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讲完了阿难白佛后,如炬的目光在禅堂里巡梭,刹然停在张柬之脸上......然后,颇为得意地说:“前段,我在研究佛经时发现了一个最新的观念,每一部经有经题......”
“哦......”
释如望看张柬之一脸迷惘的样子,略一沉思,便举了个例子:例如《妙法莲华经》,每一品也有题目,把每一个题目连起来,就是全部的佛法。《维摩诘经》讲到香积佛品是一个高潮,全经有好几处高潮迭起,大家要搞清楚。现在是菩萨行品,是讲大乘菩萨道应该如何修行。全经用很多的故事,其中有用比喻,用直说,用问答,来说明佛法的修持。
释如说完一例后,话锋一转,说起维摩诘领众前往礼佛来:
话说,佛说法于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讲到此处,我们要记住佛开始是在庵罗树园,因为维摩居士有病,佛要大家去看病,故事由此开始。
现在佛还在庵罗树园等着,大部分的同道都去看维摩居士了。
在这个时候,这个庵罗树园忽然变大起来了,有无比的庄严,一切都发出金色。
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瑞应,是处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阿难觉得奇怪了,就问佛:“为什么这个地方,有如此祥瑞的感应。”
佛告阿难:“是维摩诘文殊师利,与诸大众恭敬围遶,发意欲来,故先为此瑞应。”
佛说,“这个瑞应是因为维摩居士,和文殊师利菩萨领头的大众,都要来这里的缘故。我们要注意这个场面,当时还包括了从香积佛国来的菩萨在内。”
于是,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可共见佛,与诸菩萨礼事供养。
维摩居士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我们现在应该和所有在座的菩萨,过去礼佛了。”
文殊师利言:“善哉!行矣!今正是时。”
文殊师利菩萨说,“好的!我们去吧!现在正是时候。”
维摩诘即以神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于右掌,往诣佛所。
到已着地,稽首佛足,右遶七帀,一心合掌,在一面立。
当时在场那么多的菩萨,和那些师子座,被维摩居士用神力,右手一端就端过去了。
我们看了觉得是很稀奇的神话,有没有这回事?绝对有的。
为什么后人修行达不到这样的神通力?这件事代表着什么?
就是个严重的问题了。佛过世以后,古今中外的佛弟子,修行都没有到达这个境界,这是个什么问题?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只是当做神话比方,就把它抹过去了。
这个问题就与菩萨行有关,我们不作结论,希望大家去研究。
维摩居士带大家到了释迦牟尼佛面前,就对佛磕头。这里的稽首就是跪拜,我们在家人写信也用顿首,在信尾写,“弟某某顿首”,这与稽首是一样的意思。
出家人写信给人家用合十,就是合掌,不是跪拜,同鞠躬差不多。
维摩居士向佛顶礼之后,依印度最恭敬的礼貌,向右围绕佛七圈,才合掌站在一边。
这里记载的与中原礼节一样,到人家家中去作客,到了先行礼,然后自己退一步,等主人进一步来请你。
其诸菩萨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绕七帀于一面立。
诸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
所有同维摩居士一道来的菩萨、大弟子、帝释天、梵天、四天王等人,原来是在座位上被端过来的,也纷纷下座,依同样方式,向佛行礼后立在一边。
于是,世尊如法慰问诸菩萨已,各令复坐,即皆受教。
佛等大家行礼完毕,就照一定的礼法慰问大众,请大家再坐下来,听佛说教。
众坐已定,佛语舍利弗:“汝见菩萨大士自在神力之所为乎?”
等大家都坐定了,佛就问舍利弗:“这一次去维摩居士那儿,亲眼看见了大乘菩萨修到自在神通的功力了吧?”
“唯然,已见。”
舍利弗答:“是的,我亲自看到了。”
“汝意云何?”
佛又问他:“你说说看,大乘菩萨何以有如此的自在神力。”
“世尊,我覩其为不可思议,非意所图,非度所测。”
舍利弗答:“我亲自看到不可思议的神力,没有办法用世间的思想知识去研究议论。”
“非意所图,非度所测”,要注意这八个字,这是点题,这不是我们普通人用思想意识能贪图得到的,也不是我们的知识范围所能够推测的。
“哦......”
释如望看张柬之一脸迷惘的样子,略一沉思,便举了个例子:例如《妙法莲华经》,每一品也有题目,把每一个题目连起来,就是全部的佛法。《维摩诘经》讲到香积佛品是一个高潮,全经有好几处高潮迭起,大家要搞清楚。现在是菩萨行品,是讲大乘菩萨道应该如何修行。全经用很多的故事,其中有用比喻,用直说,用问答,来说明佛法的修持。
释如说完一例后,话锋一转,说起维摩诘领众前往礼佛来:
话说,佛说法于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讲到此处,我们要记住佛开始是在庵罗树园,因为维摩居士有病,佛要大家去看病,故事由此开始。
现在佛还在庵罗树园等着,大部分的同道都去看维摩居士了。
在这个时候,这个庵罗树园忽然变大起来了,有无比的庄严,一切都发出金色。
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瑞应,是处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阿难觉得奇怪了,就问佛:“为什么这个地方,有如此祥瑞的感应。”
佛告阿难:“是维摩诘文殊师利,与诸大众恭敬围遶,发意欲来,故先为此瑞应。”
佛说,“这个瑞应是因为维摩居士,和文殊师利菩萨领头的大众,都要来这里的缘故。我们要注意这个场面,当时还包括了从香积佛国来的菩萨在内。”
于是,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可共见佛,与诸菩萨礼事供养。
维摩居士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我们现在应该和所有在座的菩萨,过去礼佛了。”
文殊师利言:“善哉!行矣!今正是时。”
文殊师利菩萨说,“好的!我们去吧!现在正是时候。”
维摩诘即以神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于右掌,往诣佛所。
到已着地,稽首佛足,右遶七帀,一心合掌,在一面立。
当时在场那么多的菩萨,和那些师子座,被维摩居士用神力,右手一端就端过去了。
我们看了觉得是很稀奇的神话,有没有这回事?绝对有的。
为什么后人修行达不到这样的神通力?这件事代表着什么?
就是个严重的问题了。佛过世以后,古今中外的佛弟子,修行都没有到达这个境界,这是个什么问题?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只是当做神话比方,就把它抹过去了。
这个问题就与菩萨行有关,我们不作结论,希望大家去研究。
维摩居士带大家到了释迦牟尼佛面前,就对佛磕头。这里的稽首就是跪拜,我们在家人写信也用顿首,在信尾写,“弟某某顿首”,这与稽首是一样的意思。
出家人写信给人家用合十,就是合掌,不是跪拜,同鞠躬差不多。
维摩居士向佛顶礼之后,依印度最恭敬的礼貌,向右围绕佛七圈,才合掌站在一边。
这里记载的与中原礼节一样,到人家家中去作客,到了先行礼,然后自己退一步,等主人进一步来请你。
其诸菩萨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绕七帀于一面立。
诸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
所有同维摩居士一道来的菩萨、大弟子、帝释天、梵天、四天王等人,原来是在座位上被端过来的,也纷纷下座,依同样方式,向佛行礼后立在一边。
于是,世尊如法慰问诸菩萨已,各令复坐,即皆受教。
佛等大家行礼完毕,就照一定的礼法慰问大众,请大家再坐下来,听佛说教。
众坐已定,佛语舍利弗:“汝见菩萨大士自在神力之所为乎?”
等大家都坐定了,佛就问舍利弗:“这一次去维摩居士那儿,亲眼看见了大乘菩萨修到自在神通的功力了吧?”
“唯然,已见。”
舍利弗答:“是的,我亲自看到了。”
“汝意云何?”
佛又问他:“你说说看,大乘菩萨何以有如此的自在神力。”
“世尊,我覩其为不可思议,非意所图,非度所测。”
舍利弗答:“我亲自看到不可思议的神力,没有办法用世间的思想知识去研究议论。”
“非意所图,非度所测”,要注意这八个字,这是点题,这不是我们普通人用思想意识能贪图得到的,也不是我们的知识范围所能够推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