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走回自家屋里时,李农依然没忍住手上的轻颤,t|边儿听到邹里正的那句话后,他的脑袋就如同一团糨糊懵到现在也没真正清醒过来,以至于连早上上坡时带去的农具都落在地里忘了带回——这样的疏漏对于李农来说简直不可想象,至少在这二十年来还是第一次。/
李农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娶的浑家也是同村,一辈子就没出过村子五十里以外的地方,在他眼里掌握着徭役安排权限的里正就已经是不得了的人物了,那住在城中大衙门里的县尊……
这么一个对他而言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大人物竟然派人来找他?而且还是“请”他去商量事情?
太邪性了,除了地里刨食的那些经窍儿之外,这个老实巴交的李农还知道什么?但是……县令总不能找他去商量种地的事情吧?脑子里猛然浮现出这么个念头时,双眼中满是疑惑的邹里正忍不住撇嘴笑了笑,连他自己都觉得这突如其来的想法太荒唐了,怎么可能?虽说历任官儿们开口就会说农桑国之根本,但谁不知道这就是糊弄人的,官儿们真正重视的只是粮食织物堆起来的赋税,有那个是真正到过地头儿的?更别说还巴巴的从县里派人来请一个八杆子打不出一句话的老泥腿子去商量事情了。
虽然心里好奇的很,但邹里正仅仅只试探了一句后就没再多向那公差打听,一则是因为他跟这个面相极其年轻的公差既没见过更谈不上交情,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明显的觉察出来这个公差跟以往见过的都不一样。
一路顶风冒寒的过来却连烫酒都不吃一壶的紧赶着要办公事,老邹干里正也有这么多年了,这样的公差他还真没见过,以往老赵他们下来时谁不是一下马就叫累,安排酒饭的话喊得震天响,总得吃饱喝足顺便再跟左近那个老相好的浪寡妇厮混舒服后才会想到差事,也仅仅是说说而已,真办起来那***老赵连一根指头都不会动,就这他走的时候还少不得要掏摸些“辛苦钱”才肯上路回城。
跟老赵那些货比起来,眼前这个小年轻公差简直就堪称良吏典范了,但越是这样的人还就越不好打交道问小话儿,不过虽然不好问,但几十年下来早混成油子的邹里正还是隐隐猜度出一些东西来,这个做事章程跟以往截然不同的小公差的出现该不仅仅是个偶然,八成儿跟那个新来的县令有牵扯。
邹里正身份不同,消息来源自然也就更多,别的不好说,但像城里出了大乱子,新县令带着天成军的骑兵迅平乱,随后就在北城楼上砍了一百多颗脑袋这样的大事他总还是知道的。
那可是一百多颗脑袋,拢总后摊开摆起来都能占半个场院了,能干出这等事的人会是个善茬子?县衙门换上了这样的县尊老爷,那下来的人面生又有些古怪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朝天子还一朝臣,新县令整的动静那么大,总不得有点新气象?
想到这里,邹里正嘴里虽还在催促李农尽快收拾,心底却在转着别样的心思,换了个能挺起腰板的县令固然是好,但他这里正的差事……这可是实打实的肥缺……还是那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县令把县衙收拾干净后就该琢磨他们这些下边的里正了吧,这里正的位子还能不能坐的住,悬哪!
纷纷乱乱想了许多,到李农收拾好东西能动身时,邹里正也拿定了主意——得尽快去县城一趟探探底细,要是新县令是个好钱的,那该送就送,该塞就塞;这要是新县令是个一心求前程要功绩的,那也就没了别的想头尽心办差就是,总之不能丢了这里正的好位子。
换上最好地一身衣裳。肩挎老婆子抹着泪炕出地纯白面硬饼子干粮。懵懵懂懂、惊惊惶惶地李农爬上邹里正找来地一头大青骡上了路。
这一路上看到地旱情让李农心里愈地沉重了。原来不仅仅是他们村子附近。这么大地地方都遭了大旱。“阎王爷要大收人了”。嘴里小声地念叨着这句。李农再不忍心去看两边旱裂了嘴地田土。
唯一让李农放松了些心情甚至有些不安地是同行公差地态度——这个公差对他地态度太好了。好到李农总错觉着他到底还是不是公差地地步了。吃公门饭地人怎么可能对他这种庄户人这么好?不仅说话总是和颜悦色没半点儿嫌他慢。就连一路上地投宿吃食也没让他花半文钱。且都还是吃地好地!这不。都赶了一天多地路了。他包袱里带着地纯白面饼子还一口都没少。
官府里地人来找他。还管吃食歇处不用他费一颗粮食花一文钱。
那么多讲古地。谁说过这样地好事?别说讲。就是想t
一起走道儿多些之后。渐渐跟公差有些熟稔起来地李农也曾问过这事儿。公差只说这是唐大人亲自交代下地。你们都是县尊大人地客人。不能有半点怠慢!
李农这才知道“请”他的这位县老爷是跟国朝一个姓儿,见公差说到县令唐老爷时两眼放光的样子,他自然而然的顺势又问起了县老爷的事情,恰好这个公差是听过唐成第一次升堂并经历了随后动乱平乱的,这下子可了不得了,因着他这一问,话匣子打开的公差直说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把个老实巴交的李农听的是目瞪口呆,耳炫神迷。
说着走着,他们两人随后又遇到了其他的公差和农人,及至快到流官村时原本的两人已经展到近二十人的队伍,队伍里不仅有公差、农人,就连木匠也有好几个,要说这支队伍赶路时的话题,除了见面时惯例的叹息旱情之外,不变的就是对新县令的议论。
终于,在李农从家里动身的第三天下午,他们这支特殊的队伍赶到了流官村外。
当日唐成来时还很冷清的小村子现在热闹了很多,虽然村里的房屋并没有增加,但村外的的平谷地里却搭起了许多新的房舍,这些房舍都是急就章而成,选着平坦的地势夯起一个弧圆形齐胸高的土墙,砍了山上的柴火将湿气烤干之后再在里面贴着土墙支起天成军行军用的帐篷,短短时间里也就解决了住处的问题。
李农一行刚走到营地边上,打头儿走在最前面的公差蓦然高声开口道:“是大人,县尊大人迎出来了”。
队伍里的人原本还在乱纷纷的四处打量,公差这句喊顿时将他们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骑在骡子上的李农使劲睁大眼睛,就见着侧前方不远处的简易营帐里走出了一个官衣人。
“那位就是县令大人?”,尽管已经亲眼看到了唐成的煌煌官衣,也见到他身后那几个公差众星拱月的架势,但李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个一脸含笑走来的俊相人会是县令大老爷。
这也太年轻了吧!这么年轻的人咋就有那么大的本事把奚蛮子都给降住了,还让这些差官们一说到他就忍不住要放高声儿?
这两天在路上可没少议论县令大人,也都盼着想见这位请他们来的县令大人,但真等见到本人之后,许是大家都跟李农一样吃惊,整个队伍里的农人和木匠们一片静悄悄的。
“老丈一路辛苦了,好在这时令上地里也没什么要紧的庄稼活计,倒不用太挂心家里”,直到唐成两只手都已搭上李农的手膀子要扶他下来时,李农还有些愣愣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又该做什么,“这帐篷看着虽然简陋倒也暖和,里边儿炭火和热水都是早预备好的,大家洗洗尘土后再好生吃上几盏烫酒消消乏气”。
实实在在感受到唐成使上的劲道,李农猛然醒过神儿来,不等唐成再用劲儿,他左腿一撇就从骡子背上出溜了下来,其动作之快根本就不像一个年过五十的人,身子刚下地人还没站稳,李农就已向地上拜伏下去,嘴里学着前两天公差教过的话,“草民叩见县令大老爷”。
李农的举动也惊醒了其他那些个农人、木匠,他们纷纷以与年龄不相符的矫健从骡马身上出溜下来拜倒在地见礼。
“起来,起来,你们是本官请来的客人,无需如此”,唐成手上加劲扶起李农后,笑着向其他人摆了摆手,见他们还有些拘谨的不敢起身,乃扭头说了一句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扶客人们起来”,公差们闻言顿时快步上前将农人及木匠们扶了起来。
扶起李农后唐成也没松手,便搀着他的胳膊领头向正前方那座大帐幕走去,见到这个,后面跟着的那些农人木匠们既是赞叹县令,心下也不免羡慕李农撞上了大天运,能得县令大老爷亲自搀扶,这得是多大的福分?只是他们却不知道这“福分”给李农带来的难受,热血上涌,头脑晕,脚下还飘的似乎连怎么走路都不会了,短短二三十步的距离直让他后背心上扎扎实实的起了一层腻子汗,倒比干一晌农活更累人。
县令大人没说胡话,大帐幕里果然是都准备好了的,热烘烘的银炭火,热气直冒的滚水,一路严寒的过来,滚水一洗再定定儿的坐着烤烤火,那股子滋味别提有多舒坦了。
等李农等人洗完歇了一气儿后,换过一身便装的县令大老爷带着早到的另一些农人木匠走了进来,随着他一拍手,顿时就有公差流水似的将一盆盆鸡肉羊肉端
,烫的正是火候的酒浆筛满大碗,唐成亲自参与主导t7氛热烈处一点都不比帐篷里的温度低。
也就是在接风宴上,李农等人赫然现这位读过大书的县令老爷竟然也懂地里的活计,什么季节种什么,地里怎么拾掇才能更保水保肥……桩桩件件说起来一点儿都不外行。
许是因为唐成换了官衣的缘故,又或是他捡说的话题最能引起众农人的共鸣,在酒浆的刺激下,李农等人慢慢放松了拘谨,开始大着胆子说起话来,直到最后接风宴将散时,帐幕内的气氛已经达到了最**。
其间也有农人借着酒劲问县令大人找他们来到底是为什么事,唐成却没直接回答,只笑说明天大家亲眼看过自然就知道了。
接风宴后,李农等人被安置到不同的帐幕里休息,虽然早已是酒意醺然的眼皮子沉,但心里的兴奋却使得他们都不愿睡觉。
这两天,尤其是今晚的经历就跟做梦一样啊!谁能想到杀奚人如切瓜一样的新县令如此年轻,还对他们如此和煦,庄户人口拙,平日里学来的夸人话说完之后,多就是用啧啧咂舌来表示说不出的赞叹,一时之间,整个帐篷内的啧啧之声不绝于耳。
随后大家自然而然的就开始猜测起县令大人请他们来的用意,无奈想来想去也没个头绪,最后还是李农一句狠的话总结出了大家的心思,“咱庄户人也没啥别的本事,就一把子力气,只要县令老爷不嫌弃用得上,咱们拼了命给他干就是”。
一觉好睡,第二天早上起来就着浓浓的羊肉汤吃了两个白面蒸馍之后,李农等人只觉身上的劲道直往外冒,恨不得县令老爷立马儿就指派活计,大家甩开膀子干他一大气。
孰料吃完饭后县令老爷那边也没什么动静,大家又不敢去问,只能坐在帐篷里一边烤着银炭火一边坐等,一直到个多时辰之后才听见外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有农人凑到门口看去,就见着一个身形魁梧的中年军甲汉子带着十多个护兵进了营地。
没过多久,就有公差来传说,言说县令大人有请诸位。
县令老爷和刚才来的那位中年军甲汉子已经站在外面,等李农他们都走出帐篷后,唐成也没多说什么,向众人笑了笑后便当先向反方向的营地外走去。
他二人在前,李农等人跟在后面,约莫着走了三柱香功夫后,前方出现了一个突前的山根儿,走在最前面的县令大人绕过山根儿后停住了步子,而他陪着的那位军甲汉子也突然不动了,看他那僵硬的姿势好像是被什么惊住了一样。
看到这里,憋了一路的李农等人疑惑更大了,当下三步并作两步的跟着绕过去,随后,整个队伍就如同军汉一样猛然停住了,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却连一点声音都没有,众人只是定定的瞅着刚才被山根儿挡住的这面山坡,片刻之后,粗重的喘气声猛然间大了起来。
这面被挡着的小山坡跟龙门县境内大多数的山坡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这面坡上的土地却不是那种农人们习惯了千百年,早已认定为天经地义的一顺跑儿,同样是山坡,但这面山坡上出现的却是……平地!
一块块山石垒成坝子,坝子里填好土后就成了一片半月形的田块儿,这样的半月形田块由坡底一路修上去,上下相接,田田相连,恰似阶梯一样等次分明的布满了整个小山坡,于是就有了众人眼前所见的连块儿平田。
“这梯田既能保土保水,又能保保肥,若是再修筑塘或是架起高转筒车引水上山,便是连天旱也不惧了”,向身边的贾都尉点明了梯田的好处后,唐成转过身来笑问道:“这样的田亩贾都尉可还满意?”。
还不等贾子兴有所回答,他们身后的队伍中蓦然冲出一个人向着前边不远处的第一级梯田跑去,唐成仔细看时,这人却是他昨天傍晚从骡子上亲手扶下的那个老农。
李农使劲跑着,此刻他的脑海里就只有这一面坡的平田,只不过这种规则的成块平田以前只能在梦里见到,现在却实实在在的出现在眼前。
一个梦,一个变成了现实的梦!
…………
ps:据我所查到的资料,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梯田是在宋朝出现的,本章既是据此写成,特作说明。此外继续求月票,如果书友还有的话请支持本书,谢谢!
李农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娶的浑家也是同村,一辈子就没出过村子五十里以外的地方,在他眼里掌握着徭役安排权限的里正就已经是不得了的人物了,那住在城中大衙门里的县尊……
这么一个对他而言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大人物竟然派人来找他?而且还是“请”他去商量事情?
太邪性了,除了地里刨食的那些经窍儿之外,这个老实巴交的李农还知道什么?但是……县令总不能找他去商量种地的事情吧?脑子里猛然浮现出这么个念头时,双眼中满是疑惑的邹里正忍不住撇嘴笑了笑,连他自己都觉得这突如其来的想法太荒唐了,怎么可能?虽说历任官儿们开口就会说农桑国之根本,但谁不知道这就是糊弄人的,官儿们真正重视的只是粮食织物堆起来的赋税,有那个是真正到过地头儿的?更别说还巴巴的从县里派人来请一个八杆子打不出一句话的老泥腿子去商量事情了。
虽然心里好奇的很,但邹里正仅仅只试探了一句后就没再多向那公差打听,一则是因为他跟这个面相极其年轻的公差既没见过更谈不上交情,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明显的觉察出来这个公差跟以往见过的都不一样。
一路顶风冒寒的过来却连烫酒都不吃一壶的紧赶着要办公事,老邹干里正也有这么多年了,这样的公差他还真没见过,以往老赵他们下来时谁不是一下马就叫累,安排酒饭的话喊得震天响,总得吃饱喝足顺便再跟左近那个老相好的浪寡妇厮混舒服后才会想到差事,也仅仅是说说而已,真办起来那***老赵连一根指头都不会动,就这他走的时候还少不得要掏摸些“辛苦钱”才肯上路回城。
跟老赵那些货比起来,眼前这个小年轻公差简直就堪称良吏典范了,但越是这样的人还就越不好打交道问小话儿,不过虽然不好问,但几十年下来早混成油子的邹里正还是隐隐猜度出一些东西来,这个做事章程跟以往截然不同的小公差的出现该不仅仅是个偶然,八成儿跟那个新来的县令有牵扯。
邹里正身份不同,消息来源自然也就更多,别的不好说,但像城里出了大乱子,新县令带着天成军的骑兵迅平乱,随后就在北城楼上砍了一百多颗脑袋这样的大事他总还是知道的。
那可是一百多颗脑袋,拢总后摊开摆起来都能占半个场院了,能干出这等事的人会是个善茬子?县衙门换上了这样的县尊老爷,那下来的人面生又有些古怪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朝天子还一朝臣,新县令整的动静那么大,总不得有点新气象?
想到这里,邹里正嘴里虽还在催促李农尽快收拾,心底却在转着别样的心思,换了个能挺起腰板的县令固然是好,但他这里正的差事……这可是实打实的肥缺……还是那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县令把县衙收拾干净后就该琢磨他们这些下边的里正了吧,这里正的位子还能不能坐的住,悬哪!
纷纷乱乱想了许多,到李农收拾好东西能动身时,邹里正也拿定了主意——得尽快去县城一趟探探底细,要是新县令是个好钱的,那该送就送,该塞就塞;这要是新县令是个一心求前程要功绩的,那也就没了别的想头尽心办差就是,总之不能丢了这里正的好位子。
换上最好地一身衣裳。肩挎老婆子抹着泪炕出地纯白面硬饼子干粮。懵懵懂懂、惊惊惶惶地李农爬上邹里正找来地一头大青骡上了路。
这一路上看到地旱情让李农心里愈地沉重了。原来不仅仅是他们村子附近。这么大地地方都遭了大旱。“阎王爷要大收人了”。嘴里小声地念叨着这句。李农再不忍心去看两边旱裂了嘴地田土。
唯一让李农放松了些心情甚至有些不安地是同行公差地态度——这个公差对他地态度太好了。好到李农总错觉着他到底还是不是公差地地步了。吃公门饭地人怎么可能对他这种庄户人这么好?不仅说话总是和颜悦色没半点儿嫌他慢。就连一路上地投宿吃食也没让他花半文钱。且都还是吃地好地!这不。都赶了一天多地路了。他包袱里带着地纯白面饼子还一口都没少。
官府里地人来找他。还管吃食歇处不用他费一颗粮食花一文钱。
那么多讲古地。谁说过这样地好事?别说讲。就是想t
一起走道儿多些之后。渐渐跟公差有些熟稔起来地李农也曾问过这事儿。公差只说这是唐大人亲自交代下地。你们都是县尊大人地客人。不能有半点怠慢!
李农这才知道“请”他的这位县老爷是跟国朝一个姓儿,见公差说到县令唐老爷时两眼放光的样子,他自然而然的顺势又问起了县老爷的事情,恰好这个公差是听过唐成第一次升堂并经历了随后动乱平乱的,这下子可了不得了,因着他这一问,话匣子打开的公差直说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把个老实巴交的李农听的是目瞪口呆,耳炫神迷。
说着走着,他们两人随后又遇到了其他的公差和农人,及至快到流官村时原本的两人已经展到近二十人的队伍,队伍里不仅有公差、农人,就连木匠也有好几个,要说这支队伍赶路时的话题,除了见面时惯例的叹息旱情之外,不变的就是对新县令的议论。
终于,在李农从家里动身的第三天下午,他们这支特殊的队伍赶到了流官村外。
当日唐成来时还很冷清的小村子现在热闹了很多,虽然村里的房屋并没有增加,但村外的的平谷地里却搭起了许多新的房舍,这些房舍都是急就章而成,选着平坦的地势夯起一个弧圆形齐胸高的土墙,砍了山上的柴火将湿气烤干之后再在里面贴着土墙支起天成军行军用的帐篷,短短时间里也就解决了住处的问题。
李农一行刚走到营地边上,打头儿走在最前面的公差蓦然高声开口道:“是大人,县尊大人迎出来了”。
队伍里的人原本还在乱纷纷的四处打量,公差这句喊顿时将他们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骑在骡子上的李农使劲睁大眼睛,就见着侧前方不远处的简易营帐里走出了一个官衣人。
“那位就是县令大人?”,尽管已经亲眼看到了唐成的煌煌官衣,也见到他身后那几个公差众星拱月的架势,但李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个一脸含笑走来的俊相人会是县令大老爷。
这也太年轻了吧!这么年轻的人咋就有那么大的本事把奚蛮子都给降住了,还让这些差官们一说到他就忍不住要放高声儿?
这两天在路上可没少议论县令大人,也都盼着想见这位请他们来的县令大人,但真等见到本人之后,许是大家都跟李农一样吃惊,整个队伍里的农人和木匠们一片静悄悄的。
“老丈一路辛苦了,好在这时令上地里也没什么要紧的庄稼活计,倒不用太挂心家里”,直到唐成两只手都已搭上李农的手膀子要扶他下来时,李农还有些愣愣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又该做什么,“这帐篷看着虽然简陋倒也暖和,里边儿炭火和热水都是早预备好的,大家洗洗尘土后再好生吃上几盏烫酒消消乏气”。
实实在在感受到唐成使上的劲道,李农猛然醒过神儿来,不等唐成再用劲儿,他左腿一撇就从骡子背上出溜了下来,其动作之快根本就不像一个年过五十的人,身子刚下地人还没站稳,李农就已向地上拜伏下去,嘴里学着前两天公差教过的话,“草民叩见县令大老爷”。
李农的举动也惊醒了其他那些个农人、木匠,他们纷纷以与年龄不相符的矫健从骡马身上出溜下来拜倒在地见礼。
“起来,起来,你们是本官请来的客人,无需如此”,唐成手上加劲扶起李农后,笑着向其他人摆了摆手,见他们还有些拘谨的不敢起身,乃扭头说了一句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扶客人们起来”,公差们闻言顿时快步上前将农人及木匠们扶了起来。
扶起李农后唐成也没松手,便搀着他的胳膊领头向正前方那座大帐幕走去,见到这个,后面跟着的那些农人木匠们既是赞叹县令,心下也不免羡慕李农撞上了大天运,能得县令大老爷亲自搀扶,这得是多大的福分?只是他们却不知道这“福分”给李农带来的难受,热血上涌,头脑晕,脚下还飘的似乎连怎么走路都不会了,短短二三十步的距离直让他后背心上扎扎实实的起了一层腻子汗,倒比干一晌农活更累人。
县令大人没说胡话,大帐幕里果然是都准备好了的,热烘烘的银炭火,热气直冒的滚水,一路严寒的过来,滚水一洗再定定儿的坐着烤烤火,那股子滋味别提有多舒坦了。
等李农等人洗完歇了一气儿后,换过一身便装的县令大老爷带着早到的另一些农人木匠走了进来,随着他一拍手,顿时就有公差流水似的将一盆盆鸡肉羊肉端
,烫的正是火候的酒浆筛满大碗,唐成亲自参与主导t7氛热烈处一点都不比帐篷里的温度低。
也就是在接风宴上,李农等人赫然现这位读过大书的县令老爷竟然也懂地里的活计,什么季节种什么,地里怎么拾掇才能更保水保肥……桩桩件件说起来一点儿都不外行。
许是因为唐成换了官衣的缘故,又或是他捡说的话题最能引起众农人的共鸣,在酒浆的刺激下,李农等人慢慢放松了拘谨,开始大着胆子说起话来,直到最后接风宴将散时,帐幕内的气氛已经达到了最**。
其间也有农人借着酒劲问县令大人找他们来到底是为什么事,唐成却没直接回答,只笑说明天大家亲眼看过自然就知道了。
接风宴后,李农等人被安置到不同的帐幕里休息,虽然早已是酒意醺然的眼皮子沉,但心里的兴奋却使得他们都不愿睡觉。
这两天,尤其是今晚的经历就跟做梦一样啊!谁能想到杀奚人如切瓜一样的新县令如此年轻,还对他们如此和煦,庄户人口拙,平日里学来的夸人话说完之后,多就是用啧啧咂舌来表示说不出的赞叹,一时之间,整个帐篷内的啧啧之声不绝于耳。
随后大家自然而然的就开始猜测起县令大人请他们来的用意,无奈想来想去也没个头绪,最后还是李农一句狠的话总结出了大家的心思,“咱庄户人也没啥别的本事,就一把子力气,只要县令老爷不嫌弃用得上,咱们拼了命给他干就是”。
一觉好睡,第二天早上起来就着浓浓的羊肉汤吃了两个白面蒸馍之后,李农等人只觉身上的劲道直往外冒,恨不得县令老爷立马儿就指派活计,大家甩开膀子干他一大气。
孰料吃完饭后县令老爷那边也没什么动静,大家又不敢去问,只能坐在帐篷里一边烤着银炭火一边坐等,一直到个多时辰之后才听见外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有农人凑到门口看去,就见着一个身形魁梧的中年军甲汉子带着十多个护兵进了营地。
没过多久,就有公差来传说,言说县令大人有请诸位。
县令老爷和刚才来的那位中年军甲汉子已经站在外面,等李农他们都走出帐篷后,唐成也没多说什么,向众人笑了笑后便当先向反方向的营地外走去。
他二人在前,李农等人跟在后面,约莫着走了三柱香功夫后,前方出现了一个突前的山根儿,走在最前面的县令大人绕过山根儿后停住了步子,而他陪着的那位军甲汉子也突然不动了,看他那僵硬的姿势好像是被什么惊住了一样。
看到这里,憋了一路的李农等人疑惑更大了,当下三步并作两步的跟着绕过去,随后,整个队伍就如同军汉一样猛然停住了,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却连一点声音都没有,众人只是定定的瞅着刚才被山根儿挡住的这面山坡,片刻之后,粗重的喘气声猛然间大了起来。
这面被挡着的小山坡跟龙门县境内大多数的山坡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这面坡上的土地却不是那种农人们习惯了千百年,早已认定为天经地义的一顺跑儿,同样是山坡,但这面山坡上出现的却是……平地!
一块块山石垒成坝子,坝子里填好土后就成了一片半月形的田块儿,这样的半月形田块由坡底一路修上去,上下相接,田田相连,恰似阶梯一样等次分明的布满了整个小山坡,于是就有了众人眼前所见的连块儿平田。
“这梯田既能保土保水,又能保保肥,若是再修筑塘或是架起高转筒车引水上山,便是连天旱也不惧了”,向身边的贾都尉点明了梯田的好处后,唐成转过身来笑问道:“这样的田亩贾都尉可还满意?”。
还不等贾子兴有所回答,他们身后的队伍中蓦然冲出一个人向着前边不远处的第一级梯田跑去,唐成仔细看时,这人却是他昨天傍晚从骡子上亲手扶下的那个老农。
李农使劲跑着,此刻他的脑海里就只有这一面坡的平田,只不过这种规则的成块平田以前只能在梦里见到,现在却实实在在的出现在眼前。
一个梦,一个变成了现实的梦!
…………
ps:据我所查到的资料,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梯田是在宋朝出现的,本章既是据此写成,特作说明。此外继续求月票,如果书友还有的话请支持本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