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几声炮响后,回音悠荡逝远,白茫茫一片的山谷转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快,快点,给我量准了,量准了。”梁纲在大声的吆喝着。天寒地冻的,虽然已经入冬很久,可此时的他依旧是满头的大汗,上身的袄甲也完全敞开了怀。在他旁边的陈虎、张世龙等人也全都一个样子,呼呼的山野寒风猛烈地吹刮着,却只能让他们更觉痛快。

    “是”,姬延良大声的应下,然后就冲着自己手下的队员吼叫道:“快点上去,量仔细点……”

    看着好似撒缰的野驴一般冲出去的测量队,柳严辰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一丝黯然在他的心底升起。但接着他又是满脸带笑的向梁纲言道:“大当家的,咱这炮打的绝对比朝廷的远,这才是六百斤的小炮,打的差不多就有二里地远,都能赶得上朝廷五六千斤的重炮了……”

    柳严辰者,为西天大乘教就近绑上山的匠师,之前与王栋、王来元父子一样都是在湖广兵仗局做工,是祖传了好几辈手艺的铸炮师傅。

    梁纲对柳严辰一直很尊敬,毕竟他是山上唯一懂得铸炮的人,虽然在现在的情况下,梁纲是不可能大规模铸造大炮的,甚至连小规模的铸炮都不行,但是这项技术还是要展的。

    不铸和不会铸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同时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柳严辰心里真正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外人不知,可在表面上他对梁纲却是绝对绝的服从。

    唉,家人妻儿五口人都在山上,头上高高悬着一把铡刀,对于这握着刀把的人,柳严辰又怎么敢有半点的得罪?

    6ooo斤以下炮位的最大射程为oo来丈,6ooo斤以上重炮的有效射程为5oo丈左右,清军重型火炮的有效射程也就是两三里地,所以现下这门小炮,在国而言绝对是一顶一的好炮!

    (因材料、铸造法等方面的原因,清朝自制造出的火炮炮壁厚而炮膛小,常常上万斤吨位重的大炮只能射十几二十斤重量的炮弹,比例远逊于欧洲的5o:(非包括臼炮,且铜炮的比例会更大)。所以已别看是几千斤上万斤的重重量,真正威力反倒是不如欧洲几百斤重的行军炮,无论是在射程上还是在威力上。)

    旁边的陈虎、张世龙等人不懂这里面的道道,但听到柳严辰的话也是高兴非常,好歹他们还是听得懂的,大炮不就是打得越远越好么。

    梁纲也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门炮能造成眼下的这个水平,已经是很难能可贵了。毕竟这还是柳严辰在山上造出的第一门炮,是他看着陈广亮的那个小本本一人摸索铸造出的第一门炮。

    想必在日后,熟练了,有经验了,柳严辰还可以造出更好的火炮来。或是把铸炮用的铸铁换成青铜、黄铜,这无疑也会上大炮的性能有上那么一些提高。

    “大当家的,是三百五十丈……”一番测量后,姬延良跑到梁纲跟前汇报到。

    “三百五十丈,也就是二里了。”这柳严辰估算的可真准,梁纲展颜一笑,扭头望向柳严辰,“打这么远,那有效射程还是多少?”

    三百五十丈算是这门炮的最大射程,那最大射程之下还有一个有效射程不是。相比较最大的射程,这个有效射程在战场上更有用。

    “可及一百五十丈。”柳严辰这些日子来和梁纲的接触,也懂得了他口的一些名词含义,就比如眼下的这个有效射程。若是换做才上山时,梁纲非待再给他好生解释一番不可。

    “一百五十丈……”梁纲清吁了一口气,才一里地啊,虽然知道这个年代的水平就是这样,可心底里还是不由自主的升起了一股轻视感。

    “今后柳师傅还要多多麻烦,铸炮和研究,咱这山里可就只靠柳师傅一人了……”梁纲一边需着话,一边轻轻地拍打着火炮冰冷的炮身,这冬天冷却的就是快。“这种炮,山里再铸上两门就不再造了,柳师傅抽空要多多研究一下那个臼炮…………”

    这样的小炮性能虽然已经达到了国内的顶尖水准,可自己要在群山峻岭间活动,它还是太重了。毕竟是有六百多斤呢!

    如果能减轻到一二百斤,倒还可以接受,但以现在的条件而言,这明显不可能。所以这种加农炮梁纲就不打算多造了。况且山里面的铁料也不多,除去王氏父子负责的火枪组所需外,拨给火炮组的最多也就是四五千斤,留下一些造点轻便的臼炮不是更好?

    虽然它的射程更短,可口径大不是?威力也大,只要射程能过五十丈,那就足够了。

    “这个好说,臼炮本身并不复杂,倒是弹药需要更下功夫。”柳严辰拱手道。他就是吃这碗饭的,得到了那个小本本自然是如获珍宝。虽然初上山时内心一直是胆颤心惊的,可那个小本本上的东西他却是早已经熟记于心。对于那结构简易的臼炮,就是闭上眼他也能造的出来。而且“用大当家提点出的铁模铸造法来造,不需多久,开春之前全可尽数交付……”

    话说的真好听——大当家提点出的铁模铸造法,纯粹是狗屁,事实上梁纲只是在柳严辰制作炮坯泥模的时候多说了那么一句话:为什么不用铸铁做模具?

    后世的金属模具十分普遍,充斥着各行各业。所以可以说明的是,这铸铁什么的也是可以用来做模具的。那为什么还要一直用泥模呢?

    (国传统的铸炮工艺,从明开始都用泥模,即用水和泥,制成模具,然后范金倾铸,再层层笋合。泥模是必须烘得干透才行的,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施放时炮筒容易炸裂伤人(清朝时的普遍现象,工匠不用心,官员不操心,最后损害的还是国家利益)

    烘干泥模往往要一个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阴寒天气,则须两三个月才行。而且一具泥模只能铸造一尊火炮,随即就要丢弃,不能再用。)

章节目录

盛世中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汉风雄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一百二十三章 铸炮-盛世中华朗诵稿我想约你,盛世中华,笔趣阁并收藏盛世中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