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蔡瑁并不知邓义已经暗中效忠了刘璟,但从派系划分,邓义显然不是效忠于他,也不是蒯越那种联盟关系,邓义的态不明,蔡瑁便推断他要么是效忠刘琦,要么就是偏向刘璟。【阅读网】
正是这样,蔡瑁对邓义也自然有一种不满,甚至是敌视,也幸亏邓义不知道那个秘密,否则他也会和刘先一个下场,此时他问邓义,其实也是一种试探,蔡瑁想知道,邓义到底是不是刘璟之人。
对于蔡瑁的冷淡,邓义早已习以为常,他微微笑道:“参拜新任守,只要大家都赞成,我也不会反对,不过我觉得一些细节需要考虑,比如允许刘璟带多少军队入城?几时入城?这些细节都要定下来,我们才能从容安排。”
邓义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赞同,却让蔡瑁狐疑不定,他根本无法从提议中揣摸邓义的态偏向,但有些事情确实需要明确下来。
蔡瑁沉吟片刻道:“我们可以给刘璟和聘一个安全保证,但不能超过五人入城,时间就定在明日上午辰时正。”
会议散去,在离商议处不远的一个小客堂内,蔡瑁和他的几名心腹在继续商议一些细节问题,包括李圭和蔡和、蔡中、张允。
李圭微微叹息道:“其实我本想提议让刘璟今晚入城,也不会拜见州牧,直接拜祭先主后便可以离去,这样不会有什么影响,军师可曾考虑到民众的欢迎?”
李圭是襄阳守,比较多地考虑民意,其实他猜到刘璟进城拜祭刘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民意,但已经定下来,他就不敢多说,只能含糊地提醒蔡瑁。
蔡瑁一怔,这才有点反应过来,刘璟明天上午进城,必然会受到民众的空前欢迎,他不由狠狠瞪了李圭一眼,意思是刚才为何不说,
这时,蔡和在一旁道:“其实晚上进城反而危险,我们要防备刘璟趁机夺取襄阳,所以晚上进城绝对不行,军师提出白天进城,是明智之举,至于担心李守担心民众拥戴,其实很简单,我们以安全为由禁止民众上街,这样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蔡瑁点了点头,这个蔡和确实比蔡中聪明,至少能提出有效的建议,不像蔡中那般鲁莽而凶残,尽给自己闯祸。
“就这么决定!”
蔡瑁对蔡和道:“你可率一万军在全城戒严,不准民众上街欢迎。”
“军师放心,我必将全力以赴!”
就在蔡瑁其党羽商议次日对策之时,在襄阳城北的邓府内,邓义将几名心腹家人叫到他的书房,对几人交代道:“明日上午辰时,璟公将要进城拜祭先主,你们几人可分头在城中各处宣扬,让家家户户都知晓明日璟公入城之事。”
一名老家人道:“老爷,这种事情城内专门有人在做,可以委托给他们宣传,效果会更好。”
邓义点点头,“这件事你们几个商量一下吧!需要多少钱尽管去账房支取,另外要做得隐秘一点,不能让对方知道是我邓义所为。”
“老爷放心吧!我们会考虑周全。”
“去吧!现在就开始了。”
几名家人行一礼,分别退了下去,邓义沉思片刻,随即又写了一封信,命人出城给刘璟送去
樊城也同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城内不时传来爆竹的炸响声,很多因为丧事而关闭的酒馆也纷纷开张卖酒,让民众们喝酒庆祝胜利。
码头上,准备过江的民众人山人海,排成长队,江中一艘艘渡船如过江之鲫,往来穿梭,从曹军手中缴获的二余艘渡船又重新投入使用,渡船还给了它们的原主人,被焚毁的船只也由江夏军一并偿付。
江边,刘璟正在视察渡口的情况,战争结束,樊城和新野自然由江夏军控制,不会再还给襄阳,不过徐庶却另有想法。
“守,其实樊城和新野也并没有什么战略意义,曹军南下,樊城和新野当其冲,我们实际上是在给襄阳当守门人,但它们但对襄阳却很重要,我觉得倒不如把这两座城还给襄阳,换取一些更有用的军资。”
刘璟看了徐庶一眼,笑问道:“我现在的军资可不少,元直觉得襄阳还有什么老底?”
徐庶微微一笑道:“我听说在襄阳外仓库内储藏有一批造船的木料,都是经过多年风干而成,粗壮的木头足有十几万根,用它们可以造出上千艘战船,如果用江北之地把这些木头换走,那么襄阳在年内无法造出大型战船,就算曹军南下,也没有了渡江之船,守以为呢?”
刘璟点点头,他知道造大船不能用新木头,木料至少要风干年,否则容易变形,徐庶的提醒确实有必要,这些木头留在襄阳,最后都是资助曹军。
至于徐庶提出把江北的樊城和新野还给襄阳,其实刘璟也考虑过,襄阳只有万军队,一旦他们得了江北之地,必然会分兵驻守,这样会减少对江夏的防御之军,倒不是坏事。
刘璟沉吟一下笑道:“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你可去找蒯越,虽然他已不支持我,但毕竟情意还在,相信他会尽力促成此事,另外,我还可以答应一年之内不进攻襄阳。”
徐庶明白刘璟的意思,曹军铁骑必将南下,现在攻打襄阳确实没有意义,便点了点头,“这件事属下会办好。”
就在这时,刘璟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叫他,一回头,去见是聘骑马飞奔而至,在他身旁跟着一人,头戴峨冠,身着宽大儒袍,皮肤白净,年约四十余岁。
徐庶认识此人,对刘璟小声道:“此人就是韩嵩。”
刘璟心中暗忖,‘原来是他!’
韩嵩最早官任荆州从事中郎将,是荆州权臣之一,在建安五年出使曹操后转为亲曹派,触怒了刘表,将他罢官下狱,一年后,蔡瑁替他求情才得以放出,一直赋闲在家,刘表死后,韩嵩在蔡瑁的推荐下再次复出,现接任刘先的别驾之职。
韩嵩属于亲曹派,不过他不是蔡瑁党羽,而是和蒯越一样,和蔡瑁结盟,今天众人商议后,一致推选他来和刘璟交涉拜祭刘碑事。
韩嵩和刘璟不熟,不过他和聘的私交好,他先找到了聘,不料聘坦率地告诉他,主公临终之言是让刘璟继位,别人不承认,但他聘却承认,他已决定效忠刘璟,这让韩嵩既吃惊,但又无可奈何。
聘说的很清楚,他只是陪同刘璟入城,至于具体入城细节和他没有关系,只能找刘璟商议。
战马奔至眼前,韩嵩翻身下马,呵呵笑着施礼道:“久闻璟公大名,今天初次相见,公果真是一表人才,名不虚传。
刘璟也笑着拱手回一礼,“韩公过谦了,我也久闻韩公贤名,今日得见,刘璟生有幸。”
两人寒暄几句,韩嵩又和徐庶见了礼,刘璟一指不远处一艘大船笑道:“那是我的军船,我们不妨船上细谈。”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行人快步向大船走去,上了船,众人在一间宽敞的船舱里坐下,又有士兵给他们上了茶,韩嵩捋须笑眯眯道:“璟公在樊城大捷,让襄阳父老欢欣雀跃,让荆州军民扬眉吐气,消息传来,州衙上下也为之沸腾,韩嵩代陛牧和蔡军师向璟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说完,他挺直身体,向刘璟深深地行了一拜礼。
“这是我份内之事,韩公不必多礼。”
刘璟不提胜仗,淡淡一笑道:“韩公还是说一说明日之事吧!怎么安排?我想知道细节。”
韩嵩又坐直身体道:“明日上午辰时正,璟公随从不可超过五人,我们将保证璟公和聘将军安全,另外州牧想见一见璟公。”
刘璟沉默片刻道:“见州牧之事明天再说吧!现在我还不能给你们明确的答复,至于拜祭伯父的安排,我可以同意!”
次日天渐渐大亮,时间已快到辰时,一余艘江夏战船早已停在了襄阳城外的江面上,战船上满载着一万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刀矛锋利,剑拔弩张,已完全做好了随时进攻的准备。
在城门外列队站着五精锐骑兵,所有骑兵都披甲戴盔,手执长矛,杀气腾腾,他们将陪同刘璟入城拜祭。
蔡和站在城头上远远注视着汉水中的战船,又望向城下列队整齐的五骑兵,他心中不由敲起小鼓,江夏军的这个架势让他感到紧张。
虽然他能理解是为了保护刘璟的安全,但如果刘璟有心夺下襄阳城,这五骑兵的战斗力必将十分惊人,城门一千守军绝不是他们的对手,再加上城外江中有上万江夏士兵接应,襄阳城将很难保住。
蔡和沉思良久,取出了自己军牌,回头递给一名心腹道:“速去禀报军师,就说我还需要调四千弓弩手在北城防御,情况紧急,立刻就去。”
士兵接过军牌,答应一声,立刻飞奔而去,就在这时,有军官低声喊道:“蔡将军,时辰到了!”
42828/
虽然蔡瑁并不知邓义已经暗中效忠了刘璟,但从派系划分,邓义显然不是效忠于他,也不是蒯越那种联盟关系,邓义的态不明,蔡瑁便推断他要么是效忠刘琦,要么就是偏向刘璟。【阅读网】
正是这样,蔡瑁对邓义也自然有一种不满,甚至是敌视,也幸亏邓义不知道那个秘密,否则他也会和刘先一个下场,此时他问邓义,其实也是一种试探,蔡瑁想知道,邓义到底是不是刘璟之人。
对于蔡瑁的冷淡,邓义早已习以为常,他微微笑道:“参拜新任守,只要大家都赞成,我也不会反对,不过我觉得一些细节需要考虑,比如允许刘璟带多少军队入城?几时入城?这些细节都要定下来,我们才能从容安排。”
邓义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赞同,却让蔡瑁狐疑不定,他根本无法从提议中揣摸邓义的态偏向,但有些事情确实需要明确下来。
蔡瑁沉吟片刻道:“我们可以给刘璟和聘一个安全保证,但不能超过五人入城,时间就定在明日上午辰时正。”
会议散去,在离商议处不远的一个小客堂内,蔡瑁和他的几名心腹在继续商议一些细节问题,包括李圭和蔡和、蔡中、张允。
李圭微微叹息道:“其实我本想提议让刘璟今晚入城,也不会拜见州牧,直接拜祭先主后便可以离去,这样不会有什么影响,军师可曾考虑到民众的欢迎?”
李圭是襄阳守,比较多地考虑民意,其实他猜到刘璟进城拜祭刘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民意,但已经定下来,他就不敢多说,只能含糊地提醒蔡瑁。
蔡瑁一怔,这才有点反应过来,刘璟明天上午进城,必然会受到民众的空前欢迎,他不由狠狠瞪了李圭一眼,意思是刚才为何不说,
这时,蔡和在一旁道:“其实晚上进城反而危险,我们要防备刘璟趁机夺取襄阳,所以晚上进城绝对不行,军师提出白天进城,是明智之举,至于担心李守担心民众拥戴,其实很简单,我们以安全为由禁止民众上街,这样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蔡瑁点了点头,这个蔡和确实比蔡中聪明,至少能提出有效的建议,不像蔡中那般鲁莽而凶残,尽给自己闯祸。
“就这么决定!”
蔡瑁对蔡和道:“你可率一万军在全城戒严,不准民众上街欢迎。”
“军师放心,我必将全力以赴!”
就在蔡瑁其党羽商议次日对策之时,在襄阳城北的邓府内,邓义将几名心腹家人叫到他的书房,对几人交代道:“明日上午辰时,璟公将要进城拜祭先主,你们几人可分头在城中各处宣扬,让家家户户都知晓明日璟公入城之事。”
一名老家人道:“老爷,这种事情城内专门有人在做,可以委托给他们宣传,效果会更好。”
邓义点点头,“这件事你们几个商量一下吧!需要多少钱尽管去账房支取,另外要做得隐秘一点,不能让对方知道是我邓义所为。”
“老爷放心吧!我们会考虑周全。”
“去吧!现在就开始了。”
几名家人行一礼,分别退了下去,邓义沉思片刻,随即又写了一封信,命人出城给刘璟送去
樊城也同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城内不时传来爆竹的炸响声,很多因为丧事而关闭的酒馆也纷纷开张卖酒,让民众们喝酒庆祝胜利。
码头上,准备过江的民众人山人海,排成长队,江中一艘艘渡船如过江之鲫,往来穿梭,从曹军手中缴获的二余艘渡船又重新投入使用,渡船还给了它们的原主人,被焚毁的船只也由江夏军一并偿付。
江边,刘璟正在视察渡口的情况,战争结束,樊城和新野自然由江夏军控制,不会再还给襄阳,不过徐庶却另有想法。
“守,其实樊城和新野也并没有什么战略意义,曹军南下,樊城和新野当其冲,我们实际上是在给襄阳当守门人,但它们但对襄阳却很重要,我觉得倒不如把这两座城还给襄阳,换取一些更有用的军资。”
刘璟看了徐庶一眼,笑问道:“我现在的军资可不少,元直觉得襄阳还有什么老底?”
徐庶微微一笑道:“我听说在襄阳外仓库内储藏有一批造船的木料,都是经过多年风干而成,粗壮的木头足有十几万根,用它们可以造出上千艘战船,如果用江北之地把这些木头换走,那么襄阳在年内无法造出大型战船,就算曹军南下,也没有了渡江之船,守以为呢?”
刘璟点点头,他知道造大船不能用新木头,木料至少要风干年,否则容易变形,徐庶的提醒确实有必要,这些木头留在襄阳,最后都是资助曹军。
至于徐庶提出把江北的樊城和新野还给襄阳,其实刘璟也考虑过,襄阳只有万军队,一旦他们得了江北之地,必然会分兵驻守,这样会减少对江夏的防御之军,倒不是坏事。
刘璟沉吟一下笑道:“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你可去找蒯越,虽然他已不支持我,但毕竟情意还在,相信他会尽力促成此事,另外,我还可以答应一年之内不进攻襄阳。”
徐庶明白刘璟的意思,曹军铁骑必将南下,现在攻打襄阳确实没有意义,便点了点头,“这件事属下会办好。”
就在这时,刘璟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叫他,一回头,去见是聘骑马飞奔而至,在他身旁跟着一人,头戴峨冠,身着宽大儒袍,皮肤白净,年约四十余岁。
徐庶认识此人,对刘璟小声道:“此人就是韩嵩。”
刘璟心中暗忖,‘原来是他!’
韩嵩最早官任荆州从事中郎将,是荆州权臣之一,在建安五年出使曹操后转为亲曹派,触怒了刘表,将他罢官下狱,一年后,蔡瑁替他求情才得以放出,一直赋闲在家,刘表死后,韩嵩在蔡瑁的推荐下再次复出,现接任刘先的别驾之职。
韩嵩属于亲曹派,不过他不是蔡瑁党羽,而是和蒯越一样,和蔡瑁结盟,今天众人商议后,一致推选他来和刘璟交涉拜祭刘碑事。
韩嵩和刘璟不熟,不过他和聘的私交好,他先找到了聘,不料聘坦率地告诉他,主公临终之言是让刘璟继位,别人不承认,但他聘却承认,他已决定效忠刘璟,这让韩嵩既吃惊,但又无可奈何。
聘说的很清楚,他只是陪同刘璟入城,至于具体入城细节和他没有关系,只能找刘璟商议。
战马奔至眼前,韩嵩翻身下马,呵呵笑着施礼道:“久闻璟公大名,今天初次相见,公果真是一表人才,名不虚传。
刘璟也笑着拱手回一礼,“韩公过谦了,我也久闻韩公贤名,今日得见,刘璟生有幸。”
两人寒暄几句,韩嵩又和徐庶见了礼,刘璟一指不远处一艘大船笑道:“那是我的军船,我们不妨船上细谈。”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行人快步向大船走去,上了船,众人在一间宽敞的船舱里坐下,又有士兵给他们上了茶,韩嵩捋须笑眯眯道:“璟公在樊城大捷,让襄阳父老欢欣雀跃,让荆州军民扬眉吐气,消息传来,州衙上下也为之沸腾,韩嵩代陛牧和蔡军师向璟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说完,他挺直身体,向刘璟深深地行了一拜礼。
“这是我份内之事,韩公不必多礼。”
刘璟不提胜仗,淡淡一笑道:“韩公还是说一说明日之事吧!怎么安排?我想知道细节。”
韩嵩又坐直身体道:“明日上午辰时正,璟公随从不可超过五人,我们将保证璟公和聘将军安全,另外州牧想见一见璟公。”
刘璟沉默片刻道:“见州牧之事明天再说吧!现在我还不能给你们明确的答复,至于拜祭伯父的安排,我可以同意!”
次日天渐渐大亮,时间已快到辰时,一余艘江夏战船早已停在了襄阳城外的江面上,战船上满载着一万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刀矛锋利,剑拔弩张,已完全做好了随时进攻的准备。
在城门外列队站着五精锐骑兵,所有骑兵都披甲戴盔,手执长矛,杀气腾腾,他们将陪同刘璟入城拜祭。
蔡和站在城头上远远注视着汉水中的战船,又望向城下列队整齐的五骑兵,他心中不由敲起小鼓,江夏军的这个架势让他感到紧张。
虽然他能理解是为了保护刘璟的安全,但如果刘璟有心夺下襄阳城,这五骑兵的战斗力必将十分惊人,城门一千守军绝不是他们的对手,再加上城外江中有上万江夏士兵接应,襄阳城将很难保住。
蔡和沉思良久,取出了自己军牌,回头递给一名心腹道:“速去禀报军师,就说我还需要调四千弓弩手在北城防御,情况紧急,立刻就去。”
士兵接过军牌,答应一声,立刻飞奔而去,就在这时,有军官低声喊道:“蔡将军,时辰到了!”
4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