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鬼了,四月九号的章节没发布出去!?这一回应该是186,唉!又得补个条子了。

    陆仁对老曹的贸易禁运还在继续,老曹境内的诸多世家豪族也在焦急万分,而已经明白了一些事情的老曹,却对此保持了一个半沉默的态度……所谓的半沉默,其实说白了就是老曹仍然是在装聋作哑还外带装傻。

    老曹心里清楚,陆仁使出了这样的大招,在一顿乱棒没有打完,没有把那些世家豪族什么的给打到肉痛之前,陆仁不会跟着使出后面的招数。反观自己这里,就不能太早的跳出来冒这个头,否则那些个让人讨厌的世家豪族的矛头就会直接指向他老曹。反正陆仁都已经说了会帮他老曹背这个锅,老曹又何必把那些屎盆子往自己的脑袋上扣?

    而如此一来,老曹境内的那些世家豪族就更搞不懂老曹和陆仁之间这到底是闹了什么矛盾,毕竟在此之前老曹和陆仁的关系不是挺好的吗?至少在明面上看起来是很好的。现在老曹在那里装傻扮无辜,这是老曹他自己坐得住,但这些世家豪族可坐不住啊!

    比如说司马懿就是最先坐不住的一个。司马懿的军政谋略能力当然是没得说,可要说起他在经济战方面的能力就不太好说了,毕竟有个时代局限性卡在了那里……嗯,或许也不能这么说吧?应该说以司马懿的政治敏感度,此时已经多多少少的查觉到了点什么,但司马懿也不敢胡乱的开口。因为这个事要是胡乱的开了口,一个不小心就能让司马懿立于危墙之下,受到许许多多世家豪族的指责。司马懿是很有本事,司马氏一族也很有底蕴,却也没有胆子去成为那么多世家豪族的众矢之的。

    但司马懿毕竟是司马懿,他很清楚再这么拖下去,别的地方他可以不管不问,可是自己所治理的徐州地区非得闹点乱子出来不可,这对司马懿日后的仕途发展相当的不利。然后在此基础上,司马懿认为老曹与陆仁之间现在需要一个在他们中间跑腿传话的人……当然了,司马懿有猜到陆仁肯定是早就准备好了相关的人员和后续的手段,但司马懿现在不能等,因为他可不知道陆仁会这么拖到什么时候才向老曹出后续的招数,他只知道现在得尽快的把自己这里的局面给稳定下来,至少也得把治下的世家豪族和民众们的仇恨给甩出去。不该背的锅,以司马懿的精明又哪里会去背?

    所以所以,司马懿就赶紧的使出了“夫人外交”这个手段。说起来,司马懿本人当然是不可能出来冒头的,因此这种事情还是让他的夫人张春华出马比较好。再一个,在明面上张春华打理着不少的产业,算是有着直接的关联,多多少少的还能代表一下那些世家豪族,而且张春华本人毕竟与陆仁有些交情,由她出面去向陆仁问话比较说得过去,也不会扯上别的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

    总之,张春华就这么去了一趟辽东(陆仁目前坐镇在辽东),然后就带回来了陆仁的一些话。紧接着以此为引,陆仁的檄文就发到了各个地方。

    檄文上大致的内容,就是先称赞了一下老曹的功劳,然后就是“听说你老曹有进爵为王的意思,这个事你可别乱来”,接着就以苦口婆心的口吻,告诫老曹说你虽然已经立了那么大的功劳,确实应该嘉奖,但是为了大汉的兴旺,要“谨守退让之德,以振士民之气”,再说白一点就是你老曹再多受些土地封赏什么的都无所谓,但是千万别想着进爵为王的事。

    这时当然少不了会把诸如“白马之盟”这样的事给翻出来,用以证明陆仁这份檄文上的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同时还以算是比较温和的口气,告诫那些想着让老曹进爵为王的人不要去破坏掉老曹的德行,而是应该让老曹更加的有德有行。

    最后陆仁就在檄文上用比较隐晦的语气,说一但老曹称王,那么就难免会有“欲行僭越之事”的嫌疑。我陆仁胆子小,怕后人会说我陆仁“资助叛逆,视之为谋逆同/党”,所以就赶紧的中断了与老曹之间的商贸往来,为的是以后能给自己洗清某些嫌疑云云……

    这样的一份檄文传到各处的时候,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哪里还会不明白陆仁这是想干什么?檄文上那些酸酸的文笔不去说他,反正意思就是你老曹要是称了王的话,俺陆仁不接受。要是你老曹执意的要称王,那么咱们之间的生意就别再做下去了。

    这下子陆仁算是一竹杆捅到了马蜂窝上,立刻就引发了老曹这边人员的激烈争论。那些想着从老曹称王之事上来捞好处的人当然是对陆仁引经据典严加驳斥,甚至还向老曹提出不要去管陆仁,让老曹只管称王就是。

    但这时别说老曹了,其他的一些招子比较亮的人都发现这一拔人之中少了不少的人。能混到某个份上的家伙,又有几个是笨蛋来着?这些人本来就是想从老曹称王一事来从中取利,所以在收益方面自然会多加考虑。而他们在经过了陆仁这几个月贸易禁运的“洗礼”之后,自然是要把自家宗族的帐给算清楚才能去走下一步的路。

    再按他们计算的结果,就是惊讶的发现在收益方面绝不划算。诚然,逼着老曹去称王的话他们是可以得到相应的政治收益,但陆仁那边却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好吧,让老曹称王的话,陆仁可能是不能对老曹怎么样,但陆仁却可以选择与他们这些世家宗族划清界限,换言之就是不再和他们做生意。

    没关系,只是少赚点?没那么简单!张春华不是去见过陆仁吗?陆仁也就适时的通过张春华的嘴巴把一些话带给了这些世家宗族。而陆仁的意思是什么?是你们这些“逼”着老曹称王的世家宗族我不鸟你们,你们以后也别再来找我,咱们两不相关。是,我陆仁的确是奈何不了老曹,以后的生意也肯定是还要继续做的,但是在我陆仁选择贸易伙伴的时候,你们这些“逼”过老曹的世家宗族,都不会在我陆仁的考虑之列。换言之,就是被陆仁给划入了黑名单。

    而这又意味着什么?不再和你们这些世家宗族做生意?挑选其他的世家宗族为贸易伙伴?这等于就是这些个世家宗族虽然在政治层面上能捞到好处,但是却失去了一个能让宗族赚大钱的金主!而且这个时候陆仁是支持了其他的世家宗族,也就意味着别的世家宗族可以凭借着经济实力速度的崛起,然后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超越甚至是取代他们这些和陆仁作对的世家宗族。

    钱这玩意儿是万恶的,但又不可否认,这玩意儿的多寡往往就意味着一个宗族是不是强盛,所以在能不能赚钱这个问题上,那些世家宗族不得不认真的考虑。再在他们看来,又哪里愿意看到自家的宗族因为赚不到钱的原因而被别的宗族所超越,甚至是取代?

    所以所以,很多之前在老曹的面前闹腾得挺欢的家伙,在这个时候选择闭上了嘴巴。关乎到日后宗族的利益与发展,这可开不得玩笑。至于那些还是闹得挺欢的……好吧,明眼人应该都看得出来这多数是一些“光脚族”,属于能捞着一点就是一点的家伙,以后他们能捞着多少的好处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

    而在这时,先前沉默的人之中,就有不少人站了出来,表示老曹应该接受陆仁的这个“逆耳忠言”,“守退让之德以振兴朝庭”。这些人之前因为畏惧和出于自保之心,无奈之下选择了无言的抗议,可现在有个陆仁冒了出来帮他们的言论撑腰,他们的胆气自然就壮了许多。而且这些人之中不乏聪明之辈,明白老曹这时候在称王一事上也需要个台阶下,所以他们也很乐意在这个时候给老曹送上一个漂亮的台阶。

    还有一批人,就是标准的骑墙派,不过这些人不用去提他们,反正他们就是不出声的。无论老曹走哪条路,对他们来说都没什么大的影响,日子该怎么混就怎么混。

    至于老曹本人,这时还是持以装傻充愣的态度。因为在老曹看来现在的火候应该还不够,还没有到自己可以顺着台阶下的时候。所以老曹也在等陆仁接下来的行动,而且老曹知道陆仁肯定还有别的招数,让自己将要下的这个台阶更稳固一点。

    也正如老曹所料想的一样,建安二十一年的夏六月中,陆仁忽然在山海关一线集结了三万的骑兵部队和两万多的海军部队,对外则是宣称在搞军事演习……嗯,那年头还没有“演习”这个词,不过大致的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谁都明白陆仁来这么一下,其真正的用意是什么,说白了不就是进行一定程度的武力威慑吗?而这个事,在现代社会中很常见,陆仁借个三招两招的过来不要太方便。

    顿时,老曹这边的局势就有点紧张了。当然了,真要是和陆仁打起来的话,老曹可不会怕陆仁,但老曹本人也不否认真要是打了起来,老曹的损失可绝不会小。而这种仗,能不打的话还是尽量别打的好。毕竟陆仁真要是发了狠的话,绝对可以对老曹的河北腹地形成巨大的破坏,那时老曹可就得不偿失了。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候,孙权也在长江一线玩起了“军事演习”,这顿时就让老曹方面想在孙权与陆仁之间玩点挑拔手段的想法落了空,因为这等于是孙权在向老曹表明了一个态度,一个会和陆仁一个鼻孔出气的态度。而且可能是为了让老曹死了某个心,人家孙权的老娘吴国母又到夷州“作客”去了,闹得老曹方面是想不死心都得死心。

    接下来嘛……开什么玩笑?让老曹与东北方向的陆仁、长江南岸的孙权这两线同时开战?老曹方面可真没有那个底气!这个事,不管是真打也好、假打也罢,反正只要一打起来,那也太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了!

    于是乎,老曹方面在马上作出军事调动的同时,也赶紧的以献帝刘协的名义下诏,明面上说的是安抚陆仁和孙权,告诉二人说老曹不会称王……都闹到这个份上了,老曹还不赶紧的顺着台阶下?虽然说老曹知道陆仁这只是在吓唬人,但天晓得到时候会不会擦枪走火。真要是擦枪走火的打了起来,那后面的烂摊子可就非常难收拾了。

    此外老曹也必须得在这个时候作出这样的反应,因为刘备方面在荆州这头也有了些动作。而现在的这个情况,简直就是在陆仁的领头之下,陆刘孙三家形成了一个向老曹兴师问罪的同盟军。哪怕这个所谓的“同盟军”实际上的意义很假很假,为的只是扇一扇你老曹的脸,仗不会真的打起来,但有些险老曹真心不想去冒。

    这么说吧,这三家都是想捡便宜,谁都不会轻易就真的出兵。但万一有哪个方向出了点问题,结果引发了战事的话,另外两家就会迅速的跟进,接下来老曹就算是能把三家都打回去,可是身上也肯定会被三家给咬得浑身是伤、血肉模糊。以老曹的精明,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顺便还得说一句,陆仁这时还加了一个码,就是警告老曹说如果老曹执意而为,那么陆仁除了目前对老曹的贸易禁运之外,还会考虑把陆仁手上的火枪、火炮卖给刘备和孙权……这句话一说出来,真的是把老曹的冷汗都给惊出了一身。

    这都建安二十一年了,陆仁手上的很多东西已经不再是秘密,只不过曹刘孙三家一直都没能搞到火炮关键的火药制法。反过来,陆仁又哪里会不清楚火药这玩意儿是有多么的关键?也许秘方是很难保得住,但是陆仁却可以在生产技艺和机械上下足功夫,让曹刘孙三家想仿制都很难制得出。

    这么说吧,曹刘孙三家目前都达不到陆仁这里的火药制作的基础工业要求,毕竟陆仁这里有些东西的生产已经不再是工坊作坊的性质,而是工厂型的了,这却让现时点的曹刘孙三家如何才能达得到?

    话不扯远,反正陆仁的火器,曹刘孙三家都深知其巨大的威力,但陆仁就是没有贩卖给任何的一家,曹刘孙三家之间也因此在科技树上保持了一个平衡。可陆仁一但打破这个平衡,把出产的火器卖给谁的话,其结果……大了不敢说,毕竟只是火枪火炮,又不是核武这样的东西。但是!这种武器方面的改良对战争却肯定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也许是不能影响到战场上的胜败,但没有先进武器的一方却肯定会因此而遭受到巨大的损失。而这样的损失,也足以让老曹的冷汗流满一身了。

    试想一下,老曹这头本来引以为傲的城墙在碰上了百十来门火炮的时候会是个什么下场?

    再试想一下,老曹手头上的精锐步骑碰上了刘备或是孙权的上万条火枪的时候又会是个什么样的下场?也别说火枪了,上万架的连弩都够老曹的步骑喝一壶的了,这个在三国后期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正面交锋中总是吃大亏就能看出来。真以为司马懿不想用漂亮的战场胜仗把诸葛亮给赶回蜀中?是司马懿不想也不敢去接受正面作战的巨大损失好不好?兵死得多了,司马懿也不好交待是不是?

    总之,老曹本来就已经准备顺着陆仁给的台阶下了,而陆仁这时的加码行为,更是让某些还在叽叽喳喳的家伙也都闭上了嘴。毕竟这些人再笨,也还没有笨到连点眼光都没有的地步。

    于是乎,仗固然是没有打起来,但老曹的王,却也没有能够称上去,老曹本人更是赶紧的下了一道令文,表明自己绝无称王之意。

    然后嘛,陆仁在山海关那边的部队撤了,孙权和刘备的兵也撤了。但是事情到这个时候却还没有完,因为老曹与陆仁之间的贸易往来得尽快的恢复。不是老曹不想摆脱陆仁对老曹境内许多事物的命脉掌控,而是这个事情又哪里是短时间之内能够解决的?在逐步的解决之前,你老曹也得让境内的许多东西先恢复正常的运作是不是?再说句搞笑点的话,老曹境内的许多文人士子都断了烟,就等着陆仁把烟卖过来。要是老曹这时不极积的动一动,这些文人士子的嘴和笔,烦都能把老曹给烦死。

    而在这个时候,曹冲就马上跳了出来,表示愿意作为老曹的使节去和陆仁交涉。而且由于他是老曹的儿子之一的缘故,可以向陆仁表达出老曹这里的诚意。

    另外曹冲在私底下再次的向老曹提及了之前的事,也就是曹冲算是以一个人质的身份,把陆兰给换到老曹的境内进行巡演。不过与之前稍有不同的是之前在汉中与老曹商量的时候,曹冲打出来的牌是说要对陆仁“示之以亲好”,而现在不但要对陆仁示好,更牵扯上了要让陆仁恢复对老曹方面的贸易的原因,这也让曹冲跑去陆仁那里的理由更加的理直气壮了一些……

章节目录

我本三国一路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水瓶座·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卷三 第一百八十七回 贸易禁运(三)-我本三国一路人 小说,我本三国一路人,笔趣阁并收藏我本三国一路人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