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刘伯温、胡惟庸、李善长等十三名文臣,携吏员前往十三县,代理县令,处理政务。前任留存吏员,愿归附者,酌情使用,冥顽不灵者,或撤职,或处死,由各地官员自行处置。”
“主神教在武陵郡全面铺开,按照乡村设庙,县城设殿,郡城设主殿的方式,建立传教点,正式传教。”
“收降的县兵就地改编,打散原有编制,纳入止戈军体系。先随我去汉寿,待汉寿之事处理完备,再前往各县驻守。”
刘琮将手中竹简公文卷起来,交到徐庶手中,扫平世家是运作三国世界的长远目标。
若是单为这个目标,刘琮实在没有必要如此急功近利,毕竟他目前刚刚起家,没必要如此嚣张,为自己增加难度。
事实上借故斩杀武陵十三县令的更主要目的,是为了更顺利的接受武陵各县。
三国各地诸侯不敢得罪世家的原因还有一个,他们需要世家子弟作为官员,治理地方。
世家大族不仅垄断资源,更是垄断知识,你总不能让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去治理地方。
别提寒门,所谓寒门,其实是指小地主阶级,依然可以归入世家行列,只是不及大族显赫而已。
三国所谓的世家与寒门之争,说到底就是大世家与小世家的争夺罢了。
不过这难不倒刘琮,从倚天世界带回来的文臣,都是宰执之才,去治理一个县城实在是大材小用,而狂战军退役转化的吏员,更是早早为今天做好了准备。
事实上,这也是刘琮敢于扫平世家的底气,有万界供应人才,世家对他的最后一丝价值也消失了,完全没有存在必要!
……
刘伯温等人分赴各县,刘琮则带着狂战军、止戈军前往汉寿城。
汉寿是武陵首府,这里驻有两千普兵,在蔡中带着武陵十三县县兵,到江源二十里外观望的时候,这里的郡兵是唯一没有听从命令的部队。
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本地郡守并非出自蔡家门下,而是刘表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不听蔡家命令。
其二,守军中将校多出自本地大族潘家门下,受潘家控制颇多,而又因为潘濬关系,潘家与刘琮颇为亲厚。
因此,虽然掌控守军的郡尉是蔡家门人,但受郡守与潘家制衡,实在难以掌控守军。
当然,郡守和潘家也无法掌控守军,毕竟郡尉也不是白当的,自有亲信,就算无法控制全军,也能控制一部分。
鉴于这种情况,刘琮索性下令郡守与潘家,也不必让守军来救援了,只要他们拖住守军,不让守军出城即可。
他当时计划已定,蛮军败亡是定居,自身实力收拾十三县县兵也没有问题,与其让郡兵前来多出变故,还不如就地驻守稳妥。
待到一切尘埃落定,收拾两千郡兵还不是轻而易举?
果然,当刘琮带着狂战止戈两军来到汉寿城下的时候,郡尉知道大势已去,这货倒也痛快,二话不说,直接投降。
十三县县令是先被俘虏,然后收降,勉强算是敌人,可以借口斩杀。
而这郡尉投降的如此痛快,反倒让刘琮不好意思杀掉了。
扫除世家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若是不顾一切,乱杀一气,以后谁还敢投降?那不是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吗?
因此刘琮饶了他一命,只是就地关押,郡兵打散继续纳入止戈军体系而已。
至此,整个武陵全郡落入刘琮手中。
……
“哈哈,好手段,好果决,琮儿不负我望啊!”
襄阳刺史府,刘表手捧着刘琮刚刚送来的,武陵十三县县令在抗击蛮兵途中不幸身亡,为保十三县安稳,他就地选拔官员,举荐刘伯温等人为各地官员的举荐公文哈哈大笑。
刘琮出府时的一番话语,令他对刘琮刮目相看,但也并未太过重视,只以为刘琮是个颇有志气的孩子,加以雕琢培养,未来或许可以传承家业。
因此他虽让刘琮出府,但却为刘琮安排好了一切,比如武陵的功劳,他甚至已经做好准备,待刘琮回襄阳,便会安排他做刺史从事,从此参治政务。
但没想到,刘琮刚到武陵便给了他一个惊喜,巧妙用计,将他之前多次攻打都未拿下的江源城夺下来了。
这让他惊喜的同时,却也心惊胆战,因为他深知刘琮与蛮兵的实力对比。
奇谋可以建功,但真正决定大局的,还是实力。
以刘琮的实力,以此等方法夺取江源,简直是自寻死路。
只可惜,他虽焦急,但却有心无力。
他虽是刺史,但却掣肘极多,虽然下令武陵各县支援江源,但以蔡家的势力,怕是难以达成目的。
好在,他也不奢望这些援兵帮刘琮守住江源,建不世之功,只要他们将刘琮救回来就好。
但没想到,刘琮竟然又给了他一个更大的惊喜。
火烧江源,一举全歼三千蛮兵,之后更是携大胜之威,斩杀十三县县令,尽收武陵全郡!
“此乃我家麒麟儿呀!”
刘表心中老怀大慰,此时他再不复当初的意志消沉,家有贤子,基业传承有望,还有什么可消沉的!
“来人,传令各郡,扬威将军刘琮,允文允武,攻克南蛮,功勋卓著,着令升为武陵郡守,果毅校尉。知武陵军政事务。”
……
“刘琮小儿,他竟敢,竟敢,竟敢……”
蔡府正厅,蔡中跪在地上,蔡瑁手指颤抖指着前方,话都说不出来。
武陵之战的结果出乎他的预料,刘琮的果决狠辣更让他意外。
就算他阻拦了援兵,但至少还是下令,在刘琮遇到危险的时候将他救回来啊,你我到底是亲人,怎能如此绝情?
蔡瑁心中愤怒,但他却未想过,他下令救回刘琮,并非因为什么亲人关系,只是因为他的目的从来就不是打垮或消灭刘琮,而是要将刘琮作为傀儡掌控在手中。
目的不同,手段自然不同,但本质上又有何区别?
“主神教在武陵郡全面铺开,按照乡村设庙,县城设殿,郡城设主殿的方式,建立传教点,正式传教。”
“收降的县兵就地改编,打散原有编制,纳入止戈军体系。先随我去汉寿,待汉寿之事处理完备,再前往各县驻守。”
刘琮将手中竹简公文卷起来,交到徐庶手中,扫平世家是运作三国世界的长远目标。
若是单为这个目标,刘琮实在没有必要如此急功近利,毕竟他目前刚刚起家,没必要如此嚣张,为自己增加难度。
事实上借故斩杀武陵十三县令的更主要目的,是为了更顺利的接受武陵各县。
三国各地诸侯不敢得罪世家的原因还有一个,他们需要世家子弟作为官员,治理地方。
世家大族不仅垄断资源,更是垄断知识,你总不能让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去治理地方。
别提寒门,所谓寒门,其实是指小地主阶级,依然可以归入世家行列,只是不及大族显赫而已。
三国所谓的世家与寒门之争,说到底就是大世家与小世家的争夺罢了。
不过这难不倒刘琮,从倚天世界带回来的文臣,都是宰执之才,去治理一个县城实在是大材小用,而狂战军退役转化的吏员,更是早早为今天做好了准备。
事实上,这也是刘琮敢于扫平世家的底气,有万界供应人才,世家对他的最后一丝价值也消失了,完全没有存在必要!
……
刘伯温等人分赴各县,刘琮则带着狂战军、止戈军前往汉寿城。
汉寿是武陵首府,这里驻有两千普兵,在蔡中带着武陵十三县县兵,到江源二十里外观望的时候,这里的郡兵是唯一没有听从命令的部队。
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本地郡守并非出自蔡家门下,而是刘表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不听蔡家命令。
其二,守军中将校多出自本地大族潘家门下,受潘家控制颇多,而又因为潘濬关系,潘家与刘琮颇为亲厚。
因此,虽然掌控守军的郡尉是蔡家门人,但受郡守与潘家制衡,实在难以掌控守军。
当然,郡守和潘家也无法掌控守军,毕竟郡尉也不是白当的,自有亲信,就算无法控制全军,也能控制一部分。
鉴于这种情况,刘琮索性下令郡守与潘家,也不必让守军来救援了,只要他们拖住守军,不让守军出城即可。
他当时计划已定,蛮军败亡是定居,自身实力收拾十三县县兵也没有问题,与其让郡兵前来多出变故,还不如就地驻守稳妥。
待到一切尘埃落定,收拾两千郡兵还不是轻而易举?
果然,当刘琮带着狂战止戈两军来到汉寿城下的时候,郡尉知道大势已去,这货倒也痛快,二话不说,直接投降。
十三县县令是先被俘虏,然后收降,勉强算是敌人,可以借口斩杀。
而这郡尉投降的如此痛快,反倒让刘琮不好意思杀掉了。
扫除世家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若是不顾一切,乱杀一气,以后谁还敢投降?那不是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吗?
因此刘琮饶了他一命,只是就地关押,郡兵打散继续纳入止戈军体系而已。
至此,整个武陵全郡落入刘琮手中。
……
“哈哈,好手段,好果决,琮儿不负我望啊!”
襄阳刺史府,刘表手捧着刘琮刚刚送来的,武陵十三县县令在抗击蛮兵途中不幸身亡,为保十三县安稳,他就地选拔官员,举荐刘伯温等人为各地官员的举荐公文哈哈大笑。
刘琮出府时的一番话语,令他对刘琮刮目相看,但也并未太过重视,只以为刘琮是个颇有志气的孩子,加以雕琢培养,未来或许可以传承家业。
因此他虽让刘琮出府,但却为刘琮安排好了一切,比如武陵的功劳,他甚至已经做好准备,待刘琮回襄阳,便会安排他做刺史从事,从此参治政务。
但没想到,刘琮刚到武陵便给了他一个惊喜,巧妙用计,将他之前多次攻打都未拿下的江源城夺下来了。
这让他惊喜的同时,却也心惊胆战,因为他深知刘琮与蛮兵的实力对比。
奇谋可以建功,但真正决定大局的,还是实力。
以刘琮的实力,以此等方法夺取江源,简直是自寻死路。
只可惜,他虽焦急,但却有心无力。
他虽是刺史,但却掣肘极多,虽然下令武陵各县支援江源,但以蔡家的势力,怕是难以达成目的。
好在,他也不奢望这些援兵帮刘琮守住江源,建不世之功,只要他们将刘琮救回来就好。
但没想到,刘琮竟然又给了他一个更大的惊喜。
火烧江源,一举全歼三千蛮兵,之后更是携大胜之威,斩杀十三县县令,尽收武陵全郡!
“此乃我家麒麟儿呀!”
刘表心中老怀大慰,此时他再不复当初的意志消沉,家有贤子,基业传承有望,还有什么可消沉的!
“来人,传令各郡,扬威将军刘琮,允文允武,攻克南蛮,功勋卓著,着令升为武陵郡守,果毅校尉。知武陵军政事务。”
……
“刘琮小儿,他竟敢,竟敢,竟敢……”
蔡府正厅,蔡中跪在地上,蔡瑁手指颤抖指着前方,话都说不出来。
武陵之战的结果出乎他的预料,刘琮的果决狠辣更让他意外。
就算他阻拦了援兵,但至少还是下令,在刘琮遇到危险的时候将他救回来啊,你我到底是亲人,怎能如此绝情?
蔡瑁心中愤怒,但他却未想过,他下令救回刘琮,并非因为什么亲人关系,只是因为他的目的从来就不是打垮或消灭刘琮,而是要将刘琮作为傀儡掌控在手中。
目的不同,手段自然不同,但本质上又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