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乃是中秋节,宵禁被推迟到子夜才会执行,大街上人来人往,多是一家人或是几个至交好友共同出游,其中也不乏像赵彦与张文渊这样前来应考院试的学子。
灯谜又称文虎,并不是元宵节才会有,未入夜的时候,街市上各家店铺门口已然悬起三五个别致的灯笼,下面垂着的便是灯谜。
待到天一入夜,明月高悬之时,城中街市上的灯笼也已点燃,每个灯笼下面都会聚起几个人来猜灯谜,猜中了便可获得那盏灯笼,虽不值钱却也只是图个高兴。
两人游逛到府前街一带的时候,发现这里最为热闹,各家店铺门口挂出来的灯笼也最为别致精巧。
路旁有个卖月饼的小贩见了赵彦,不由笑道:“这不是昨日的两位郎君吗,要不要猜一猜灯谜,猜中了这盏灯便送给两位郎君了。”
对于这个掉进钱眼里的小贩李大,赵彦自然是记得的,他见李大摊位前也挂了一个粗制滥造的灯笼,下面垂着的纸条上亦写着几个字,便停住脚步扶住看了两眼。
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
赵彦呵呵一笑,道:“谜底是个‘日’字。”
这个灯谜是李大请人花了好久的心思才想出来的,没想到被眼前这位小郎君一眼便道破,他虽然不情愿,却也只得伸手去解灯笼。
赵彦看看那盏不知用什么东西糊成的灯笼,忙道:“这个灯笼李大哥还是自己留着吧,给我二人两块月饼吃即可。”
李大自然乐意,便随手拿起两块月饼递了过去。
走了好半晌,赵彦二人还真是有些饿了,拜别了那李大后,便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想找个饭馆酒楼填填肚子。
片刻后,一家名为雅客居的酒楼出现在二人面前,酒楼门口挂着一个异常巨大的木制彩灯,下面围着一圈人正在品头论足。
赵彦与张文渊确实饿了,也没去凑热闹,径自走进酒楼大堂点了几个菜,要了一壶清酒,便坐在靠近门前的桌上对月浅酌。
等二人吃的差不多的时候,赵彦听到门外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沈老弟,这家雅客居名字不错,不如且在此歇息片刻。”
另一个清朗的声音答道:“便依韩兄之言,下……愚弟也确实走的有些累了。”
韩知府?他这是微服体察民情,还是微服与民同乐来了?那个沈老弟莫非是提学御史沈严?
见到韩知府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赵彦也不好装作没看见,不过既然韩知府是微服出行,明显不想暴露身份,他便扯着张文渊起身拱手道:“学生二人见过韩世伯。”
韩文一愣,他虽然来府城上任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曝光率却并不高,没想到此时还是被认了出来。
等看清赵彦的样貌后,韩文才哈哈一笑,心中对其并未称呼自己官名颇为满意,随后道:“原来是国美啊,倒是忘了你也会来参加院试了。”
韩文身旁站着一名身穿青绸长衣的文士,其身躯清瘦,肤色略黑,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鹰隼般锐利的双目,脸上满是坚毅之色。
听到韩文提及院试,此人脸上神色微动,旋即眼中闪过一丝哂笑,接口道:“韩兄,不知这位是?”
韩文招手叫过赵彦,先对他介绍那名文士道:“这位乃是老夫好友,你称呼其为沈相公即可。”
这位沈相公见韩文把自己介绍的很是模糊,暗道自己莫非错怪了韩知府,眼前与这两名士子真是偶遇不成?
介绍完沈相公,韩文又道:“沈老弟,这便是之前我与你说起过的府试案首,深州赵国美。至于其身后这位嘛……”
赵彦见状忙拉过张文渊,趁机用力捏了捏他的胳膊,暗示他不要多说话,随后先与沈相公见礼,继而说道:“这是与学生同来赴考的深州张好学,前次府试亦在三甲之列。”
张文渊府试时已然见过韩知府,此时得了赵彦的暗示便打起了精神,先后与韩文、沈相公见了礼。
这位沈相公确实如赵彦猜测的一般,便是北直隶提学御史沈严,他与韩文之前偶然结识,也算是故友。
提学御史是从监察御史中选拔出来的,主职乃是提督学政,与位卑权重的‘巡按御史’虽然职责不同,却依旧可以风闻奏事。
到了知府任上后,韩文为官越发有了心得,他品秩正四品,虽然比正七品的提学御史高出许多,却也怕哪里怠慢了这位沈提学,让其参上一本可就不美了,故而一直刻意放低身段,倾意结交。
今日中秋佳节,韩文有家眷随侍,沈严却是孤身一人,韩文怕他孤单,便提议微服出来在府城中游逛一番。
沈严为人孤傲不群,对于韩文这样勉强算得上志大才疏的平庸人物虽然看不上眼,却也不好拂了他的美意,便换了便装与韩文从驿站中走了出来。
此时遇到赵彦二人,沈严本以为是韩文故意安排了这次‘偶遇’,为的是让自己能在院试中对这二人网开一面,只是看几人的表现,倒像是真的偶遇,他倒也不好胡乱猜测了。
赵彦对这位沈相公的身份有了猜测,自然不肯放过这么好的一个结交机会,扭头见自己桌上杯盘狼藉,怕是韩知府与沈严不肯屈尊,便招呼小二道:“给我们在楼上开一间雅间,再来些好酒好菜。”
小二笑嘻嘻的答应一声,正要转身去安排,不想却被沈严喝止,随后就听其说道:“韩兄,今夜中秋佳节,三五人若是在雅间中不免有些清冷,我看不如就在这大堂里略微盘桓片刻吧。”
韩文点头道:“甚好。”
赵彦见这位沈相公不给面子,再看其面相与做派,想必是个自诩风骨的‘清流’,听说这种人软硬不吃,除非是同道中人,否则其他人很不好结交。
想到这里,赵彦觉得还是不要留下来碍眼的好,便想要告辞离去,结果没等开口,便听韩知府对沈严道:“沈老弟之前不是说过,想要见见写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之人吗?现在其人就在眼前,你倒是可以好好考校一番。”
沈严神色一动,随后上下打量了赵彦几眼。
平心而论,沈严很是喜爱《竹石》这首诗,不过眼前的赵彦其貌不扬,他很难将其与《竹石》的作者联系起来。
“韩兄说笑了,在下才疏学浅,如何担当的起考校二字。”沈严面上带笑,眼中却并无笑意,他将目光转向韩文,又道:“不过今日中秋月圆,前有东坡居士的《水调歌头》流传后世,后有当朝翰林院徐侍讲的《中秋月》载誉一时,我等今日不妨也效仿前辈,试作一二如何?”
韩文抚掌笑道:“春花秋月,自当作诗词以记之,便请沈老弟先来吧。”
沈严也不推辞,他虽然并未入选翰林院,对自己的才学却也颇为自负,不过片刻便作了一首诗出来。
韩文听完赞道:“好诗,沈老弟此诗志向高洁,有如天上明月,当浮一大白。”
赵彦陪坐在一旁,此时心中略有不安,明代中后期以及清代与中秋有关的诗词肯定是有的,不过他没有印象,如今要作的话只能是凭自己的真本事了。
酒楼大堂外人来人往,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小半个时辰,韩文与张文渊期间各自作了一首诗与一首词,现在便只有赵彦没有开口了。
韩文的诗只能说还算过得去,沈严只是不轻不重的赞了两声,不过对于张文渊的词,他可是颇有些惊艳,其后着实夸赞了一番。
张文渊隐约也猜到了沈严的身份,自己的词能得沈提学的青睐,他心中自然很是高兴。
此时该赵彦将所作诗词吟诵出来了,张文渊扭头见其犹自在怔怔出神,便在桌底下不轻不重的踢了他一脚,提醒他不要在沈提学面前失了印象。
赵彦回过神来后,见三人俱都将目光转向了自己,便起身拜道:“学生于诗词一道不甚精通,此时偶有所得,请韩世伯、沈相公并张兄指教。”
韩文道:“谦逊之词便不要说了,若是你于诗词一道不甚精通,又岂能作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句来?还是快些将你之所得吟诵出来,让沈相公鉴赏一二吧。”
赵彦闻言在堂中踱了几步,徐徐吟道:“滹沱叶未下,乡野秋欲生。楼前人如织,客居真定城。重以桑梓念,凄其常山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滹沱河边的树叶尚未落下,乡野间秋意即将漫生,雅客居前人流如织,我却因为院试而客居在府城,此时对家乡的思念萦绕在心头,身处常山不由产生凄凉之情,不知天外高飞的鸿雁,却是为了什么事情而远途跋涉?
真定古称常山,沈严自然知道,此时赵彦这首诗描述的乃是思乡之情,倒是也勾起了他的心事,不知家中老父老母是否安好,值此佳节之时,会不会遥望星空,在思念自己这个不孝的儿子呢?
灯谜又称文虎,并不是元宵节才会有,未入夜的时候,街市上各家店铺门口已然悬起三五个别致的灯笼,下面垂着的便是灯谜。
待到天一入夜,明月高悬之时,城中街市上的灯笼也已点燃,每个灯笼下面都会聚起几个人来猜灯谜,猜中了便可获得那盏灯笼,虽不值钱却也只是图个高兴。
两人游逛到府前街一带的时候,发现这里最为热闹,各家店铺门口挂出来的灯笼也最为别致精巧。
路旁有个卖月饼的小贩见了赵彦,不由笑道:“这不是昨日的两位郎君吗,要不要猜一猜灯谜,猜中了这盏灯便送给两位郎君了。”
对于这个掉进钱眼里的小贩李大,赵彦自然是记得的,他见李大摊位前也挂了一个粗制滥造的灯笼,下面垂着的纸条上亦写着几个字,便停住脚步扶住看了两眼。
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
赵彦呵呵一笑,道:“谜底是个‘日’字。”
这个灯谜是李大请人花了好久的心思才想出来的,没想到被眼前这位小郎君一眼便道破,他虽然不情愿,却也只得伸手去解灯笼。
赵彦看看那盏不知用什么东西糊成的灯笼,忙道:“这个灯笼李大哥还是自己留着吧,给我二人两块月饼吃即可。”
李大自然乐意,便随手拿起两块月饼递了过去。
走了好半晌,赵彦二人还真是有些饿了,拜别了那李大后,便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想找个饭馆酒楼填填肚子。
片刻后,一家名为雅客居的酒楼出现在二人面前,酒楼门口挂着一个异常巨大的木制彩灯,下面围着一圈人正在品头论足。
赵彦与张文渊确实饿了,也没去凑热闹,径自走进酒楼大堂点了几个菜,要了一壶清酒,便坐在靠近门前的桌上对月浅酌。
等二人吃的差不多的时候,赵彦听到门外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沈老弟,这家雅客居名字不错,不如且在此歇息片刻。”
另一个清朗的声音答道:“便依韩兄之言,下……愚弟也确实走的有些累了。”
韩知府?他这是微服体察民情,还是微服与民同乐来了?那个沈老弟莫非是提学御史沈严?
见到韩知府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赵彦也不好装作没看见,不过既然韩知府是微服出行,明显不想暴露身份,他便扯着张文渊起身拱手道:“学生二人见过韩世伯。”
韩文一愣,他虽然来府城上任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曝光率却并不高,没想到此时还是被认了出来。
等看清赵彦的样貌后,韩文才哈哈一笑,心中对其并未称呼自己官名颇为满意,随后道:“原来是国美啊,倒是忘了你也会来参加院试了。”
韩文身旁站着一名身穿青绸长衣的文士,其身躯清瘦,肤色略黑,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鹰隼般锐利的双目,脸上满是坚毅之色。
听到韩文提及院试,此人脸上神色微动,旋即眼中闪过一丝哂笑,接口道:“韩兄,不知这位是?”
韩文招手叫过赵彦,先对他介绍那名文士道:“这位乃是老夫好友,你称呼其为沈相公即可。”
这位沈相公见韩文把自己介绍的很是模糊,暗道自己莫非错怪了韩知府,眼前与这两名士子真是偶遇不成?
介绍完沈相公,韩文又道:“沈老弟,这便是之前我与你说起过的府试案首,深州赵国美。至于其身后这位嘛……”
赵彦见状忙拉过张文渊,趁机用力捏了捏他的胳膊,暗示他不要多说话,随后先与沈相公见礼,继而说道:“这是与学生同来赴考的深州张好学,前次府试亦在三甲之列。”
张文渊府试时已然见过韩知府,此时得了赵彦的暗示便打起了精神,先后与韩文、沈相公见了礼。
这位沈相公确实如赵彦猜测的一般,便是北直隶提学御史沈严,他与韩文之前偶然结识,也算是故友。
提学御史是从监察御史中选拔出来的,主职乃是提督学政,与位卑权重的‘巡按御史’虽然职责不同,却依旧可以风闻奏事。
到了知府任上后,韩文为官越发有了心得,他品秩正四品,虽然比正七品的提学御史高出许多,却也怕哪里怠慢了这位沈提学,让其参上一本可就不美了,故而一直刻意放低身段,倾意结交。
今日中秋佳节,韩文有家眷随侍,沈严却是孤身一人,韩文怕他孤单,便提议微服出来在府城中游逛一番。
沈严为人孤傲不群,对于韩文这样勉强算得上志大才疏的平庸人物虽然看不上眼,却也不好拂了他的美意,便换了便装与韩文从驿站中走了出来。
此时遇到赵彦二人,沈严本以为是韩文故意安排了这次‘偶遇’,为的是让自己能在院试中对这二人网开一面,只是看几人的表现,倒像是真的偶遇,他倒也不好胡乱猜测了。
赵彦对这位沈相公的身份有了猜测,自然不肯放过这么好的一个结交机会,扭头见自己桌上杯盘狼藉,怕是韩知府与沈严不肯屈尊,便招呼小二道:“给我们在楼上开一间雅间,再来些好酒好菜。”
小二笑嘻嘻的答应一声,正要转身去安排,不想却被沈严喝止,随后就听其说道:“韩兄,今夜中秋佳节,三五人若是在雅间中不免有些清冷,我看不如就在这大堂里略微盘桓片刻吧。”
韩文点头道:“甚好。”
赵彦见这位沈相公不给面子,再看其面相与做派,想必是个自诩风骨的‘清流’,听说这种人软硬不吃,除非是同道中人,否则其他人很不好结交。
想到这里,赵彦觉得还是不要留下来碍眼的好,便想要告辞离去,结果没等开口,便听韩知府对沈严道:“沈老弟之前不是说过,想要见见写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之人吗?现在其人就在眼前,你倒是可以好好考校一番。”
沈严神色一动,随后上下打量了赵彦几眼。
平心而论,沈严很是喜爱《竹石》这首诗,不过眼前的赵彦其貌不扬,他很难将其与《竹石》的作者联系起来。
“韩兄说笑了,在下才疏学浅,如何担当的起考校二字。”沈严面上带笑,眼中却并无笑意,他将目光转向韩文,又道:“不过今日中秋月圆,前有东坡居士的《水调歌头》流传后世,后有当朝翰林院徐侍讲的《中秋月》载誉一时,我等今日不妨也效仿前辈,试作一二如何?”
韩文抚掌笑道:“春花秋月,自当作诗词以记之,便请沈老弟先来吧。”
沈严也不推辞,他虽然并未入选翰林院,对自己的才学却也颇为自负,不过片刻便作了一首诗出来。
韩文听完赞道:“好诗,沈老弟此诗志向高洁,有如天上明月,当浮一大白。”
赵彦陪坐在一旁,此时心中略有不安,明代中后期以及清代与中秋有关的诗词肯定是有的,不过他没有印象,如今要作的话只能是凭自己的真本事了。
酒楼大堂外人来人往,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小半个时辰,韩文与张文渊期间各自作了一首诗与一首词,现在便只有赵彦没有开口了。
韩文的诗只能说还算过得去,沈严只是不轻不重的赞了两声,不过对于张文渊的词,他可是颇有些惊艳,其后着实夸赞了一番。
张文渊隐约也猜到了沈严的身份,自己的词能得沈提学的青睐,他心中自然很是高兴。
此时该赵彦将所作诗词吟诵出来了,张文渊扭头见其犹自在怔怔出神,便在桌底下不轻不重的踢了他一脚,提醒他不要在沈提学面前失了印象。
赵彦回过神来后,见三人俱都将目光转向了自己,便起身拜道:“学生于诗词一道不甚精通,此时偶有所得,请韩世伯、沈相公并张兄指教。”
韩文道:“谦逊之词便不要说了,若是你于诗词一道不甚精通,又岂能作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句来?还是快些将你之所得吟诵出来,让沈相公鉴赏一二吧。”
赵彦闻言在堂中踱了几步,徐徐吟道:“滹沱叶未下,乡野秋欲生。楼前人如织,客居真定城。重以桑梓念,凄其常山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滹沱河边的树叶尚未落下,乡野间秋意即将漫生,雅客居前人流如织,我却因为院试而客居在府城,此时对家乡的思念萦绕在心头,身处常山不由产生凄凉之情,不知天外高飞的鸿雁,却是为了什么事情而远途跋涉?
真定古称常山,沈严自然知道,此时赵彦这首诗描述的乃是思乡之情,倒是也勾起了他的心事,不知家中老父老母是否安好,值此佳节之时,会不会遥望星空,在思念自己这个不孝的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