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章 清廷谈判(四)-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免费全文阅读网
第二五五章 清廷谈判(四)-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免费全文阅读网-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笔趣阁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作者:木林森4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光绪听了之后,也怔了一怔,满脸都是失望之色,而慈禧看了他一眼,心里冷笑不己,其实光绪的想法慈禧十分清楚,之所以没有阻拦光绪,是因为这时慈禧己经完全明白了华东政*府用意,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和清廷和解,而是打算彻底推翻清廷,另立新朝,只是光绪都是40岁的人了,还是这般不懂事。
现在光绪无言己对,而大臣们也同样是哑口无言,冷场足有2分多钟,慈禧才道:“怎么都不说话了,不答应伪逆的条件当然容易,只是战端一开,朝廷如何抵御。”
这时张之洞道:“太后、皇上,请恕臣直言,如若战端一起,以我大清之军力,绝非伪逆对手,而列强诸国亦不可倚靠,因此还请太后、皇上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
慈禧、光绪还没有说话,那桐己怒道:“张大人,照你这么说法,朝廷就应向伪逆倒戈投降了吗!”
张之洞到也没有和他争辩,只是将头一低,不再说话。
那桐还要再说,慈禧己道:“好了,现在是谈论正事,不是吵架。”其实慈禧心里清楚,张之洞这是在给自己一个提醒,要自己别再犯庚子国变的错误。不过慈禧心里也有底,打不过还可以逃啊,反正逃跑的准备工作都己绖做好了,而且华东政*府的条件是决不能答应的。
这时鹿传霖一道:“太后、皇上,现在离伪逆的限期还有6天时间,决议也不必急于一时,依臣之见,还是去找找英法诸国,请他们从中周旋一二,也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慈禧也点了点头,道:“就这么着吧,鹿传霖、载沣,这事件就交给你们两人去办。”
鹿传霖、载沣赶忙欠身道:“是!”
荫昌又道:“太后、皇上,事到如今,也不可不做最坏的打算,北京的防务需要加强,还有伪逆在城东火车站的军营,不如趁着正在谈判之机,先出兵围攻,煞一煞伪逆的锐气。”
鹿传霖听了,也大吃一惊,道:“此事万万不可,现在谈判尚未结束,岂能轻易妄动刀兵,若是伪逆以此为借口,而且还将破坏谈判的责任都推到我大清身上。”
荫昌道:“伪逆本就没有诚意和我们谈判,我们又何必认真,何况伪逆的兵势强大,万难敌对,若是抢先出手,先打掉伪逆城东火车站的军营,尚可有一战之力,否则等伪逆兴起大军来犯,这个军营必成大患。”
慈禧听了,又沉默了半响,才道:“先不忙。”
虽然慈禧做好了跑路的准备,但清廷也一直都在加强北京的防务,毕竟北京能够守卫的时间越长,自己就可以跑出越远,自然也就越是安全。不过要慈禧现在就出兵去攻击华东政*府在北京的驻军,慈禧还真没有这个胆子,因此只能先把荫昌对付过去。
讨论到了这一步,也没有好说的,毕竟谁也提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慈禧现在也只想着怎么逃走,其他的都不抱希望,因此也就宣布退朝,众大臣叩首之后,退出了养心殿。
而就在这一天,中国主要地区的报纸都报导了谈判的情况,由其是华东政*府提出的五条谈判条件,都进行了完整的报导,而且绝大部报纸还全篇报导了华东政*府提出这五条谈判条件的理由,大体的内容和李三杰在谈判中说的差不多,但更为详细,如说到清廷的无能时,详细的列举了自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对外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割让的领土面积,以及赔偿的白银数量等等;而在提到华东政*府的功绩时,也同样罗列了大量事例和数据,这样也使华东政*府提出的五条谈判条件,显得更有说服力。
谈判的情况见报之后,首先作出反应的是各国,毕竟各国对媒体的敏感度要比清廷高得多。各国对华东政*府提出的五条谈判条件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德国、美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的态度基本中立,都表示希望华东政*府和清廷能够实现和平解决双方的关系,但和平的条件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实,两国都不做评论。
而英国、法国则批评了华东政*府的谈判条件过于苛刻,而且也不合理,但同时也表示希望华东政*府和清廷能够和平解决双方的关系,还要求华东政*府修改谈判的条件。
日本、俄国却严厉的指责华东政*府的行为过于霸道,而且完全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并表示会全力支持清廷,坚决反对华东政*府的谈判条件,同时还呼吁国际社会协力阻止华东政*府的霸权行为,为清廷主持公道,伸张国际正义。
美国、德国现在都和华东政*府的关系良好,因此不可能反对华东政*府,但也不愿过于得罪清廷,而且这次华东政*府也没有请求他们的外交协助,于是两国也就不约而同的采取中立态度,两边都不得罪。奥匈帝国是唯德国马首瞻,自然是跟随德国;而意大利现在名议上还是和德国、奥匈帝国结盟,自然不能和两国背道而驰,何况意大利在中国的利益并不多,影响力也有限,也就没有为那一方站台的兴趣。
而英法二国虽然和华东政*府实现了和解和关系正常化,但二国和华东政*府之间的恩怨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何况华东政*府在远东崛起,并且和德国的关系良好,就差是直接结盟了,这当然是对英法二国十分不利的,虽然现右英法二国不敢在远东地区和华东政*府直接对抗,但如果找到机会,给华东政*府下个绊子,或者是恶心一下华东政*府,二国当然都是愿意做的。
不过英法二国也不愿在这个时候和华东政*府彻底恶交,直接对抗,因此虽然偏向清廷,但也留下了余地,并未坚决为清廷站台,当然这种冲在前面,和华东政*府直接对抗的事情自有他国去做,二国当然没有必要强出头。
日本现在是彻底和华东政*府撕破了脸,因此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原则,自然坚决而站到了华东政*府的对立面。只有俄国明确的站在清廷一边,和华东政*府正面对抗,有些出人意料,毕竞俄国在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和华东政*府直接冲突的。
当然,俄国这样做也是有自己的原因。原来在欧洲发生的波斯尼亚危机己接近尾声,德国、奥匈帝国的战争威胁,还有奥斯曼帝国的坚决反对态度,都让俄国再难以坚持自己要求获得黑海通航权,因为现在俄国还远没有从远东战争的失利中恢复过来,根本无力再发动一场新的战争,何况是面对德国、奥匈帝国这样强大的对手,就是奥斯曼帝国也不容轻视。
虽然俄国己和英法二国结盟,一但开战,英法二国都有义务按盟约要求参战,但英法二国毕竟是距离俄国太远,虽然三国在战略上形成了对德国的夹击之势,但在战术上俄国却只能靠自已孤军奋战,在战争的开始,甚致是中局阶段,英法二国都很难给俄国实质性的支持帮助,俄国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抵挡德国、奥匈帝国的军队进攻,直到英法二国在另一头取得主动,但现在的俄国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于是俄国也只能选择妥协,打算放弃黑海通航权,只是在等一个台阶下,比如招开一次国际会议,在会议上明确波斯尼亚危机之后的各国势力范围划分,俄国也就可以体面的结束波斯尼亚危机。
但这样一来,俄国就是白拆腾了好几个月却一无所获,不仅是黑海通航权没有捞着,而且在远东地区又全面退出了蒙古,可以说是损失重大,俄国自然不会甘心,现在欧洲这边己成了定局,但在远东方面,到是还有一点挽回的余地,因为俄国在蒙古地区经营了数十年,势力遍布蒙古地区,要想一下全部退出,也是不可能的,现在虽然己经退出了大半的人员、驻点,但还有相当一部份人员没有退出,于是俄国就开始耍赖,找出种种理由,不愿将剩余的人员撤出蒙古,而希望仍然在蒙古保留一部份势力,将来或许还有用处。
不过华东政*府也不是好糊弄的,一面对俄国发出警告,要求俄国必须按协议的要求,按时退出蒙古,不得找任何理由推迟或拒绝,否则华东政*府将会采取措施;一面又出动军队,强令应该退出蒙古,但仍赖着不走的俄国人员立刻离开,不得推迟,态度也是相当的强硬。
而华东政*府动真格了,俄国却不敢接招,毕竟现在俄国真的没有再发动战争的能力,正好这时华东政*府和清廷进行和平谈判,这又让俄国看到了机会,于是俄国立刻十分高调的给清廷站台,摆出一付全力支持清廷,公然和华东政*府正面对抗的样子,其实是希望以此为筹码,和华东政*府进行利益交换,以换取保留一部份在蒙古的势力。
现在光绪无言己对,而大臣们也同样是哑口无言,冷场足有2分多钟,慈禧才道:“怎么都不说话了,不答应伪逆的条件当然容易,只是战端一开,朝廷如何抵御。”
这时张之洞道:“太后、皇上,请恕臣直言,如若战端一起,以我大清之军力,绝非伪逆对手,而列强诸国亦不可倚靠,因此还请太后、皇上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
慈禧、光绪还没有说话,那桐己怒道:“张大人,照你这么说法,朝廷就应向伪逆倒戈投降了吗!”
张之洞到也没有和他争辩,只是将头一低,不再说话。
那桐还要再说,慈禧己道:“好了,现在是谈论正事,不是吵架。”其实慈禧心里清楚,张之洞这是在给自己一个提醒,要自己别再犯庚子国变的错误。不过慈禧心里也有底,打不过还可以逃啊,反正逃跑的准备工作都己绖做好了,而且华东政*府的条件是决不能答应的。
这时鹿传霖一道:“太后、皇上,现在离伪逆的限期还有6天时间,决议也不必急于一时,依臣之见,还是去找找英法诸国,请他们从中周旋一二,也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慈禧也点了点头,道:“就这么着吧,鹿传霖、载沣,这事件就交给你们两人去办。”
鹿传霖、载沣赶忙欠身道:“是!”
荫昌又道:“太后、皇上,事到如今,也不可不做最坏的打算,北京的防务需要加强,还有伪逆在城东火车站的军营,不如趁着正在谈判之机,先出兵围攻,煞一煞伪逆的锐气。”
鹿传霖听了,也大吃一惊,道:“此事万万不可,现在谈判尚未结束,岂能轻易妄动刀兵,若是伪逆以此为借口,而且还将破坏谈判的责任都推到我大清身上。”
荫昌道:“伪逆本就没有诚意和我们谈判,我们又何必认真,何况伪逆的兵势强大,万难敌对,若是抢先出手,先打掉伪逆城东火车站的军营,尚可有一战之力,否则等伪逆兴起大军来犯,这个军营必成大患。”
慈禧听了,又沉默了半响,才道:“先不忙。”
虽然慈禧做好了跑路的准备,但清廷也一直都在加强北京的防务,毕竟北京能够守卫的时间越长,自己就可以跑出越远,自然也就越是安全。不过要慈禧现在就出兵去攻击华东政*府在北京的驻军,慈禧还真没有这个胆子,因此只能先把荫昌对付过去。
讨论到了这一步,也没有好说的,毕竟谁也提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慈禧现在也只想着怎么逃走,其他的都不抱希望,因此也就宣布退朝,众大臣叩首之后,退出了养心殿。
而就在这一天,中国主要地区的报纸都报导了谈判的情况,由其是华东政*府提出的五条谈判条件,都进行了完整的报导,而且绝大部报纸还全篇报导了华东政*府提出这五条谈判条件的理由,大体的内容和李三杰在谈判中说的差不多,但更为详细,如说到清廷的无能时,详细的列举了自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对外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割让的领土面积,以及赔偿的白银数量等等;而在提到华东政*府的功绩时,也同样罗列了大量事例和数据,这样也使华东政*府提出的五条谈判条件,显得更有说服力。
谈判的情况见报之后,首先作出反应的是各国,毕竟各国对媒体的敏感度要比清廷高得多。各国对华东政*府提出的五条谈判条件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德国、美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的态度基本中立,都表示希望华东政*府和清廷能够实现和平解决双方的关系,但和平的条件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实,两国都不做评论。
而英国、法国则批评了华东政*府的谈判条件过于苛刻,而且也不合理,但同时也表示希望华东政*府和清廷能够和平解决双方的关系,还要求华东政*府修改谈判的条件。
日本、俄国却严厉的指责华东政*府的行为过于霸道,而且完全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并表示会全力支持清廷,坚决反对华东政*府的谈判条件,同时还呼吁国际社会协力阻止华东政*府的霸权行为,为清廷主持公道,伸张国际正义。
美国、德国现在都和华东政*府的关系良好,因此不可能反对华东政*府,但也不愿过于得罪清廷,而且这次华东政*府也没有请求他们的外交协助,于是两国也就不约而同的采取中立态度,两边都不得罪。奥匈帝国是唯德国马首瞻,自然是跟随德国;而意大利现在名议上还是和德国、奥匈帝国结盟,自然不能和两国背道而驰,何况意大利在中国的利益并不多,影响力也有限,也就没有为那一方站台的兴趣。
而英法二国虽然和华东政*府实现了和解和关系正常化,但二国和华东政*府之间的恩怨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何况华东政*府在远东崛起,并且和德国的关系良好,就差是直接结盟了,这当然是对英法二国十分不利的,虽然现右英法二国不敢在远东地区和华东政*府直接对抗,但如果找到机会,给华东政*府下个绊子,或者是恶心一下华东政*府,二国当然都是愿意做的。
不过英法二国也不愿在这个时候和华东政*府彻底恶交,直接对抗,因此虽然偏向清廷,但也留下了余地,并未坚决为清廷站台,当然这种冲在前面,和华东政*府直接对抗的事情自有他国去做,二国当然没有必要强出头。
日本现在是彻底和华东政*府撕破了脸,因此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原则,自然坚决而站到了华东政*府的对立面。只有俄国明确的站在清廷一边,和华东政*府正面对抗,有些出人意料,毕竞俄国在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和华东政*府直接冲突的。
当然,俄国这样做也是有自己的原因。原来在欧洲发生的波斯尼亚危机己接近尾声,德国、奥匈帝国的战争威胁,还有奥斯曼帝国的坚决反对态度,都让俄国再难以坚持自己要求获得黑海通航权,因为现在俄国还远没有从远东战争的失利中恢复过来,根本无力再发动一场新的战争,何况是面对德国、奥匈帝国这样强大的对手,就是奥斯曼帝国也不容轻视。
虽然俄国己和英法二国结盟,一但开战,英法二国都有义务按盟约要求参战,但英法二国毕竟是距离俄国太远,虽然三国在战略上形成了对德国的夹击之势,但在战术上俄国却只能靠自已孤军奋战,在战争的开始,甚致是中局阶段,英法二国都很难给俄国实质性的支持帮助,俄国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抵挡德国、奥匈帝国的军队进攻,直到英法二国在另一头取得主动,但现在的俄国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于是俄国也只能选择妥协,打算放弃黑海通航权,只是在等一个台阶下,比如招开一次国际会议,在会议上明确波斯尼亚危机之后的各国势力范围划分,俄国也就可以体面的结束波斯尼亚危机。
但这样一来,俄国就是白拆腾了好几个月却一无所获,不仅是黑海通航权没有捞着,而且在远东地区又全面退出了蒙古,可以说是损失重大,俄国自然不会甘心,现在欧洲这边己成了定局,但在远东方面,到是还有一点挽回的余地,因为俄国在蒙古地区经营了数十年,势力遍布蒙古地区,要想一下全部退出,也是不可能的,现在虽然己经退出了大半的人员、驻点,但还有相当一部份人员没有退出,于是俄国就开始耍赖,找出种种理由,不愿将剩余的人员撤出蒙古,而希望仍然在蒙古保留一部份势力,将来或许还有用处。
不过华东政*府也不是好糊弄的,一面对俄国发出警告,要求俄国必须按协议的要求,按时退出蒙古,不得找任何理由推迟或拒绝,否则华东政*府将会采取措施;一面又出动军队,强令应该退出蒙古,但仍赖着不走的俄国人员立刻离开,不得推迟,态度也是相当的强硬。
而华东政*府动真格了,俄国却不敢接招,毕竟现在俄国真的没有再发动战争的能力,正好这时华东政*府和清廷进行和平谈判,这又让俄国看到了机会,于是俄国立刻十分高调的给清廷站台,摆出一付全力支持清廷,公然和华东政*府正面对抗的样子,其实是希望以此为筹码,和华东政*府进行利益交换,以换取保留一部份在蒙古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