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不是让你来偷懒的。
什么是深心?
非常值得研究。
一般在家的大学者,好像欧阳竟无、熊十力师徒,我与他们是忘年之交,还有好几位,包括王恩洋、吕秋逸等人,他们虽然是在家人,可是终身不娶,所以他们学问成就是这样扎实。
出家法不要讲戒律了,用中国道家的观念,黄石公的《素书》所讲:“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为什么要出家?
也就是要离情弃欲,离开世间一切情感的困扰,抛弃世间一切的欲望,这样就摆脱了一切拖累,可以专心一致用功。
讲到出家的大师,像是太虚法师,我年轻时都见过的。当年我们学佛,比你们这些人调皮多了,你们是希望他们离开远一点。
我们当年碰到这些真修行的法师,不顾一切,敢在大街上就跪下来拜。
但是当时对太虚法师,虽然他盛名传遍世界,我们看到他却是不理的,觉得他只是讲讲佛学的,没有修持。
一直到了后来,我才跟我的老师讲,“先生啊!我们看错他了,太虚法师是有修持的。”
老师还把胡子一拉,“哦?真的啊?你有何所见?”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太虚法师坐马车回京都,京城欢迎他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很多还是很有地位的人,是他的弟子。
他威风也大了,连京都国府主席林森都亲自拿着香,率领文武百官跪在码头迎师父下船。这些大法师受人尊敬拥戴,真是菩萨各有各的眷属。话说太虚法师,乘火车一到南京,他老先生下了车尿急了,不管前面的军民男女人等,转过身把袍子拉开就小便,状若无人,尿完了旁边跟着的人就对他说:「师父,他们都来欢迎你的。」他说:「噢!好!阿弥陀佛。」我看到这一点,心想,唉哟!这位和尚不得了啊!他对这所谓的荣耀没有动过念头,他无所谓,管你那么多男的女的,袍子拉开来就屙尿了。有些老太太女居士都不敢看,他可自然得很。你不要说他得什么大定,就算是个昏沉定也不得了啊!目中无人,都空了。这是一,因此我就开始注意了,觉得过去多年对他的成见太深了。
太虚法师的左右不用小和尚,也不摆威风,他一辈子那么多著作,全部精神都在佛经上,真是发起深心的。他旁边只用两个在家人,那时候叫茶房,现在叫服务生,他给人家薪水的。那么多人来皈依他,膜拜他,都要给供养,他一辈子持戒律不摸钱的,都是由茶房捧进去了,太虚法师决不会到后面问茶房收了多少钱,用出去的也问都不问,这都是我们所见到的。
讲这些故事给你们听,不要说他的修持如何,就算不修持,他昼夜都在经典上,在佛学的学理上专修,就了不起了。所以,「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啊!不只是你们,许多国内外的教授来了这里,我都把他们当小孩子,不只是年龄上的小孩子,也是学识上的小孩子,为什么?现在人读书作学问,都没有发起深心。学佛更是要起深心,也就是戒定慧三学都要深入。例如你们都受过戒的,我只要一考你戒,就绝对答不出来,你二百五十条戒都背得出来也还是不懂戒,为什么不去研究大藏经的律藏?古人说:「为求无事披袈裟,披了袈裟事更多」,为什么事更多呢?更要精进,昼夜专心一致在求道,找出这个深心来。出家人不清楚这个观念的,就是在逃避现实,非出家法也。
什么是深心?
非常值得研究。
一般在家的大学者,好像欧阳竟无、熊十力师徒,我与他们是忘年之交,还有好几位,包括王恩洋、吕秋逸等人,他们虽然是在家人,可是终身不娶,所以他们学问成就是这样扎实。
出家法不要讲戒律了,用中国道家的观念,黄石公的《素书》所讲:“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为什么要出家?
也就是要离情弃欲,离开世间一切情感的困扰,抛弃世间一切的欲望,这样就摆脱了一切拖累,可以专心一致用功。
讲到出家的大师,像是太虚法师,我年轻时都见过的。当年我们学佛,比你们这些人调皮多了,你们是希望他们离开远一点。
我们当年碰到这些真修行的法师,不顾一切,敢在大街上就跪下来拜。
但是当时对太虚法师,虽然他盛名传遍世界,我们看到他却是不理的,觉得他只是讲讲佛学的,没有修持。
一直到了后来,我才跟我的老师讲,“先生啊!我们看错他了,太虚法师是有修持的。”
老师还把胡子一拉,“哦?真的啊?你有何所见?”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太虚法师坐马车回京都,京城欢迎他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很多还是很有地位的人,是他的弟子。
他威风也大了,连京都国府主席林森都亲自拿着香,率领文武百官跪在码头迎师父下船。这些大法师受人尊敬拥戴,真是菩萨各有各的眷属。话说太虚法师,乘火车一到南京,他老先生下了车尿急了,不管前面的军民男女人等,转过身把袍子拉开就小便,状若无人,尿完了旁边跟着的人就对他说:「师父,他们都来欢迎你的。」他说:「噢!好!阿弥陀佛。」我看到这一点,心想,唉哟!这位和尚不得了啊!他对这所谓的荣耀没有动过念头,他无所谓,管你那么多男的女的,袍子拉开来就屙尿了。有些老太太女居士都不敢看,他可自然得很。你不要说他得什么大定,就算是个昏沉定也不得了啊!目中无人,都空了。这是一,因此我就开始注意了,觉得过去多年对他的成见太深了。
太虚法师的左右不用小和尚,也不摆威风,他一辈子那么多著作,全部精神都在佛经上,真是发起深心的。他旁边只用两个在家人,那时候叫茶房,现在叫服务生,他给人家薪水的。那么多人来皈依他,膜拜他,都要给供养,他一辈子持戒律不摸钱的,都是由茶房捧进去了,太虚法师决不会到后面问茶房收了多少钱,用出去的也问都不问,这都是我们所见到的。
讲这些故事给你们听,不要说他的修持如何,就算不修持,他昼夜都在经典上,在佛学的学理上专修,就了不起了。所以,「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啊!不只是你们,许多国内外的教授来了这里,我都把他们当小孩子,不只是年龄上的小孩子,也是学识上的小孩子,为什么?现在人读书作学问,都没有发起深心。学佛更是要起深心,也就是戒定慧三学都要深入。例如你们都受过戒的,我只要一考你戒,就绝对答不出来,你二百五十条戒都背得出来也还是不懂戒,为什么不去研究大藏经的律藏?古人说:「为求无事披袈裟,披了袈裟事更多」,为什么事更多呢?更要精进,昼夜专心一致在求道,找出这个深心来。出家人不清楚这个观念的,就是在逃避现实,非出家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