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贯便宜吗?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苦哈哈来说,五贯钱简直就是一笔巨款。可在世家子弟眼里,确实算不上什么大钱。何况这其中所代表的意义,完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就算你家再有钱,想花五贯钱请回书圣的贴子临摹一下?是不是有点开玩笑?现在,皇家图书馆给了你一个只要肯花钱就能实现这个目标的机会,还等什么?

    袁家子弟恨不能人人请一张回去,只可惜,他们并没有这个资格。还是借了萧锐的资格,才得了请一份的机会。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人家那法贴成本并不高,根本不值五贯钱。

    但问题是,收那五贯钱,并不是想靠书贴赚钱,而是给所有有志学书的后生一个机会。那点钱,主要是为了养护原贴的成本。想想吧,为了翻印书贴,对原贴多少都会造成一点影响,长此以往,原贴还能保存多久?如果不尽心尽力保护,岂不要愧对后世儿孙?

    好高大上的理由,但没有任何人怀疑。毕竟影印这种技术,对大唐人来说,简直类似神迹。就算亲眼见了,也不一定能理解。

    袁子节等人转了半天,惊喜的发现,皇家图书馆里提供的文房四宝,全都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精品,而价格却出奇的便宜。这还有啥好犹豫的,每人备上一套再说。人家还很客气的赠了一只便携书箱,光那只小木匣拿出去,没有两三贯,怕也买不来!

    类似袁家子弟这样的惊喜,发生在长安城很多地方。有人在西市一间名为“便民超市”的大卖场里,发现了价格相当亲民的肥皂、蜡烛、瓷器、刀具,以及各种日常用品。只不过,这间超市却只对汉民开放。想要进去买东西,还得带上坊间里正开具的身份证明。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尽管便民超市采取了身份限购措施,却无法阻止那些买不起这些东西的百姓,为了一点小便宜,受人委托去采购物品。而随着这种事情渐渐扩大,围绕着便民超市商品周边,已经产生了相当稳定的黑市价格。

    有许多百姓,用自己的身份购到物品之后,自然有黑市胡商出三倍甚至五倍的价格,将其收购。而当便民超市将限购令完善到每户每年限购一次之后,黑市价格直接飙升到了十倍。

    纵然用十倍高价从百姓手中收购那些物品,却也比与华阴方面以胡商身份批量购买还要便宜不少……

    种种手段交互使用,全面刺激之下,大唐百姓很自然的就生出了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

    随着华山弟子入世,大唐之架原本慢悠悠的马车,似乎猛然间被换上了蒸汽机。跑的越来越快,装载的东西还越来越多。那些试图搭上这趟车的人们,争先恐后的挤上来之后,愕然发现,上车的人越多,这架车竟然跑的越快。而那些意图以种种手段试探、甚至阻挠车辆前行的势力,无一例外,全都惨淡收场。

    华山弟子的种种手段,最让人佩服的,除了那些高产粮种之外,就是安抚流民的能耐了。贞观初年的大唐,与武德年没什么两样,每年都有不同的区域在遭受着这样或那样的灾害。但贞观年的大唐百姓,却与武德年间的大唐百姓有了明显区别。

    以前的百姓,遭了灾害之后沦为流民,唯一的方向自然是长安。只要到了长安,那些达官贵人们,为了面子也好,为了讨口彩也罢。总是会想办法放些粮食出来,让大家好歹喝点稀粥,保个活命。

    然而自打华阴高产粮出现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流民,不再向往长安了。只要沿着官道向华山方向走,沿途自然有华阴方面来迎接流民的大小机构。而且这种接纳,不比往年那种放粥。而是以力换食,只要你肯做工,就有吃不完的粮食,甚至还有工钱拿!

    汉民族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劳!大家所担心的,是付出了劳动得不到回报。只要能得到回报,纵然再辛苦,也能撑下来。

    沿着官道经渭南往华阴方向,每隔五里就有一处流民收纳点,各种吃住一条龙服务。有手艺的,可以拖家带口坐车往华阴去享受匠工待遇。没手艺有力气的,可以就近安排去做修路工人。什么都没有的,也能被安排在工地上打个杂务,做些洗涮类的轻松活计。

    总之,在华阴治下,只要肯劳动,就没有受饿一说。因为有高产粮打底,首先在粮食方面就没有后顾之忧。其次,这里又出产各种贵的要死的高档产品,换点粮食财物不要太轻松。

    甚至在灾季过后,按惯例要送流民返乡时。往往有大半人不愿意就此返回,这个帐很好算啊,回家之后,守着那几亩地,就算累断肋骨也赚不到在华阴这里做工的收益啊。

    华阴模式很快就引来了朝堂的高度关注,各部高官甚至不惜耍手段,硬生生在陛下手里讨到了学习交流的机会,纷纷派出最聪明的部下前往华阴“观风”。

    而华阴方面,本着逮个蛤蟆攥出尿的宗旨,来者不拒。反正在华阴模式下,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早就理顺的流程,不管是谁,来了就往流水线上一扔。能学多少没人关心,重要的是,给你安排的活路你得先做好!别问那么多为什么,想学东西,得先知道怎么做,然后才有资格问为什么这么做!

    整个华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每时每刻都有人头攒动。就连往年人们无事可做的冬季,也同样有大量的工坊在开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华阴方圆所有的官道,首先被整修出来。所有来这里的人都觉得,华阴的路特别平坦,走起来也特别的舒服。

    这么好的局面下,华阴不光有免费的农民工,甚至连免费的各级官员都有了。短短两年间,华阴的良田数量数了五倍,管辖力度也打碎了千年以来的“皇权不下乡”模式,直接把政令传达到乡里坊间。

    高产粮种经过两年繁衍,在贞观四年秋收时,关中几乎一半的良田都获得了亩产超过六百斤的喜人收成。这也就意味着,关中道三年之内,就算颗粒无收也不会缺粮。

    有了这么雄厚的本钱,攒了好几年的怒火,终于到了爆发的时刻。大唐君臣一致认为,北伐突厥的时候到了!

    这一次,为了验证新的武器和战术,李二陛下命令,东宫的三千新军随大军一同出征!

章节目录

神明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浪里伯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八十三章 跨越式发展-谁能打败希卡利,神明帝国,笔趣阁并收藏神明帝国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