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婆罗洲(六)-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免费下载
第三六六章 婆罗洲(六)-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免费下载-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笔趣阁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作者:木林森4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罗岳、杨建中、施佩三人到是很快达成了2项国家层面的合作协议,就是在婆罗洲修建铁路和公路。
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主要是战略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由其是沙巴、兰陶两块殖民地,依托着庞大的婆罗洲,在战争时期,可以做为德国海外战场的主基地。
只是沙巴和兰陶分居婆罗洲的南北两端,直线距离相距超过1000公里,虽然有海运可以相同,但在战争时期,海港容易被封锁,而且运输船队也容易被敌方舰队拦截,因此在陆地上修建一条连通沙巴和兰陶的铁路,确保战羊两地的连通,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要修建连通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就必须经过华东政*府的领地,同时还涉及到铁路的归属权和经营权等一系列的问题,毕竟华东政*府可不是清廷,可以任由宰割,因此德国必须以十分认真态度,并在充分考虑华东政*府利益的基础上与华东政*府进行协商才行。
德国向华东政*府提出的条件有两个,第一是由德国全资修建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并且自主经营,每年只需要向华东政*府支付铁路所租地区的费用;第二是由双方合资修建,并合资经营,当然双方的占股比列可以再协商,而且铁路所占的土地费用可以折算成华东政*府的资本入股。
而对于德国提出的条件,华东政*府首先表示认同德国方面的提议,同时向德国提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计划,即修建一个连通弗里德里希、古晋、坤甸、马辰、兰陶、马林达等六个婆罗洲的沿海城市,形成一个贯通婆罗洲内陆的铁路网,由华东政*府和德国合资修建,并共同经营,华东政*府可以用土地入股,德国也可以用技术及设备入股,双方持股比例可以再协商。
第二,邀请德国参与环婆罗洲公路的建设,将沙巴和兰陶也纳入到环婆罗洲公路的建设中来。条件与婆罗洲的铁路网建设基本相当。
华东政*府的这两个计划,自然要比德国的计划庞大得多,不过一但完成,将可以形成一个由铁路、公路组的纵横贯穿婆罗洲的交通网,不仅可以极大的促进婆罗洲的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大大强化华东政*府对婆罗洲的统治,可以说这个交通网一但建成,华东政*府将可以牢牢控制婆罗洲的全境。
而对德国来说,这个交通网建成,收益也同样十分可观,一方面婆罗洲的经济发展了,沙巴、兰陶地区的经济同样也会有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给德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虽然沙巴、兰陶地区对德国更多的是战略价值,但经济利益也不容忽视,毕竟殖民地的根本价值还是在于为宗主国获取财富,而且沙巴、兰陶地区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德国也不能光投资,不讲收益。另一方面现在德国己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二经济大国,但国内的场有限,总计领土不到6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5000万,急需要开拓海外市场,消化德国国内的工业产能,这也是德国急于和英国争夺霸权的原因之一,而婆罗洲的交通网建设,需要的人力物力相当大,也有利于德国消化一部份工业产能。
即使是从战略价值来说,婆罗洲的交通网一但建成,在战争时期,沙巴、兰陶地区也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华东政*府获得各种资源,英国根本不可能阻止得了。远比只靠港口,或1、2条铁路线要好得多。
不过这个计划的工程量十分庞大,仅是铁路就超过5000公里,再加上公路的建设,即使是与华东政*府进行合建,德国也同样要投入巨额的财力物力,而且耗废时日,完成这个计划的时间至少需要10年左右,才能见到收益,因此这根本不是施佩所能够决定的。
于是施佩立刻向德国国内报告,请国内决定。而德国国内经过了几天的讨论之后,最终决定,可以接受华东政*府的这个计划,但也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必须首先完成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同时这条铁路必须由德国主导经营;二是德国最多只能负担其中35%的工程量。
婆罗洲的交通网再好,但对德国来说,沙巴到兰陶的铁路才是核心,这条铁路必需被德国控制,另外婆罗洲的交通网建成之后,华东政*府的收益才是最大的,毕竟婆罗洲大部份的土地都是华东政*府所有,因此德国当然不可能出大头。
德国提出的这两个条件,华东政*府都可以接受,其实华东政*府将德国拉进来,主要的目地还是希望借助德国的投资和技术,毕竟现在华东政*府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力投入婆罗洲的建设,德国能够承担一部份,华东政*府也就能够省一部份,另外现在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确实远在目前的华东政*府之上,而且婆罗洲的地形条件并不好,因此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有德国的技术支持,自然是更有把握一些。
而要求首先完成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华东政*府也能够理解,毕竟这是德国的核心需求,应该予以照顾,不过华东政*府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建设婆罗洲的交通网是一个整体协议,而无论那一方在中途退出,或要求修改协议,都必须给另一方进行补偿。这是华东政*府担心德国完成了沙巴到兰陶的铁路之后,找个借口退出婆罗洲交通网的建设,于是给自己先加一层保护网。毕竟婆罗洲的交通网建设,是华东政*府必需做的,不可能退出。
德国政*府收到了华东政*府的这个条件之后,也着实有些郁闷,因为德国确实有这样的打算,先把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建成,剩下的工程视俱体情况而定,或者找借口退出,或者降低德国的负担,但华东政*府确实是太精明了,他们显然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先在协议中把德国的投机之路给堵死了。德国还没有办法拒绝,华东政*府提出的个条件是很合理。
而且婆罗洲的领地毕竟大部份都是华东政*府所有,又距离华东政*府的本土近,如果德国真的违反了协议,华东政*府有的是惩罚德国的手段,因此德国政*府最终还是接受了华东政*府的这个条件。
当然这两项合作协议也只是达成了一个框架协议,其中还有大量的细节需要完善,也免不了还会有激烈射讨价还价过程,但罗岳、杨建中、施佩三人的使命己经完成,剩下的任务将由其他更专业的人员来接手,因此在签完这个框架协议之后,施佩便告辞离开了坤甸,转回弗里德里希。
不过就在这时,华东政*府的出访舰队到达了坤甸,因此施佩也向罗岳提出了邀请,请出访舰队访问弗里德里希,这也是加强德国与华东政*府之间的军事交流的重要部份。
原来结束了对暹罗的访问之后,出访舰队继续南下,访问爪哇的三宝垄华人自治区,这是在远东战争之后,华东政*府为爪哇的华人争取到的权利,在三宝垄地区划出约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立华人自治区,虽然在名议上自治区依然归属于荷兰的巴达维亚当局统治,但实际拥有着完成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权力,巴达维亚当局根本不能插手,仅仅只是每年向巴达维亚当局交纳一定的税额,表示仍然归属于荷兰巴达维亚当局的统治。
当然华东政*府也在自治区里积极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力图将自治区控制在自己手里,在华东政*府的支持下,第一任自治区的行政官就是由张振勋之子张秩君担任,而且自治区的军队、警察体系也都是华东政*府一手打造组建,训练编制,包括武器装备都是华东政*府提供。同时华东政*府又大力发展与自治区的贸易往来,并且着力宣传华东政*府的功绩,力图在经济、舆论上都造成与自治区与华东政*府的深度捆绑,实际是想把自治区打造成华东政*府的一块海外飞地。
爪哇是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较多的地方,不过以前一直受当地殖民政*府的欺压,现在终于有了一块华人自治的地区,爪哇的华人们自然之趋之若鹜,于是纷纷搬到自治区里定居。
尽管荷兰殖民政*府并不甘心自治区和爪哇的华人脱离自己的控制,但无奈自治区的背后是华东政*府,经历了远东战争的惨败之后,荷兰确实不敢再和华东政*府对抗了,而且此前荷兰对爪哇华人的压迫也确实十分过份,因此尽管荷兰殖民政*府在远东战争之后,努力的改善华人的生存环境,力图稳住华人,但成效甚微,基本没有多大作用。即使是己有较大产业,难以转移的华人,也会到自治区去置屋购地,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主要是战略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由其是沙巴、兰陶两块殖民地,依托着庞大的婆罗洲,在战争时期,可以做为德国海外战场的主基地。
只是沙巴和兰陶分居婆罗洲的南北两端,直线距离相距超过1000公里,虽然有海运可以相同,但在战争时期,海港容易被封锁,而且运输船队也容易被敌方舰队拦截,因此在陆地上修建一条连通沙巴和兰陶的铁路,确保战羊两地的连通,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要修建连通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就必须经过华东政*府的领地,同时还涉及到铁路的归属权和经营权等一系列的问题,毕竟华东政*府可不是清廷,可以任由宰割,因此德国必须以十分认真态度,并在充分考虑华东政*府利益的基础上与华东政*府进行协商才行。
德国向华东政*府提出的条件有两个,第一是由德国全资修建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并且自主经营,每年只需要向华东政*府支付铁路所租地区的费用;第二是由双方合资修建,并合资经营,当然双方的占股比列可以再协商,而且铁路所占的土地费用可以折算成华东政*府的资本入股。
而对于德国提出的条件,华东政*府首先表示认同德国方面的提议,同时向德国提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计划,即修建一个连通弗里德里希、古晋、坤甸、马辰、兰陶、马林达等六个婆罗洲的沿海城市,形成一个贯通婆罗洲内陆的铁路网,由华东政*府和德国合资修建,并共同经营,华东政*府可以用土地入股,德国也可以用技术及设备入股,双方持股比例可以再协商。
第二,邀请德国参与环婆罗洲公路的建设,将沙巴和兰陶也纳入到环婆罗洲公路的建设中来。条件与婆罗洲的铁路网建设基本相当。
华东政*府的这两个计划,自然要比德国的计划庞大得多,不过一但完成,将可以形成一个由铁路、公路组的纵横贯穿婆罗洲的交通网,不仅可以极大的促进婆罗洲的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大大强化华东政*府对婆罗洲的统治,可以说这个交通网一但建成,华东政*府将可以牢牢控制婆罗洲的全境。
而对德国来说,这个交通网建成,收益也同样十分可观,一方面婆罗洲的经济发展了,沙巴、兰陶地区的经济同样也会有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给德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虽然沙巴、兰陶地区对德国更多的是战略价值,但经济利益也不容忽视,毕竟殖民地的根本价值还是在于为宗主国获取财富,而且沙巴、兰陶地区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德国也不能光投资,不讲收益。另一方面现在德国己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二经济大国,但国内的场有限,总计领土不到6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5000万,急需要开拓海外市场,消化德国国内的工业产能,这也是德国急于和英国争夺霸权的原因之一,而婆罗洲的交通网建设,需要的人力物力相当大,也有利于德国消化一部份工业产能。
即使是从战略价值来说,婆罗洲的交通网一但建成,在战争时期,沙巴、兰陶地区也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华东政*府获得各种资源,英国根本不可能阻止得了。远比只靠港口,或1、2条铁路线要好得多。
不过这个计划的工程量十分庞大,仅是铁路就超过5000公里,再加上公路的建设,即使是与华东政*府进行合建,德国也同样要投入巨额的财力物力,而且耗废时日,完成这个计划的时间至少需要10年左右,才能见到收益,因此这根本不是施佩所能够决定的。
于是施佩立刻向德国国内报告,请国内决定。而德国国内经过了几天的讨论之后,最终决定,可以接受华东政*府的这个计划,但也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必须首先完成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同时这条铁路必须由德国主导经营;二是德国最多只能负担其中35%的工程量。
婆罗洲的交通网再好,但对德国来说,沙巴到兰陶的铁路才是核心,这条铁路必需被德国控制,另外婆罗洲的交通网建成之后,华东政*府的收益才是最大的,毕竟婆罗洲大部份的土地都是华东政*府所有,因此德国当然不可能出大头。
德国提出的这两个条件,华东政*府都可以接受,其实华东政*府将德国拉进来,主要的目地还是希望借助德国的投资和技术,毕竟现在华东政*府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力投入婆罗洲的建设,德国能够承担一部份,华东政*府也就能够省一部份,另外现在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确实远在目前的华东政*府之上,而且婆罗洲的地形条件并不好,因此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有德国的技术支持,自然是更有把握一些。
而要求首先完成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华东政*府也能够理解,毕竟这是德国的核心需求,应该予以照顾,不过华东政*府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建设婆罗洲的交通网是一个整体协议,而无论那一方在中途退出,或要求修改协议,都必须给另一方进行补偿。这是华东政*府担心德国完成了沙巴到兰陶的铁路之后,找个借口退出婆罗洲交通网的建设,于是给自己先加一层保护网。毕竟婆罗洲的交通网建设,是华东政*府必需做的,不可能退出。
德国政*府收到了华东政*府的这个条件之后,也着实有些郁闷,因为德国确实有这样的打算,先把沙巴到兰陶的铁路建成,剩下的工程视俱体情况而定,或者找借口退出,或者降低德国的负担,但华东政*府确实是太精明了,他们显然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先在协议中把德国的投机之路给堵死了。德国还没有办法拒绝,华东政*府提出的个条件是很合理。
而且婆罗洲的领地毕竟大部份都是华东政*府所有,又距离华东政*府的本土近,如果德国真的违反了协议,华东政*府有的是惩罚德国的手段,因此德国政*府最终还是接受了华东政*府的这个条件。
当然这两项合作协议也只是达成了一个框架协议,其中还有大量的细节需要完善,也免不了还会有激烈射讨价还价过程,但罗岳、杨建中、施佩三人的使命己经完成,剩下的任务将由其他更专业的人员来接手,因此在签完这个框架协议之后,施佩便告辞离开了坤甸,转回弗里德里希。
不过就在这时,华东政*府的出访舰队到达了坤甸,因此施佩也向罗岳提出了邀请,请出访舰队访问弗里德里希,这也是加强德国与华东政*府之间的军事交流的重要部份。
原来结束了对暹罗的访问之后,出访舰队继续南下,访问爪哇的三宝垄华人自治区,这是在远东战争之后,华东政*府为爪哇的华人争取到的权利,在三宝垄地区划出约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立华人自治区,虽然在名议上自治区依然归属于荷兰的巴达维亚当局统治,但实际拥有着完成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权力,巴达维亚当局根本不能插手,仅仅只是每年向巴达维亚当局交纳一定的税额,表示仍然归属于荷兰巴达维亚当局的统治。
当然华东政*府也在自治区里积极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力图将自治区控制在自己手里,在华东政*府的支持下,第一任自治区的行政官就是由张振勋之子张秩君担任,而且自治区的军队、警察体系也都是华东政*府一手打造组建,训练编制,包括武器装备都是华东政*府提供。同时华东政*府又大力发展与自治区的贸易往来,并且着力宣传华东政*府的功绩,力图在经济、舆论上都造成与自治区与华东政*府的深度捆绑,实际是想把自治区打造成华东政*府的一块海外飞地。
爪哇是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较多的地方,不过以前一直受当地殖民政*府的欺压,现在终于有了一块华人自治的地区,爪哇的华人们自然之趋之若鹜,于是纷纷搬到自治区里定居。
尽管荷兰殖民政*府并不甘心自治区和爪哇的华人脱离自己的控制,但无奈自治区的背后是华东政*府,经历了远东战争的惨败之后,荷兰确实不敢再和华东政*府对抗了,而且此前荷兰对爪哇华人的压迫也确实十分过份,因此尽管荷兰殖民政*府在远东战争之后,努力的改善华人的生存环境,力图稳住华人,但成效甚微,基本没有多大作用。即使是己有较大产业,难以转移的华人,也会到自治区去置屋购地,给自己留一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