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关
西山迟暮的夕阳照射出疲态而昏黄的阳光,昏黄的日光照射在刚刚染上夜色的淡黑大地上。
此时正是一天之中阴阳交替的时刻,也是关内无数百姓归家的时刻。
但是此刻一群身穿麻布,手拿镰刀的百姓正弯腰努力收割着田地里的谷子,丝毫没有日落而息的想法。
他们脸上虽然汗珠滚滚,但是脸上却是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因为看到地里的粮食,他们知道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冬天终于不会饿死了。
公伯立一身戎装,龙行虎步的走在这片金黄的田地里,看着这些百姓脸上的笑容眼中也是露出一丝释然的笑意。
偏头关作为抗击匈奴边防上的一个大关,险关,它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大粮仓。
偏头关所处位置地里优越,处在黄河下游,被黄河水冲上来的淤泥形成了一大片肥沃的地区,极其利于种植。
而其境内洛水,漳水,汾水,渭水,更是给这片沃土带来的了极其方便的灌溉条件。
所以秦国为了保住这一片沃土,在黄河岸边设置了一道关隘,而这个关隘就是偏头关。
偏头关的建立将黄河这道天险完全的利用了起来,将经常南下掳掠的匈奴给挡在了外面,不敢以身犯险。
而且偏头关还是附近边防线上城池要塞的供给站和大粮仓。
所以这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作为大粮仓的偏头关却是在这几年因为战争的关系,导致关内的收成比起往年将近缩水了将近三成。
这三成也够一个城池吃一年的口粮了。
而今年的秋收终于迎来的一个大丰收,此刻不但关内的百姓由衷的高兴,就连公伯立也是无比的欣慰。
甚至派出了不少的士卒帮忙一起收割,而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秋收,终于要迎来了尾声。
“最多再过几日秋收就差不多完了吧?”公伯立站在田坎上,对着一名士卒问道。
“回大人,最多再过三日秋收就将近完成了。”士卒躬身回答道,
“已经收了多少粮食了?公伯立又问。
“粮食已经总共收了快十万石了。”
(我这里一石等于100斤,秦朝的标准好像是109斤。都是为了方便计算的,所以不要太考究数字了。)
“十万……”听到这个数字,公伯立愣了一下,然后老脸上的咧出一个笑容。
“好啊,好啊。今年不但我们饿不着了,就连附近的将士们也饿不着了。”
接着公伯立目光又是一转,看向了北方,脸上又是一沉。
“再派一千人帮忙一起收割,争取在两天之内就全部收完。这几天那群蛮子可没有消停过……”
士卒闻言一愣,然后立即答应了下来,转身离去。
——————
与此同时,几十里之外却是另一番景象。
雁门关,自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开始,历代都把此地看作重要的战略要地,在这里设置了雁门郡。
自赵国被秦国所灭以后,这里就从雁门郡改为了雁门关。
而其重要性更胜百里之外的偏头关,因为这里可以说是秦国的门户,只要攻下了这里,匈奴就可以直接进军中原。
所以这里一直都是秦国相当看重的地方,不然嬴政也不会派蒙恬来这里修筑长城抗击匈奴。
但是想要攻下这里也是绝非易事,毕竟雁门关可是号称九大雄关之首,如果那么容易被攻破也太名不副实了。
而这座险关的关口呈现v字型,顶宽十丈,底部宽三仗。其形势险峻,壁垒深严,城墙宽二十米,南北长200米。
城墙是一处几乎夹杂在两山之间的天然门禁,阻挡着一切来犯之敌。
而此刻被夜幕笼罩的雁门关城内,一个高大英武的男子一身戎装正坐在大帐之内,眉头紧锁。
而其伏案上的灯火摇曳着娇弱的身躯,一明一亮的照耀着男子俊秀刚毅的脸庞。
光与影交织在这张脸上,让男子所思率的心情完全浮现在了表面。
此人正是秦国第一大将——蒙恬。
秦国安定以后,嬴政迫于边患的困扰将蒙恬调到了雁门关,镇守秦国边境。
而这所带的三十万蒙家郡更是在这三年之内将匈奴人打的是闻风丧胆,无一不惧怕蒙恬的名号。
但是就是这样,蒙恬听到手下的汇报却是一脸的疑虑。
因为刚刚从属下探子来报,说什么关外有大量的匈奴士兵集结,甚至还安营扎寨的坐着准备进攻的架势。
“你们觉得匈奴人这是要玩哪一出?”蒙恬问向大帐内的下属。
听到将军的问话,一个将领拱手回答道:“此刻已经是秋季了,按照往年的经历,这时候那群蛮子应该是习惯性的南下打秋风吧。可能只是提前了半个多月而已。”
那位将领说完之后,另一个将领又站了起来,说道、
“打秋风是这群蛮子改不了的劣根性,但是末将安排出去的一些探子回报,那群蛮子里面似乎还有一个匈奴的大将和两个大都尉。”
“而看规模比往年更甚,虽然摸不清他们到底要干嘛,但是绝对不同往年那样只是普普通通的进攻了。”
等这名将领发完言之后,其余的将领又开始各自的阐述。
“既然如此,我们就趁他们阵脚未稳冲出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应该先派人去搞清楚情况再说,万一是个诱饵呢?”
“……”
不一会儿,整个大帐之内的气氛就有些喧嚣了。
蒙恬揉了揉额头,然后看着这群将领开口道:“行了,都别吵了。”
一声轻语,但是却盖过了大帐内所有人的声音,这些将领闻言立即闭了嘴。
“派人先查清楚情况再说,再给附近所有关隘的边守提醒一声,不要被匈奴人打个措手不及。”
正在蒙恬阐述的时候,这时一个士卒快步的跑了进来,然后躬身禀报道。
“报!城外匈奴大军开拔了,正朝着关隘而来。”
听到士卒的禀报,此刻大帐内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大溜圆,一脸不敢置信的样子。
被他们打得哭爹喊娘的匈奴,这次居然主动找上来了,他们是来送的人头吗?
西山迟暮的夕阳照射出疲态而昏黄的阳光,昏黄的日光照射在刚刚染上夜色的淡黑大地上。
此时正是一天之中阴阳交替的时刻,也是关内无数百姓归家的时刻。
但是此刻一群身穿麻布,手拿镰刀的百姓正弯腰努力收割着田地里的谷子,丝毫没有日落而息的想法。
他们脸上虽然汗珠滚滚,但是脸上却是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因为看到地里的粮食,他们知道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冬天终于不会饿死了。
公伯立一身戎装,龙行虎步的走在这片金黄的田地里,看着这些百姓脸上的笑容眼中也是露出一丝释然的笑意。
偏头关作为抗击匈奴边防上的一个大关,险关,它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大粮仓。
偏头关所处位置地里优越,处在黄河下游,被黄河水冲上来的淤泥形成了一大片肥沃的地区,极其利于种植。
而其境内洛水,漳水,汾水,渭水,更是给这片沃土带来的了极其方便的灌溉条件。
所以秦国为了保住这一片沃土,在黄河岸边设置了一道关隘,而这个关隘就是偏头关。
偏头关的建立将黄河这道天险完全的利用了起来,将经常南下掳掠的匈奴给挡在了外面,不敢以身犯险。
而且偏头关还是附近边防线上城池要塞的供给站和大粮仓。
所以这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作为大粮仓的偏头关却是在这几年因为战争的关系,导致关内的收成比起往年将近缩水了将近三成。
这三成也够一个城池吃一年的口粮了。
而今年的秋收终于迎来的一个大丰收,此刻不但关内的百姓由衷的高兴,就连公伯立也是无比的欣慰。
甚至派出了不少的士卒帮忙一起收割,而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秋收,终于要迎来了尾声。
“最多再过几日秋收就差不多完了吧?”公伯立站在田坎上,对着一名士卒问道。
“回大人,最多再过三日秋收就将近完成了。”士卒躬身回答道,
“已经收了多少粮食了?公伯立又问。
“粮食已经总共收了快十万石了。”
(我这里一石等于100斤,秦朝的标准好像是109斤。都是为了方便计算的,所以不要太考究数字了。)
“十万……”听到这个数字,公伯立愣了一下,然后老脸上的咧出一个笑容。
“好啊,好啊。今年不但我们饿不着了,就连附近的将士们也饿不着了。”
接着公伯立目光又是一转,看向了北方,脸上又是一沉。
“再派一千人帮忙一起收割,争取在两天之内就全部收完。这几天那群蛮子可没有消停过……”
士卒闻言一愣,然后立即答应了下来,转身离去。
——————
与此同时,几十里之外却是另一番景象。
雁门关,自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开始,历代都把此地看作重要的战略要地,在这里设置了雁门郡。
自赵国被秦国所灭以后,这里就从雁门郡改为了雁门关。
而其重要性更胜百里之外的偏头关,因为这里可以说是秦国的门户,只要攻下了这里,匈奴就可以直接进军中原。
所以这里一直都是秦国相当看重的地方,不然嬴政也不会派蒙恬来这里修筑长城抗击匈奴。
但是想要攻下这里也是绝非易事,毕竟雁门关可是号称九大雄关之首,如果那么容易被攻破也太名不副实了。
而这座险关的关口呈现v字型,顶宽十丈,底部宽三仗。其形势险峻,壁垒深严,城墙宽二十米,南北长200米。
城墙是一处几乎夹杂在两山之间的天然门禁,阻挡着一切来犯之敌。
而此刻被夜幕笼罩的雁门关城内,一个高大英武的男子一身戎装正坐在大帐之内,眉头紧锁。
而其伏案上的灯火摇曳着娇弱的身躯,一明一亮的照耀着男子俊秀刚毅的脸庞。
光与影交织在这张脸上,让男子所思率的心情完全浮现在了表面。
此人正是秦国第一大将——蒙恬。
秦国安定以后,嬴政迫于边患的困扰将蒙恬调到了雁门关,镇守秦国边境。
而这所带的三十万蒙家郡更是在这三年之内将匈奴人打的是闻风丧胆,无一不惧怕蒙恬的名号。
但是就是这样,蒙恬听到手下的汇报却是一脸的疑虑。
因为刚刚从属下探子来报,说什么关外有大量的匈奴士兵集结,甚至还安营扎寨的坐着准备进攻的架势。
“你们觉得匈奴人这是要玩哪一出?”蒙恬问向大帐内的下属。
听到将军的问话,一个将领拱手回答道:“此刻已经是秋季了,按照往年的经历,这时候那群蛮子应该是习惯性的南下打秋风吧。可能只是提前了半个多月而已。”
那位将领说完之后,另一个将领又站了起来,说道、
“打秋风是这群蛮子改不了的劣根性,但是末将安排出去的一些探子回报,那群蛮子里面似乎还有一个匈奴的大将和两个大都尉。”
“而看规模比往年更甚,虽然摸不清他们到底要干嘛,但是绝对不同往年那样只是普普通通的进攻了。”
等这名将领发完言之后,其余的将领又开始各自的阐述。
“既然如此,我们就趁他们阵脚未稳冲出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应该先派人去搞清楚情况再说,万一是个诱饵呢?”
“……”
不一会儿,整个大帐之内的气氛就有些喧嚣了。
蒙恬揉了揉额头,然后看着这群将领开口道:“行了,都别吵了。”
一声轻语,但是却盖过了大帐内所有人的声音,这些将领闻言立即闭了嘴。
“派人先查清楚情况再说,再给附近所有关隘的边守提醒一声,不要被匈奴人打个措手不及。”
正在蒙恬阐述的时候,这时一个士卒快步的跑了进来,然后躬身禀报道。
“报!城外匈奴大军开拔了,正朝着关隘而来。”
听到士卒的禀报,此刻大帐内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大溜圆,一脸不敢置信的样子。
被他们打得哭爹喊娘的匈奴,这次居然主动找上来了,他们是来送的人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