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这次动用了除第八军之外远征军中其他七个军(第二十一军还没有来得及参战战役就结束了)动的这场战役是明帝国正式进军奥斯曼帝国的开始。而按照朱祁钰的要求这场战役不但要达到大量歼灭敌人并且沉重打击奥斯曼帝**民士气的目的还要将整个战线向前推进一百到两百里并且将东部战区与南部战区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战线!
从进攻大马士革开始战役的四个关键阶段即攻占大马士革与贝鲁特;歼灭安条克与摩苏尔的奥斯曼军队;在东部战线上取得突破并且围歼东部战线上的奥斯曼军队;攻占安条克城打开奥斯曼帝国本土的南大门都已经完成或者是接近完成阶段。不过整个战役有五个关键阶段而最后一个就是攻占摩苏尔城将东南两个战区衔接起来这也将是战役的扫尾阶段。执行这一任务的是第二军以及第九军。
在幼拉底河畔的战斗结束之后近卫军被留下来负责清理战场而按照作战安排第二军与第九军立即杀向了摩苏尔城。这次两个军都炮兵部队都被带了上去而且两军都安排了一支后勤部队去运送弹药这也就导致了原本应该补充给第一军的弹药在半路上被第二军给截了下来然后被送到了第二军去。本来计刮中是没有这一部分的但是因为战场情况的改变第二军与第九军在幼拉底河的阻击作战中消耗了大量的弹药所以朱祁钰也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先保证攻占摩苏尔城然后再考虑第一军的需要。
在两支骑兵部队的先锋部队在相差不到两刻钟先后到达了摩苏尔城外面的时候。第三军正在东部战线上扩大突破口而第五军与第二十二军则在迅的包抄突破口两侧的奥斯曼军队准备围歼部署在这边的数万奥斯曼军队。当时陈豫与张国涛并不知道东部战线上的情况而且他们也一直认为卫平那边要想获得胜利。怎么说也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吧所以就没有急着对城防非常空虚的摩苏尔城动进攻。
其实朱祁钰也没有想到第三军第五军以及第二十二军的作战行动能够在一天之内就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按照朱祁钰的预料第三军要撕开奥斯曼军队的防线用上一两天时间是很正常的。毕竟奥斯曼军队在这条防线上守了好几年了。后来第五军在突击行动时都不得不绕开这条防线。当然朱祁钰这种低估了明军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比如第一军攻占大马士革的战斗他就没有想到。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朱祁钰对全面换装之后的明军还缺乏了解准确的说他对使用了新式装备的明军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有完全掌握仍然按照上一次西征时的情况来进行判断的。显然这必然会让他将战役的时间估计的更久一些也就自然无法准确的预料到各个战场上的进展度了。
可以说陈豫也正是相信了皇帝的判断所以他才没有急着进攻。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第二军与第九军在幼拉底河畔的阻击作战中已经有了一些伤亡所以陈豫不想继续付出无谓的牺牲因此没有在炮兵到达之前就动进攻而是决定让炮兵先来干上两手然后再攻占摩苏尔城。
正因为如此第二军与第九军在摩苏尔城外耽搁了一天极为宝贵的时间。其实当时摩苏尔城根本就挡不住这两个骑兵军近八万人的进攻。与安条克城不一样摩苏尔城原本是属于白羊王国的而且处于奥斯曼帝国与白羊王国边境附近。奥斯曼帝国在占领了这里之后只是部署了更多的军队而没有有意加强摩苏尔城的防御。特别是在第五军参战之后奥斯曼帝国认为摩苏尔城的价值虽然重要但是却没有办法抵挡明军的大规模进攻而且城内的百姓也不一定会配合守军作战所以耗费宝贵的力量在这里巩固防御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最后他们甚至将原本部署在摩苏尔城的十多门火炮都给运走了。
在巅峰时期摩苏尔城的奥斯曼军队有近三十万不过在数年的消耗战中虽然奥斯曼帝国在不断的向摩苏尔城增兵不过部署在这里的军队数量一直在下降。在这次战役爆的时候部署在摩苏尔城的奥斯曼军队就二十万的样子。结果十八万守军在南下救援大马士革的时候被明军消灭在了幼拉底河河畔。而留在摩苏尔城的两万多军人几乎都是老弱病残几乎没有像样的战斗力。而且当时摩苏尔城的百姓在听闻明军已经杀了过来的时候就开始准备里应外合配合明军攻占摩苏尔城。
显然如果当时第二军与第九军采用一些比较有效的手段攻城的话就算没有炮兵的支持他们也能够轻易的攻占摩苏尔城甚至不需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不过陈豫却忽视了这一点。其实这就是陈豫的一个缺点即他在指挥作战的时候虽然有的时候能够挥出很好的创意来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陈豫的思想是属于老一代将领的那就是严格按照战役计划行动只要条件许可他绝不会轻易的改变作战安排。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陈豫的这个缺点表现得并不突出甚至有人认为这不是陈豫的缺点。特别是在日本战场上陈豫的很多次表现都让人觉得他是个很有主见的将领。不过这却忽略了一点。在日本战场上朱祁钰是很少约束手下的给了手下将领大量自由挥的机会。而且当时陈豫是由陈懋指挥的参加的都是西部战区的作战行动。其实陈豫这个表现得不算太明显的缺陷。正是他无法步入最优秀将领行列的一个根本原因。可以说在朱祁钰时代如同邓茂杨天奉顾成林胡沱谢正卿这些最优秀的或者是在某一方面做得最好的将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从来都只把战役计划当作参考而在实际作战的时候绝对是先考虑战场情况的。也就是说在他们眼里战役计划其实只是确定了最终的战役目的如果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而且所付出的代价所消耗的时间更少的话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改变计划采用新的战术安排。
当然不管陈豫这次决定延迟进攻的判断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他最终都完成了任务。第二天第二军与第九军的炮兵团赶到了摩苏尔城外虽然两个团所带的弹药并不算充足不过在数轮炮击之后摩苏尔城的城门打开了而奥斯曼军队通过投降的方式来结束了这场战斗。而这也是这次战役行动结束的标志。
在此之前东部战场上的战斗可以说是最为激励的而且第三军与第五军还有第二十二军的配合进攻可以说是无坚不摧的。当然这对于处于防线前面的数万奥斯曼帝国的军人来说这只能是他们最为悲惨的一次战斗。
第三军利用强大的炮火撕开了奥斯曼军队的防线之后步兵向前推进了二十里随后步兵转向两翼扩大突破口并且压缩奥斯曼军队的防区。而第三军的炮兵部队也迅的跟了上来虽然重型炮兵团的转移度很慢不过也基本上跟得上步兵的推进度。而轻型野战炮团完全可以配合骑兵作战就更能够轻易的跟上步兵的度了。
在第三军想两翼扩张的时候第五军与第二十二军也迅的完成了突击。两支骑兵部队在向奥斯曼军队的纵深防区推进了五十里而没有遇到顽强抵抗之后也按照战役部署开始向奥斯曼军队的后方穿插迂回完成包抄行动。
当时第五军是向东北方向迂回的他们的任务是切断这个方向上两万多奥斯曼军队的退路然后与第三军的步兵与炮兵部队配合歼灭这股敌人。对第五军来说这样的任务太简单太轻松了就算没有第三军步兵与炮兵部队的配合第五军都可以轻松的干掉这两万多敌人要知道在第五军征战奥斯曼帝国的这几年中歼敌过三万的战役就打了十多次要对付两万多敌人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也正是如此第五军也是最先完成组站任务的。从上午开始突击到歼灭最后一股敌人仅仅花了五个时辰不到而战斗结束的时候天色还没有暗下来呢。而当时第三军的步兵根本就没有跟上来大部分的作战行动都是第五军单独完成的。用第五军第一师师长高瞻的话来说这简直是在拿第五军开涮这样的战斗对第五军来说连热身活动都算不上。
相对而言第二十二军这边的战斗就要艰难得多了。第二十二军的任务是包围战场西南方向上的敌人而这边的奥斯曼军队的规模在四万人左右整个战场的宽度也要大得多显然作战难度自然增加了不少。
第二十二军与第五军几乎是同时转向的不过到下午的时候第二十二军才完成了迂回行动切断了奥斯曼军队的退路。不过战斗并没有迅结束。在黄昏时奥斯曼军队开始有组织的突围战斗进入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在第二十二军的防线上虽然压力并不大不过官兵们仍然需要尽量挡住突围的奥斯曼军队。
夜间第三军的一个步兵师以及两个跟上来的轻型野战炮团歼灭了断后的奥斯曼军队开始协助第二十二军歼灭这股最后的敌人。不过因为受到夜晚的影响双方的战斗虽然激烈不过却都没有达到目的。明军没有能够完全歼灭敌人而奥斯曼军队也没有能够成功突围。不过这对奥斯曼军队来说他们已经失败了如果无法在夜间突围的话那么在天亮之后他们就将彻底完蛋。
天亮之后第三军与第二十二军对最后残余的近万名奥斯曼军人动了最后的进攻。战斗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结束了。这要比第二军与第九军攻占摩苏尔城早了大概三个时辰而距离第三军动全面进攻差半个时辰就到一整天。
此时提前完成了作战任务的第五军也已经按照计划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一百五十里兵不刃血的攻占了第比利斯阿哈奇赫查尔迪兰这三座城市完成了战役推进的任务。随后第二十二军也赶了过来而最后到达新的战线的则是度最缓慢的第三军。
可以说这是当时明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进攻行动整个战役分别在六个战场上进行参战明军达到了二十三万而其他的非战斗性部队过了十五万(主要是提供后勤保障的联合军团)。奥斯曼帝国参战的军队过了七十五万。结果明军仅仅以不到五千人的伤亡代价歼灭了七十三万敌人夺取了大马士革贝鲁特安条克摩苏尔第比利斯阿哈奇赫查尔迪兰等七座城市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一百五十到两百五十里并且成功的打通了前往地中海的地面通道与顾成林的大西洋舰队取得了联系完全实现了战役目标。
这是明帝国在与奥斯曼帝国宣战之后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当然这绝不会是最后的一场大型会战。明军用战役的结果证明了当两支军队的实力相差太悬殊的时候战斗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确实好几次战斗都是明军在屠杀奥斯曼军人。可以说在这场战役中已经彻底的证明了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足以对战争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从进攻大马士革开始战役的四个关键阶段即攻占大马士革与贝鲁特;歼灭安条克与摩苏尔的奥斯曼军队;在东部战线上取得突破并且围歼东部战线上的奥斯曼军队;攻占安条克城打开奥斯曼帝国本土的南大门都已经完成或者是接近完成阶段。不过整个战役有五个关键阶段而最后一个就是攻占摩苏尔城将东南两个战区衔接起来这也将是战役的扫尾阶段。执行这一任务的是第二军以及第九军。
在幼拉底河畔的战斗结束之后近卫军被留下来负责清理战场而按照作战安排第二军与第九军立即杀向了摩苏尔城。这次两个军都炮兵部队都被带了上去而且两军都安排了一支后勤部队去运送弹药这也就导致了原本应该补充给第一军的弹药在半路上被第二军给截了下来然后被送到了第二军去。本来计刮中是没有这一部分的但是因为战场情况的改变第二军与第九军在幼拉底河的阻击作战中消耗了大量的弹药所以朱祁钰也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先保证攻占摩苏尔城然后再考虑第一军的需要。
在两支骑兵部队的先锋部队在相差不到两刻钟先后到达了摩苏尔城外面的时候。第三军正在东部战线上扩大突破口而第五军与第二十二军则在迅的包抄突破口两侧的奥斯曼军队准备围歼部署在这边的数万奥斯曼军队。当时陈豫与张国涛并不知道东部战线上的情况而且他们也一直认为卫平那边要想获得胜利。怎么说也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吧所以就没有急着对城防非常空虚的摩苏尔城动进攻。
其实朱祁钰也没有想到第三军第五军以及第二十二军的作战行动能够在一天之内就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按照朱祁钰的预料第三军要撕开奥斯曼军队的防线用上一两天时间是很正常的。毕竟奥斯曼军队在这条防线上守了好几年了。后来第五军在突击行动时都不得不绕开这条防线。当然朱祁钰这种低估了明军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比如第一军攻占大马士革的战斗他就没有想到。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朱祁钰对全面换装之后的明军还缺乏了解准确的说他对使用了新式装备的明军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有完全掌握仍然按照上一次西征时的情况来进行判断的。显然这必然会让他将战役的时间估计的更久一些也就自然无法准确的预料到各个战场上的进展度了。
可以说陈豫也正是相信了皇帝的判断所以他才没有急着进攻。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第二军与第九军在幼拉底河畔的阻击作战中已经有了一些伤亡所以陈豫不想继续付出无谓的牺牲因此没有在炮兵到达之前就动进攻而是决定让炮兵先来干上两手然后再攻占摩苏尔城。
正因为如此第二军与第九军在摩苏尔城外耽搁了一天极为宝贵的时间。其实当时摩苏尔城根本就挡不住这两个骑兵军近八万人的进攻。与安条克城不一样摩苏尔城原本是属于白羊王国的而且处于奥斯曼帝国与白羊王国边境附近。奥斯曼帝国在占领了这里之后只是部署了更多的军队而没有有意加强摩苏尔城的防御。特别是在第五军参战之后奥斯曼帝国认为摩苏尔城的价值虽然重要但是却没有办法抵挡明军的大规模进攻而且城内的百姓也不一定会配合守军作战所以耗费宝贵的力量在这里巩固防御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最后他们甚至将原本部署在摩苏尔城的十多门火炮都给运走了。
在巅峰时期摩苏尔城的奥斯曼军队有近三十万不过在数年的消耗战中虽然奥斯曼帝国在不断的向摩苏尔城增兵不过部署在这里的军队数量一直在下降。在这次战役爆的时候部署在摩苏尔城的奥斯曼军队就二十万的样子。结果十八万守军在南下救援大马士革的时候被明军消灭在了幼拉底河河畔。而留在摩苏尔城的两万多军人几乎都是老弱病残几乎没有像样的战斗力。而且当时摩苏尔城的百姓在听闻明军已经杀了过来的时候就开始准备里应外合配合明军攻占摩苏尔城。
显然如果当时第二军与第九军采用一些比较有效的手段攻城的话就算没有炮兵的支持他们也能够轻易的攻占摩苏尔城甚至不需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不过陈豫却忽视了这一点。其实这就是陈豫的一个缺点即他在指挥作战的时候虽然有的时候能够挥出很好的创意来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陈豫的思想是属于老一代将领的那就是严格按照战役计划行动只要条件许可他绝不会轻易的改变作战安排。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陈豫的这个缺点表现得并不突出甚至有人认为这不是陈豫的缺点。特别是在日本战场上陈豫的很多次表现都让人觉得他是个很有主见的将领。不过这却忽略了一点。在日本战场上朱祁钰是很少约束手下的给了手下将领大量自由挥的机会。而且当时陈豫是由陈懋指挥的参加的都是西部战区的作战行动。其实陈豫这个表现得不算太明显的缺陷。正是他无法步入最优秀将领行列的一个根本原因。可以说在朱祁钰时代如同邓茂杨天奉顾成林胡沱谢正卿这些最优秀的或者是在某一方面做得最好的将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从来都只把战役计划当作参考而在实际作战的时候绝对是先考虑战场情况的。也就是说在他们眼里战役计划其实只是确定了最终的战役目的如果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而且所付出的代价所消耗的时间更少的话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改变计划采用新的战术安排。
当然不管陈豫这次决定延迟进攻的判断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他最终都完成了任务。第二天第二军与第九军的炮兵团赶到了摩苏尔城外虽然两个团所带的弹药并不算充足不过在数轮炮击之后摩苏尔城的城门打开了而奥斯曼军队通过投降的方式来结束了这场战斗。而这也是这次战役行动结束的标志。
在此之前东部战场上的战斗可以说是最为激励的而且第三军与第五军还有第二十二军的配合进攻可以说是无坚不摧的。当然这对于处于防线前面的数万奥斯曼帝国的军人来说这只能是他们最为悲惨的一次战斗。
第三军利用强大的炮火撕开了奥斯曼军队的防线之后步兵向前推进了二十里随后步兵转向两翼扩大突破口并且压缩奥斯曼军队的防区。而第三军的炮兵部队也迅的跟了上来虽然重型炮兵团的转移度很慢不过也基本上跟得上步兵的推进度。而轻型野战炮团完全可以配合骑兵作战就更能够轻易的跟上步兵的度了。
在第三军想两翼扩张的时候第五军与第二十二军也迅的完成了突击。两支骑兵部队在向奥斯曼军队的纵深防区推进了五十里而没有遇到顽强抵抗之后也按照战役部署开始向奥斯曼军队的后方穿插迂回完成包抄行动。
当时第五军是向东北方向迂回的他们的任务是切断这个方向上两万多奥斯曼军队的退路然后与第三军的步兵与炮兵部队配合歼灭这股敌人。对第五军来说这样的任务太简单太轻松了就算没有第三军步兵与炮兵部队的配合第五军都可以轻松的干掉这两万多敌人要知道在第五军征战奥斯曼帝国的这几年中歼敌过三万的战役就打了十多次要对付两万多敌人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也正是如此第五军也是最先完成组站任务的。从上午开始突击到歼灭最后一股敌人仅仅花了五个时辰不到而战斗结束的时候天色还没有暗下来呢。而当时第三军的步兵根本就没有跟上来大部分的作战行动都是第五军单独完成的。用第五军第一师师长高瞻的话来说这简直是在拿第五军开涮这样的战斗对第五军来说连热身活动都算不上。
相对而言第二十二军这边的战斗就要艰难得多了。第二十二军的任务是包围战场西南方向上的敌人而这边的奥斯曼军队的规模在四万人左右整个战场的宽度也要大得多显然作战难度自然增加了不少。
第二十二军与第五军几乎是同时转向的不过到下午的时候第二十二军才完成了迂回行动切断了奥斯曼军队的退路。不过战斗并没有迅结束。在黄昏时奥斯曼军队开始有组织的突围战斗进入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在第二十二军的防线上虽然压力并不大不过官兵们仍然需要尽量挡住突围的奥斯曼军队。
夜间第三军的一个步兵师以及两个跟上来的轻型野战炮团歼灭了断后的奥斯曼军队开始协助第二十二军歼灭这股最后的敌人。不过因为受到夜晚的影响双方的战斗虽然激烈不过却都没有达到目的。明军没有能够完全歼灭敌人而奥斯曼军队也没有能够成功突围。不过这对奥斯曼军队来说他们已经失败了如果无法在夜间突围的话那么在天亮之后他们就将彻底完蛋。
天亮之后第三军与第二十二军对最后残余的近万名奥斯曼军人动了最后的进攻。战斗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结束了。这要比第二军与第九军攻占摩苏尔城早了大概三个时辰而距离第三军动全面进攻差半个时辰就到一整天。
此时提前完成了作战任务的第五军也已经按照计划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一百五十里兵不刃血的攻占了第比利斯阿哈奇赫查尔迪兰这三座城市完成了战役推进的任务。随后第二十二军也赶了过来而最后到达新的战线的则是度最缓慢的第三军。
可以说这是当时明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进攻行动整个战役分别在六个战场上进行参战明军达到了二十三万而其他的非战斗性部队过了十五万(主要是提供后勤保障的联合军团)。奥斯曼帝国参战的军队过了七十五万。结果明军仅仅以不到五千人的伤亡代价歼灭了七十三万敌人夺取了大马士革贝鲁特安条克摩苏尔第比利斯阿哈奇赫查尔迪兰等七座城市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一百五十到两百五十里并且成功的打通了前往地中海的地面通道与顾成林的大西洋舰队取得了联系完全实现了战役目标。
这是明帝国在与奥斯曼帝国宣战之后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当然这绝不会是最后的一场大型会战。明军用战役的结果证明了当两支军队的实力相差太悬殊的时候战斗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确实好几次战斗都是明军在屠杀奥斯曼军人。可以说在这场战役中已经彻底的证明了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足以对战争造成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