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渐的黑了下去,凉爽的秋风开始刮了起来,明山前线的态势逐渐稳定下来,鬼子在日落前经过几次试探性进攻就收住了手脚,为了防止再遭受类似于将军岭方向反冲击的打击,开始经营起防御阵地,33团各营经过连续两天的激战,也迫切地需要休息,原本应该是战况最激烈的明山前线在这个当口反而成为最为安静的地方。只是,在这安静的表面下双方都在不遗余力地调兵遣将。日军炮击舰队主力在经过连日的炮击消耗后,终于决定连夜开赴威海卫进行弹药补充,与此同时,最后几批尚未登陆的陆军加紧登陆,已经登陆的物资和人员则源源不断地向前开进,一直朝它们臆想中的华军主力进发……国防军也在大规模的调兵遣将,为了早一步到达制定位置,执行“秋风”计划的各师更是连夜赶路,黑夜是它们最好的掩护。
“都准备好了么?”指挥所里的郭松龄显得淡泊而且从容,开战以来他的11师承受了日军几乎所有的压力,他一方面要指挥部队层层阻击,迟滞、消耗敌军,另一方面又要坚决按照战场态势,完成前指所准备的“秋风”计划,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单从战果上看,11师也经历了巨大的损耗,近15%的兵力因战退出战斗序列,首当其冲的033团更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冲击,但从更深层次的内涵来看,11师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事实证明这支主力队伍完全对得起自己那个响当当的称号。
夜深了,战事早就沉寂下来,战略层面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中南海的中型会议室里,秦时竹正主持召开情况通报和内阁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包括政府内阁各成员与国防军四总部首长。
“各位,前线的情况大致就是如此,虽然媒体对中日双方的冲突在报端有一定的报道。但这种文字压根就不是真实状况地描述,我们所面临的局面和目前的情况远远要比报纸上描绘的更为恶劣和困难……四总部今天召开了一天的联席会议,对于作战方案进行了布置。我们认为,要么不打,要打,则一定要将小日本打痛、打扁。让其知难而退。”
在总参谋长张绍曾上将的介绍过程中,端坐中央,正襟危坐地秦时竹一边仔细聆听,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视各路要员的反应——很多人先是感觉惊讶,其次是不可思议,然后或是恍然大悟,或是惴惴不安。中日开战?那可才是要命的事情,很多人都还清清楚楚的记得20年前同样的中日战争,因为不忿“蕞尔小国”的挑衅和欺辱。大清朝选择了战争,结果一败涂地,不仅搭上了北洋舰队。更是将2亿3000万两白银和台湾拱手相让……
“前车之鉴啊。”有人心里在暗暗叹息,对于战争尤其是对外战争,这帮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要员有一种说不出的愁人滋味,自打1840英吉利人寻衅开战后,中华大地上地对外战争就几乎没什么好结果,不是赔款割地就是开放通商口岸,授予“最惠国待遇”,战争几乎成为每一个当政者的噩梦。
会议室是一张颇为新式的椭圆桌,据说是为了昭示民主、共和而特意打造地。压根不同于旧时主位居中、两侧分列次位的模式,饶是这样,众人也将椭圆的长轴两端视为主位而不敢僭越。桌子换了不假,但心目中的等级却不是这么轻易可以消弭的,恰恰相反,椭圆桌子很快也形成了固有的座位规律——总统居中,副总统、总理分居左右两侧。本来坐在秦时竹的左手边应该是黄兴,右手边是张謇,但由于黄兴一直有病在身。除了新内阁宣誓就职时象征性地出席了一下外,没有来过,因此一般而言,秦大总统左手边是国务总理张謇,右手边是副总理葛洪义。
此刻,左手边的张謇一脸阴云,虽然抱定了靠边站的决心,但这种重大事件地冲击却还是让他所震撼的。阁员们对于张謇今日的出席也多少有些不解,在“宪法危机”解决后。作为政治斗争的失意者。张謇已经自动退出权力前台,将全部心思放在自己的财团——大通集团上。一般政府会议能不参加就绝不参加,很多时候还是唐绍仪代替主持召开的——张謇即将辞职、唐绍仪即将上位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少人看见张謇出席原本还以为总统有人事变动或重大事件告知,没成想却是中日武装冲突。
张謇想了许久,念头在脑子里转了又转,嘴唇被牙关紧紧咬住,几次想松口说话又抑制住了自己的冲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何苦来着?只是,中日冲突影响太过重大,张謇面上平静,心中的波涛却不是那么容易平息地。
“不知季老有何高见?”在众人面面相觑之后,秦时竹的提问适时打断了寂静。
眼看众人地目光“刷”地集中到自己身上。张謇开始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参加会议了。以前称病不出多好?既已淡泊政事。何必再趟这趟浑水呢?
“大总统。各位……”躲既然躲不过去。干脆还是发言吧。“我国百废待兴。在此时实在不便与日军大动干戈。此其一也;我国防军虽迭经发展。但实力终究羸弱。与日军差距颇大。海军一支力量对比更为悬殊。动武胜算不足。此其二也;胶州湾一隅虽属要地。但前既已为德国占领。并不操于我手。日军此番争夺乃势在必得之势。即便许之。予我又有何损?倒不如两家谈判。令对方作些让步即可。此其三也……”
秦时竹脸上微微一笑。这就是他一定要邀请张謇出席会议地意义所在。这个“和事佬”地发言代表了很大一批人地心态和想法。不做好他们地工作。不统一他们地思想。要想解决中日争端恐怕有些难度。在政治上。张謇虽然将要靠边站。但还有巨大地影响力。在一部分传统精英人物与新兴民族资产阶级中间还有强大地号召力。不团结他们称不上真正地举国一致。
“季老地说法我不敢苟同。”张謇话音刚落。岑春暄便表达了自己地不同意见。“胶州虽小。总是国家领土。岂有弃之如敝履地道理?前清政府不善。让德人窃据此地。现在欧战正酣。我们好容易有个机会收复故土。岂能白白错过?一旦让日本占领。何日才是归期?况日军野心极大。对我中华久有吞并之心。一旦让其立足山东。恐怕为祸更大……”
众人交头接耳。岑春暄地言语亦是他们地心思。很多人包括某些内阁阁员在内怕洋人不假。但并不等于他们就对洋人侵犯自己地利益视而不见。他们也有脾气、也有骨气。只是中华70多年来地失败深深刺痛了他们。他们被所谓地教训、经验吓怕了。能不能帮助他们消除这种恐慌情绪。才是解决问题地关键。说到底。如果有充分地把握和实力。张謇等人并不会拒绝开战。
张、岑两人发言完毕后。会场又陷入了寂静。众人地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秦时竹。期待着他发表看法。前面两种说法已足够代表众人地心意。不必再增添些新地内容了。领导地表态或许比情势明朗更重要些。和、战两派人员虽然没有协调行动。也没有步调一致。但目光地指向性都是非常明确地。
秋夜地北京城显得宁静而安详,但在中南海——这个中华民国的核心枢纽内,情势显得紧张而又压抑,虽然与会众人都竭力想使自己表现出轻松与平静。但无论再好的涵养都不能掩饰那份焦虑和不安。明明凉风习习,很多人还是觉得心头一阵阵燥热。
“诸位,方才地言语我认为都很有道理,也是时竹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是大国又是弱国,面临着发展民生、巩固国基的任务,此时与日本人大动干戈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的利益,甚至还会对我们的发展进程有所阻碍和迟滞,从这个意义上讲。能不打仗就尽量不要打仗……”听秦时竹说到这里。张謇等几人脸色松弛下来,长出了一口气。而岑春暄、梁启超等人面上均是严峻神色,“但战与不战的主动权现在却不在我们这边。日军出兵山东是蓄谋已久,如果真是它口口声声所言称的攻略青岛,为什么不直接在胶州湾登陆反而要在崂山湾登陆,不去攻打德国人反而要来进攻我们?我看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看着张謇想发言,秦时竹摆摆手,继续说道:“诚然,大家会说仿效日俄战争时期我们宣布的局外中立,可那次我们真的中立了么?诸位也许不清楚东北地情况,我却了解,日军打过来了,强迫当地老百姓出钱出粮,还要担负苦役,若有不从就诬蔑为俄国探子予以捕杀;俄军要是打了过来,同样是这个套路……中立来中立去,最后是老百姓遭殃,我们难道还忍心让这样的历史重演么?如果处处忍气吞声,该出头时不出头,该抗争时不抗争,该保卫时不保卫,我们还配称得上是民国么?那岂不是和前清政府一个德性了……季老的话是老成谋国之言,强调忍耐,但人家现在已把刀架在你脖子上了,你还能忍得住么?缩头也是一刀,伸头也是一刀,我就不信没个办法,把兔子惹急了也是要咬人的。”听秦时竹说到这里,岑春暄等人的面色倒是好了起来,张謇的脸又阴沉下去。
不过秦时竹总算没有把话说死:“此次决策事关国家、民族,各位务必以对国民负责的精神提出建议并形成最后决议。”
葛洪义适时出来表态:“对于战争的利弊,分析来分析去估计有几天几夜好讲,我们也没那么多功夫,我简单说两条,第一,要是打仗,我们可能打输,到时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说不定又是一次庚子事变,还要搭上一大笔赔款;第二,若是不打,鬼子肯定把青岛占了去,说不定把山东也要吞下去,如果鬼子北面占了旅大,南面占了山东,北京就在它要挟之中,万一有个好歹,恐怕政府都要倒台,咱老百姓可就要做亡国奴了……这两条意见大家看对不对?”
葛洪义的话倒是夸张了些,却都是实情,也是可能地最严重后果,众人没有争辩只是点头。
“但大家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一门心思地认为我们输的面大,赢的可能性极小、极小。”这又是一句精辟的发言,主和的政策依据正来源于此——既然打不过,咱就干脆不打了;主战派的调子不低,但内心却也认为,即便打不过,事关国家脸面和生死存亡也不能不打,双方均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赢的可能性,葛洪义的话音刚落,会场的气氛又开始热烈起来。
“大总统、季老、葛副总理、诸位同僚,兄弟我近日负责对日、对英交涉,对具体情况也了解一些……”外交总长陆征祥开始发言,为内阁决策提供更多地背景材料和依据。“收回胶州湾,固然有我国趁德国陷身欧战,对海外殖民地难以兼顾地因素,但以钱财相交换德国也是欣然同意的,这一方案即便是德国死敌英国人也表态接受。但日本不同,日本假借英日同盟条款,必欲夺取胶州湾而后快,侵略野心暴露无疑,虽经兄弟竭力斡旋、谈判,毫无成果。按照大总统地指示,我们在谈判的最后关头做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即将青岛开放为自由港,所有各国商船均可自由来往,我国接受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后,如果需要贷款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日方申请……可谓仁至义尽。但即便这样,日方还是不肯接受,提出了裸的占领要求,要求无偿租借50年。孰可忍是不可忍!另外,此番日军登陆崂山湾,且不提对我军民进行袭击,但就假借宣战名义侵犯中立国之主权已经触犯了国际法,我国既属正义一方,万不可轻易低头,否则公理何在?说来惭愧,兄弟在外游历多年,但对于经济、军事等相关方面半通不通,无法断下结论……”
“都准备好了么?”指挥所里的郭松龄显得淡泊而且从容,开战以来他的11师承受了日军几乎所有的压力,他一方面要指挥部队层层阻击,迟滞、消耗敌军,另一方面又要坚决按照战场态势,完成前指所准备的“秋风”计划,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单从战果上看,11师也经历了巨大的损耗,近15%的兵力因战退出战斗序列,首当其冲的033团更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冲击,但从更深层次的内涵来看,11师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事实证明这支主力队伍完全对得起自己那个响当当的称号。
夜深了,战事早就沉寂下来,战略层面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中南海的中型会议室里,秦时竹正主持召开情况通报和内阁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包括政府内阁各成员与国防军四总部首长。
“各位,前线的情况大致就是如此,虽然媒体对中日双方的冲突在报端有一定的报道。但这种文字压根就不是真实状况地描述,我们所面临的局面和目前的情况远远要比报纸上描绘的更为恶劣和困难……四总部今天召开了一天的联席会议,对于作战方案进行了布置。我们认为,要么不打,要打,则一定要将小日本打痛、打扁。让其知难而退。”
在总参谋长张绍曾上将的介绍过程中,端坐中央,正襟危坐地秦时竹一边仔细聆听,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视各路要员的反应——很多人先是感觉惊讶,其次是不可思议,然后或是恍然大悟,或是惴惴不安。中日开战?那可才是要命的事情,很多人都还清清楚楚的记得20年前同样的中日战争,因为不忿“蕞尔小国”的挑衅和欺辱。大清朝选择了战争,结果一败涂地,不仅搭上了北洋舰队。更是将2亿3000万两白银和台湾拱手相让……
“前车之鉴啊。”有人心里在暗暗叹息,对于战争尤其是对外战争,这帮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要员有一种说不出的愁人滋味,自打1840英吉利人寻衅开战后,中华大地上地对外战争就几乎没什么好结果,不是赔款割地就是开放通商口岸,授予“最惠国待遇”,战争几乎成为每一个当政者的噩梦。
会议室是一张颇为新式的椭圆桌,据说是为了昭示民主、共和而特意打造地。压根不同于旧时主位居中、两侧分列次位的模式,饶是这样,众人也将椭圆的长轴两端视为主位而不敢僭越。桌子换了不假,但心目中的等级却不是这么轻易可以消弭的,恰恰相反,椭圆桌子很快也形成了固有的座位规律——总统居中,副总统、总理分居左右两侧。本来坐在秦时竹的左手边应该是黄兴,右手边是张謇,但由于黄兴一直有病在身。除了新内阁宣誓就职时象征性地出席了一下外,没有来过,因此一般而言,秦大总统左手边是国务总理张謇,右手边是副总理葛洪义。
此刻,左手边的张謇一脸阴云,虽然抱定了靠边站的决心,但这种重大事件地冲击却还是让他所震撼的。阁员们对于张謇今日的出席也多少有些不解,在“宪法危机”解决后。作为政治斗争的失意者。张謇已经自动退出权力前台,将全部心思放在自己的财团——大通集团上。一般政府会议能不参加就绝不参加,很多时候还是唐绍仪代替主持召开的——张謇即将辞职、唐绍仪即将上位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少人看见张謇出席原本还以为总统有人事变动或重大事件告知,没成想却是中日武装冲突。
张謇想了许久,念头在脑子里转了又转,嘴唇被牙关紧紧咬住,几次想松口说话又抑制住了自己的冲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何苦来着?只是,中日冲突影响太过重大,张謇面上平静,心中的波涛却不是那么容易平息地。
“不知季老有何高见?”在众人面面相觑之后,秦时竹的提问适时打断了寂静。
眼看众人地目光“刷”地集中到自己身上。张謇开始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参加会议了。以前称病不出多好?既已淡泊政事。何必再趟这趟浑水呢?
“大总统。各位……”躲既然躲不过去。干脆还是发言吧。“我国百废待兴。在此时实在不便与日军大动干戈。此其一也;我国防军虽迭经发展。但实力终究羸弱。与日军差距颇大。海军一支力量对比更为悬殊。动武胜算不足。此其二也;胶州湾一隅虽属要地。但前既已为德国占领。并不操于我手。日军此番争夺乃势在必得之势。即便许之。予我又有何损?倒不如两家谈判。令对方作些让步即可。此其三也……”
秦时竹脸上微微一笑。这就是他一定要邀请张謇出席会议地意义所在。这个“和事佬”地发言代表了很大一批人地心态和想法。不做好他们地工作。不统一他们地思想。要想解决中日争端恐怕有些难度。在政治上。张謇虽然将要靠边站。但还有巨大地影响力。在一部分传统精英人物与新兴民族资产阶级中间还有强大地号召力。不团结他们称不上真正地举国一致。
“季老地说法我不敢苟同。”张謇话音刚落。岑春暄便表达了自己地不同意见。“胶州虽小。总是国家领土。岂有弃之如敝履地道理?前清政府不善。让德人窃据此地。现在欧战正酣。我们好容易有个机会收复故土。岂能白白错过?一旦让日本占领。何日才是归期?况日军野心极大。对我中华久有吞并之心。一旦让其立足山东。恐怕为祸更大……”
众人交头接耳。岑春暄地言语亦是他们地心思。很多人包括某些内阁阁员在内怕洋人不假。但并不等于他们就对洋人侵犯自己地利益视而不见。他们也有脾气、也有骨气。只是中华70多年来地失败深深刺痛了他们。他们被所谓地教训、经验吓怕了。能不能帮助他们消除这种恐慌情绪。才是解决问题地关键。说到底。如果有充分地把握和实力。张謇等人并不会拒绝开战。
张、岑两人发言完毕后。会场又陷入了寂静。众人地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秦时竹。期待着他发表看法。前面两种说法已足够代表众人地心意。不必再增添些新地内容了。领导地表态或许比情势明朗更重要些。和、战两派人员虽然没有协调行动。也没有步调一致。但目光地指向性都是非常明确地。
秋夜地北京城显得宁静而安详,但在中南海——这个中华民国的核心枢纽内,情势显得紧张而又压抑,虽然与会众人都竭力想使自己表现出轻松与平静。但无论再好的涵养都不能掩饰那份焦虑和不安。明明凉风习习,很多人还是觉得心头一阵阵燥热。
“诸位,方才地言语我认为都很有道理,也是时竹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是大国又是弱国,面临着发展民生、巩固国基的任务,此时与日本人大动干戈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的利益,甚至还会对我们的发展进程有所阻碍和迟滞,从这个意义上讲。能不打仗就尽量不要打仗……”听秦时竹说到这里。张謇等几人脸色松弛下来,长出了一口气。而岑春暄、梁启超等人面上均是严峻神色,“但战与不战的主动权现在却不在我们这边。日军出兵山东是蓄谋已久,如果真是它口口声声所言称的攻略青岛,为什么不直接在胶州湾登陆反而要在崂山湾登陆,不去攻打德国人反而要来进攻我们?我看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看着张謇想发言,秦时竹摆摆手,继续说道:“诚然,大家会说仿效日俄战争时期我们宣布的局外中立,可那次我们真的中立了么?诸位也许不清楚东北地情况,我却了解,日军打过来了,强迫当地老百姓出钱出粮,还要担负苦役,若有不从就诬蔑为俄国探子予以捕杀;俄军要是打了过来,同样是这个套路……中立来中立去,最后是老百姓遭殃,我们难道还忍心让这样的历史重演么?如果处处忍气吞声,该出头时不出头,该抗争时不抗争,该保卫时不保卫,我们还配称得上是民国么?那岂不是和前清政府一个德性了……季老的话是老成谋国之言,强调忍耐,但人家现在已把刀架在你脖子上了,你还能忍得住么?缩头也是一刀,伸头也是一刀,我就不信没个办法,把兔子惹急了也是要咬人的。”听秦时竹说到这里,岑春暄等人的面色倒是好了起来,张謇的脸又阴沉下去。
不过秦时竹总算没有把话说死:“此次决策事关国家、民族,各位务必以对国民负责的精神提出建议并形成最后决议。”
葛洪义适时出来表态:“对于战争的利弊,分析来分析去估计有几天几夜好讲,我们也没那么多功夫,我简单说两条,第一,要是打仗,我们可能打输,到时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说不定又是一次庚子事变,还要搭上一大笔赔款;第二,若是不打,鬼子肯定把青岛占了去,说不定把山东也要吞下去,如果鬼子北面占了旅大,南面占了山东,北京就在它要挟之中,万一有个好歹,恐怕政府都要倒台,咱老百姓可就要做亡国奴了……这两条意见大家看对不对?”
葛洪义的话倒是夸张了些,却都是实情,也是可能地最严重后果,众人没有争辩只是点头。
“但大家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一门心思地认为我们输的面大,赢的可能性极小、极小。”这又是一句精辟的发言,主和的政策依据正来源于此——既然打不过,咱就干脆不打了;主战派的调子不低,但内心却也认为,即便打不过,事关国家脸面和生死存亡也不能不打,双方均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赢的可能性,葛洪义的话音刚落,会场的气氛又开始热烈起来。
“大总统、季老、葛副总理、诸位同僚,兄弟我近日负责对日、对英交涉,对具体情况也了解一些……”外交总长陆征祥开始发言,为内阁决策提供更多地背景材料和依据。“收回胶州湾,固然有我国趁德国陷身欧战,对海外殖民地难以兼顾地因素,但以钱财相交换德国也是欣然同意的,这一方案即便是德国死敌英国人也表态接受。但日本不同,日本假借英日同盟条款,必欲夺取胶州湾而后快,侵略野心暴露无疑,虽经兄弟竭力斡旋、谈判,毫无成果。按照大总统地指示,我们在谈判的最后关头做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即将青岛开放为自由港,所有各国商船均可自由来往,我国接受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后,如果需要贷款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日方申请……可谓仁至义尽。但即便这样,日方还是不肯接受,提出了裸的占领要求,要求无偿租借50年。孰可忍是不可忍!另外,此番日军登陆崂山湾,且不提对我军民进行袭击,但就假借宣战名义侵犯中立国之主权已经触犯了国际法,我国既属正义一方,万不可轻易低头,否则公理何在?说来惭愧,兄弟在外游历多年,但对于经济、军事等相关方面半通不通,无法断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