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皓轩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陈大龙是绝不是一拍脑门就做出的决定。客观地讲,陈大龙是一个棱角分明的人,不了解他的人往往会被他的粗俗和固执所伤害,但熟悉他的人会深知他是一个可靠的队友:在工作中,陈大龙干起活来从不含糊,处理事情干净利索,有着极强的执行力。曾经有首长来到警卫中队下连当兵,当别的战士仍然在领导面前哆哆嗦嗦得说不出来话的时候,陈大龙已经开始使唤领导干活了。
因此,在顾炳权看来,类似于班主任收拾小学生、护士长收拾小姑娘,让陈大龙收拾张皓轩这个“娃娃官”可谓人尽其才。
第二天上午,在自动化站站长的带领下,张皓轩走进了一位高工的办公室。
“这位是马高工,你先跟着他了解了解情况。”站长和蔼地对张皓轩说道,相比较连队,自动化站的氛围明显要亲切和缓许多。
“这位是张皓轩,是新分来的同志。老马,你费点心,多带带他。”站长向马高工介绍着,语气中透露着尊敬,毕竟在这里,高工的编制可不多,就连站长自己,也没有拿到这个职称。
聊了几句工作,站长转身离开,张皓轩也随即开启工作模式:“马高工,您看我现在能干点什么?”
“你……”马高工习惯性地拿下眼镜,揉了揉鼻梁,思考了好一会。
为了这一天,张皓轩准备了好几年,在大学的时候就做了很多的预案和设想,以应对各种各样未知的任务,“写代码,配路由器,做ppt,还是写文档?”张皓轩心里盘算着各种各样挑战性的任务。
“你先帮我算一下咱们办公楼需要多少端口。”
“额……什么?”看来皓轩又想多了……
第六节老马其人
后来经过长期的磨合,像“马高工”这样的称谓已经不能体现二人忘年交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老马”、“师傅”或是“老北京”这样的昵称。之所以叫他“老北京”,不是因为地缘关系,而是他典型的北京人的性格。
很多人看不惯土生土长北京人知足常乐的做派,认为他们不够上进、不思进取,事实上在张皓轩看来,这样的行事风格与他们长期处于权力的中心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过去,在北京人的一生当中,往往要经历几个皇帝,甚至是几个朝代,在他们看来,政策的变换、形势的变化往往是转瞬之间,对于那些看起来大红大紫的权贵、红人,常常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的金钱、地位、名望都是不可靠的,无论今天多么稳如泰山,明天就有可能一无所有。
所以老北京们常常并不习惯积攒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自然而然也就变成了守好自己的本分,享受当下的快乐。
而老马在自动化站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所有的风云变幻中摇摇晃晃地走到现在,从一个小小的技术员有惊无险地成长为一名令人羡慕的、职级可与旅长相媲美的高级工程师,其“老北京”的性格功不可没。
老马就是这样,他什么都懂,他什么都知道,但是他很少说话,只是默默地做着手头上的事情,不为浮华,看淡功名,只求一生平安。
老实说,张皓轩的到来起初让他并不适应,因为长期以来老马总是一个人守着一摊子事,即便任务再多也并不抱怨,只是时间上拖沓一些而已。
对于老马这样的“不守时”,历任领导们也常常习以为常,一方面这毕竟算不上什么大错,另一方面老马的经验和能力无人能够替代,按现在的话说,“你行你上啊”。
但是随着我国国防力量的补偿性发展以及新军事革命的迫切要求,网络维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自动化站作为186旅在这个层面上的排头兵承担着日益沉重的压力,过去接一接光缆,修一修电脑,配一配交换机就能完成的工作,逐渐变得令人眼花缭乱,这使得自动化站那些“老家伙”们感到压力山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站长开始给习惯于单打独斗的老马加派人手的原因。
当前老马所负责的,就是186旅整体的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听起来很高端,但仔细一看不过就是平时学校常用的一卡通系统,包括摄像头、门禁、无纸化办公以及相关的数据库建设。当皓轩几年前还在抱怨学校的网络设施更新太慢的时候,突然发现这里相比较而言只能算是“石器时代”。
虽然任务并不复杂,但作为规划设计,皓轩一点不敢马虎,曾经听说乌克兰的一条铁路隧道在建成之后才发现洞口太矮,火车完全无法通过,最后只能推翻重来。皓轩可不希望由于自己的疏忽,导致信息接口不够用,那他可就没脸见人了。
当把手头的工作忙完,皓轩一看手表,已经过了集合开饭的时间,老马说没事,咱们一会一起去吃,皓轩也没在意,却没料到会因此被人狠狠地“扇了个耳光”。
因此,在顾炳权看来,类似于班主任收拾小学生、护士长收拾小姑娘,让陈大龙收拾张皓轩这个“娃娃官”可谓人尽其才。
第二天上午,在自动化站站长的带领下,张皓轩走进了一位高工的办公室。
“这位是马高工,你先跟着他了解了解情况。”站长和蔼地对张皓轩说道,相比较连队,自动化站的氛围明显要亲切和缓许多。
“这位是张皓轩,是新分来的同志。老马,你费点心,多带带他。”站长向马高工介绍着,语气中透露着尊敬,毕竟在这里,高工的编制可不多,就连站长自己,也没有拿到这个职称。
聊了几句工作,站长转身离开,张皓轩也随即开启工作模式:“马高工,您看我现在能干点什么?”
“你……”马高工习惯性地拿下眼镜,揉了揉鼻梁,思考了好一会。
为了这一天,张皓轩准备了好几年,在大学的时候就做了很多的预案和设想,以应对各种各样未知的任务,“写代码,配路由器,做ppt,还是写文档?”张皓轩心里盘算着各种各样挑战性的任务。
“你先帮我算一下咱们办公楼需要多少端口。”
“额……什么?”看来皓轩又想多了……
第六节老马其人
后来经过长期的磨合,像“马高工”这样的称谓已经不能体现二人忘年交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老马”、“师傅”或是“老北京”这样的昵称。之所以叫他“老北京”,不是因为地缘关系,而是他典型的北京人的性格。
很多人看不惯土生土长北京人知足常乐的做派,认为他们不够上进、不思进取,事实上在张皓轩看来,这样的行事风格与他们长期处于权力的中心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过去,在北京人的一生当中,往往要经历几个皇帝,甚至是几个朝代,在他们看来,政策的变换、形势的变化往往是转瞬之间,对于那些看起来大红大紫的权贵、红人,常常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的金钱、地位、名望都是不可靠的,无论今天多么稳如泰山,明天就有可能一无所有。
所以老北京们常常并不习惯积攒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自然而然也就变成了守好自己的本分,享受当下的快乐。
而老马在自动化站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所有的风云变幻中摇摇晃晃地走到现在,从一个小小的技术员有惊无险地成长为一名令人羡慕的、职级可与旅长相媲美的高级工程师,其“老北京”的性格功不可没。
老马就是这样,他什么都懂,他什么都知道,但是他很少说话,只是默默地做着手头上的事情,不为浮华,看淡功名,只求一生平安。
老实说,张皓轩的到来起初让他并不适应,因为长期以来老马总是一个人守着一摊子事,即便任务再多也并不抱怨,只是时间上拖沓一些而已。
对于老马这样的“不守时”,历任领导们也常常习以为常,一方面这毕竟算不上什么大错,另一方面老马的经验和能力无人能够替代,按现在的话说,“你行你上啊”。
但是随着我国国防力量的补偿性发展以及新军事革命的迫切要求,网络维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自动化站作为186旅在这个层面上的排头兵承担着日益沉重的压力,过去接一接光缆,修一修电脑,配一配交换机就能完成的工作,逐渐变得令人眼花缭乱,这使得自动化站那些“老家伙”们感到压力山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站长开始给习惯于单打独斗的老马加派人手的原因。
当前老马所负责的,就是186旅整体的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听起来很高端,但仔细一看不过就是平时学校常用的一卡通系统,包括摄像头、门禁、无纸化办公以及相关的数据库建设。当皓轩几年前还在抱怨学校的网络设施更新太慢的时候,突然发现这里相比较而言只能算是“石器时代”。
虽然任务并不复杂,但作为规划设计,皓轩一点不敢马虎,曾经听说乌克兰的一条铁路隧道在建成之后才发现洞口太矮,火车完全无法通过,最后只能推翻重来。皓轩可不希望由于自己的疏忽,导致信息接口不够用,那他可就没脸见人了。
当把手头的工作忙完,皓轩一看手表,已经过了集合开饭的时间,老马说没事,咱们一会一起去吃,皓轩也没在意,却没料到会因此被人狠狠地“扇了个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