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真是太让人高兴,原来我们是同宗同源啊。”滇国国君于宝殿上大笑起来。“同宗同源?”卫青、张骞、柳蕊张口结舌,不知所云。

    “喔,你们或许不知,我滇国乃上古先秦楚国一脉,中原战争纷乱之时迁徒于此,创建滇国,如今已是多年未见故士之人,真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哈哈!”滇国国君捋须又是一阵长笑。

    “原来如此!这可真是奇妙!三百年前是一家啊!”三人悟之后也齐声欢笑,殿内外充满了快乐友好的笑声,真没想到西域之行竟找出个同宗兄弟国来,这或许也是天意,不用说盟议之事必定事半功倍。

    果然滇国国君听完他们来竟后欣然点头,同时也问了一些有关大汉的事情,言间似在思索某个问题。听完后抬头道:“故土大使来滇,鄙国不胜欣喜,能与大汉联系定盟也是于双方都有利之事,可促进两国的沟通与发展。”

    张骞激动起来,不等他说完已接道:“陛下果远瞩,怀长略,此盟议确是友好,有利之极,更何况我们原乃同棕,这缘源更非一般别国可比,正好……”“不错!”滇国君打断张骞的话道:“大政是如此,不过取得故土来客,联想借此借此请教一些问题,不知可否?”说完神秘地一笑,三人相顾,却不知这国王葫芦里卖什么药。

    一连几天,滇国国王都没有唤他们上朝议事,只是到了第五日才得以见到他。三人望了望置身之地都不由有些惊讶,原来此处四壁都是书卷,还挂有山水墨画,透出一股浓浓的书香味与庄雅之气。

    三人随手取了一些来看,却是《诗经》、《老子》、《庄子》、《论语》、《九章》、《九章》等先秦诸大家遗著,看来这滇国国君对故土文化还相当倾慕与感兴趣的。

    “哈哈!这是联的御书房,今日就是想与诸位大汉贵使讨论交流一下故土的先秦文化,同时也好讨教一些问题,以解平日疑惑。”一个声音爽朗地从背后响起。三人记忙转身行礼,同时说道:“哪里、哪里,我等才疏学浅,不要叫陛下失望才好。”

    四人重新分宾主落座,使臣却已俸上香茗,香雾中却别有一番茶论文化的滋味,滇池国国王喝完一茶,道:“故土文化博大精深,联平日所读也是一知半解,但知先圣却以孔子、老子、庄子、屈大夫等为胜,诸使以为然否?”“这是当然。”三人一致点头。

    “先圣之言果含意深刻,震人心聩,如‘福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等皆为至理名言,吾一日三省,不敢或忘,也添豁达之心态。”“是啊!”“不错。”“陛下之言甚是。”三人纷纷赞同,且都知这两句分别出自《庄子》、《老子》。

    然滇国国君接下去说的“‘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攻,可慎与’‘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谓陈人。’”就逐渐越说越深奥,卫青偏武与兵法对诸子百家仅是涉猎,不作深研,而张骞乃郎中本色更多了解的是医书,故两人听了半响后却逐渐接不下去。

    滇国国王脸色有些微变,似有些不悦,正当此时柳蕊却不不慌不忙地举茶道:“正是‘与善仁,言善信。’陛下,怀修养却高人一层,让人好不钦佩。”“喔,过誉、过誉。”滇国王重展欢颜,把茶一饮而尽,再言道:“文灭质,博弱心,贵使意下如何?”

    “过分文饰是不好,但像屈大夫的文采确是一绝啊,如‘制芰荷与为衣兮,集英蓉以为裳’;‘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真的妙不可言、神来之笔。”

    “哈哈!屈大夫的文采,那是自不待言,联就异常欣赏他的《九章》、《九歌》《离》等辞赋。”“嗯,是《湘君》、《湘夫人》吗?”……说到此处,卫青、张骞更是接不上口,只是他们在讨论屈原诗文而已。”

    “不是,是《国殇》与《离》联最佩服的就是屈大夫那坚贞不渝的爱国热情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言毕闭目吟唱起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柳蕊道:“说来屈大夫可是贵国上古先贤,一心想振兴楚国,而秦时有谚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汉争霸后楚国之子孙想复立楚国之人仍大人人在,不知陛下的滇国偏隅两南外城却作何感想?”滇国国君一呆,卫青张骞听了也精神一振,想听听这滇国之君如何回答。

    却见滇国国王哈哈一笑道:“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我国上几朝君主都有过杀回中原复立楚国的打算,但自从联亲政这几十年以来已慢慢想通了这一道理,爱国精神固然是必不可少,像《国殇》那样为国捐躯的勇士确让人可歌可泣,但对百姓而言,谁主天下都无所谓,主要是能否天下太平、生活安定。我们君主能做的或许就是这些,让国家安定,百姓和乐,同兴战争非福乃祸。”

    “好!”“陛下英明!”三人纷纷鼓起掌来,觉得这年迈的滇国君却是睿智无比,滇国有他实乃百姓之福。卫青心中不由想起项霸来:“要是项兄弟日后也作此想就好了。”

    正当三人颂扬时滇国国王却一摆手略显迷惑地道:“联虽想天下太平,百姓和睦,但可有一法可概之乎?”目光盯着柳蕊,似乎对她已心生敬重,希望她能提供答案。

    “当然有。”柳蕊嫣然一笑毫不客气端起一茶杯作揖道:“昔孔子有日‘其恕乎?’陛下认为可否?”“这‘恕’当何解?”“怒仍‘宽恕、仁爱’之义,孔圣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人心者得天下’其必可释为‘仁’。”

    “是吗?但联已闻汝大汉与匈奴时有争战,作为文明之都却为何仍行此霸道之术?”张骞、卫青一呆都以为柳蕊答不上来。

    哪知柳蕊面色不变,娓娓道:“两国交战,罪在匈奴侵扰,我大汉兴的是仁义之师,但日后胜利时要想巩固不施仁政同样天下不安。”“那贵使之意要想天下归心国家长治久安,必行‘仁政’?”

    “不错,此乃真正的治国之道‘仁者无敌’。”柳蕊一脸坚定地道。卫青与张骞可等一次发现柳蕊有此杰出的见地,一时都震住了。滇国国王却双目放光,满脸虔诚地道:“领教、领教,谢谢贵使指点。”

    之后众人又谈论到汉大赋,柳蕊更是对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几乎倒背如流。其中对大汉鼎盛的描绘直引得滇国国君瞠目结舌,惊叹之极,神往不已,要不是上了年纪,还真想随他们回大汉一趟。

    “蕊儿你可真是了得,何时增了这一身见识却不告诉为夫,快快招来,否则定你个欺夫之罪。”卫青回房后捧住柳蕊俏脸故作生怒道,“哈哈!本夫人今日解了你俩个大使的围,先不谢我还要拷问,我偏不说。”柳蕊咯咯一笑躲去。“你敢。”卫青也跟着扑去。

    原来柳蕊见识突增全因卫青困于月氏时为解寂寞不时地去羞月公主清莹处借阅书籍与之交流谈时事所致,不想今日却派上用场,一番交流尽显天朝上国之大国风范,赢得了滇国国君的无比尊重。

    在滇国再逗留了十余天,盟议之事也已粗定,那滇国国君倾慕故土文化更想柳蕊留下为两个皇子作太傅,但因汉使要归汉而作罢,不过却言两日后就是举国欢庆的“万象节”便极力挽留众人渡过此良宵佳节再回去,众人感其盛情于是也就留下了。

    “卫哥哥,明日那滇国国节该是怎么个模样呢?”柳蕊府卫青之之肩细语道,“不清楚,想必是与象共舞了,听说此国尊象为图腾,象是圣物。”

    “喔,难怪那日我们见到那些少女时就看到她们与大象相处甚欢,不过该不会真有一万头吧?”“哈哈!管他有多少头,啊我要睡觉了,夫人明日数数。”“哼,不准睡,你要睡明儿就罚你来数。”……

章节目录

大汉双雄之破奴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杨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九十章 上古一脉-宁浩 大汉双雄,大汉双雄之破奴传,笔趣阁并收藏大汉双雄之破奴传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