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节 美国往事(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百六十九节 美国往事(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笔趣阁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作者:狂人阿Q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力稀缺,导致北方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致就不够发达,纺织工业一致很难自给自足。比较发达的,一致都是矿产业,冶金业、造船业和机器制造业等附加值较高的重工业,这些工业在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增长,但战争结束后,失去政府订单的他们,迅速陷入了困境。因为他们本身就很发达,战争促使他们大大过剩,哪怕有关税保护,但过剩问题很难解决,出口又没什么竞争力,加上他们建立关税保护体系,其他国家同样对美国商品征收高关税,根本就无法出口。
任何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往往都伴随着这样一些特征,首先是新技术快速推广,然后是人口快速增加,事实上人口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人类活动现象,因此人口多,经济自然大。
战争的影响,导致输入美国的移民停顿,战后财政困境,加上美国可开发的土地,其实已经枯竭,广袤的西部几十年前就被中国夺走,失去了大后方的美国,这些年其实对欧洲移民的吸引力已经大大下降,单靠高工资其实很难一直维持下去。
而经济危机,又让高工资都难以维持,工资水平下降有限,但无法为新移民提供工作,当然也就无法吸引到移民,非但如此,联邦政府还因为失业率,开始严格限制移民。
国家订单减少,导致重工业持续萎缩,本就缺乏竞争力的纺织工业,尽管有了高关税的保护,可是原本来源于南方的棉花,现在因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输入成本变高,劳动力不足,导致棉纺织代表的轻工业也陷入困境。
轻重工业同时进入危机状态,战争中大发战争财的金融业也不好过,南方奴隶主赖掉了大量债务,来自南方的贸易金融业务也不在通过纽约,而是开始转向新奥尔良等受战争影响更小的港口。
又受限于政府开始紧缩开支,偿付债务的影响,债券市场也不再繁荣。战前最为活跃的铁路债券,此时也陷入停顿,因为失去了西部,导致铁路已经没有修建的空间。战前疯狂修建的数万公里的铁路,在失去南方棉花等大宗商品的运输业务之后,早就饱和。
种种因素导致战后的北方联邦开始陷入了一场长期萧条状态,高关税非但没有保护本国的工业,反而让萧条延长,因为贸易的中断,对经济是不利的。因为进口原料价格会变高,其他国家也会关闭市场。工业发展三要素中的原料和市场都处于不利状态,本就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让工业发展不可能良好,在工业化时代,作为基础的工业发展不起来,其他产业都会跟着感冒。
这场持续的萧条,直到欧洲战争爆发后,才迎来了转机。
美国内战期间膨胀起来的重工业得到了大量订单,不但英法向美国下了大量订单,德国甚至都要向美国采购钢铁,只是英国封锁这德国市场很快失去,但英法的订单持续扩大。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以及中国加入战争,英国人在恐慌之下,甚至开始向美国造船厂下了大量价格高昂,利润极其丰厚的军舰订单。
美国粮食作为重要物资,在德法等国都将本国劳动力大量投入市场的情况下,非但出口英法的粮食价格暴涨,整个国际粮价都大幅度提高,美国粮食出口再次恢复鼎盛。
金融业再次得到了战争融资的机会,内战期间,锻炼出来的库克等金融家,他们开动聪明才智,进行了大量的金融创新,英法开始向美国大量借贷,金融业利润丰厚。
以重工业、农业和金融业三驾马车的恢复,美国北方经济这才度过了危机,转入一个难以置信的高速增长阶段。
这样的好日子,让所有人受益,占人口大多数的五大湖区的农民日子好过了起来,他们又为工业品提供了市场,纺织工业都因此度过了危机。
这种好日子下,人是不想打仗的,这时候英国人找上门来,提出了十分有诱惑的条件,一时间让美国人陷入了纠结之中。
英国跟中国的战争,短时间内就演变到崩溃状态,没有义务兵役制加上人口稀少的不利条件,让英属北美战斗力低下,九百万人也不可能支撑长期战争。广袤的领土面积此时不是优势,而是巨大的劣势。因为人口本就不多,又分散在广袤的土地上,交通状况落后,组建军队本就困难,将军队集结起来,运输到前线,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认定他们是不可能在战争中保住北美领地了,所幸十分大度的对美国表示,愿意将整个北美领地转让给美国,条件是美国要参加战争。
英属北美领地,尽管比历史上稍小,魁北克和落基山以西的土地,都不属于英属北美,但依然保住了大多数后世的加拿大国土,总面积800万平方公里左右,这比整个美国的面积还大。
人口上,虽然有近半人口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和移民后代,但因为英裔人口始终占据优势,后来者只能融入英语社会,因此英属北美是一个跟美国语言相通的相邻地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上,也大相仿佛,这对于因为内战而丢失了大半国土的美国联邦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
另外如果美国不得到这里,那么中国人就会夺取这里,让中国占领了整个英属北美,这意味着中国势力从三面包围了美国联邦,战略上极为不利。
因此有远见卓识的美国政治家,都倾向于接受英国的条件,但理性的政治家们,同样对对抗中国充满忧虑,这不是一个现在的美国能够对抗的势力。
普通民众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场内战是把所有人都打怕了,内战期间的一系列政策,让平民和代表平民的组织极为不满。内战后期,美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但却给有钱人开了一个后门,只要能缴纳300美元的资金,就可以免除兵役,这对穷人极不公平。导致穷人和富人的对立,再次爆发战争,穷人绝不支持。
富人同样不满,300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普通中产甚至要倾家荡产才能承担。上次战争的后遗症才刚刚因为欧洲爆发的战争结束,他们可不想破坏这种好日子。因此参战的议题,虽然拿到了参众两院讨论,可是曲高和寡。
如果能不打仗,还能得到英国北美领土那就好了,这是聪明人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一旦出现,就开始有人推动,人最缺的是想象力,而不是执行力,只要能想出来的东西,总能找到实现的办法和途径。
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不是通过参战方式取得英属北美,而是通过购买的方式,从英国手里把北美领地买过来。
任何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往往都伴随着这样一些特征,首先是新技术快速推广,然后是人口快速增加,事实上人口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人类活动现象,因此人口多,经济自然大。
战争的影响,导致输入美国的移民停顿,战后财政困境,加上美国可开发的土地,其实已经枯竭,广袤的西部几十年前就被中国夺走,失去了大后方的美国,这些年其实对欧洲移民的吸引力已经大大下降,单靠高工资其实很难一直维持下去。
而经济危机,又让高工资都难以维持,工资水平下降有限,但无法为新移民提供工作,当然也就无法吸引到移民,非但如此,联邦政府还因为失业率,开始严格限制移民。
国家订单减少,导致重工业持续萎缩,本就缺乏竞争力的纺织工业,尽管有了高关税的保护,可是原本来源于南方的棉花,现在因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输入成本变高,劳动力不足,导致棉纺织代表的轻工业也陷入困境。
轻重工业同时进入危机状态,战争中大发战争财的金融业也不好过,南方奴隶主赖掉了大量债务,来自南方的贸易金融业务也不在通过纽约,而是开始转向新奥尔良等受战争影响更小的港口。
又受限于政府开始紧缩开支,偿付债务的影响,债券市场也不再繁荣。战前最为活跃的铁路债券,此时也陷入停顿,因为失去了西部,导致铁路已经没有修建的空间。战前疯狂修建的数万公里的铁路,在失去南方棉花等大宗商品的运输业务之后,早就饱和。
种种因素导致战后的北方联邦开始陷入了一场长期萧条状态,高关税非但没有保护本国的工业,反而让萧条延长,因为贸易的中断,对经济是不利的。因为进口原料价格会变高,其他国家也会关闭市场。工业发展三要素中的原料和市场都处于不利状态,本就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让工业发展不可能良好,在工业化时代,作为基础的工业发展不起来,其他产业都会跟着感冒。
这场持续的萧条,直到欧洲战争爆发后,才迎来了转机。
美国内战期间膨胀起来的重工业得到了大量订单,不但英法向美国下了大量订单,德国甚至都要向美国采购钢铁,只是英国封锁这德国市场很快失去,但英法的订单持续扩大。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以及中国加入战争,英国人在恐慌之下,甚至开始向美国造船厂下了大量价格高昂,利润极其丰厚的军舰订单。
美国粮食作为重要物资,在德法等国都将本国劳动力大量投入市场的情况下,非但出口英法的粮食价格暴涨,整个国际粮价都大幅度提高,美国粮食出口再次恢复鼎盛。
金融业再次得到了战争融资的机会,内战期间,锻炼出来的库克等金融家,他们开动聪明才智,进行了大量的金融创新,英法开始向美国大量借贷,金融业利润丰厚。
以重工业、农业和金融业三驾马车的恢复,美国北方经济这才度过了危机,转入一个难以置信的高速增长阶段。
这样的好日子,让所有人受益,占人口大多数的五大湖区的农民日子好过了起来,他们又为工业品提供了市场,纺织工业都因此度过了危机。
这种好日子下,人是不想打仗的,这时候英国人找上门来,提出了十分有诱惑的条件,一时间让美国人陷入了纠结之中。
英国跟中国的战争,短时间内就演变到崩溃状态,没有义务兵役制加上人口稀少的不利条件,让英属北美战斗力低下,九百万人也不可能支撑长期战争。广袤的领土面积此时不是优势,而是巨大的劣势。因为人口本就不多,又分散在广袤的土地上,交通状况落后,组建军队本就困难,将军队集结起来,运输到前线,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认定他们是不可能在战争中保住北美领地了,所幸十分大度的对美国表示,愿意将整个北美领地转让给美国,条件是美国要参加战争。
英属北美领地,尽管比历史上稍小,魁北克和落基山以西的土地,都不属于英属北美,但依然保住了大多数后世的加拿大国土,总面积800万平方公里左右,这比整个美国的面积还大。
人口上,虽然有近半人口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和移民后代,但因为英裔人口始终占据优势,后来者只能融入英语社会,因此英属北美是一个跟美国语言相通的相邻地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上,也大相仿佛,这对于因为内战而丢失了大半国土的美国联邦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
另外如果美国不得到这里,那么中国人就会夺取这里,让中国占领了整个英属北美,这意味着中国势力从三面包围了美国联邦,战略上极为不利。
因此有远见卓识的美国政治家,都倾向于接受英国的条件,但理性的政治家们,同样对对抗中国充满忧虑,这不是一个现在的美国能够对抗的势力。
普通民众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场内战是把所有人都打怕了,内战期间的一系列政策,让平民和代表平民的组织极为不满。内战后期,美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但却给有钱人开了一个后门,只要能缴纳300美元的资金,就可以免除兵役,这对穷人极不公平。导致穷人和富人的对立,再次爆发战争,穷人绝不支持。
富人同样不满,300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普通中产甚至要倾家荡产才能承担。上次战争的后遗症才刚刚因为欧洲爆发的战争结束,他们可不想破坏这种好日子。因此参战的议题,虽然拿到了参众两院讨论,可是曲高和寡。
如果能不打仗,还能得到英国北美领土那就好了,这是聪明人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一旦出现,就开始有人推动,人最缺的是想象力,而不是执行力,只要能想出来的东西,总能找到实现的办法和途径。
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不是通过参战方式取得英属北美,而是通过购买的方式,从英国手里把北美领地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