报》了!”
“这是为何?”
“别的地方没有沈子贤的印刷利器!”
赵顼默然,印刷机器他也见过,说到底京城的印刷馆,他也有份呢;若没有他地保护,印刷机器也许早就泄密了。也因为这事,对于沈欢上次给弹劾从事商贾之事,赵顼有点愧疚,他以为沈欢是为他顶了罪名,若是给大臣弹劾一个皇帝参与商贾分利,那就真没脸坐在朝堂了。当然,当年他们两人做得严密,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是聪明如吕惠卿,也不知道有官家参与其中,不然估计他就不会拿这说事了。
赵顼轻轻叹了口气,把沈欢贬出去,让他好生为难;不贬吧,沈欢若在朝堂好好辩解也就是了,可他没有,反而放浪起来,有漠视朝堂威严地罪名;另外,沈欢升迁的度,在别人地挑拨之下,也真让他起了忧虑,放出去磨练,也算是对他的维护吧。
贬吧,他又觉得沈欢在朝堂之所以不辩解,是为了他这个着想。毕竟一深究下去,他这个皇帝参与其中地事也许就要败露了。最后对方拿先帝说事。更是令赵顼有点寒心,一个冲动,也就真贬出去了。现在想想,还真有点愧疚与悔恨。\不过现在看来,还算好吧,沈欢在海州干了几件大事,就是京城里的人们。也对他开始瞩目了。
“印刷利器之事,朕猜想沈子贤应该有了妥当地安排了吧。”赵顼幽幽叹道,“吕说书,你敢不敢与朕打个赌?朕认为不需一年,沈子贤就会开放印刷之机,让报纸遍地开花。”
吕惠卿心里大惊,报纸之利。他刚才是说了,不过他心里却认为这东西是阻挠新法的东西,一旦成了规模,到处都是报纸,变法之令在某地实行出了问题,报纸群起而攻,到处都是说新法不是地声音。给官家看了,他会如何作想?
恨不得自打一个嘴巴,刚才看官家对报纸很有兴趣,又高兴,说了一通好话,吕惠卿后悔死了。官家对沈欢的了解。不是常人可及,他敢打赌。当然会有绝大的把握,正是如此。吕惠卿才更担忧了,先回答官家的话道:“陛下英明神武,料事自不会出错。微臣位低职微,没有什么敢拿来赌的!”
“无趣,无趣!”赵顼喊了两句,“若是沈子贤在此,肯定一口要与朕赌一回了,说不定还会大谈彩头!你们呀……”
赵顼今日的反常让吕惠卿大有手脚无措的感觉,犹豫了一下,才道:“陛下,事及天下大事,臣不敢草率以赌为定!”
赵顼哼哼两声,才安慰道:“吕说书处事稳重,老成谋国,倒是朕放浪了。\好吧,不说这个!”
“陛下,其实……”吕惠卿很是犹豫地样子。
赵顼皱眉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吧,现在没其他人在场。说错了朕就当没听见,不会怪罪。”
“是,陛下宽宏!”吕惠卿赶紧说道,“其实说到这个报纸,微臣还是有一点担忧的。若如陛下所说,让报纸遍地开花,那么到时天下之人皆可自议论,一旦非议朝政,岂不是……”
“吕说书难道没看这《海州日报》吗?”赵顼一副奇怪的样子,“这第一期就明确刊载了新闻出版条例,还是朕亲批的呢,谁办报,若是乱说话,嘿,国法当头,也不是吃素的!”
吕惠卿说道:“看是看了,不过微臣还是担忧,陛下,报纸由民间之人承办,作为咽喉,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旦成了气候,岂不是可以左右朝政?这些人只能看到身边之利,而无天下大局的眼光,对某一事,也许看法会有朝廷不同。到时,岂不是与朝廷为难?若按条例规定,他们可以说此事符合当地事实,也是不违例的!”
赵顼闻言脸色顿时冷了,觉得大有可能,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去做?”
“不如把报纸收归由朝廷或者官府承办,陛下以为如何?”吕惠卿说得很小心。\
“不妥不妥!”赵顼连忙摇头。
“请陛下指点微臣。”吕惠卿也愣了,想不到官家竟然会一口否决了他地提议。
赵顼的眼神一下子恍惚了,道:“朕了解沈子贤,他不会同意这一提议的。因为他会说,若是由官府承办,那就失去了监督的作用,因为民间说不了话,全是官府的喉舌,到时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出了事,违了法,也会勒令不准刊行,尽力隐瞒。这样岂不是失去了报纸的功用?吕说书,你说呢?”
“陛下圣明。”吕惠卿只能这样说了,心里却震惊不已,想不到沈欢真的有此雄心,还真打算用报纸来作为民间御史了,若是这样地话……看到官家对此的支持态度,吕惠卿的心微微冷了一下。“不过你的考虑也是有理。”赵顼笑着说道,“朕想过了,待印刷利器成为天下普通之事后,自会让官府也办一份报纸,到时官方与民间皆有了喉舌,只要加大监督力度,对那些败坏国家大事不顾大义之人大加惩罚,就会在大宋呈现一片融洽的景象了!哈哈,有了这个报纸。朕真的不用出宫也能浏览天下景事,真是妙哉!”
当日沈欢翻出几年前办《文艺》杂志时写成地出版条例。要他批准时,赵顼还觉得多此一举。后来觉得此事也没什么坏处,就多了一条律令而已,就签批让沈欢带走了。\如今看到报纸,还真只能佩服对方,能想到这些约束地策略,不愧是为朝廷着想地臣子呀!
若是沈欢知道他这个想法。肯定会笑死。他早有办报纸地心思,写成出版条例献上去,更多是为了保全自己。苏轼的“乌台诗案”就像一把剑时刻悬在他地头上,不敢太过出格。先拿下出版条例,按例办事,到事有什么事,也有了说辞。任对方手段通天,总不能把罪责怪到官家身上去吧。为了地方王安石这些马仔的手段,沈欢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了。
吕惠卿看到官家对沈欢那般欣赏,当然不甘心了,作势深沉叹了口气。
“吕说书,你做什么?”那样大声的叹气,声震方圆几米。就在身边的赵顼没道理一下子成为了聋子听不见。
“陛下……”吕惠卿欲言又止。
“说吧!”赵顼有点不耐烦了。
“是,不过臣之所言,有点诛心……”
“恕你无罪!”赵顼更不耐了。
吕惠卿又犹豫了半晌,道:“陛下说报纸将来会遍地开花,臣不敢断言不是。不过现在只此一家,沈知州那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开放印刷利器给大家……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天下也就只有这个《海州日报》一份报纸!”
“那又怎样?”
“陛下。报纸一日一期,一月下来。就有数十份,又便宜,加上又是白话为文,江南之地富裕,文风也盛,文人不少,百姓也大多识字,据说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看《海州日报》了!可以说,一段时间内,《海州日报》将是他们唯一阅读地报纸,别去其他。那么……”
“那么什么,快说!”吕惠卿在关键时刻又停顿,让赵顼恨不得咆哮了。
吕惠卿小心地道:“臣说了这般多,就是想告诉陛下一个道理:短时间内,《海州日报》上面说什么,百姓就信什么!若是给有心人挑拨,后果也堪忧呀!”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赵顼顿时冷了脸色,“你是要摸黑一个知州吗?他是三品大员,朕很信任他,你想做什么?”
“陛下恕罪!”
赵顼喘了几口气,平复下心情,道:“朕早说过恕你无罪,就是有些话,不当说就不要说!”
“陛下教诲,臣自当遵命!”吕惠卿突然也强硬了,“可是有些话,作为臣子,有感皇恩,也不得不说。陛下,可否让微臣把话说完?”
“若是无必要,就不要多说了!”
“是有关变法之事的。”
“哦?什么事?”吕惠卿这话点中了赵顼的软肋,吕惠卿不无深意地指责沈欢,让他有点不喜,自当时拂袖而去,听到“变法”一词,改了主意,要听下去了。
吕惠卿说道:“陛下,还是与《海州日报》有关。陛下觉得沈知州的篇《矛盾论》如何?”
“不无新意。”赵顼评价说道。
“是的,陛下,依微臣之意,若以学术而论,可以立一派了。可是,以矛盾为事物根由,说万物不同,要因地制宜,不无创见,放在平时,臣也会赞上几句。可在这变法紧要关头,臣就不敢苟同了,无心也就罢了,若是有心就真是太可怕了!陛下请想,什么叫因地制宜?给其他朝臣看了,是否因一地变法出现些须问题,就要听了新法或者不在当地实行了呢?陛下,臣可以预见,等其他大臣吃透这些理论之后,丁当会以此为据,在朝堂攻击新法实行。新的一论攻击新法已经在所难免了!”
“啊?”赵顼惊了一下,顿时冷下脸沉默,心里乱极了,越想越觉得吕惠卿所说大有可能,不由也慌了。
还有一天这个月就过去了,嘎嘎,这月已经更了二十多万。本书也快一百万了,这是书生的一个突破。希望能在诸君地支持下下个月继续保持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