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嵌城的人们在开会。
哈大全却在唱修改的不成样子的,粤语汉语混杂在一起的古惑仔名曲《刀光剑影》。
“论背景至强大论砍人我不言败”
这几句是哈大全最喜欢的。
听到歌声的人都知道,哈总兵又要出去砍人了。
这次哈总兵用的不是刀,而是一根木棍,为了把军事对抗演义推广开来,哈大全准备亲自带人下场。
与哈大全对抗的是,著名抗倭将领俞大猷的儿子俞咨臬。
俞家军的名头没有戚家军响亮,却也是一支劲旅,有着光荣的砍人传统,不知道在俞咨臬的手里还能保存多少。
在马尾大营外面的平原上,哈大全叫人修建了两座营垒,分别在营垒内安放了红蓝色的军旗。红蓝两军各处二千人,对抗互攻,先抢到对方军旗的一方算赢。
哈大全拿着棍子亲自上阵。
俞咨臬也拿了根棍子,他可不能丢了父亲的名声。
这是两个人的第一次碰撞,已经算是很文明了。可在许多文化人眼里,这种军事演习,本身就是野蛮人的象征。
哈大全是不在乎,反正他的外号叫:哈蛮子。
上官都不要脸,俞咨臬也豁出去了。
人不要脸之后,往往会做出许多无耻的事情。俞咨臬也不例外。
中国是很讲究传统的,一般都会把老祖宗传下拉的技法延续几十代,一层不变的延续。俞家军在抗倭战争中,也有自己的战斗方式,可俞咨臬一上来就摆出了戚家军的鸳鸯阵,虽然没有专用武器,大部分人拿的是木棍,威力也不容小视。
他把部队分成四块,一部分在营垒内防守,其余三部分在营垒前列出品字型攻击序列。
哈大全这边留了二百人守家,其余八百人在营垒前面列出了一个大号的方阵,士兵整整齐齐的站好多列,行成行,列成列,远远看去气势十足。
俞咨臬不由得赞叹:“强军,不愧是从辽东的尸山血海里拼出来的强军。”
这里进行对抗演习,围观的群众没有几个,哈大全却找了几个观察员。有朱敦、徐士安、张跃、是老丈人余芥、大舅哥余信。还有福建的各级官员三十多名,这些是能来的,不能来的哈大全也没强求。
余信最近被调到了泉州担任知府,余芥为此送了五万两个魏公公。
给老丈人面子,哈大全把泉州让了出来。
观众席建在马尾大营的城墙上,可以从侧面看在比武场地的每一个角落。一月的天气很冷很冷,哈大全给观察员们准备了辽东特产的毛皮大衣,还生气了熊熊的火炉,就算如此,呆在四面透风的观众席上,也让余芥感到浑身发冷,真希望这场野蛮的比武快点结束。
这群读书人都认为哈大全野蛮,无聊,不应该干这些。
徐士安叫来儿子徐凌,责问道:“儿啊,听说这次演习的计划,是你提出来了,你应该劝主公多读读书,少砍点人,这多危险啊。”
徐凌心里那个委屈啊。“爹,这不是我的主意,是主公自己想出来的,我就负责代笔。”
“你呆在主公身边,就应该进良言,知道主公闲的无聊想砍人,就应该劝导一下,出去砍别人还可以,怎么可以自己人对砍呢?”
“是,我错了。”
徐士安是小商贩出身,当初被哈大全抓苦工去忽悠努尔哈赤,从此就跟了哈大全,也不算正经读书人。他认为无聊的时候砍人是没错的,但应该去砍外人,而不是自己人组织起来对砍,多不文明,多危险啊。万一受伤了连工伤都不算。
朱敦也附和道:“还是辽东好啊,想砍人就能找到对象,福建这鬼地方,无聊的时候都不知道去砍谁。”
徐士安连连点头。“就是。就是。今年冬天努尔哈赤没来闹事,我在家睡觉都不习惯。”
“是,今年冬天真是不热闹。”
这个土匪师爷出身的秀才,也不是啥好东西。
旁边的余家父子郁闷了。哈大全身边怎么都是这种b货啊。正经书没读过几本,整天喊打喊杀的,如果不是哈大全,以朱敦和徐士安的身份,一辈子别想当官。
余芥心里清楚哈大全的出身,就是土匪头子,身上的匪气恐怕一辈子都改不了了。
余信心里恨,他一直认为哈大全发迹是靠余家的支持,哈大全翅膀硬了反倒把余家丢到了一旁,自立门户。在他看来哈大全的一切都应该属于余家,属于他余信,这样才是正途。他就是这样一个贪婪的人。
张跃也很郁闷,他的胆子本来就小,对于哈大全动不动就砍人的行为很感冒。他认为这种对砍的事情不太好,可又没办法出来阻止。他答应过哈大全不参与军务,军事演习纯属军事,他根本不懂,也不好参合。
福建本地的官员各自心思不同。不过能看一场热闹也不错,在他们眼里哈大全就是一个来自辽东的蛮子,不足为惧,让哈大全折腾好了,不折腾当官的就行。况且哈大全是阉党份子,有魏忠贤当靠山,也得罪不起。
随着战鼓声响起,对抗演习正式开始。
俞咨臬的品字形军列最先开始前进,可没走几步,队形就有点散花了、鸳鸯阵属于小范围群殴的阵势,部队一遍走,各自的人员就分别聚集在一起,远远的看上去阵型便开始乱套了。
哈大全高声喊道:“兄弟们,走的齐整一点,不要弱了我哈家军的名头。”
“是。”
“唱起歌来,走起路来。”
《精忠报国》这首歌,自从大青沟一战后就成了哈家军的军歌,每一个参加哈家军的士兵,第一件事就是学唱这首歌,包裹朱敦、徐士安这样的文化人都学会了。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唱着军歌,在哈大全的带领下,八百哈家军组成的方针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推进。10米、20米、50米,哈家军的豆腐块阵型一丝不乱,列成列,行成行,就好像有人拿尺子校队过一般,在观众席上的人都看傻了。
以当时军队的素质,能站齐就不错了,十步之内阵型必乱。
整齐的脚步声,嘹亮的歌声,还没交战俞咨臬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冲锋,不要丢了俞家军的脸面。”
“冲啊。”
[26dd.cn]
哈大全却在唱修改的不成样子的,粤语汉语混杂在一起的古惑仔名曲《刀光剑影》。
“论背景至强大论砍人我不言败”
这几句是哈大全最喜欢的。
听到歌声的人都知道,哈总兵又要出去砍人了。
这次哈总兵用的不是刀,而是一根木棍,为了把军事对抗演义推广开来,哈大全准备亲自带人下场。
与哈大全对抗的是,著名抗倭将领俞大猷的儿子俞咨臬。
俞家军的名头没有戚家军响亮,却也是一支劲旅,有着光荣的砍人传统,不知道在俞咨臬的手里还能保存多少。
在马尾大营外面的平原上,哈大全叫人修建了两座营垒,分别在营垒内安放了红蓝色的军旗。红蓝两军各处二千人,对抗互攻,先抢到对方军旗的一方算赢。
哈大全拿着棍子亲自上阵。
俞咨臬也拿了根棍子,他可不能丢了父亲的名声。
这是两个人的第一次碰撞,已经算是很文明了。可在许多文化人眼里,这种军事演习,本身就是野蛮人的象征。
哈大全是不在乎,反正他的外号叫:哈蛮子。
上官都不要脸,俞咨臬也豁出去了。
人不要脸之后,往往会做出许多无耻的事情。俞咨臬也不例外。
中国是很讲究传统的,一般都会把老祖宗传下拉的技法延续几十代,一层不变的延续。俞家军在抗倭战争中,也有自己的战斗方式,可俞咨臬一上来就摆出了戚家军的鸳鸯阵,虽然没有专用武器,大部分人拿的是木棍,威力也不容小视。
他把部队分成四块,一部分在营垒内防守,其余三部分在营垒前列出品字型攻击序列。
哈大全这边留了二百人守家,其余八百人在营垒前面列出了一个大号的方阵,士兵整整齐齐的站好多列,行成行,列成列,远远看去气势十足。
俞咨臬不由得赞叹:“强军,不愧是从辽东的尸山血海里拼出来的强军。”
这里进行对抗演习,围观的群众没有几个,哈大全却找了几个观察员。有朱敦、徐士安、张跃、是老丈人余芥、大舅哥余信。还有福建的各级官员三十多名,这些是能来的,不能来的哈大全也没强求。
余信最近被调到了泉州担任知府,余芥为此送了五万两个魏公公。
给老丈人面子,哈大全把泉州让了出来。
观众席建在马尾大营的城墙上,可以从侧面看在比武场地的每一个角落。一月的天气很冷很冷,哈大全给观察员们准备了辽东特产的毛皮大衣,还生气了熊熊的火炉,就算如此,呆在四面透风的观众席上,也让余芥感到浑身发冷,真希望这场野蛮的比武快点结束。
这群读书人都认为哈大全野蛮,无聊,不应该干这些。
徐士安叫来儿子徐凌,责问道:“儿啊,听说这次演习的计划,是你提出来了,你应该劝主公多读读书,少砍点人,这多危险啊。”
徐凌心里那个委屈啊。“爹,这不是我的主意,是主公自己想出来的,我就负责代笔。”
“你呆在主公身边,就应该进良言,知道主公闲的无聊想砍人,就应该劝导一下,出去砍别人还可以,怎么可以自己人对砍呢?”
“是,我错了。”
徐士安是小商贩出身,当初被哈大全抓苦工去忽悠努尔哈赤,从此就跟了哈大全,也不算正经读书人。他认为无聊的时候砍人是没错的,但应该去砍外人,而不是自己人组织起来对砍,多不文明,多危险啊。万一受伤了连工伤都不算。
朱敦也附和道:“还是辽东好啊,想砍人就能找到对象,福建这鬼地方,无聊的时候都不知道去砍谁。”
徐士安连连点头。“就是。就是。今年冬天努尔哈赤没来闹事,我在家睡觉都不习惯。”
“是,今年冬天真是不热闹。”
这个土匪师爷出身的秀才,也不是啥好东西。
旁边的余家父子郁闷了。哈大全身边怎么都是这种b货啊。正经书没读过几本,整天喊打喊杀的,如果不是哈大全,以朱敦和徐士安的身份,一辈子别想当官。
余芥心里清楚哈大全的出身,就是土匪头子,身上的匪气恐怕一辈子都改不了了。
余信心里恨,他一直认为哈大全发迹是靠余家的支持,哈大全翅膀硬了反倒把余家丢到了一旁,自立门户。在他看来哈大全的一切都应该属于余家,属于他余信,这样才是正途。他就是这样一个贪婪的人。
张跃也很郁闷,他的胆子本来就小,对于哈大全动不动就砍人的行为很感冒。他认为这种对砍的事情不太好,可又没办法出来阻止。他答应过哈大全不参与军务,军事演习纯属军事,他根本不懂,也不好参合。
福建本地的官员各自心思不同。不过能看一场热闹也不错,在他们眼里哈大全就是一个来自辽东的蛮子,不足为惧,让哈大全折腾好了,不折腾当官的就行。况且哈大全是阉党份子,有魏忠贤当靠山,也得罪不起。
随着战鼓声响起,对抗演习正式开始。
俞咨臬的品字形军列最先开始前进,可没走几步,队形就有点散花了、鸳鸯阵属于小范围群殴的阵势,部队一遍走,各自的人员就分别聚集在一起,远远的看上去阵型便开始乱套了。
哈大全高声喊道:“兄弟们,走的齐整一点,不要弱了我哈家军的名头。”
“是。”
“唱起歌来,走起路来。”
《精忠报国》这首歌,自从大青沟一战后就成了哈家军的军歌,每一个参加哈家军的士兵,第一件事就是学唱这首歌,包裹朱敦、徐士安这样的文化人都学会了。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唱着军歌,在哈大全的带领下,八百哈家军组成的方针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推进。10米、20米、50米,哈家军的豆腐块阵型一丝不乱,列成列,行成行,就好像有人拿尺子校队过一般,在观众席上的人都看傻了。
以当时军队的素质,能站齐就不错了,十步之内阵型必乱。
整齐的脚步声,嘹亮的歌声,还没交战俞咨臬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冲锋,不要丢了俞家军的脸面。”
“冲啊。”
[26d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