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要乐勤集善根以后才真正得到禅定。
有的经文本子把这两句圈点成上下句,等于一正一反。
所以我们修道打坐为什么不能到达禅定的境界呢?
因为善根的根基不深。
根基不深不能成长的,所以你们打坐做功夫有时候好、有时候坏,进一步退三步。
有时好个几天就不得了,穷人得宝,“抖”起来了,结果穷人抖起来进了精神病院,因为善根不深啊!
必须要勤集善根以后,才能真正得到禅定之乐,永远不散乱了。
实际上什么是禅定呢?
行善就是禅定。
禅定到了,必然念念行善。
所以看你真有没有定力,只要看你有没有行善就知道了,不是看你能盘腿多久。
但是盘腿也是要的,这是习定,练习定的基本功夫。
真得定了,盘腿、放腿、走路、睡觉,无一不在定中,这要善根成就才做得到的。
有了禅定以后,“乐离垢明慧”,才能发起智慧。
智慧是什么?是离一切心理上的染污,唯识学心所上的染污都离开了,心中明净。
这明净不是理论,是功夫,内外光明清净。
这个时候,真正的智慧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发动了。
得了智慧干什么?大彻大悟而证得菩提,所以“乐广菩提心”。
菩提是翻译名称,意思是觉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
这里为什么要加一个“广”字?表示不是我们一般小智慧小聪明境界。
所以我这一次讲的,要研究《成唯识论》,就是要开发开广人们的智慧。
真了解了菩提心,就知道它的体是性空缘起,而以大悲心为用。
真得了菩提心,一定发大慈悲心。
“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什么是魔?不是你夜里看到了鬼,烦恼就是魔,一切众生心中皆有烦恼。
我常说佛学比一切学问都高明,例如佛法用的烦恼二个字,或者翻译成烦惑,每人每天没有哪个时候不在烦,恼是讨厌。
烦恼不是痛苦,痛苦就很严重了。
没有一个人不烦恼,《维摩诘经》说“烦恼即菩提”,看你能不能把烦恼转过来,烦恼转了,就清净了,就大彻大悟了,就离垢明慧了。
烦恼就是尘垢染污,一切心态心所所起的,都是染污心理。
魔有很多种,烦恼也有很多种,所以佛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这呼吸一进一出叫一念,这一念之间就有那么多烦恼,自己没有检查出来。
你们可以体会,当你拿着笔在写字的时候,你观察一下(这就要有定力了),我们的思想来得快,笔跟不上,思想很快,一把握不住就溜过去了。
你想记录自己一剎那之间有多少思想,是没有办法的,尤其是思想敏捷的人。
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写东西的时候,要摆三支笔在那,写得快起来都来不及再找笔,过去了就懒得动了。
你就发现,如果写不快的话,你最好的观念一下就溜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啊。
这里告诉你什么?不要当热闹听了,这是叫你检查自己的一念。
你从这里走下山去,不用多久就到了,可是你在下山过程里想了多少事了?
你看有人坐在那里观看,你以为是观看风景,其实在搞烦恼,脑子里都在想别的,心都是散乱的,不得禅定。
很多年轻人看书根本看不进去,你们都有这种经验了。
如果你每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读下来,中间没有岔过别的思想,那就叫读书了。
能这样专一的话,修行也能够专一。
但是你做不到,都是一面看,思想一面在那里跳动,这叫烦恼。
所以禅定也做不到,智慧也做不到。
定就要在这个地方体会,否则你打坐都是在搞昏沈,修亥母定,亥属什么?亥属猪,要注意啊!
“乐净佛国土。”烦恼清净了,就一念之间烦恼不生,叫无生法忍,离染污心而明净,此心就是净土,净土就是佛土。
《维摩诘经》说“心净则佛土净”,内心一净了,佛土境界就清净了。
道家张紫阳真人讲过: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目前
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不须要往生,已经生了,也不要往,自然生,也不住,自然去。
西方就在你心田中。
你纵然修禅定到全身放光,也还是幻境界。
你身体可以飘起来,站在白云上,还是妖魔境界,仍然是由妄想心生出来的,并不稀奇。
换句话说,你心还没有清净,还在着相。
不着相烦恼就转菩提了,就达到乐净佛国土。
“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这是修大乘道学佛之路,为什么要修诸功德,修一切功德?
我们若持小乘戒、比丘比丘尼戒,走的是消极的修善,没有积极的修功德。
大乘菩萨戒除了消极的为善,还要积极的修功德。
所以修功德是非常积极的,修一切功德圆满才能成就一切佛法。
有的经文本子把这两句圈点成上下句,等于一正一反。
所以我们修道打坐为什么不能到达禅定的境界呢?
因为善根的根基不深。
根基不深不能成长的,所以你们打坐做功夫有时候好、有时候坏,进一步退三步。
有时好个几天就不得了,穷人得宝,“抖”起来了,结果穷人抖起来进了精神病院,因为善根不深啊!
必须要勤集善根以后,才能真正得到禅定之乐,永远不散乱了。
实际上什么是禅定呢?
行善就是禅定。
禅定到了,必然念念行善。
所以看你真有没有定力,只要看你有没有行善就知道了,不是看你能盘腿多久。
但是盘腿也是要的,这是习定,练习定的基本功夫。
真得定了,盘腿、放腿、走路、睡觉,无一不在定中,这要善根成就才做得到的。
有了禅定以后,“乐离垢明慧”,才能发起智慧。
智慧是什么?是离一切心理上的染污,唯识学心所上的染污都离开了,心中明净。
这明净不是理论,是功夫,内外光明清净。
这个时候,真正的智慧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发动了。
得了智慧干什么?大彻大悟而证得菩提,所以“乐广菩提心”。
菩提是翻译名称,意思是觉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
这里为什么要加一个“广”字?表示不是我们一般小智慧小聪明境界。
所以我这一次讲的,要研究《成唯识论》,就是要开发开广人们的智慧。
真了解了菩提心,就知道它的体是性空缘起,而以大悲心为用。
真得了菩提心,一定发大慈悲心。
“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什么是魔?不是你夜里看到了鬼,烦恼就是魔,一切众生心中皆有烦恼。
我常说佛学比一切学问都高明,例如佛法用的烦恼二个字,或者翻译成烦惑,每人每天没有哪个时候不在烦,恼是讨厌。
烦恼不是痛苦,痛苦就很严重了。
没有一个人不烦恼,《维摩诘经》说“烦恼即菩提”,看你能不能把烦恼转过来,烦恼转了,就清净了,就大彻大悟了,就离垢明慧了。
烦恼就是尘垢染污,一切心态心所所起的,都是染污心理。
魔有很多种,烦恼也有很多种,所以佛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这呼吸一进一出叫一念,这一念之间就有那么多烦恼,自己没有检查出来。
你们可以体会,当你拿着笔在写字的时候,你观察一下(这就要有定力了),我们的思想来得快,笔跟不上,思想很快,一把握不住就溜过去了。
你想记录自己一剎那之间有多少思想,是没有办法的,尤其是思想敏捷的人。
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写东西的时候,要摆三支笔在那,写得快起来都来不及再找笔,过去了就懒得动了。
你就发现,如果写不快的话,你最好的观念一下就溜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啊。
这里告诉你什么?不要当热闹听了,这是叫你检查自己的一念。
你从这里走下山去,不用多久就到了,可是你在下山过程里想了多少事了?
你看有人坐在那里观看,你以为是观看风景,其实在搞烦恼,脑子里都在想别的,心都是散乱的,不得禅定。
很多年轻人看书根本看不进去,你们都有这种经验了。
如果你每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读下来,中间没有岔过别的思想,那就叫读书了。
能这样专一的话,修行也能够专一。
但是你做不到,都是一面看,思想一面在那里跳动,这叫烦恼。
所以禅定也做不到,智慧也做不到。
定就要在这个地方体会,否则你打坐都是在搞昏沈,修亥母定,亥属什么?亥属猪,要注意啊!
“乐净佛国土。”烦恼清净了,就一念之间烦恼不生,叫无生法忍,离染污心而明净,此心就是净土,净土就是佛土。
《维摩诘经》说“心净则佛土净”,内心一净了,佛土境界就清净了。
道家张紫阳真人讲过: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目前
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不须要往生,已经生了,也不要往,自然生,也不住,自然去。
西方就在你心田中。
你纵然修禅定到全身放光,也还是幻境界。
你身体可以飘起来,站在白云上,还是妖魔境界,仍然是由妄想心生出来的,并不稀奇。
换句话说,你心还没有清净,还在着相。
不着相烦恼就转菩提了,就达到乐净佛国土。
“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这是修大乘道学佛之路,为什么要修诸功德,修一切功德?
我们若持小乘戒、比丘比丘尼戒,走的是消极的修善,没有积极的修功德。
大乘菩萨戒除了消极的为善,还要积极的修功德。
所以修功德是非常积极的,修一切功德圆满才能成就一切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