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反军怀着壮大实力的目的而发生的战争。
这是一场,崇祯皇帝一心将反军掐死在河南的战争。
这是一场对于双方来将都有所预料却预料的不够好的战争。
这是一场,对于唐溪东来讲,你们打你们的我先安稳过段日子的战争。
四月。
反军与明军大战于京师地界。
反军赢少输多,总的来讲达到了目的,劫掠了财物,吸引了崇祯皇帝的目光。
四月。
唐溪东正在紧锣密鼓的加大对于山西全境的控制。
不断调派官员,鼓励商业,支持民众开荒,传授大棚种植。
兴修城池间的官道,各地兴办学校。
操练新军,等待选拔。
在中止对于各地民众的无偿粮食供应之后,唐溪东开始实行按劳所得的政策。
开垦荒地、兴修官道、水利都需要大量的劳力。
各地开采矿产以及兴办学校同样需要大量劳力。
各城开阔商业街,规划城市区域职能,将办公区、商业区、居民区分割。
同时占领潞安之后,在了解到潞安自古就是纺织兴盛的地区,唐溪东在潞安整合人力及机械资源,开办大型的纺织作坊,在解决了劳力剩余问题的同时也扩大了手中的商业资源。
但紧紧这一切还是不足的。
唐溪东希望能够在山西看到繁华看到富足。
于是唐溪东将目光投向了北方。
如果按照道理,唐溪东应该把扩大商业的主意放在富裕的南方,吸引大量南来的商队在平阳经商。
但唐溪东很清楚此时的商业状况。
唐溪东手里除了几件稀奇的玩意,能拿出来的也只有煤炭这一点了。
但是在南方,烧煤的需求很少。
反而是在南来商队大量涌入山西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百姓辛苦积攒下来的积蓄。
这样贸易逆差带来的后果便是山西的经济总有一天会被掏空。
唐溪东需要改变这种现状。
他不能限制南来的商队,否则即便是自己手中有大量的货物也难以销售出去。
所以唐溪东要做的就是,扩大手中的商业资源。
而需求紧张的货物就是唐溪东的目标。
所以唐溪东将目光落在了北地。
落在了此时一样艰难贫困的草原上。
此时,草原对内对外都是苦难的。
天气多变,气候成灾,夏日干旱,冬日少雪却寒冷。
另外,在后金不断压迫下,连草原的霸主林丹汗都连连战败,在去岁年中的那场察哈尔大战中,林丹汗手中的实力被后金军队大幅消减。
林丹汗抛弃生长的草原,带着手下的一半军队转移到了后世的青海地区。
而草原,此时只留下自己的儿子额折。
额折还是个年轻人,有雄心却没有老练的手段。
在后金退兵之后,只能苦苦维持着草原上各个部落间的和平和尽力让子民能躲过寒冷的严冬。
严冬过去了,牛羊却死伤不少。
没有盐、没有棉布、没有煤炭、没有粮食。
额折手中只有牛、羊、马和蒙古汉子。
而这一切,正好是唐溪东所需要的。
他手中有制造罐头的工艺,他需要大量的牛羊,他手中有骑兵,他需要大量的战马,他手中的骑兵战斗力与后金相比还是差了一筹,所以他需要蒙古人能够为他卖命。
此刻后金是双方共同的敌人,有着相同的血仇。
同样的敌人能促进相同的战略盟友。
唐溪东希望能够依靠手中的盐、煤、布帛、粮食换取大量的牛羊战马和骑兵战士。
于是。
在崇祯六年,反军与大明忙着征战的时候,唐溪东派遣使者前往草原,联系林丹汗的儿子额折,打着愿意为他们提供物资的噱头来打开贸易的大门。
这一次派遣的使者,是唐溪东远招贤士计划的成果。
来自湖广的西学举人路鱼白。
此人能说会道,思想开通,对于唐溪东在山西所规划的一切十分认同,更突出的是,此人对于此事的大明之外的世界在地理、政治、天文、数学方面都有极大的了解和认同。
这是一位深受西学影响的先进儒家学子,不古板不迂腐,有改良精神。
这就是唐溪东需要的人才。
路鱼白随军四月北上,五月绕过偏头抵达草原。
中旬终于在萨尔切尔找到了正在率领部众南下迁移的额折。
额折此人对于大明的态度与截然相反,林丹汗对于后金极为忌惮,于是将大明看待为自己的盟友,于是在后金与大明的战争中不断捅后金的刀子。
但额折对于大明没有一点好感,因为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插手大明与后金之间的战争,草原霸主就不会被赶到朵甘部司。
最初的相谈虽然没有兵戎相见,但是气氛也并不融洽。
从额折的态度中路鱼白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顽固,于是路鱼白开始转移对象。
额折虽然是林丹汗的儿子,但他还不是草原的大汗,名义上虽然统治各个部族,但其实大家都是各自以部落为主,听名不听调。
路鱼白把目光盯在了额折手中最大的部落插汉部。
插汉部本就是额折本家部落但额折的老爹躲远之后,额折对于本家部落的控制力几乎丧失。
插汉部是蒙古部落中最为亲近大明的部落,没有之一。
路鱼白没有提出所谓的贸易,而是言明,山西巡抚唐溪东愿意帮助插汉部度过难关。
草原子民盛产牛羊战马而无处销售,山西愿意帮助插汉部找到贸易出路,但作为感谢,希望插汉部能够派遣战马和勇士入山西雇佣成军。
当然一切属于自愿。
从军当然会给予各种奖赏,例如冬日提供煤炭和盐巴,以及布帛等等。
这一番说法,很是妙哉。
如果开口就是我们来进行贸易吧,我来卖给你粮食、煤炭、盐巴,你卖给我牛羊。
那么蒙古人又不是傻子,怎么会让你如愿,这样就显得是唐溪东求着人家。
而把事情说成,唐溪东仁义大度仁慈,愿意帮助插汉。
为你们找到销售的出路,就不会被蒙古人把持,因为你的牛羊、我们并不需要,我们只是给你们找一条出路。
而作为你们的感谢,希望你们能够提供战马和战士,但我却不强求,全看你心意。
不管怎样,最后插汉自然是同意了路鱼白的说法。
于是双方开始商量。
插汉部南迁的同时尽量向偏头关靠近。
山西会放各地商队北上收取牛羊,同时提供各种生活物资。
如此一来,与蒙古通商一事得以如意。
额折虽然百般不愿,却也无可奈何。
而蒙古战马和战士,唐溪东不急于一时,只要有了一个开端,接下来就好走了。
六月初,双方开始在偏头关外正是进行了第一次经商。
山西商队出关,带着各种物资在小队军队的护卫下与插汉部进行了交易。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是唐溪东全部计划的第一步。
至少双方建立的最初的信任。
这是一场,崇祯皇帝一心将反军掐死在河南的战争。
这是一场对于双方来将都有所预料却预料的不够好的战争。
这是一场,对于唐溪东来讲,你们打你们的我先安稳过段日子的战争。
四月。
反军与明军大战于京师地界。
反军赢少输多,总的来讲达到了目的,劫掠了财物,吸引了崇祯皇帝的目光。
四月。
唐溪东正在紧锣密鼓的加大对于山西全境的控制。
不断调派官员,鼓励商业,支持民众开荒,传授大棚种植。
兴修城池间的官道,各地兴办学校。
操练新军,等待选拔。
在中止对于各地民众的无偿粮食供应之后,唐溪东开始实行按劳所得的政策。
开垦荒地、兴修官道、水利都需要大量的劳力。
各地开采矿产以及兴办学校同样需要大量劳力。
各城开阔商业街,规划城市区域职能,将办公区、商业区、居民区分割。
同时占领潞安之后,在了解到潞安自古就是纺织兴盛的地区,唐溪东在潞安整合人力及机械资源,开办大型的纺织作坊,在解决了劳力剩余问题的同时也扩大了手中的商业资源。
但紧紧这一切还是不足的。
唐溪东希望能够在山西看到繁华看到富足。
于是唐溪东将目光投向了北方。
如果按照道理,唐溪东应该把扩大商业的主意放在富裕的南方,吸引大量南来的商队在平阳经商。
但唐溪东很清楚此时的商业状况。
唐溪东手里除了几件稀奇的玩意,能拿出来的也只有煤炭这一点了。
但是在南方,烧煤的需求很少。
反而是在南来商队大量涌入山西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百姓辛苦积攒下来的积蓄。
这样贸易逆差带来的后果便是山西的经济总有一天会被掏空。
唐溪东需要改变这种现状。
他不能限制南来的商队,否则即便是自己手中有大量的货物也难以销售出去。
所以唐溪东要做的就是,扩大手中的商业资源。
而需求紧张的货物就是唐溪东的目标。
所以唐溪东将目光落在了北地。
落在了此时一样艰难贫困的草原上。
此时,草原对内对外都是苦难的。
天气多变,气候成灾,夏日干旱,冬日少雪却寒冷。
另外,在后金不断压迫下,连草原的霸主林丹汗都连连战败,在去岁年中的那场察哈尔大战中,林丹汗手中的实力被后金军队大幅消减。
林丹汗抛弃生长的草原,带着手下的一半军队转移到了后世的青海地区。
而草原,此时只留下自己的儿子额折。
额折还是个年轻人,有雄心却没有老练的手段。
在后金退兵之后,只能苦苦维持着草原上各个部落间的和平和尽力让子民能躲过寒冷的严冬。
严冬过去了,牛羊却死伤不少。
没有盐、没有棉布、没有煤炭、没有粮食。
额折手中只有牛、羊、马和蒙古汉子。
而这一切,正好是唐溪东所需要的。
他手中有制造罐头的工艺,他需要大量的牛羊,他手中有骑兵,他需要大量的战马,他手中的骑兵战斗力与后金相比还是差了一筹,所以他需要蒙古人能够为他卖命。
此刻后金是双方共同的敌人,有着相同的血仇。
同样的敌人能促进相同的战略盟友。
唐溪东希望能够依靠手中的盐、煤、布帛、粮食换取大量的牛羊战马和骑兵战士。
于是。
在崇祯六年,反军与大明忙着征战的时候,唐溪东派遣使者前往草原,联系林丹汗的儿子额折,打着愿意为他们提供物资的噱头来打开贸易的大门。
这一次派遣的使者,是唐溪东远招贤士计划的成果。
来自湖广的西学举人路鱼白。
此人能说会道,思想开通,对于唐溪东在山西所规划的一切十分认同,更突出的是,此人对于此事的大明之外的世界在地理、政治、天文、数学方面都有极大的了解和认同。
这是一位深受西学影响的先进儒家学子,不古板不迂腐,有改良精神。
这就是唐溪东需要的人才。
路鱼白随军四月北上,五月绕过偏头抵达草原。
中旬终于在萨尔切尔找到了正在率领部众南下迁移的额折。
额折此人对于大明的态度与截然相反,林丹汗对于后金极为忌惮,于是将大明看待为自己的盟友,于是在后金与大明的战争中不断捅后金的刀子。
但额折对于大明没有一点好感,因为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插手大明与后金之间的战争,草原霸主就不会被赶到朵甘部司。
最初的相谈虽然没有兵戎相见,但是气氛也并不融洽。
从额折的态度中路鱼白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顽固,于是路鱼白开始转移对象。
额折虽然是林丹汗的儿子,但他还不是草原的大汗,名义上虽然统治各个部族,但其实大家都是各自以部落为主,听名不听调。
路鱼白把目光盯在了额折手中最大的部落插汉部。
插汉部本就是额折本家部落但额折的老爹躲远之后,额折对于本家部落的控制力几乎丧失。
插汉部是蒙古部落中最为亲近大明的部落,没有之一。
路鱼白没有提出所谓的贸易,而是言明,山西巡抚唐溪东愿意帮助插汉部度过难关。
草原子民盛产牛羊战马而无处销售,山西愿意帮助插汉部找到贸易出路,但作为感谢,希望插汉部能够派遣战马和勇士入山西雇佣成军。
当然一切属于自愿。
从军当然会给予各种奖赏,例如冬日提供煤炭和盐巴,以及布帛等等。
这一番说法,很是妙哉。
如果开口就是我们来进行贸易吧,我来卖给你粮食、煤炭、盐巴,你卖给我牛羊。
那么蒙古人又不是傻子,怎么会让你如愿,这样就显得是唐溪东求着人家。
而把事情说成,唐溪东仁义大度仁慈,愿意帮助插汉。
为你们找到销售的出路,就不会被蒙古人把持,因为你的牛羊、我们并不需要,我们只是给你们找一条出路。
而作为你们的感谢,希望你们能够提供战马和战士,但我却不强求,全看你心意。
不管怎样,最后插汉自然是同意了路鱼白的说法。
于是双方开始商量。
插汉部南迁的同时尽量向偏头关靠近。
山西会放各地商队北上收取牛羊,同时提供各种生活物资。
如此一来,与蒙古通商一事得以如意。
额折虽然百般不愿,却也无可奈何。
而蒙古战马和战士,唐溪东不急于一时,只要有了一个开端,接下来就好走了。
六月初,双方开始在偏头关外正是进行了第一次经商。
山西商队出关,带着各种物资在小队军队的护卫下与插汉部进行了交易。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是唐溪东全部计划的第一步。
至少双方建立的最初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