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摆件并列托盘,红宝石坠散落一桌,精美贝壳堆积如山,串串南珠晶莹剔透。而最让女人屏息注目的却是两样,五色斑斓枝叶茂盛的珊瑚树,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檀香木观音。
叶老夫人感叹道:“到底是南洋王,果然富可敌国,一出手便惊骇世俗,这些物件即便散漫估价,怕也不下几万金。”
又细细瞧了一会儿,叶老夫人回头说道:“老二家的,让你夫君禀告老爷,这些东西太过珍贵,叶家实在消受不起,还是请老爷退还给沈东海吧。”
老二媳妇虽是不愿,却不敢违逆婆婆之命,便恋恋不舍地使劲儿看了几眼,方转身而去。
刚走了没有一刻,老二媳妇便欣喜而来,对叶老夫人兴奋说道:“老太太,老爷去请老太爷示下,结果老太爷大笑,说什么叶家帮过沈东海的大忙,又刚刚被他坑得太狠,自然要收下弥补损失。还说这些子物件虽然珍稀,也不过是沈东海一句话罢了,无须太过在意,正好留以传家。”
叶老夫人失笑道:“你们父亲一生小心,想不到却肯大方收下沈东海的重礼,还一收就是几万金,难不成老糊涂了?他们此时在做什么,可还宾主尽欢?”
叶成经媳妇笑道:“两老一少,正对酒当歌,纵论古今,聊得好不热闹,才又催着上酒,嚷嚷着今日必要尽兴。”
叶老夫人没好气道:“都多大年纪了,还和小伙子拼酒,让老二前去伺候,万万不可让你父亲多饮。”
领受母命的叶成经,刚刚劝阻了两回,便被喝退,叶向高扭头就与袁可立沈重一饮而尽,然后三人举着空杯哈哈大笑,让叶成经苦着脸长吁短叹。
又是一杯佳酿入口,叶向高便叹道:“礼卿。东海,老夫一生抱负,满腹经纶,却生不逢时啊。你们可知。我朝哪位贤才,最让老夫嫉妒?”
沈重摇头晃脑笑道:“能让阁老嫉妒的,自然也只有阁老。大明立国二百余载,能压过两度执掌中枢的叶首辅,恐怕也只有万历年间的张居正了。”
叶向高拍腿大笑。扬声喝道:“东海所言甚是,正是张太岳。”
见二人点头,叶向高叹道:“老夫自问,见识不在此人之下,唯可叹没有此人的运道。人家有个好老师,躲过了嘉靖年间的朝争,又收了个好学生,不仅感念师恩而且言听计从,还摊上个好国母,心在内宫不愿垂帘。再加上交了个好朋友,便是那内宦之首冯宝。隆庆天子驾崩,又赶上了幼主继位,如此福运高照,真是羡煞诸臣啊。”
袁可立笑道:“天子放权,内宫无阻,上下受命,大权独握,与其说是辅政,不如说是摄政。千年以下也不过这一遭罢了。”
叶向高点点头,叹道:“太岳改革,不过是厘清田亩,兴商收税。罢去烦杂,一条鞭法。太岳定边,不过是所托得人,嘉靖年间平灭倭寇,不仅久战练兵,而且出了几个盖世名将。”
袁可立笑道:“戚继光。李成梁,俞大猷 ,除了兵法或可商榷,其他哪方面可都比东海要强。”
沈重哈哈一笑,点头说道:“我之兵法,唯有二句,一会占便宜,二会花银子,至于指挥练兵,可都比不上先贤。”
叶向高笑道:“太岳有言,以厚农而资商,以厚商而利农。老夫却以为,太岳见识虽高,以一商字而覆以盖之,则白璧微瑕,谬之千里也。何谓商,一为制造,二为流通,因此农为本,工为根,易为渠,不是二者而是三者也。太岳有此一误,方有了一条鞭法,虽然短时有利,可是长期下来,必然毁农遏商,国力不前。”
袁可立点头说道:“太岳功在社稷,厘清田亩,至万历八年,便增加了两千万倾田地,大力兴商改革赋税,至万历十年,太仆寺和太仓存银高达八百万两,太仓存粮可支取十年之用。唯有一条鞭法,有利有弊,的确值得商榷。”
叶向高笑道:“太岳权重,最重赋税,官员尽心,期限甚急。除了田赋,其余皆收白银,以致商贾贪婪,趁机压价,逼百姓低价变现。短期虽可利国,长期却可伤民,故其后尽废一条鞭法,虽然有天子和朝臣的私心,其实也是有鉴于此。张太岳改革,实为敛财,而非生财也”
三人对饮而罢,叶向高笑道:“所以老夫说张太岳肯兴商,却不知商事。一条鞭法便是不明贸易流通,物以稀为贵,物以多而贱,逼百姓短期纳税,又必须是白银,百姓急于变现,商贾岂能放过。而且,南北流通,东西交易,车船食宿,青楼茶舍,只是商事一环,却非商事根本。其根本还在于制造,一可投资工坊获利,二可营造规模利国,三可吸收用工利民,所以老夫执政,便独重江南,扶持东林。”
见沈重含笑点头,叶向高便叹道:“可惜老夫没有张太岳的命,万历年间,天子受够了权臣的教训,身居内宫三十年不朝,诸党忙于党争,又怕动摇士绅豪门利益,力压不许江南兴盛,故老夫第一次执政便有志难舒。天启二年,老夫起复重为首辅,本意想趁着东林执政,天子年幼,仿效太岳推行变革,可是东林无能,丧失辽东,威胁皇权,内部攻歼,官商勾结,致使老夫处处受阻,陷于调和妥协,最后功败垂成。”
说道这里,叶向高为沈重斟满酒杯,扬声说道:“老夫本心灰意冷,谁知东海出手,竟然柳暗花明。东海三战辽东,老夫虽未目睹,却亦喜我朝又出了个戚继光。只是辽东大局,不在东海,不在定边,而在国力,所以老夫也只是欣喜罢了。直至东海再战京师,摧败东林后与天子联手,竟然抛去爵位军号,一意远赴海外经营南洋,老夫便为之大笑庆幸啊。”
沈重笑道:“所以,您压制东林对我的反扑,坐视我挑动齐鲁民乱,暗助我收民南下台湾,更帮着我交易南方,方奠定了台湾的基业。”
叶向高笑道:“老夫便是福建本地,如何不知道海贸的利润。想着东海即便见识有限,亦可反哺朝廷缓解民困,拉动海贸兴盛江南,谁知道东海见识不弱老夫,竟然为大明复兴开辟了另一条出路。东海,老夫敬你”
两人对饮之后,哈哈一笑,叶向高便感叹道:“一年千万两白银,一半儿输入内帑劳军,一半儿进入南方工坊,这是老夫预料之中的。可是台湾的海盐火器,吕宋的蔗糖铜矿,安南的粮食桑麻,再加上打开南洋,探索天下,引导江南和南方的商贾,积极投入海贸,直接通商四海,这才是让老夫为之意动神摇的壮举。”
沈重笑道:“你倒是感动了,却为此连续布局,推动朝野南方下死手,意图逼我一力开海,不赴中原。”
叶向高笑道:“老夫却无歹意,一是此乃大明复兴之路,愿东海义无反顾,这二吗,却是为东海身家性命考虑。”
袁可立问道:“阁老何处此言?”
叶向高哈哈笑道:“袁礼卿忌惮难舍,所以又装傻了。老夫问你,沈东海形同割据,定边军如同私军,天心虽然倚重,礼卿可敢保东海无后顾之忧吗。旦使朝野忌惮,旦使天子猜疑,沈东海若不反,便是身死名灭之局。”
见袁可立仍是犹豫,叶向高便笑道:“与其事后懊悔,不如此时布局,反正东海之意不在朝堂,何不趁天心尚在,当一个忠义无双的南洋王?礼卿,不舍则两难,舍之则两合,何必斤斤计较东海是不是王臣,定边是不是王师,只要大明兴盛,何不任由东海逍遥?”
沈重笑道:“阁老的意思,即是东海在位,定边不反,大明自此而昌。东海不在,皇明已盛,又是中原海外交融,所以定边难反。”
叶向高哈哈笑道:“老夫就是此意,老夫不会看错东海,中原昌盛,东海不反,中原危亡,东海定边。至于几十年上百年之后,是王朝更替,还是扶危救困,只要华夏永昌,老夫哪还操得了那个闲心。”
沈重鄙夷道:“人家总说我是奸臣,想不到您堂堂内阁首辅,国之重臣,也不是什么忠良?”
叶向高笑道:“老夫年不久矣,夙愿在望,烈酒当胸,心中只有大道,何必要装贤臣?东海,老夫肺腑已至,你还不肯说实话吗,老夫才不信,你此时赴中原,仅仅为得是南方,为得是铁山。”
沈重噗嗤笑道:“阁老不信?”
叶向高鄙夷道:“东海,真当老夫老糊涂了吗?定边军控制南洋,南方商贾豪门虽然不忿,却也只得低头俯就,何须五万蛮夷威吓?宁锦虽然不稳,铁山虽然危及,定边军渡海北上便可救困,何须你亲赴辽东,威吓建州?”
听叶向高说完,袁可立也点头称是,然后盯着沈重问道:“东海,阁老与吾心腹待你,你小子却每每藏头露尾,简直不是人子老实交代,你到底为何而来?”
沈重默然半晌,举起酒壶斟满酒杯,慢慢送入唇边一饮而尽,然后缓缓说道:“东林既倒,阉党独大,天子权重,时机已至。我此次赴京,便是要拍好天子的马屁,顺便改一改大明的道统。阁老,礼卿先生,其余目的亦非假,可是我的本意,却是为大明而来。”未完待续。
...
叶老夫人感叹道:“到底是南洋王,果然富可敌国,一出手便惊骇世俗,这些物件即便散漫估价,怕也不下几万金。”
又细细瞧了一会儿,叶老夫人回头说道:“老二家的,让你夫君禀告老爷,这些东西太过珍贵,叶家实在消受不起,还是请老爷退还给沈东海吧。”
老二媳妇虽是不愿,却不敢违逆婆婆之命,便恋恋不舍地使劲儿看了几眼,方转身而去。
刚走了没有一刻,老二媳妇便欣喜而来,对叶老夫人兴奋说道:“老太太,老爷去请老太爷示下,结果老太爷大笑,说什么叶家帮过沈东海的大忙,又刚刚被他坑得太狠,自然要收下弥补损失。还说这些子物件虽然珍稀,也不过是沈东海一句话罢了,无须太过在意,正好留以传家。”
叶老夫人失笑道:“你们父亲一生小心,想不到却肯大方收下沈东海的重礼,还一收就是几万金,难不成老糊涂了?他们此时在做什么,可还宾主尽欢?”
叶成经媳妇笑道:“两老一少,正对酒当歌,纵论古今,聊得好不热闹,才又催着上酒,嚷嚷着今日必要尽兴。”
叶老夫人没好气道:“都多大年纪了,还和小伙子拼酒,让老二前去伺候,万万不可让你父亲多饮。”
领受母命的叶成经,刚刚劝阻了两回,便被喝退,叶向高扭头就与袁可立沈重一饮而尽,然后三人举着空杯哈哈大笑,让叶成经苦着脸长吁短叹。
又是一杯佳酿入口,叶向高便叹道:“礼卿。东海,老夫一生抱负,满腹经纶,却生不逢时啊。你们可知。我朝哪位贤才,最让老夫嫉妒?”
沈重摇头晃脑笑道:“能让阁老嫉妒的,自然也只有阁老。大明立国二百余载,能压过两度执掌中枢的叶首辅,恐怕也只有万历年间的张居正了。”
叶向高拍腿大笑。扬声喝道:“东海所言甚是,正是张太岳。”
见二人点头,叶向高叹道:“老夫自问,见识不在此人之下,唯可叹没有此人的运道。人家有个好老师,躲过了嘉靖年间的朝争,又收了个好学生,不仅感念师恩而且言听计从,还摊上个好国母,心在内宫不愿垂帘。再加上交了个好朋友,便是那内宦之首冯宝。隆庆天子驾崩,又赶上了幼主继位,如此福运高照,真是羡煞诸臣啊。”
袁可立笑道:“天子放权,内宫无阻,上下受命,大权独握,与其说是辅政,不如说是摄政。千年以下也不过这一遭罢了。”
叶向高点点头,叹道:“太岳改革,不过是厘清田亩,兴商收税。罢去烦杂,一条鞭法。太岳定边,不过是所托得人,嘉靖年间平灭倭寇,不仅久战练兵,而且出了几个盖世名将。”
袁可立笑道:“戚继光。李成梁,俞大猷 ,除了兵法或可商榷,其他哪方面可都比东海要强。”
沈重哈哈一笑,点头说道:“我之兵法,唯有二句,一会占便宜,二会花银子,至于指挥练兵,可都比不上先贤。”
叶向高笑道:“太岳有言,以厚农而资商,以厚商而利农。老夫却以为,太岳见识虽高,以一商字而覆以盖之,则白璧微瑕,谬之千里也。何谓商,一为制造,二为流通,因此农为本,工为根,易为渠,不是二者而是三者也。太岳有此一误,方有了一条鞭法,虽然短时有利,可是长期下来,必然毁农遏商,国力不前。”
袁可立点头说道:“太岳功在社稷,厘清田亩,至万历八年,便增加了两千万倾田地,大力兴商改革赋税,至万历十年,太仆寺和太仓存银高达八百万两,太仓存粮可支取十年之用。唯有一条鞭法,有利有弊,的确值得商榷。”
叶向高笑道:“太岳权重,最重赋税,官员尽心,期限甚急。除了田赋,其余皆收白银,以致商贾贪婪,趁机压价,逼百姓低价变现。短期虽可利国,长期却可伤民,故其后尽废一条鞭法,虽然有天子和朝臣的私心,其实也是有鉴于此。张太岳改革,实为敛财,而非生财也”
三人对饮而罢,叶向高笑道:“所以老夫说张太岳肯兴商,却不知商事。一条鞭法便是不明贸易流通,物以稀为贵,物以多而贱,逼百姓短期纳税,又必须是白银,百姓急于变现,商贾岂能放过。而且,南北流通,东西交易,车船食宿,青楼茶舍,只是商事一环,却非商事根本。其根本还在于制造,一可投资工坊获利,二可营造规模利国,三可吸收用工利民,所以老夫执政,便独重江南,扶持东林。”
见沈重含笑点头,叶向高便叹道:“可惜老夫没有张太岳的命,万历年间,天子受够了权臣的教训,身居内宫三十年不朝,诸党忙于党争,又怕动摇士绅豪门利益,力压不许江南兴盛,故老夫第一次执政便有志难舒。天启二年,老夫起复重为首辅,本意想趁着东林执政,天子年幼,仿效太岳推行变革,可是东林无能,丧失辽东,威胁皇权,内部攻歼,官商勾结,致使老夫处处受阻,陷于调和妥协,最后功败垂成。”
说道这里,叶向高为沈重斟满酒杯,扬声说道:“老夫本心灰意冷,谁知东海出手,竟然柳暗花明。东海三战辽东,老夫虽未目睹,却亦喜我朝又出了个戚继光。只是辽东大局,不在东海,不在定边,而在国力,所以老夫也只是欣喜罢了。直至东海再战京师,摧败东林后与天子联手,竟然抛去爵位军号,一意远赴海外经营南洋,老夫便为之大笑庆幸啊。”
沈重笑道:“所以,您压制东林对我的反扑,坐视我挑动齐鲁民乱,暗助我收民南下台湾,更帮着我交易南方,方奠定了台湾的基业。”
叶向高笑道:“老夫便是福建本地,如何不知道海贸的利润。想着东海即便见识有限,亦可反哺朝廷缓解民困,拉动海贸兴盛江南,谁知道东海见识不弱老夫,竟然为大明复兴开辟了另一条出路。东海,老夫敬你”
两人对饮之后,哈哈一笑,叶向高便感叹道:“一年千万两白银,一半儿输入内帑劳军,一半儿进入南方工坊,这是老夫预料之中的。可是台湾的海盐火器,吕宋的蔗糖铜矿,安南的粮食桑麻,再加上打开南洋,探索天下,引导江南和南方的商贾,积极投入海贸,直接通商四海,这才是让老夫为之意动神摇的壮举。”
沈重笑道:“你倒是感动了,却为此连续布局,推动朝野南方下死手,意图逼我一力开海,不赴中原。”
叶向高笑道:“老夫却无歹意,一是此乃大明复兴之路,愿东海义无反顾,这二吗,却是为东海身家性命考虑。”
袁可立问道:“阁老何处此言?”
叶向高哈哈笑道:“袁礼卿忌惮难舍,所以又装傻了。老夫问你,沈东海形同割据,定边军如同私军,天心虽然倚重,礼卿可敢保东海无后顾之忧吗。旦使朝野忌惮,旦使天子猜疑,沈东海若不反,便是身死名灭之局。”
见袁可立仍是犹豫,叶向高便笑道:“与其事后懊悔,不如此时布局,反正东海之意不在朝堂,何不趁天心尚在,当一个忠义无双的南洋王?礼卿,不舍则两难,舍之则两合,何必斤斤计较东海是不是王臣,定边是不是王师,只要大明兴盛,何不任由东海逍遥?”
沈重笑道:“阁老的意思,即是东海在位,定边不反,大明自此而昌。东海不在,皇明已盛,又是中原海外交融,所以定边难反。”
叶向高哈哈笑道:“老夫就是此意,老夫不会看错东海,中原昌盛,东海不反,中原危亡,东海定边。至于几十年上百年之后,是王朝更替,还是扶危救困,只要华夏永昌,老夫哪还操得了那个闲心。”
沈重鄙夷道:“人家总说我是奸臣,想不到您堂堂内阁首辅,国之重臣,也不是什么忠良?”
叶向高笑道:“老夫年不久矣,夙愿在望,烈酒当胸,心中只有大道,何必要装贤臣?东海,老夫肺腑已至,你还不肯说实话吗,老夫才不信,你此时赴中原,仅仅为得是南方,为得是铁山。”
沈重噗嗤笑道:“阁老不信?”
叶向高鄙夷道:“东海,真当老夫老糊涂了吗?定边军控制南洋,南方商贾豪门虽然不忿,却也只得低头俯就,何须五万蛮夷威吓?宁锦虽然不稳,铁山虽然危及,定边军渡海北上便可救困,何须你亲赴辽东,威吓建州?”
听叶向高说完,袁可立也点头称是,然后盯着沈重问道:“东海,阁老与吾心腹待你,你小子却每每藏头露尾,简直不是人子老实交代,你到底为何而来?”
沈重默然半晌,举起酒壶斟满酒杯,慢慢送入唇边一饮而尽,然后缓缓说道:“东林既倒,阉党独大,天子权重,时机已至。我此次赴京,便是要拍好天子的马屁,顺便改一改大明的道统。阁老,礼卿先生,其余目的亦非假,可是我的本意,却是为大明而来。”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