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太白居楼上,酒入愁肠,光绪心中更加有些说不出的纷乱。

    那个忽然冒出来的十年专利像块石头一样压在心里,原本以前想过的将来要着手去做的一些事情,都被这十年专利弄得有些渺茫了。

    想了许久,光绪也不理清头绪,他也明白毕竟自己不是研究这个时代历史的专家,对涉及经济方面的很多事情都还很模糊,便微笑着请林启兆将眼下江南工商业的情况再详细的介绍一下。他很想知道,倘若朝廷废除了十年专利,会让目前的困顿的经济有多少改观,又需要多少的时间,尤其是时间。

    因为他只有四年,也只有他清楚,错过了这四年就意味着错过了中华的百年气运。

    然而林启兆的一番话,却让他这些日子刚刚找到的信心变得有些悲观起来。

    事实上即便现在朝廷大力鼓励商贾士民经商办实业,也会遇到很多的障碍,远远不是光绪起初想象的那般轻松。

    听林启兆所说,民间的资本倒也比较雄厚,有实力投资工商业的并不在少数,关键是以前朝廷开办的官商督办和官商合办的实业,眼下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像李鸿章的北洋开办的上海织布局,江南制造局,不要说是赚钱,连维持都很艰难。

    再加上朝廷的政策又常常朝令夕改,尤其在经济方面,想方设法的盘剥商贾,却从未有过任何的扶持。自然让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些心灰意冷,处于一种观望等待的状态,并不愿意轻易的将钱投入进去。

    “倘若现在朝廷改变以前的态度,大力扶持工商业,子华兄觉得能否迅扭转这样的局面?”光绪听了半响,心里有些凉,忍不住问道。

    “经济上的事情,绝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其中的缘由太多也太复杂了……”林启兆却是轻轻的叹了口气,脸上的表情显得凝重无比。

    原来哪怕现在购买了洋人的机器开办工厂,生产出的商品也无法同洋人的商品竞争。先便是技术上,李鸿章开办的上海织布局办了八年多,也请了很多洋人对机器进行改造,可迄今为止,仍然只能购买洋人的棉纱来织布,而大清自己纺织的棉纱却根本用不得。

    其次便是成本方面。按照咸丰八年大清与英、美、法三国签订地《天津条约》及《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第十款规定。洋商运销内地或从内地收购土产出口只纳2.5%地子口税。不再交纳厘金。

    换句话说。洋人地商品除了缴纳子口税外。在大清境内是不用缴税地。而大清自己地商品却要面对各地遍设地厘金关卡。层层缴税。这样算下来。生产出地商品地价格自然无法同洋人地商品竞争。

    朝廷地因循守旧。商人们地顾虑重重。技术上地瓶颈。还有就是完全不合理地税收政策。听明白了这四点。光绪端着酒杯有些愣。却是再也喝不下去了。

    这个时代。这个大清。他早已经让自己有了思想准备。原本也只是想暂时不去触碰比较敏感地政治。先从经济方面入手。缓缓地改变这散着女人裹脚布般。腐朽和昏聩地局面。却还是没有料到一切比自己原本想象地。还要复杂许多。困难许多。

    自己一个人。面对这个积弊深重地国家。又能够做到多少事情。又能够改变多少。他忽然产生一种无比荒谬地感觉。以一人之力就想要推动一个时代地展。当真做得到吗?

    把旧地体制枷锁。连带着那些积弊都一块砸烂砸碎。推翻这个腐朽地满清王朝。自然是快意无比。破坏永远比建设要轻松。可历史上满清被推翻了。中国仍然内战了几十年。仍然在寻找一条真正地强国之路。

    这个国家衰败到如此不堪的境地,不止是满清的昏庸无能的统治,脑袋上的辫子可以一刀剪了去,三万万人心中的那条看不见的辫子,才是这个国家灾难深重停滞不前的根源。

    此时此刻,他真的有些失望,有些惘然。不在其位,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指点江山谁都可以意气风,躬身入局却是千难万难。现在他终于第一次现,哪怕是穿越而来的自己,终究也只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更加要命的是,甲午,也正像一把刀,远远的逼近过来。

    ***,还不如从前世弄两颗原子弹过来,直接把日本炸回到石器时代,世界就清净了……

    正在愁绪万端却又迷惘之极时,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吵嚷声,三人向窗外望去,两队步兵统领衙门的官兵已经把这里围了个严严实实。紧接着便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太监和几个御前侍卫匆忙的走了上来。

    光绪抬起头仔细一看,认得那个太监是李莲英身边的人,却一时叫不出名字来。

    “奴才奉太后旨意,恭请皇上回宫。”那个太监见到光绪,一溜小跑的来到光绪面前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

    见此情景,光绪知道再想和林启兆继续恳谈下去是不可能了,他叹了口气缓缓的站起身来,转头望去,林启兆却已经是目瞪口呆的坐在那里,像个傻子一样望着自己。

    直到看见光绪投过来的目光,林启兆才回过神来,手忙脚乱的跪在地上,刚刚还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的他,此刻竟然呆若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光绪走上前扶起他说道,“子华不必惊慌,你今日的一席话给朕启很大,回去后把这些个想法再细细的斟酌一下,写个条陈上来,朕也要仔细的再想一想。”

    林启兆点了点头,局促的又想要跪下去,被光绪拉住了。

    “不要学那些迂腐的书生一般放不开,记住朕的话,敢言还要敢行,只会说空话议论是不行的,要多像李鸿章学学,勇于任事,事在人为。”

    说罢,光绪也不理会林启兆心中翻江倒海的心绪,带着那几个侍卫转身离去。

    ………

    让光绪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自己的私自出宫,慈禧只是轻描淡写的责备了几句,不外乎是皇上安危系着江山社稷之类告诫的话,并没有多少过分的责备。

    光绪领悟的也快,明白慈禧不会真正怎么样后,得了便宜自然是上紧着卖乖了,狠挖思想根源,整顿工作作风,对照大清祖训检讨反省,一连声的展开自我批评。反正只要自己不是出去私结大臣,想来慈禧也不会过多干预。

    最后,慈禧还是特意安排了一个叫景铭的御前侍卫随侍光绪左右,让他保护光绪的安全。

    名为保护,实为监视,以为老子懂不起啊!对慈禧的这一手光绪很不以为然,却也只能满脸笑容的接了过来。

    监视就监视吧,老子身边监视的人还少了,前脚出宫,后脚慈禧就知道了,用得着这样如临大敌吗?好在看慈禧的意思,似乎也有些默许了自己以后肯定将会生的私自出宫事件,光绪也就在心里鼓励自己也看开一点,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总有翻身的一天,咱们后会有期。

    这件事情就这么云淡风轻的过去了,原本光绪还有些担心,会不会被那些吃饱饭没有事干的御史清流们闻着什么气味,给自己来一番劝谏,过了几天却是一份这样的折子也没有。

    正在暗自松了口气的时候,一场风波却排山倒海般袭来,打得光绪是措手不及。

    ——————————

    求推荐,求收藏,

章节目录

一个人的甲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面条2008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四章 病-一个人的甲午百度百科,一个人的甲午,笔趣阁并收藏一个人的甲午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