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是个聪明人他是从来不顺着皇帝的脾气走的。这时候他机智的调转了话锋说道:“陛下刚提到了李怀光和野诗良辅。微臣突然想起如果要出征西域这二人倒是十分的合适。”

    李世民顿时诧异的道:“此话怎讲?”

    “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们彪悍。”武元衡说道“打内战需要的是微臣这样能兼顾内政的将领。防守对抗吐蕃外敌李晟浑马燧这样的将军都不错。但要千里袭敌远征破敌李怀光绝对要比其他人要厉害。野诗良辅就不用说了。他那样的人上了战场就忘乎所以就是为了杀戮而生的。远征在外需要的就是这样一员生猛无比的大将鼓舞士气。有他在军队就像有了定海神针士气永不会跌落。”

    李世民笑了一笑:“想不到你对他们二人居然还有这样的了解。”

    “还有一点更重要。”武元衡补充道。

    “什么?”

    武元衡脸上泛起一丝诡异的微笑轻声道;“陛下可曾记得当年太宗皇帝为何派李靖出征吐谷浑?”

    李世民恍然大悟道:“当然记得——使功不如使过嘛!”

    武元衡点头赞道:“正是使功不如使过。李怀光身负罪孽如果陛下能给他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让他带兵出征他势必竭尽全力拼死效忠。相反李晟、马燧与浑那些人都有无数功劳在身荣华富贵已是享之不尽。派他们出征或许不会有什么大的闪失。但是也难免会让他们有一些无过便是功的想法。毕竟他们都是上了年岁的人了谁也不想在晚年栽上这一把。反之李怀光已经是掉到了底谷。只会专心打仗以恕罪过。他这样的人上了场战会更加有创造性也更敢拼命更不怕死。面对西域那样复杂的战局没有胆量和不怕死的精神是不够的。所以微臣觉得李怀光特别适合出征西域。或许他就是上天赐给陛下地西域之王”

    果真是侯君集再世吗?李世民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这样的感想。当年侯君集远征高昌。着实打出了大唐的威风也成就了他一世将名。难道历史又会这样重演当年一幕吗?

    李世民的脸上泛现出复杂的笑意让武元衡感觉很是看不懂。

    “陛下?”武元衡低声惊咦。

    “哦没事。你接着说吧。”李世民搪塞了一句。

    武元衡拱手拜了一拜。说道:“其实至从卢龙节度平复后大唐天下节度使制度已然废除。李怀光的身份和事迹也没有当年那么敏感了。当年陛下宽宏大量没有杀他已经让天下仕人感佩。如果现在陛下再能大胆启用李怀光。只会让天下臣工都被陛下地胸怀所感动。更何况李怀光也确实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将帅之才。就这样让他终老无用确实可惜。多年后我们的后人凭吊先人。也会为李怀光唏嘘一番吧?”

    “我说你……”李世民疑惑的看着武元衡说道“你可是从来不谁说情讲好话的。说李怀光给了你什么好处?”

    “这……呵呵!”武元衡尴尬地笑了起来说道“实话实说李怀光的确是给了微臣一些好处。但他流放多年一贫如洗送给微臣的不是钱财也不是美女。而是……几个响头。”

    “李怀光给你磕头?”李世民有些不可相信。诧异的道“这老家伙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低身下气了?以前他可是我认识的人当中最桀骜不驯地一个。”

    “正因为他是那样的人。微臣才忍不住竭力的替他在陛下面前说话。”武元衡说道“这一次。微臣并不隐瞒地确是有一些私心想帮助李怀光。陛下请责罚微臣吧!”

    李世民故作恼怒的瞪了武元衡几眼哼道:“我说你今天怎么摸到朕的书房来了原来是特意来说情的。那李怀光好不知趣。朕不杀他就已经是额外开恩了。他不老老实实的在流放地过日子还想着要上阵带兵吗?我大唐人才辈出名将如林难道朕就真的非他李怀光不用吗?四大元帅也许都老了适应不了长途奔袭的征战。如果当真要出兵西域朕打算启用新人。”

    “新人?”武元衡既失望又有些惊讶。

    “是啊启用新人。”李世民说道“李白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四大元帅年岁都已高莫非你要朕在他们归天之后手中再无将才可用吗?其实你仔细想想年轻一代中我大唐还是有许多可用之才的。李、房慈师出李晟尽得真传。徐战其实也还不错只是比他二位师兄略显稚嫩一点。薛平一样年轻虽然名不见经传现在也没什么功绩但朕知道他少年老成满腹才学是个人才可堪大用。稍长一点地人当中李光进、李光颜兄弟和唐汉臣、路嗣恭都是可以独挡一面的。李是猛将、董重质多智谋。高固和野诗良辅虽然一直都是朕身边的护卫近臣其实也是可以带兵出征独挡一面的。你说说朕难道非用他李怀光不可吗?”

    武元衡听完脸上的笑意居然更浓了淡定地看着皇帝不说话李世民被他看得浑身不舒坦:“你这么看着朕干什么?”

    武元衡轻笑道:“微臣只是随便说说启用李怀光的事情陛下就反应这么强烈。足以见得……陛下对李怀光当真是异常地在意啊!”

    “你……大胆!”李世民像是突然一下被人剥光了衣服既怒且羞。

    武元衡慌忙拜倒下来:“微臣知罪!”

    李世民恨恨的瞪了武元衡几眼然后又无奈的长叹一声摆摆手说道:“罢了起来吧伯苍。也只有你敢在朕的面前说出这样的真话了。”

    武元衡心中暗笑:看来我猜得没错。皇帝口头上对启用李怀光一事大肆反感其实心里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李怀光是什么人物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只不过。谋反可是十恶不赦之大罪。李怀光有这样的前科履历谁都不会再对他完全放心了。更重要地是要启用一个重罪流放之人本身就会很有挑战性会背负上许多的压力。朝上的大臣会持反对意见不说就是军队里的那些将军士卒们或许也会心生芥蒂。毕竟李怀光已经离朝几年。人走茶凉是一个原因。另外大唐的军队都已经经过了组编哪只军队还会像当年的朔方军那样对李怀光浑信不疑奉若神灵呢“朕看到李怀光的时候地确是想过让他重回军队。挑起一份职责来。”李世民并不讳言的说道“也正如你所说朕也认为他李怀光是特别适合在西域河陇一带拼打。一来他在朔方经营多年。对回鹘与吐蕃都非常的熟悉。二来他那股子狠劲、狂劲也特别适合西域彪悍的民风。至于军事上的才能。朕就更不用怀疑了。虽然这些年来他李怀光地战绩并不如李晟和马燧出色但确实是因为缺少了挥的机会。朕感觉朕这些年来对他并不是太公平。李晟和马燧如此获得重用他却被流放在荒僻之地白白浪费了好几年大好的光阴。可惜可惜啊!”

    武元衡暗自笑:陛下果然有想过这样的事情……看来要重新启用李怀光。也并不是没有可能。虽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非议。但陛下是什么人?他要拍板定案乾坤独断谁又敢提一个不字呢?

    李世民警觉地瞪着武元衡:“你为什么笑得这么阴险?”

    武元衡忍不住呵呵的笑了起来:“微臣从来不干什么阴险的事情。陛下心中有所思微臣替你说了出来。事实就是这样。”

    “真受不了你!你若是碰上别地皇帝早被杀了一百次了。”李世民又好笑又好气的说道“妄揣圣意。其命久乎?”

    “陛下也说了是别的皇帝。你是不会这样做的。”武元衡笑得越自信。让李世民感觉有些恼火。但心中更多的是欣慰。毕竟当皇帝的人想有一个知已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样吧。西域和河陇的事情暂时还不好提。”李世民说道“真到了那一天要用兵了朕再详细考虑。你给朕说说这李怀光已经进京了朕该如何安排他?”

    武元衡果断而又机智地说了一句:“陛下为了给太上皇和昭应昭王庆寿不是大赦天下了吗?”

    李世民也当仁不让:“可李怀光犯的是十恶不赦之罪。朕如何赦他?”

    “律法也不外乎人情。这么多年来陛下一直提倡慎刑不就是为了珍惜生命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吗?”武元衡说道“李怀光已经彻底悔悟这样对他的惩处的目地就达到了这就够了。再说了当年李怀光的事迹并没有造成十分巨大地损失和极度恶劣的影响。陛下要站出来对他开一个特赦也不见得有多难。更重要的是……陛下与李怀光惺惺相惜莫逆之交。于公于私特赦李怀光都有充分的理由。”

    “照你这么说朕真的要特赦李怀光了?”李世民狡黠的看着武元衡不怀好意的笑。

    武元衡却是一本正经的拱手而拜:“正是如此。”

    “那好吧朕就依你一回特赦李怀光。将他召回京城不必再去岭南了。他这么大岁数了再去岭南颠簸一回要是死在路上了可不好。”李世民顺坡下驴说道“不过朕也不置于一下又让他尝多少甜头。让他当个马夫去给朕喂马。终南山脚下有个飞龙骑马场让他去那里养马。”

    武元衡险些扑赤一声笑了出来但好歹忍住了。拱手拜道:“陛下英明仁慈博爱之心定能获得天下人的赞颂。”

    “行了少拍马屁。朕累了你该干嘛干嘛去。”李世民伸了一个懒腰轻松的说道“想不到你说情也还挺有几分本事。”

    武元衡笑了一笑缓步退了出来。出了御书房武元衡马上就喜上眉梢了:皇帝终于撂下了面子将李怀光留下了。我这一趟没白来。李怀光想留下不走皇帝其实也想留住李怀光不让他走。只不过都是碍不过情面……到头来只好我站出来当小人替李怀光说情替皇帝圆话了。罢罢罢皇帝好歹给了李怀光一个差事没让他在家养闲估计李怀光也会感恩戴德了……嗯在飞龙厩养马这么说皇帝有意让李怀光多接触飞龙骑了?他这样做看来又是别有深意吧?呵呵!

    李世民庸懒的坐在御书房的软榻上枕着自己的手臂暗自寻思:河西、陇右是一定要收回来的不然长安始终就像是**面对着敌人的威胁一样这会让人寝食不安。北庭和安西的千里疆土虽然贫瘠荒凉但手背手心都是肉也轮不到别人来奴役和瓜分。今后几年的国策与战略重心就在那边了。西域与河陇的事情估计多半都要在军事上解决。要对抗吐蕃震劾回鹘和其他一些蛮族强大的骑兵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现在就开始重点培养才是……李怀光呀李怀光将来你可是朕手上的一枚重要的棋子。你可要活得精神一点别让朕失望了。

章节目录

残唐重生李世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寻香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77章 使功不如使过-残唐重生李世民小说,残唐重生李世民,笔趣阁并收藏残唐重生李世民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