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奇怪公主怎么会聊这样的话题,当下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佛家引人向善,清规戒律也多是为了使人避免作恶,坚持守戒也是为了降低作恶的可能性,我想人只要一心向善,心中有佛就好,不必刻意遵守。”
张三也很纠结这话怎么说,不吃肉肯定是不对的,缺乏氨基酸呗,你怎么解释?再说古人不吃肉的人多了去了,自己也没有什么例证证明所以只有这样含糊其词的应付一下了。
公主见张三说的含糊,也不介意就接着问道:“我时常想佛家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既然世间万物皆有生命,那我们吃肉吃素都是杀生,佛家为何不荤素都戒呢?”
听了公主这个近乎白痴的问题,张三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就回答道:“公主有所不知,以前佛家确实有一派是荤素皆戒的,他们名为敬生派,讲究的是万物平等,凡是生命都应尊重,后来……。”
公主好奇道:“好来呢?”
张三摇头叹惜道:“后来他们都饿死了,这一派就没有传下来。”
公主一愣,见张三说的认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帘子后边先是噗的一声,接着剧烈的咳嗽起来,公主这才反应过来,白了张三一眼。微微翘起了嘴角。
张三说完才觉得自己说这个有些孟浪了,当下组织言语说道:“这天下万民,从事各种职业,有农夫种田,有猎人打猎,有渔夫捕鱼,有菜农种菜。所以我等食肉吃鱼他们才能卖鱼卖肉得以维持生计,反之天下人若都不吃鱼肉,那他们就难以生存,所习吃肉也是行善。”
公主听着张三这歪理更加无语,这比那都饿死了还不靠谱,只是说的又好像又一点点道理。公主接着问道:“公子可有遁入空门的打算呢?”
张三被公主问的一愣指着自己问道:“我?”见公主点头,张三立刻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张三说道:“我这人,六根不净,最是贪吃,几乎无肉不欢,让我当和尚还不如杀了我!”张三心里碎碎念道“我还要取老婆呢!鬼才当和尚,老子跟和尚有仇!跟粪坑也有仇!”
公主奇道:“既然不想出家为何写……。”公主见差点说漏嘴,见张三注意听着眼珠一转说道:“怎么写西游释厄传这样的小说?”
张三听了笑着说道:“那个只是写些神话鬼怪故事,当不得真。”
公主点头想想又问:“小时候我因为贪玩,找来两只兔子养在寝殿,只是后来两只兔子都生病死了,我就常常为此事耿耿于怀,不知坐下这等恶事佛祖会不会怪罪?”
张三只得在脑中思考着怎么安慰这个莫名其妙的公主,自己又不是和尚,今天怎么老是问自己佛家的事情,想着想着张三想起一个佛教小故事,就跟公主说道:“公主殿下,不如我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吧。”
公主一听有故事要听,立刻高兴起来,睁着眼睛看着张三,张三感叹毕竟还只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当下开始说道:“从前有一对和尚师徒,路上老和尚都在跟年轻和尚讲要如何遵守清规戒律,否则佛祖怪罪什么的,年轻和尚用心记下,两人来到一条河边要涉水而过,这时岸边站着一个要过河的年轻女子,女子请求和尚背自己过河,年轻和尚摇头不愿意,并说出家人不进女色,背了佛祖会怪罪,老和尚确没有说什么,背着女的就涉水而过了。过河之后年轻和尚一直在老和尚身边说,老和尚不应该背女子,这样是不守清规,破戒等等话,一直说了一路,老和尚一直微笑不语。直到到了庙门前,老和尚转身说道“我早已放下,你为何没有放下”。”
公主一开始没有听明白张三在讲什么,直到最后一句才知道,原来张三是要自己放下,这个故事很有禅意,公主听过觉得自己想通了很多东西。
这时翠竹已经回来,手里捧着纸,身后两个侍女捧着笔墨砚台,翠竹把纸在张三面前摊开,动手帮张三磨墨。张三提起笔才想起自己这么土的名字怎么拿的的出手,微微思考了一下在坐下脚提上中隐居士的名字,都题好后翠竹把两篇诗词分别呈给公主。
公主看着张三的题字自然知道中隐居士的意思,如今朝堂上党同伐异,失意者颇多,公主也不想太多参与国事。见已经有了张三的题字,在读张三的词竟然有种不一样的味道。
公主收好纸说道:“昨日我一个姐妹回京看我,给我带来她收集的汉瓦制的砚台,还有一副她画的长乐未央图。只是一时没有合适的诗词。今日想问问三公子可有佳作。”
公主又示意,翠竹又退下去取,公主就接着说道:“我那姐姐最好金石,远赴长安本为收集长安各处汉碑文,偶然听闻汉未央宫遗址。前去凭吊,那里已是一片土堆瓦砾,我那姐姐就作了一副长乐未央图想再现大汉长乐未央盛况。”
公主正和张三聊着不一会,翠竹抱着画卷,展开后张三看到一副在群上环抱之下,宫殿巍峨华美的图像,心中思索了一阵确实想到了有一首词比较合适,只是不知道公主是否会喜欢。
张三见公主一直期待的看着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公主殿下,小人有一首词,只是……。”
公主奇怪的问道:“只是什么?”
张三说道:“只是不知是否合适。”
公主微笑着说:“张公子的诗词必然都是佳作,你尽管写就是。”
张三暗道一声你敢死我就敢埋,大笔一挥就把山坡羊潼关怀古改成长安怀古写了上去。
当张三写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后题上自己新起的名号,算是顺利交差。
公主见张三写完,示意翠竹把画拿来,只见画上写着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公主看着画又看了看张三说道:“公子好一副忧国忧民的热心肠,只是为何要做那隐士,不如……。”
张三听了拜道:“谢公主厚爱,只是小民愚鲁,懒散贯了有些小聪明,于国于民没有半点作用。”
张三也很纠结这话怎么说,不吃肉肯定是不对的,缺乏氨基酸呗,你怎么解释?再说古人不吃肉的人多了去了,自己也没有什么例证证明所以只有这样含糊其词的应付一下了。
公主见张三说的含糊,也不介意就接着问道:“我时常想佛家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既然世间万物皆有生命,那我们吃肉吃素都是杀生,佛家为何不荤素都戒呢?”
听了公主这个近乎白痴的问题,张三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就回答道:“公主有所不知,以前佛家确实有一派是荤素皆戒的,他们名为敬生派,讲究的是万物平等,凡是生命都应尊重,后来……。”
公主好奇道:“好来呢?”
张三摇头叹惜道:“后来他们都饿死了,这一派就没有传下来。”
公主一愣,见张三说的认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帘子后边先是噗的一声,接着剧烈的咳嗽起来,公主这才反应过来,白了张三一眼。微微翘起了嘴角。
张三说完才觉得自己说这个有些孟浪了,当下组织言语说道:“这天下万民,从事各种职业,有农夫种田,有猎人打猎,有渔夫捕鱼,有菜农种菜。所以我等食肉吃鱼他们才能卖鱼卖肉得以维持生计,反之天下人若都不吃鱼肉,那他们就难以生存,所习吃肉也是行善。”
公主听着张三这歪理更加无语,这比那都饿死了还不靠谱,只是说的又好像又一点点道理。公主接着问道:“公子可有遁入空门的打算呢?”
张三被公主问的一愣指着自己问道:“我?”见公主点头,张三立刻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张三说道:“我这人,六根不净,最是贪吃,几乎无肉不欢,让我当和尚还不如杀了我!”张三心里碎碎念道“我还要取老婆呢!鬼才当和尚,老子跟和尚有仇!跟粪坑也有仇!”
公主奇道:“既然不想出家为何写……。”公主见差点说漏嘴,见张三注意听着眼珠一转说道:“怎么写西游释厄传这样的小说?”
张三听了笑着说道:“那个只是写些神话鬼怪故事,当不得真。”
公主点头想想又问:“小时候我因为贪玩,找来两只兔子养在寝殿,只是后来两只兔子都生病死了,我就常常为此事耿耿于怀,不知坐下这等恶事佛祖会不会怪罪?”
张三只得在脑中思考着怎么安慰这个莫名其妙的公主,自己又不是和尚,今天怎么老是问自己佛家的事情,想着想着张三想起一个佛教小故事,就跟公主说道:“公主殿下,不如我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吧。”
公主一听有故事要听,立刻高兴起来,睁着眼睛看着张三,张三感叹毕竟还只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当下开始说道:“从前有一对和尚师徒,路上老和尚都在跟年轻和尚讲要如何遵守清规戒律,否则佛祖怪罪什么的,年轻和尚用心记下,两人来到一条河边要涉水而过,这时岸边站着一个要过河的年轻女子,女子请求和尚背自己过河,年轻和尚摇头不愿意,并说出家人不进女色,背了佛祖会怪罪,老和尚确没有说什么,背着女的就涉水而过了。过河之后年轻和尚一直在老和尚身边说,老和尚不应该背女子,这样是不守清规,破戒等等话,一直说了一路,老和尚一直微笑不语。直到到了庙门前,老和尚转身说道“我早已放下,你为何没有放下”。”
公主一开始没有听明白张三在讲什么,直到最后一句才知道,原来张三是要自己放下,这个故事很有禅意,公主听过觉得自己想通了很多东西。
这时翠竹已经回来,手里捧着纸,身后两个侍女捧着笔墨砚台,翠竹把纸在张三面前摊开,动手帮张三磨墨。张三提起笔才想起自己这么土的名字怎么拿的的出手,微微思考了一下在坐下脚提上中隐居士的名字,都题好后翠竹把两篇诗词分别呈给公主。
公主看着张三的题字自然知道中隐居士的意思,如今朝堂上党同伐异,失意者颇多,公主也不想太多参与国事。见已经有了张三的题字,在读张三的词竟然有种不一样的味道。
公主收好纸说道:“昨日我一个姐妹回京看我,给我带来她收集的汉瓦制的砚台,还有一副她画的长乐未央图。只是一时没有合适的诗词。今日想问问三公子可有佳作。”
公主又示意,翠竹又退下去取,公主就接着说道:“我那姐姐最好金石,远赴长安本为收集长安各处汉碑文,偶然听闻汉未央宫遗址。前去凭吊,那里已是一片土堆瓦砾,我那姐姐就作了一副长乐未央图想再现大汉长乐未央盛况。”
公主正和张三聊着不一会,翠竹抱着画卷,展开后张三看到一副在群上环抱之下,宫殿巍峨华美的图像,心中思索了一阵确实想到了有一首词比较合适,只是不知道公主是否会喜欢。
张三见公主一直期待的看着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公主殿下,小人有一首词,只是……。”
公主奇怪的问道:“只是什么?”
张三说道:“只是不知是否合适。”
公主微笑着说:“张公子的诗词必然都是佳作,你尽管写就是。”
张三暗道一声你敢死我就敢埋,大笔一挥就把山坡羊潼关怀古改成长安怀古写了上去。
当张三写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后题上自己新起的名号,算是顺利交差。
公主见张三写完,示意翠竹把画拿来,只见画上写着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公主看着画又看了看张三说道:“公子好一副忧国忧民的热心肠,只是为何要做那隐士,不如……。”
张三听了拜道:“谢公主厚爱,只是小民愚鲁,懒散贯了有些小聪明,于国于民没有半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