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更新章节错误,原是一百二十二章写成了一百一十二章,是小药的粗心,如给诸位大大带来不便,特在此赔不是了!对不起!
正文:孔明闻言,心中微微有些着急,倘若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那对蜀中来说确实是致命打击,尤其是现在涨价最严重的竟然是铁制品,乃至生丝、浆、筋角、丹砂之物,这类东西可是关系到蜀中下一步的发展。
丝绸、铁器的影响尤为重大,关系到汉中战略中最为重要的平羌策,平羌策若受阻,相应的北伐必定也会延迟,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家里乱成一团糟,又如何去打仗?
手中羽扇缓缓挥动,孔明双眼盯着书案,一言不发,又好似在想些什么。
见状,其他四人倒也不敢轻易打扰,说实在的,自先帝离去,他们已经渐渐形成遇大事便靠孔明抉择的习惯,这不仅是孔明地位所造成的,还是其长久以来不放权所造成的。
不过好在这次孔明依旧没有让众人失望,双眼回神,孔明抬头看向孟光,微微一笑道;“孝裕,你刚才言,铁器及丝绸价格上涨尤为严重?”
“回丞相,此时当真,这是臣今日私下打探衡量到的,不止丝绸、铁器,还有盐、鱼、乃至酒肆的酒价格同样上涨厉害,原先的钱现在只具有一半的购买力,百姓之中已经诞生恐慌,若不及时处理,臣担心后果会更加严重!”
耐心听完孟光的回答,孔明仿佛更加确定了什么一般,随后开口:“此事蹊跷的很!虽说刘子初当时献的百铢钱政策留有很大弊端,但是同样却也能够丰满国库,储备资金,供我军下一步战略部署。”
“不止如此,当初为此事某还曾于先帝商量许久,当时根据铜钱的年发行量以及市场流通购买力的预估水准,推断出至少三十年间是不会爆发太大的商业危机,而此次的物价上涨,幅度太大,而同时又太过隐蔽,爆发前没有一丝征兆,爆发后丝毫不留余地,两天时间便严重威胁到市场行情,所以某猜测绝对是有人故意为之!”
“而先前,据孝裕所言,上涨最快的是丝绸、铁器、盐、鱼、酒这些东西,这就更确定了亮的猜测,试想,若是此次物价上涨是自发形成的,那起源点应该是百姓,应该是民间,盐、鱼这等食材价格上涨还算正常,但是其他的东西,注入丝绸、铁器、酒水就未免有些不正常了。”
“铁器百姓主要是一些农具、生活器具,这些又能用得了多少?再者酒水,连年征战,百姓家中有能力,购买酒水者怕不多,就算有也不舍得,因为他们还要留着钱过冬!就算他们买了酒水,那丝绸呢?陛下发展经济,改良丝织业,虽由于奖励政策,百姓手中一月可有一匹锦,但是那也仅仅是一匹。”
“如何能够做到两天之内影响整个市面经济?”
听着孔明的细细分析,董允、伊籍等四人,皆不时微微点头示意,这是他们未发现的,或者说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某思前想后,在经过孝裕再三确认后,对于这些上涨厉害的东西,其大都掌握在朝廷手中,丝织业朝廷主抓经济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铁器、鱼、酒,这些都是蜀中经济发展所主抓的领域。”
“为甚么鱼的涨幅远超猪羊牛鸭鹅?就因为朝廷大肆建设鱼市,发展渔业的原因,若某没有猜错,渔业的经济问题最先应该出现在永安、涪陵一带,那里临近河流,而朝廷也因地制宜在那大力发展渔业,除此之外朝廷还曾大肆修建冶炼厂、酒肆等一系列设施。”
“这与上涨物资的最严重的类别可谓是不谋而合?巧合吗?当然不是,这是有人在故意针对我蜀中经济。”
“莫非是东吴?”孟光仿佛抓到了关键点,丞相曾说过渔业的经济崩盘是从永安、涪陵一带过来的,而那里临近东吴,如此想来,难免不让人怀疑。
无需孔明判别,邓芝便率先否定道:“不可能,我蜀中抵御住了魏国进攻,但却同样损失不下,东吴还保有不少实力,臣斗胆直言,我蜀国在蜀吴魏三国中无非处于最劣势,魏国最强,此时作为强于我蜀,弱于魏国的东吴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进攻弱小,反而应该团结弱小蜀国,共抗强大魏国,如此方为上上之选。”
“不一定能够排除东吴反其道而行欲吞并我蜀中,与曹魏形成南北对峙之局!”董允道。
“绝无可能!我蜀国将士悍勇,东吴若犯,吾等必全力而出,两方不论谁赢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届时纵然得了地盘,短短数年之内怕也难以恢复,届时曹魏大举南下,天下必被其所囊括。纵使孙权有心,陆逊也绝不会看不透,此时双方唯有合作,方能生存!”邓芝微微反驳道。
一时之间,双方各持观点,谁也不赞同对方,竟隐隐有些争吵不下。片刻后,众人见争吵无果,反而看向了孔明,意思是想着让他来决断。
轻抚了一下竟有了些许斑白的须发,孔明摇头道:“如今之计最主要的是想办法如何解决此次危机,而不是在这里深究是谁下的手。”
闻言,邓芝、孟光脸上不禁有些挂不住,面带羞愧,低着头,不再言语。
“伯苗,你且带人严查各港口,城门今日进出口之人是否有大批外商!”目光望向邓芝,孔明严肃吩咐道。
“至于如何解决蜀中当前物价持续上涨问题,恢复五铢定制,平衡天下钱物轻重,恢复购买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方为上策!然益州矿产不足,尤其铜矿最为匮乏,故而先帝昔日无法多铸五铢钱,反而只能铸小钱。”
“恢复五铢钱只能留作以后,当今应先严格控制市面上的百铢钱数量,将发行量与蜀中每年经济盈利大致相等,确保价值稳定,此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苦难重重,若想如此,还需细查蜀中各行各业之收获,甚至准确到一郡一县!”
正文:孔明闻言,心中微微有些着急,倘若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那对蜀中来说确实是致命打击,尤其是现在涨价最严重的竟然是铁制品,乃至生丝、浆、筋角、丹砂之物,这类东西可是关系到蜀中下一步的发展。
丝绸、铁器的影响尤为重大,关系到汉中战略中最为重要的平羌策,平羌策若受阻,相应的北伐必定也会延迟,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家里乱成一团糟,又如何去打仗?
手中羽扇缓缓挥动,孔明双眼盯着书案,一言不发,又好似在想些什么。
见状,其他四人倒也不敢轻易打扰,说实在的,自先帝离去,他们已经渐渐形成遇大事便靠孔明抉择的习惯,这不仅是孔明地位所造成的,还是其长久以来不放权所造成的。
不过好在这次孔明依旧没有让众人失望,双眼回神,孔明抬头看向孟光,微微一笑道;“孝裕,你刚才言,铁器及丝绸价格上涨尤为严重?”
“回丞相,此时当真,这是臣今日私下打探衡量到的,不止丝绸、铁器,还有盐、鱼、乃至酒肆的酒价格同样上涨厉害,原先的钱现在只具有一半的购买力,百姓之中已经诞生恐慌,若不及时处理,臣担心后果会更加严重!”
耐心听完孟光的回答,孔明仿佛更加确定了什么一般,随后开口:“此事蹊跷的很!虽说刘子初当时献的百铢钱政策留有很大弊端,但是同样却也能够丰满国库,储备资金,供我军下一步战略部署。”
“不止如此,当初为此事某还曾于先帝商量许久,当时根据铜钱的年发行量以及市场流通购买力的预估水准,推断出至少三十年间是不会爆发太大的商业危机,而此次的物价上涨,幅度太大,而同时又太过隐蔽,爆发前没有一丝征兆,爆发后丝毫不留余地,两天时间便严重威胁到市场行情,所以某猜测绝对是有人故意为之!”
“而先前,据孝裕所言,上涨最快的是丝绸、铁器、盐、鱼、酒这些东西,这就更确定了亮的猜测,试想,若是此次物价上涨是自发形成的,那起源点应该是百姓,应该是民间,盐、鱼这等食材价格上涨还算正常,但是其他的东西,注入丝绸、铁器、酒水就未免有些不正常了。”
“铁器百姓主要是一些农具、生活器具,这些又能用得了多少?再者酒水,连年征战,百姓家中有能力,购买酒水者怕不多,就算有也不舍得,因为他们还要留着钱过冬!就算他们买了酒水,那丝绸呢?陛下发展经济,改良丝织业,虽由于奖励政策,百姓手中一月可有一匹锦,但是那也仅仅是一匹。”
“如何能够做到两天之内影响整个市面经济?”
听着孔明的细细分析,董允、伊籍等四人,皆不时微微点头示意,这是他们未发现的,或者说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某思前想后,在经过孝裕再三确认后,对于这些上涨厉害的东西,其大都掌握在朝廷手中,丝织业朝廷主抓经济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铁器、鱼、酒,这些都是蜀中经济发展所主抓的领域。”
“为甚么鱼的涨幅远超猪羊牛鸭鹅?就因为朝廷大肆建设鱼市,发展渔业的原因,若某没有猜错,渔业的经济问题最先应该出现在永安、涪陵一带,那里临近河流,而朝廷也因地制宜在那大力发展渔业,除此之外朝廷还曾大肆修建冶炼厂、酒肆等一系列设施。”
“这与上涨物资的最严重的类别可谓是不谋而合?巧合吗?当然不是,这是有人在故意针对我蜀中经济。”
“莫非是东吴?”孟光仿佛抓到了关键点,丞相曾说过渔业的经济崩盘是从永安、涪陵一带过来的,而那里临近东吴,如此想来,难免不让人怀疑。
无需孔明判别,邓芝便率先否定道:“不可能,我蜀中抵御住了魏国进攻,但却同样损失不下,东吴还保有不少实力,臣斗胆直言,我蜀国在蜀吴魏三国中无非处于最劣势,魏国最强,此时作为强于我蜀,弱于魏国的东吴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进攻弱小,反而应该团结弱小蜀国,共抗强大魏国,如此方为上上之选。”
“不一定能够排除东吴反其道而行欲吞并我蜀中,与曹魏形成南北对峙之局!”董允道。
“绝无可能!我蜀国将士悍勇,东吴若犯,吾等必全力而出,两方不论谁赢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届时纵然得了地盘,短短数年之内怕也难以恢复,届时曹魏大举南下,天下必被其所囊括。纵使孙权有心,陆逊也绝不会看不透,此时双方唯有合作,方能生存!”邓芝微微反驳道。
一时之间,双方各持观点,谁也不赞同对方,竟隐隐有些争吵不下。片刻后,众人见争吵无果,反而看向了孔明,意思是想着让他来决断。
轻抚了一下竟有了些许斑白的须发,孔明摇头道:“如今之计最主要的是想办法如何解决此次危机,而不是在这里深究是谁下的手。”
闻言,邓芝、孟光脸上不禁有些挂不住,面带羞愧,低着头,不再言语。
“伯苗,你且带人严查各港口,城门今日进出口之人是否有大批外商!”目光望向邓芝,孔明严肃吩咐道。
“至于如何解决蜀中当前物价持续上涨问题,恢复五铢定制,平衡天下钱物轻重,恢复购买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方为上策!然益州矿产不足,尤其铜矿最为匮乏,故而先帝昔日无法多铸五铢钱,反而只能铸小钱。”
“恢复五铢钱只能留作以后,当今应先严格控制市面上的百铢钱数量,将发行量与蜀中每年经济盈利大致相等,确保价值稳定,此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苦难重重,若想如此,还需细查蜀中各行各业之收获,甚至准确到一郡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