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的确是件大事,一场战争的发起,并不是三五两天就能完成滴。
从关志义带棺闯宫到现在已经过了几个月了,答应他出兵的李世民,并没有把军队派往凉州前线。
不过,大军虽然未动,但是整个大唐上下已经形成了一股合力,誓要把吐谷浑给灭掉。
首先跳出来的就是报纸这种新奇的宣传媒体。
它不仅揭露吐谷浑的种种恶行,让百姓知道吐谷浑不除对大唐有多大的危害。还对比敌我双方的势力,让百姓和世家都知道,灭吐谷浑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接着,关志义再次召集大唐的商家,并打着神医孙思邈的旗号,说要经营长生不老药。
吐谷浑出产冬虫夏草、枸杞、肉苁蓉等高级稀缺药材。
关志义拿出这个东西引悠大家,哪有抵抗得了的,一个个全部都被他说服了。
毕竟,吐谷浑的枸杞虽然不是最好的,可是哪也是滋阴补肾的佳品。
肉苁蓉,据传是宫廷必用之物,最早就是远征吐谷浑的李靖带回来滴。在关志义口中,更是把它说成男人的必需品,有了它可以一夜n次郎。作为古人,这个诱或可顶天了。
冬虫夏草更是让神医孙思邈动容,你说这样大的生意,能无动于衷么?
有了灭突厥的示范以后,远征吐谷浑还没调兵遣将,商人们已经把大把大把的资金贡献给朝廷了。
当初,在定襄尝到甜头及突厥牙帐获得大量突厥宝物的商人更加的踊跃了。
他们和关志义交往深厚,这次更是被关志义授予重任。
具体什么任务,除了关志义和那几个商人之外无人知晓,哪怕李世民都一样被蒙在鼓里。
不得不说世家的能量巨大。
这边关志义才把商人召集起来,那边世家就派代表找关志义了。
作为现代人,关志义当然明白利益均沾的道理。
于是大唐各道、各州府的大姓世家,都接到关志义邀请。于是吐谷浑还没有被灭,他的地盘儿便被各世家分解了。
当然,这里说的瓜分吐谷浑,并不是说土地,而是说得商业。尤其是盐铁丝绸等消耗品和奢侈品都已经分配好了。怕的就是地方占下来了,可是却因为其他因素闹得不可开交。
世家、朝廷、商人合力施为,大唐现在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吐谷浑是大唐的。
李世民采用关志义的办法,把那些身强力壮,却衣食都没有着落的汉子都召集起来。用雇佣的方式组建了大唐第一近卫军。
这支部队并非现代军队那样,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从十五六岁到四十来岁,只要身体强壮就可以进入军队,但是要上战场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们必须接受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和考核内容就是当初关志义在长安训练新军是采用滴哪一套。
听从关志义的建议,李世民现在训练军队首先不是安排身体训练,而是全方位洗脑。
只要在训练营呆上几个月,那么朝廷最大,江山社稷大于个人利益,就成为受训者的终身信念。
当然,李世民也保证为战士解除后顾之忧。
士兵的妻女都被安排到棉纺厂,这不是关志义私人的企业,而是李世民大大掌控的。这是关志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主动给李世民的建议。
他们的儿子自然是被安排到私塾读书了。老人也进入工厂,感谢轻松的活儿。也就是说只要当了兵,那么一家老小的生活就不成问题了。不过,土地什么的,就要看个人的意愿了。要的可以找人耕种,不要的就由朝廷收购。
这支特殊的军队由苏定方亲自训练。
至于为什么关志义不出手,只能说宅男是个懒货。他这段时间除了带着儿女做些训练之外,就只有召集商人和世家的时候露过面。
要不是李世民派人来通知他阅兵,他可能还要老婆儿女热炕头呢。
这个时代的阅兵还叫做演武,同关志义知道的阅兵式相差甚远。
和平年代的军演就是走走方阵,展现一下尖端武器。而大唐的演武可不同,那可是正规的军队训练,有时武将还会亲自演练。
接到通知的关志义真的有些不知所措。
当初,他和苏定方领导先锋军出征可是轻装简从,就连苏定方都没有穿盔甲何况他这个小校尉。这次演武的对象是太上皇李渊,所有将士都必须穿盔戴甲。
让关志义这个小身板穿盔甲,实在有些为难他了。
要是穿防弹衣这类轻巧的装备,关志义不会说什么。可是穿盔甲就不一样了,用大唐的计量单位来说,一件装备至少有一百斤。用现代的单位说,那就是几十千克了。
你说穿着这样的装备,普通人能够冲锋陷阵、不停的劈砍行进么?
不管别人怎么样?至少关志义这个家伙不行。
对于马上就要进行的演武来说,就算他再有办法,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弄出一套轻巧且外观相似的装备。要用游戏中的布甲、皮甲或者铁锁甲,大唐的君臣可不会答应。
礼仪,在这个时代可是相当重要的。不是关志义讲述一番皮甲的好处,大家就能接受滴。
要说他不出场,哪又有些说不过去。
他为了把那些人情关系遮掩下去,已经答应李世民要作为独立方阵出现。要是他中途改变了计划,李渊必定发火。到时别说他的职务,就是他的命可能都要搭上。
有人说:懒是发明创造的原动力,懒汉是发明创造最终的获益者。
关志义也是如此。
要不是为了方便自己,要不是为了他个人的享受,许多发明不会被他弄到大唐来。现在他为了避免带着百十来斤的盔甲冲杀,又想出一个歪点子。
只是许多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以引发一个潮流。
关志义本就是一个众多势力关注的焦点,他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哪回有什么结果呢?这从大唐延续几百年的演武指挥官这个职位就能看出来。
从关志义带棺闯宫到现在已经过了几个月了,答应他出兵的李世民,并没有把军队派往凉州前线。
不过,大军虽然未动,但是整个大唐上下已经形成了一股合力,誓要把吐谷浑给灭掉。
首先跳出来的就是报纸这种新奇的宣传媒体。
它不仅揭露吐谷浑的种种恶行,让百姓知道吐谷浑不除对大唐有多大的危害。还对比敌我双方的势力,让百姓和世家都知道,灭吐谷浑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接着,关志义再次召集大唐的商家,并打着神医孙思邈的旗号,说要经营长生不老药。
吐谷浑出产冬虫夏草、枸杞、肉苁蓉等高级稀缺药材。
关志义拿出这个东西引悠大家,哪有抵抗得了的,一个个全部都被他说服了。
毕竟,吐谷浑的枸杞虽然不是最好的,可是哪也是滋阴补肾的佳品。
肉苁蓉,据传是宫廷必用之物,最早就是远征吐谷浑的李靖带回来滴。在关志义口中,更是把它说成男人的必需品,有了它可以一夜n次郎。作为古人,这个诱或可顶天了。
冬虫夏草更是让神医孙思邈动容,你说这样大的生意,能无动于衷么?
有了灭突厥的示范以后,远征吐谷浑还没调兵遣将,商人们已经把大把大把的资金贡献给朝廷了。
当初,在定襄尝到甜头及突厥牙帐获得大量突厥宝物的商人更加的踊跃了。
他们和关志义交往深厚,这次更是被关志义授予重任。
具体什么任务,除了关志义和那几个商人之外无人知晓,哪怕李世民都一样被蒙在鼓里。
不得不说世家的能量巨大。
这边关志义才把商人召集起来,那边世家就派代表找关志义了。
作为现代人,关志义当然明白利益均沾的道理。
于是大唐各道、各州府的大姓世家,都接到关志义邀请。于是吐谷浑还没有被灭,他的地盘儿便被各世家分解了。
当然,这里说的瓜分吐谷浑,并不是说土地,而是说得商业。尤其是盐铁丝绸等消耗品和奢侈品都已经分配好了。怕的就是地方占下来了,可是却因为其他因素闹得不可开交。
世家、朝廷、商人合力施为,大唐现在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吐谷浑是大唐的。
李世民采用关志义的办法,把那些身强力壮,却衣食都没有着落的汉子都召集起来。用雇佣的方式组建了大唐第一近卫军。
这支部队并非现代军队那样,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从十五六岁到四十来岁,只要身体强壮就可以进入军队,但是要上战场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们必须接受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和考核内容就是当初关志义在长安训练新军是采用滴哪一套。
听从关志义的建议,李世民现在训练军队首先不是安排身体训练,而是全方位洗脑。
只要在训练营呆上几个月,那么朝廷最大,江山社稷大于个人利益,就成为受训者的终身信念。
当然,李世民也保证为战士解除后顾之忧。
士兵的妻女都被安排到棉纺厂,这不是关志义私人的企业,而是李世民大大掌控的。这是关志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主动给李世民的建议。
他们的儿子自然是被安排到私塾读书了。老人也进入工厂,感谢轻松的活儿。也就是说只要当了兵,那么一家老小的生活就不成问题了。不过,土地什么的,就要看个人的意愿了。要的可以找人耕种,不要的就由朝廷收购。
这支特殊的军队由苏定方亲自训练。
至于为什么关志义不出手,只能说宅男是个懒货。他这段时间除了带着儿女做些训练之外,就只有召集商人和世家的时候露过面。
要不是李世民派人来通知他阅兵,他可能还要老婆儿女热炕头呢。
这个时代的阅兵还叫做演武,同关志义知道的阅兵式相差甚远。
和平年代的军演就是走走方阵,展现一下尖端武器。而大唐的演武可不同,那可是正规的军队训练,有时武将还会亲自演练。
接到通知的关志义真的有些不知所措。
当初,他和苏定方领导先锋军出征可是轻装简从,就连苏定方都没有穿盔甲何况他这个小校尉。这次演武的对象是太上皇李渊,所有将士都必须穿盔戴甲。
让关志义这个小身板穿盔甲,实在有些为难他了。
要是穿防弹衣这类轻巧的装备,关志义不会说什么。可是穿盔甲就不一样了,用大唐的计量单位来说,一件装备至少有一百斤。用现代的单位说,那就是几十千克了。
你说穿着这样的装备,普通人能够冲锋陷阵、不停的劈砍行进么?
不管别人怎么样?至少关志义这个家伙不行。
对于马上就要进行的演武来说,就算他再有办法,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弄出一套轻巧且外观相似的装备。要用游戏中的布甲、皮甲或者铁锁甲,大唐的君臣可不会答应。
礼仪,在这个时代可是相当重要的。不是关志义讲述一番皮甲的好处,大家就能接受滴。
要说他不出场,哪又有些说不过去。
他为了把那些人情关系遮掩下去,已经答应李世民要作为独立方阵出现。要是他中途改变了计划,李渊必定发火。到时别说他的职务,就是他的命可能都要搭上。
有人说:懒是发明创造的原动力,懒汉是发明创造最终的获益者。
关志义也是如此。
要不是为了方便自己,要不是为了他个人的享受,许多发明不会被他弄到大唐来。现在他为了避免带着百十来斤的盔甲冲杀,又想出一个歪点子。
只是许多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以引发一个潮流。
关志义本就是一个众多势力关注的焦点,他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哪回有什么结果呢?这从大唐延续几百年的演武指挥官这个职位就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