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丫头,差人去问问,咱们家厨房里什么时候换了厨子了,我竟是不知的?”
贾母看着一众小辈们吃的如此欢畅,心中更是高兴,连声介说道,
“就说我说的,今儿这蟹做的极好,让鸳鸯去打赏他五两银子,让他再瓷瓷的煮上几盘,让外面的丫头们和东府里的都一起尝尝。”
王熙凤闻言,忙忙的答应一声,正要转身离开,却被史湘云一把拉住,笑着说道:
“凤姐姐去厨房里是再问不出来的。”
众人越好奇,迎春道:
“莫非是云丫头亲调羹汤不成?我竟不知,咱们的史大姑娘还有这般的本领!”
“却也不是我。”
湘云摆着手说道:
“你们放着眼前的高人竟都不知么?”
说着,史湘云用手遥遥的一指,众人连忙看去,却是天井中的那一桌。
“莫非是芸哥儿?”
宝钗第一个反应了过来。湘云拍着手笑道:
“说的是呢!早间我怕丫头婆子们偷懒,故特意想去厨房里看着,没料到刚刚儿走到后窗边,就看见这个新来的芸二爷正低着头在砧板上做蟹,腰间还围着一圈粗麻布,上面星星点点的尽是面粉屑子,我当时差点儿就要笑出声来,可是看着他那仔仔细细,煞有介事的样子,又觉得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儿来……”
“难怪你竟不怕,原来早就得了虚实!”
林黛玉一双妙目斜斜的瞥了一眼远处的贾芸,嘴角上挂起一丝讥嘲的笑意,
“不过,咱们这位芸二爷可是能干的紧,写一手好戏文,脍一道好螃蟹,果然和咱们宝姐姐一样,都是杂学旁收的。”
宝钗脸上一红,知道自己和贾芸之事,大约园子里的姑娘们都略得了一丝儿风声,这会子,听黛玉一语双关的点出来,除了懵懂不知的湘云,都是会心一笑。
“既如此,让芸哥儿过来吧。”
贾母朝王熙凤吩咐一声,凤姐儿连忙喊人将贾芸叫来。贾母笑问道:
“听云丫头说,这道蟹却是你的手艺?不知有什么名色没有?”
“叫做‘面拖蟹’!”
贾芸一边答着,一边朝湘云看了一眼,不知道她却是如何知晓自己下厨之事。
“嗯,倒也贴切,却不知有什么出典?”
贾母兴致勃勃的追问,贾芸连忙说道:
“其实只是南方乡下人的做法罢了。这大蟹自来价贵,一般人家哪里能买这许多来,往往一大家子的统共不过煮上四五只,还要细细的吃上两三天才罢。后来,却不知谁想出了这个办法,在蟹碗里调入面粉毛豆,煮出这么一大锅来,既能解馋又吃得饱,于是就流传开来,倒成了名菜。”
“阿弥陀佛!”
薛姨妈似乎有所触动,叹着气说道,
“这小门小户的虽是生计不易,却终是能想出法子度过去,不像咱们,家大业大,可是真正危难的时候,谁个又能出谋划策的……”
贾母闻言,眉头一皱,连忙一把揽过了话头,笑着说道:
“你且放宽心吧,宝丫头是个懂事的,将来好好儿的招赘一个读书种子,总不至于塌了薛家的台面!”
说着,不待薛姨妈回答,又转向贾芸道,
“赶明儿有空,芸哥儿去教教咱们的厨子,干脆多做一些,给府里其他人也尝个鲜才好。”
“是!”
贾芸一口答应,便要退出,薛姨妈却突然让出了一个位子来,只叫贾芸上席。这下子,一众姑娘们更是心有灵犀的低低哄笑一声,把个宝钗羞得掩面无语。
说说笑笑,不由已是午后,王熙凤伺候着贾母、王夫人等回了各自的屋里,丫头们也渐渐散开,史湘云这才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来,用针绾在墙上,贾芸凑上去一看,果然如原著中所写,却是十二个有关于菊花的诗题,身后的宝玉连声评说“新奇”、“难做”,湘云又把不限韵的缘故说了一番,众人这才释然。
“诗题都在这里了,咱们今日只要七言律诗,谁能哪一个便做哪一个,有力量者,十二都做了也可,不行的一二也可,捷足高才者为胜!如何?”
听了宝钗所说的规矩,黛玉、探春、宝玉都是连连点头,迎春、惜春等虽自忖比不上薛林等人的才华,听着这个意思却也宽松,宝钗见众人并无异议,又转头看着湘云和贾芸两个说道:
“前几日探丫头开海棠社时候,你们都不在,今日却要补上,别人都还好说,你们却是一定要写的。”
史湘云本有诗才,自不介意,只苦了贾芸一脸愁色地摇头说道:
“我实不善吟咏,还是只在旁边为大伙儿斟酒助兴吧。”
“芸哥儿何必谦牧。”
旁边的贾宝玉高声说道,
“记得当日稻香村一会,连东平老王爷都对你的词作夸赞不已,今日菊花七律,不过也是牛刀小试而已,平素里常听得宝姐姐说你如何高才,我虽信服,奈何颦儿和三妹妹她们却终是不肯相信哩,今日里,正好借此机会大展奇才,也不枉费了老祖宗和老爷夫人对你的青眼不是!”
听着宝玉滔滔不绝的劝说,贾芸不由莞尔。
这话里前半段还好,到了后半段竟是隐隐的有了些嫉妒之意在里面,说什么黛玉探春不肯相信,其实只怕最不服气的还是他自己吧,尤其府里一众长辈们话里话外都在撮合宝钗和自己两人,更是难免让他有些失落,不过,想想自己居然能让荣国府这只人人捧在手心里的“金凤凰”产生如此的念头,倒也颇值得骄傲一番了啊。
果然,宝玉话未说完,钗黛云探几个早已听弦知音,抿嘴一笑。沉默了片刻,终是黛玉替宝玉解了围,站起身对着贾芸说道:
“前些日子,我也曾听宝姐姐说过你的那些戏文,关目虽是精巧,可惜里面只有宾白,全无填词作诗,见不得真功夫,今日里,芸二爷倘能做出一好诗来,我们才服了你!日后诗社雅集,必不缺你的一张邀笺,如何?”
贾芸见黛玉为了维护宝玉,如此叫阵,不由生出一丝执拗的心气来,闻言只是一笑道:
“那便勉附骥尾,姑且一试吧。”
探春在旁边又说道:
“既如此,你们也须各自起个雅号方可。”
湘云道:
“我家虽有几处轩馆,我又不住,借了来也没趣。”
李纨道:
“适才老太太说家里曾有一个枕霞水阁,难道不是你们家的?依我说就叫‘枕霞旧友’,可还使得?”
众人一致称赞,又说起贾芸,宝钗道:
“芸哥儿既然住着雪芹轩,那就叫采芹生吧!”
黛玉笑道:
“你们看看,老太太刚说要给她找一个读书种子,宝姐姐就急着要芸哥儿去泮宫采芹了呢!”
众人掌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李纨更是拉着黛玉的手说道:
“真真这个颦丫头的嘴,最是厉害不饶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然有人投了28张1万2的催更票,我拜服了~
贾母看着一众小辈们吃的如此欢畅,心中更是高兴,连声介说道,
“就说我说的,今儿这蟹做的极好,让鸳鸯去打赏他五两银子,让他再瓷瓷的煮上几盘,让外面的丫头们和东府里的都一起尝尝。”
王熙凤闻言,忙忙的答应一声,正要转身离开,却被史湘云一把拉住,笑着说道:
“凤姐姐去厨房里是再问不出来的。”
众人越好奇,迎春道:
“莫非是云丫头亲调羹汤不成?我竟不知,咱们的史大姑娘还有这般的本领!”
“却也不是我。”
湘云摆着手说道:
“你们放着眼前的高人竟都不知么?”
说着,史湘云用手遥遥的一指,众人连忙看去,却是天井中的那一桌。
“莫非是芸哥儿?”
宝钗第一个反应了过来。湘云拍着手笑道:
“说的是呢!早间我怕丫头婆子们偷懒,故特意想去厨房里看着,没料到刚刚儿走到后窗边,就看见这个新来的芸二爷正低着头在砧板上做蟹,腰间还围着一圈粗麻布,上面星星点点的尽是面粉屑子,我当时差点儿就要笑出声来,可是看着他那仔仔细细,煞有介事的样子,又觉得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儿来……”
“难怪你竟不怕,原来早就得了虚实!”
林黛玉一双妙目斜斜的瞥了一眼远处的贾芸,嘴角上挂起一丝讥嘲的笑意,
“不过,咱们这位芸二爷可是能干的紧,写一手好戏文,脍一道好螃蟹,果然和咱们宝姐姐一样,都是杂学旁收的。”
宝钗脸上一红,知道自己和贾芸之事,大约园子里的姑娘们都略得了一丝儿风声,这会子,听黛玉一语双关的点出来,除了懵懂不知的湘云,都是会心一笑。
“既如此,让芸哥儿过来吧。”
贾母朝王熙凤吩咐一声,凤姐儿连忙喊人将贾芸叫来。贾母笑问道:
“听云丫头说,这道蟹却是你的手艺?不知有什么名色没有?”
“叫做‘面拖蟹’!”
贾芸一边答着,一边朝湘云看了一眼,不知道她却是如何知晓自己下厨之事。
“嗯,倒也贴切,却不知有什么出典?”
贾母兴致勃勃的追问,贾芸连忙说道:
“其实只是南方乡下人的做法罢了。这大蟹自来价贵,一般人家哪里能买这许多来,往往一大家子的统共不过煮上四五只,还要细细的吃上两三天才罢。后来,却不知谁想出了这个办法,在蟹碗里调入面粉毛豆,煮出这么一大锅来,既能解馋又吃得饱,于是就流传开来,倒成了名菜。”
“阿弥陀佛!”
薛姨妈似乎有所触动,叹着气说道,
“这小门小户的虽是生计不易,却终是能想出法子度过去,不像咱们,家大业大,可是真正危难的时候,谁个又能出谋划策的……”
贾母闻言,眉头一皱,连忙一把揽过了话头,笑着说道:
“你且放宽心吧,宝丫头是个懂事的,将来好好儿的招赘一个读书种子,总不至于塌了薛家的台面!”
说着,不待薛姨妈回答,又转向贾芸道,
“赶明儿有空,芸哥儿去教教咱们的厨子,干脆多做一些,给府里其他人也尝个鲜才好。”
“是!”
贾芸一口答应,便要退出,薛姨妈却突然让出了一个位子来,只叫贾芸上席。这下子,一众姑娘们更是心有灵犀的低低哄笑一声,把个宝钗羞得掩面无语。
说说笑笑,不由已是午后,王熙凤伺候着贾母、王夫人等回了各自的屋里,丫头们也渐渐散开,史湘云这才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来,用针绾在墙上,贾芸凑上去一看,果然如原著中所写,却是十二个有关于菊花的诗题,身后的宝玉连声评说“新奇”、“难做”,湘云又把不限韵的缘故说了一番,众人这才释然。
“诗题都在这里了,咱们今日只要七言律诗,谁能哪一个便做哪一个,有力量者,十二都做了也可,不行的一二也可,捷足高才者为胜!如何?”
听了宝钗所说的规矩,黛玉、探春、宝玉都是连连点头,迎春、惜春等虽自忖比不上薛林等人的才华,听着这个意思却也宽松,宝钗见众人并无异议,又转头看着湘云和贾芸两个说道:
“前几日探丫头开海棠社时候,你们都不在,今日却要补上,别人都还好说,你们却是一定要写的。”
史湘云本有诗才,自不介意,只苦了贾芸一脸愁色地摇头说道:
“我实不善吟咏,还是只在旁边为大伙儿斟酒助兴吧。”
“芸哥儿何必谦牧。”
旁边的贾宝玉高声说道,
“记得当日稻香村一会,连东平老王爷都对你的词作夸赞不已,今日菊花七律,不过也是牛刀小试而已,平素里常听得宝姐姐说你如何高才,我虽信服,奈何颦儿和三妹妹她们却终是不肯相信哩,今日里,正好借此机会大展奇才,也不枉费了老祖宗和老爷夫人对你的青眼不是!”
听着宝玉滔滔不绝的劝说,贾芸不由莞尔。
这话里前半段还好,到了后半段竟是隐隐的有了些嫉妒之意在里面,说什么黛玉探春不肯相信,其实只怕最不服气的还是他自己吧,尤其府里一众长辈们话里话外都在撮合宝钗和自己两人,更是难免让他有些失落,不过,想想自己居然能让荣国府这只人人捧在手心里的“金凤凰”产生如此的念头,倒也颇值得骄傲一番了啊。
果然,宝玉话未说完,钗黛云探几个早已听弦知音,抿嘴一笑。沉默了片刻,终是黛玉替宝玉解了围,站起身对着贾芸说道:
“前些日子,我也曾听宝姐姐说过你的那些戏文,关目虽是精巧,可惜里面只有宾白,全无填词作诗,见不得真功夫,今日里,芸二爷倘能做出一好诗来,我们才服了你!日后诗社雅集,必不缺你的一张邀笺,如何?”
贾芸见黛玉为了维护宝玉,如此叫阵,不由生出一丝执拗的心气来,闻言只是一笑道:
“那便勉附骥尾,姑且一试吧。”
探春在旁边又说道:
“既如此,你们也须各自起个雅号方可。”
湘云道:
“我家虽有几处轩馆,我又不住,借了来也没趣。”
李纨道:
“适才老太太说家里曾有一个枕霞水阁,难道不是你们家的?依我说就叫‘枕霞旧友’,可还使得?”
众人一致称赞,又说起贾芸,宝钗道:
“芸哥儿既然住着雪芹轩,那就叫采芹生吧!”
黛玉笑道:
“你们看看,老太太刚说要给她找一个读书种子,宝姐姐就急着要芸哥儿去泮宫采芹了呢!”
众人掌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李纨更是拉着黛玉的手说道:
“真真这个颦丫头的嘴,最是厉害不饶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然有人投了28张1万2的催更票,我拜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