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问鼎(七)下
北京城大明门,旌旗随风飘扬,号声悠然长作。朱震把北京城的大小官员尽皆集于城门之外,当然,除了官员,尚有朱震精心挑选的五千铁甲。
早朝之时,朱震废除世袭制度的命令颁下,许多官员表面上不敢言语,心中却是不满。朱震灵机一动,便把他们全都请来参加誓师大典。
明代文官积弱已久,见着这军威,那一点不满之心马上被压了下去。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在无论是军权还是朝政,全都掌握在朱震之手,而其羽翼大多是出身寒门,朱震的政策对于自己嫡系部下的利益都没有什么损伤,自然无人会反对,光靠着自己这些没有实权的官员,如何撼得动朱震的地位?
誓师完毕,此次出征将领由刘斌、黄得功等十余位总兵官统率着马步军九万人以及金虏降将阿济格等带着三万金虏铁骑,可以说除了罗刚毅手中还有三万人马,北京城是倾巢而出了。
朱震也正式决定筹建征西行辕大营,加封李超涂为镇国大将军、朱亮为靖远大将军,为大营主将,各自统兵西征,准许便宜行事。这是山东军首次不在朱震的指挥下打仗,若是能一战克敌,便标志着完整的军事体系正式形成,以后便是没有朱震,山东军亦能纵横天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朱震誓师出征前,已经升任副将的王大勇便押送着百余门大炮向太原进发了,朱震准备在最短的时间了攻下太原城,以壮军威,所以下了了大本钱,调集了北京城的所有火炮,若不是觉得时间火炮够用了,他还想去山东把钟彬军中火炮都调过来。
王大勇走的是固关一线,这批火炮在运到太原之前,恐怕还要现在固关呈威。就在朱震决定出兵的前天晚上,镇守真定、保定一带的甘剑锋遣部将领三路偏师夺回前些日子贼军反攻时夺去的平山、行唐、获鹿三县,自己却领主力精兵一万五千余人奔袭井阱关,苦战一夜,全歼井阱贼军。
在李自成退去之时,便有反攻的野心,所以任然分兵把手着山西进京畿的关隘,除了被朱震追击李自成时顺便袭取的紫荆关,倒马、井阱、固关等都在贼军手中。
朱亮安抚山西时,大军从居庸关入山西的。居庸关本是太监杜之轶献给李自成的,守关的一万五千明军全都丝毫未损,李自成为了收买人心,便让守关的副将萧羽任然统领他们镇守居庸关。而居庸关后的宣府、大同二府却是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张天琳镇守,这样便不惧怕萧羽反复。
在李自成败退后,张天琳信不过萧羽,马上带着一万精锐感到居庸关,接管了居庸关的防务,这样一来,居庸关是安稳了,但大同、宣府没有大将镇守,被贼军追赃助饷迫害惨了的官绅士族们蠢蠢欲动起来。
其时,李自成本来就只给张天琳留下一万五千士卒,张天琳带走一万精兵加强居庸关的防务后,剩余的五千士兵哪能镇守大同、宣府广大的地方?不得已,张天琳只得丢弃各州县,把军力全部集中到大同、宣府两座府城中。
镇守各州县的贼军一走,蠢蠢欲动的官绅士族们再也肆无忌惮了,反对李自成的武装叛乱首先在阳和爆发。
阳和位于大同府城北面五十里,是山西和蒙古交界,设有阳和卫镇守之,卫指挥使唐志明早在姜镶投降时也一道投降了李自成。那时李自成和朱震抢时间,心急着攻打北京城,自然没有去顾及边远小镇了。
李自成败退后,许多官绅士族纷纷找到唐志明,暗示他李自成已经是明日黄花,灿烂已过,接下来是凋谢了。唐志明心中思之,偌大的大同府只有二千五百人镇守,而我部下士卒就由近五千人,再加上官绅士族都我,攻取大同易如反掌。待到济王平定天下之时,我终究是投降过贼军之人,若是没有些功劳,将来就是济王仁慈,不夺我官职,却也没有什么前程可言。若是有平定大同、宣府的大功,济王待我,肯定倚重有加,若能同济王大军夹攻居庸关,更是大功一件!
相同此节,唐志明不再迟疑,答应前来游说的官绅士族们,但让他们回大同城做内应,务必献给自己一座城门。
官绅士族回到大同城后,巡查了许久,摸清楚了大同贼军换班的时间,发现凌晨时北城门总会有半刻钟的功夫无人巡视,而此时镇守城门的只有一队三十余人的贼军。便把这个消息告诉唐志明。
唐志明大喜,和官绅士族约定以举火为号,凌晨时分从北门突入。果然,在官兵猝不及防之下,被官绅士族们组织家丁护院夺了北门,献给唐志明,唐志明纵军进城,城中贼军前来堵截,被唐志明同官绅士族里应外合杀得大败,连夜弃城而逃,唐志明穷追一阵,二千五百贼军只剩下一千余人逃入宣府。
唐志明率军回城,城中官绅士族以为英雄,率领百姓夹道相迎,唐志明心中甚喜,隐隐生出几分骄气来。
而这时候,朱震尚还在同金虏在京畿一带打游击战,天下局势还未明朗。唐志明不敢投效朱震,若是朱震再败,自己岂不是三番四次反复之人?但张天琳尚领大军镇守居庸,太原也是李自成的地盘,自己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大同一个小有名气的生员跑来对他说:“将军讨贼,有功于社稷,但因将军趁有过从贼之耻,官绅士族借助将军兵力赶跑贼军后,都不会服从将军,将军之势,实在危矣!倘若将军能尊奉大明宗室,续先帝之祀,委以将军军政,将军号令大同、宣府乃至太原大明官吏将士,驱除贼军,定然一呼百应,再也不惧张天琳一匹夫矣!”
唐志明想了一会,说道:“如此一来,若是金虏胜了还好,若是济王殿下获胜,只怕不能容我。”
那人笑道:“将军多虑了,先不说济王殿下胸襟,就是将来济王殿下出兵山西,也多有仰仗将军之处,岂有不容将军之理?何况又非将军称王,称王这乃是他们大明宗室之人,那时将军是外人,自然可以拖言不敢过问宗室之事,把此人交与济王殿下。”
唐志明听了心中一喜,聘用此人为随军幕府,便收大同境内宗室之人,比较亲近的大明宗室都被李自成虏杀,最后只得到一个叫朱鼎鎳的人,乃太祖十一子代王九世孙。唐志明拥为代王,号称监国,延续先帝之祀。
檄文发往大同、宣府、太原各地,官绅士族们果然从者如云,军民百姓响应者也不少。各地地主武装纷纷起义勤王,唐志明以抵御张天琳为由,假代王诏令调集各地军马入大同,聚得人马六万余人。
唐志明骄心大盛,竟然誓师讨伐张天琳。留下一万人镇守大同,亲自带领五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宣府而去……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北京城大明门,旌旗随风飘扬,号声悠然长作。朱震把北京城的大小官员尽皆集于城门之外,当然,除了官员,尚有朱震精心挑选的五千铁甲。
早朝之时,朱震废除世袭制度的命令颁下,许多官员表面上不敢言语,心中却是不满。朱震灵机一动,便把他们全都请来参加誓师大典。
明代文官积弱已久,见着这军威,那一点不满之心马上被压了下去。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在无论是军权还是朝政,全都掌握在朱震之手,而其羽翼大多是出身寒门,朱震的政策对于自己嫡系部下的利益都没有什么损伤,自然无人会反对,光靠着自己这些没有实权的官员,如何撼得动朱震的地位?
誓师完毕,此次出征将领由刘斌、黄得功等十余位总兵官统率着马步军九万人以及金虏降将阿济格等带着三万金虏铁骑,可以说除了罗刚毅手中还有三万人马,北京城是倾巢而出了。
朱震也正式决定筹建征西行辕大营,加封李超涂为镇国大将军、朱亮为靖远大将军,为大营主将,各自统兵西征,准许便宜行事。这是山东军首次不在朱震的指挥下打仗,若是能一战克敌,便标志着完整的军事体系正式形成,以后便是没有朱震,山东军亦能纵横天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朱震誓师出征前,已经升任副将的王大勇便押送着百余门大炮向太原进发了,朱震准备在最短的时间了攻下太原城,以壮军威,所以下了了大本钱,调集了北京城的所有火炮,若不是觉得时间火炮够用了,他还想去山东把钟彬军中火炮都调过来。
王大勇走的是固关一线,这批火炮在运到太原之前,恐怕还要现在固关呈威。就在朱震决定出兵的前天晚上,镇守真定、保定一带的甘剑锋遣部将领三路偏师夺回前些日子贼军反攻时夺去的平山、行唐、获鹿三县,自己却领主力精兵一万五千余人奔袭井阱关,苦战一夜,全歼井阱贼军。
在李自成退去之时,便有反攻的野心,所以任然分兵把手着山西进京畿的关隘,除了被朱震追击李自成时顺便袭取的紫荆关,倒马、井阱、固关等都在贼军手中。
朱亮安抚山西时,大军从居庸关入山西的。居庸关本是太监杜之轶献给李自成的,守关的一万五千明军全都丝毫未损,李自成为了收买人心,便让守关的副将萧羽任然统领他们镇守居庸关。而居庸关后的宣府、大同二府却是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张天琳镇守,这样便不惧怕萧羽反复。
在李自成败退后,张天琳信不过萧羽,马上带着一万精锐感到居庸关,接管了居庸关的防务,这样一来,居庸关是安稳了,但大同、宣府没有大将镇守,被贼军追赃助饷迫害惨了的官绅士族们蠢蠢欲动起来。
其时,李自成本来就只给张天琳留下一万五千士卒,张天琳带走一万精兵加强居庸关的防务后,剩余的五千士兵哪能镇守大同、宣府广大的地方?不得已,张天琳只得丢弃各州县,把军力全部集中到大同、宣府两座府城中。
镇守各州县的贼军一走,蠢蠢欲动的官绅士族们再也肆无忌惮了,反对李自成的武装叛乱首先在阳和爆发。
阳和位于大同府城北面五十里,是山西和蒙古交界,设有阳和卫镇守之,卫指挥使唐志明早在姜镶投降时也一道投降了李自成。那时李自成和朱震抢时间,心急着攻打北京城,自然没有去顾及边远小镇了。
李自成败退后,许多官绅士族纷纷找到唐志明,暗示他李自成已经是明日黄花,灿烂已过,接下来是凋谢了。唐志明心中思之,偌大的大同府只有二千五百人镇守,而我部下士卒就由近五千人,再加上官绅士族都我,攻取大同易如反掌。待到济王平定天下之时,我终究是投降过贼军之人,若是没有些功劳,将来就是济王仁慈,不夺我官职,却也没有什么前程可言。若是有平定大同、宣府的大功,济王待我,肯定倚重有加,若能同济王大军夹攻居庸关,更是大功一件!
相同此节,唐志明不再迟疑,答应前来游说的官绅士族们,但让他们回大同城做内应,务必献给自己一座城门。
官绅士族回到大同城后,巡查了许久,摸清楚了大同贼军换班的时间,发现凌晨时北城门总会有半刻钟的功夫无人巡视,而此时镇守城门的只有一队三十余人的贼军。便把这个消息告诉唐志明。
唐志明大喜,和官绅士族约定以举火为号,凌晨时分从北门突入。果然,在官兵猝不及防之下,被官绅士族们组织家丁护院夺了北门,献给唐志明,唐志明纵军进城,城中贼军前来堵截,被唐志明同官绅士族里应外合杀得大败,连夜弃城而逃,唐志明穷追一阵,二千五百贼军只剩下一千余人逃入宣府。
唐志明率军回城,城中官绅士族以为英雄,率领百姓夹道相迎,唐志明心中甚喜,隐隐生出几分骄气来。
而这时候,朱震尚还在同金虏在京畿一带打游击战,天下局势还未明朗。唐志明不敢投效朱震,若是朱震再败,自己岂不是三番四次反复之人?但张天琳尚领大军镇守居庸,太原也是李自成的地盘,自己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大同一个小有名气的生员跑来对他说:“将军讨贼,有功于社稷,但因将军趁有过从贼之耻,官绅士族借助将军兵力赶跑贼军后,都不会服从将军,将军之势,实在危矣!倘若将军能尊奉大明宗室,续先帝之祀,委以将军军政,将军号令大同、宣府乃至太原大明官吏将士,驱除贼军,定然一呼百应,再也不惧张天琳一匹夫矣!”
唐志明想了一会,说道:“如此一来,若是金虏胜了还好,若是济王殿下获胜,只怕不能容我。”
那人笑道:“将军多虑了,先不说济王殿下胸襟,就是将来济王殿下出兵山西,也多有仰仗将军之处,岂有不容将军之理?何况又非将军称王,称王这乃是他们大明宗室之人,那时将军是外人,自然可以拖言不敢过问宗室之事,把此人交与济王殿下。”
唐志明听了心中一喜,聘用此人为随军幕府,便收大同境内宗室之人,比较亲近的大明宗室都被李自成虏杀,最后只得到一个叫朱鼎鎳的人,乃太祖十一子代王九世孙。唐志明拥为代王,号称监国,延续先帝之祀。
檄文发往大同、宣府、太原各地,官绅士族们果然从者如云,军民百姓响应者也不少。各地地主武装纷纷起义勤王,唐志明以抵御张天琳为由,假代王诏令调集各地军马入大同,聚得人马六万余人。
唐志明骄心大盛,竟然誓师讨伐张天琳。留下一万人镇守大同,亲自带领五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宣府而去……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