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实际上给了我们一块宝地。
印象中巴蜀之地就是抬头见山,但南郑一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又有汉水横贯全境,形成夏无酷署,冬无严寒的一块平坦而又物产丰富的平原盆地。又由于南郑扼于关中与蜀中的交通要冲,所以经济相当发达,走在南郑街头,只见人流熙攘,哪里看得出一点蛮荒之意。
南郑原是古蜀国的地盘,后来秦人从蜀人手里抢了来,蜀人又夺回,秦人再重占,几番拉锯最终还是落在了秦人手里。秦国也由此有了一个进军蜀中的根据地,并且在夺得南郑的第79年,便以此出发,取道五丁关、金牛道灭了古蜀国。此后,以秦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中原文明便不断的向蜀中渗透,最终以一种强势的姿态融合了古蜀文明。
秦亡之后,巴蜀汉中短期内变成了无主之地,可由于蜀中的原住民蜀人几乎已经都被秦人所同化,所以倒也并没有什么打着古蜀后裔的人跳出来声称占领蜀中和汉中,并以此为基地建立武装力量,南郑及蜀中成都一带仍保持着相当平和且繁荣的状态。
对于早以习惯宁静平和的汉中来说,刘邦所带的六万大军实在是一头足以震慑整个巴蜀的庞然大物了。所以汉中及巴蜀等地的居民以一种平静而温顺的态度接受了刘邦宣布的统治。
刘邦驻军南郑城外,连续数日带着萧何及军中的一干谋士视察南郑附近的地形地势。除了熟悉地形,考虑如何部署南郑周边的防御之外,他还需为这数万大军寻找最佳的驻军之地。当然,还有一个目的是准备为自己修建汉王宫。
他已经贵为汉王,手握巴蜀四十一县,自然不能总是住在军营里,修建王宫是顺理成章的。此时的刘邦已经不是当年沛县没见过世见的小亭长,见到我让人新修的大宅就高兴得要请人喝酒,他已经见识过了秦王宫的宏伟壮阔,知道什么才叫帝王气象,如今坐地为王给自己修建王宫,虽然未必就一定要有秦王宫那般的规模,但各种要求却一点儿也不低。
听说当他最后划定王宫建筑地址的时候,策马沿着那方圆几乎近十亩的地块跑了一圈,然后对萧何道:“这回我这家可够住了,老萧,你和樊哙他们就在旁边找块地,挨着我,咱们几个老兄弟依旧做邻居,早晚到家来喝酒。”
萧何淡淡地笑了笑,他身边的其它谋臣却都没什么表情。也是,刘邦是早就把家搬到了蜀中,可他们这些人却没有,职责所在,随着大军入了蜀,却丢下一家老小在关外,这一别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得到,又怎么能笑得出来。
但刘邦却没有太在意,对于这生平第一座将属于自己的宫殿,他兴致勃勃,站在边上,手持马鞭便指点着这里该建什么,那里想有个什么,又忙着催那些谋士把他的这些想法记下来,日后交代工匠们照样实施。
“别的倒也罢了,咱们这主殿一定要比得上秦王宫,至少得建三级地台,这才够气派。”刘邦咂着嘴道。
萧何听到这里,终于皱了一下眉,道:“汉王,如此算来,建这座宫殿的花费实在是太大了,咱们初来乍到,立足未稳,家底也不丰厚,却处处都要用钱,这……”他迟疑了一下,没有说下去。
“呃……”刘邦呆了一下,显然有些扫兴,“这样啊,那老萧你和曹参商量着看怎么办才好,”顿了顿,忍不住又道:“实在要省钱,那就少盖几间房子,反正我身边人也不多,够住就行。就是,那个,那个主殿啊,我还是想修够三级,要够高,不然的话,这哪里能算得上是王宫啊。”
这显然已经是他的底线了,萧何低头盘算了一会儿,觉得如果在别的地方省下钱来,修这座三级台地的主殿倒也勉强可以,终于点头道:“是。”
---------------------------------------
听到这个消息,我在心里暗暗想象了一下四周建筑都平淡普通,唯有中间耸起一座高大主殿的王宫模样,忍不住摇了摇头,觉得着实有些突兀。其实以我们现在的财力物力,根本没有能力建设如此规模的宏伟宫殿,倒不如索性建成小巧雅致的,像日后的苏式园林建筑,倒也别有一种风格。只不过刘邦这一生见过最完美的建筑是秦王宫,哪知道苏州园林清秀婉约的气度,一味追求高大、华美便也很自然了。
原想和刘邦说说这点想法,但想到正和他的冷战,便懒得去管他在干什么了。又想,刘邦想修这座高台主殿也未必不好,至少说明他心中还有股强烈的**,那苏州园林虽美妙,却是归隐养老的所在,真要住进那里,只怕他就要乐不思归了,倒不如现在由着他去折腾。
何况我现在确实也忙得顾不上管刘邦的事。
栈道烧毁之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审食其派出心腹手下搜索出蜀之路。因为依稀记得韩信后来是暗渡陈仓取的关中,便示意他们往陈仓一带打探,一旦寻到通途,立刻派人与张良联系,告知他入蜀秘道所在。至少当张良有什么消息想传给我们时,也能有个途径相通。
第二件事就是派人到成都城将当初从咸阳迁入蜀中的关中百工接到南郑。说到成都城,当时我听到这个名字时很吃了一惊,奇怪怎么这个时候居然就有了成都的名字,依我到这个世界的经验,现在的地名与两千多年以后差别很大,有的名字完全不同,有的名同地不同,还有的地方现在根本就没什么正式的名字,所以乍听到成都二字,简直是又惊又喜。
我对历史的细节一向模糊,只知道刘邦入蜀,具体落脚哪里却不清楚,心想着成都这时候就已经是个大城了,可能性实在很大,所以把入蜀的目的地定在了成都。刘、吕两姓家族早已迁了过去,连萧何搜罗的那些典籍户册以及我搜罗的那些百工人等也都迁到了成都,结果这会儿还要从成都迁回南郑,很费了些周折。
而第三件事就是让叶小七带着交到他手里的那些人悄悄来南郑。目前他手里有两批人,一批是从秦王宫里选出的那些女子,还有一批就是最近才从各地挑出来准备训练成天隼的近百名少年。在我未入蜀之前,对这些人的训练都是由叶小七负责。我并非是不相信他,但对这些人的培训我还有着自己的想法,所以才让叶小七分两批将这些人暗地里送到南郑,找两处秘密的地方分别安置下来。当然那些女子上路前都和以前一样进行了最简单的易容,弄丑了不少,否则这么一大队美女走在路上,那还不轰动整个巴蜀?想悄没声息的进南郑根本不可能。
但这些事一时半会儿也难有结果,当刘邦在准备建筹他的王宫时,我也带着审食其、萧尚在南郑城内城外闲逛,看看市井风情,探探南郑究竟有些什么出产。
查探的结果让我简直大喜过往,因为我居然看到了稻米。在这个时期,各地的粮食作物主要还是以黍、麦等旱田作物为主,稻米只在靠近南越,温湿度都较高的地方零星有种,我虽听说过,却从没见过。可怜我上一世生在江南,是吃稻米长大的,到了这一世,却二十多年都没吃过,今日乍见,怎不欢喜得似得了宝贝一般。更让人高兴的事,稻米在汉中盆地这里居然和黍、麦一样是主要粮食作物,而并非只是少量生产仅供权贵食用,这当真是让我以后吃米也吃得心安了。
而在南郑的集市之上,货品种类之齐全更令人难以想象这里居然是人们心中偏僻蛮荒的巴蜀。不仅有本地出产雕刻精美的青铜器,还有自关中运来的铁器,自蜀中运来的漆器、竹器、织锦,远自缅、印而来的玉石、象牙等等,还有些行商索性将大小不一的原生状小金块、未经雕琢的玉石摆在货摊之上,以货易货,竟也无人对其生出歹意。细打听之下,才知汉中竟是金矿集中之地,玉石出产也不少,所以当地人都看得惯了,也不觉得如何稀奇,反而觉得从关中运来的各种铁器更加珍贵实用。
-----------------
大家国庆节好啊:)
顺便说一声,吕汉打算在国庆节以后正式上架,所以国庆节七天会更新到我曾答应大家的40万字标准(现在大概39万左右),也就是说大概会更新一万字左右。嘿嘿,大家不要说我懒哦,我也想休息休息啊。
印象中巴蜀之地就是抬头见山,但南郑一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又有汉水横贯全境,形成夏无酷署,冬无严寒的一块平坦而又物产丰富的平原盆地。又由于南郑扼于关中与蜀中的交通要冲,所以经济相当发达,走在南郑街头,只见人流熙攘,哪里看得出一点蛮荒之意。
南郑原是古蜀国的地盘,后来秦人从蜀人手里抢了来,蜀人又夺回,秦人再重占,几番拉锯最终还是落在了秦人手里。秦国也由此有了一个进军蜀中的根据地,并且在夺得南郑的第79年,便以此出发,取道五丁关、金牛道灭了古蜀国。此后,以秦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中原文明便不断的向蜀中渗透,最终以一种强势的姿态融合了古蜀文明。
秦亡之后,巴蜀汉中短期内变成了无主之地,可由于蜀中的原住民蜀人几乎已经都被秦人所同化,所以倒也并没有什么打着古蜀后裔的人跳出来声称占领蜀中和汉中,并以此为基地建立武装力量,南郑及蜀中成都一带仍保持着相当平和且繁荣的状态。
对于早以习惯宁静平和的汉中来说,刘邦所带的六万大军实在是一头足以震慑整个巴蜀的庞然大物了。所以汉中及巴蜀等地的居民以一种平静而温顺的态度接受了刘邦宣布的统治。
刘邦驻军南郑城外,连续数日带着萧何及军中的一干谋士视察南郑附近的地形地势。除了熟悉地形,考虑如何部署南郑周边的防御之外,他还需为这数万大军寻找最佳的驻军之地。当然,还有一个目的是准备为自己修建汉王宫。
他已经贵为汉王,手握巴蜀四十一县,自然不能总是住在军营里,修建王宫是顺理成章的。此时的刘邦已经不是当年沛县没见过世见的小亭长,见到我让人新修的大宅就高兴得要请人喝酒,他已经见识过了秦王宫的宏伟壮阔,知道什么才叫帝王气象,如今坐地为王给自己修建王宫,虽然未必就一定要有秦王宫那般的规模,但各种要求却一点儿也不低。
听说当他最后划定王宫建筑地址的时候,策马沿着那方圆几乎近十亩的地块跑了一圈,然后对萧何道:“这回我这家可够住了,老萧,你和樊哙他们就在旁边找块地,挨着我,咱们几个老兄弟依旧做邻居,早晚到家来喝酒。”
萧何淡淡地笑了笑,他身边的其它谋臣却都没什么表情。也是,刘邦是早就把家搬到了蜀中,可他们这些人却没有,职责所在,随着大军入了蜀,却丢下一家老小在关外,这一别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得到,又怎么能笑得出来。
但刘邦却没有太在意,对于这生平第一座将属于自己的宫殿,他兴致勃勃,站在边上,手持马鞭便指点着这里该建什么,那里想有个什么,又忙着催那些谋士把他的这些想法记下来,日后交代工匠们照样实施。
“别的倒也罢了,咱们这主殿一定要比得上秦王宫,至少得建三级地台,这才够气派。”刘邦咂着嘴道。
萧何听到这里,终于皱了一下眉,道:“汉王,如此算来,建这座宫殿的花费实在是太大了,咱们初来乍到,立足未稳,家底也不丰厚,却处处都要用钱,这……”他迟疑了一下,没有说下去。
“呃……”刘邦呆了一下,显然有些扫兴,“这样啊,那老萧你和曹参商量着看怎么办才好,”顿了顿,忍不住又道:“实在要省钱,那就少盖几间房子,反正我身边人也不多,够住就行。就是,那个,那个主殿啊,我还是想修够三级,要够高,不然的话,这哪里能算得上是王宫啊。”
这显然已经是他的底线了,萧何低头盘算了一会儿,觉得如果在别的地方省下钱来,修这座三级台地的主殿倒也勉强可以,终于点头道:“是。”
---------------------------------------
听到这个消息,我在心里暗暗想象了一下四周建筑都平淡普通,唯有中间耸起一座高大主殿的王宫模样,忍不住摇了摇头,觉得着实有些突兀。其实以我们现在的财力物力,根本没有能力建设如此规模的宏伟宫殿,倒不如索性建成小巧雅致的,像日后的苏式园林建筑,倒也别有一种风格。只不过刘邦这一生见过最完美的建筑是秦王宫,哪知道苏州园林清秀婉约的气度,一味追求高大、华美便也很自然了。
原想和刘邦说说这点想法,但想到正和他的冷战,便懒得去管他在干什么了。又想,刘邦想修这座高台主殿也未必不好,至少说明他心中还有股强烈的**,那苏州园林虽美妙,却是归隐养老的所在,真要住进那里,只怕他就要乐不思归了,倒不如现在由着他去折腾。
何况我现在确实也忙得顾不上管刘邦的事。
栈道烧毁之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审食其派出心腹手下搜索出蜀之路。因为依稀记得韩信后来是暗渡陈仓取的关中,便示意他们往陈仓一带打探,一旦寻到通途,立刻派人与张良联系,告知他入蜀秘道所在。至少当张良有什么消息想传给我们时,也能有个途径相通。
第二件事就是派人到成都城将当初从咸阳迁入蜀中的关中百工接到南郑。说到成都城,当时我听到这个名字时很吃了一惊,奇怪怎么这个时候居然就有了成都的名字,依我到这个世界的经验,现在的地名与两千多年以后差别很大,有的名字完全不同,有的名同地不同,还有的地方现在根本就没什么正式的名字,所以乍听到成都二字,简直是又惊又喜。
我对历史的细节一向模糊,只知道刘邦入蜀,具体落脚哪里却不清楚,心想着成都这时候就已经是个大城了,可能性实在很大,所以把入蜀的目的地定在了成都。刘、吕两姓家族早已迁了过去,连萧何搜罗的那些典籍户册以及我搜罗的那些百工人等也都迁到了成都,结果这会儿还要从成都迁回南郑,很费了些周折。
而第三件事就是让叶小七带着交到他手里的那些人悄悄来南郑。目前他手里有两批人,一批是从秦王宫里选出的那些女子,还有一批就是最近才从各地挑出来准备训练成天隼的近百名少年。在我未入蜀之前,对这些人的训练都是由叶小七负责。我并非是不相信他,但对这些人的培训我还有着自己的想法,所以才让叶小七分两批将这些人暗地里送到南郑,找两处秘密的地方分别安置下来。当然那些女子上路前都和以前一样进行了最简单的易容,弄丑了不少,否则这么一大队美女走在路上,那还不轰动整个巴蜀?想悄没声息的进南郑根本不可能。
但这些事一时半会儿也难有结果,当刘邦在准备建筹他的王宫时,我也带着审食其、萧尚在南郑城内城外闲逛,看看市井风情,探探南郑究竟有些什么出产。
查探的结果让我简直大喜过往,因为我居然看到了稻米。在这个时期,各地的粮食作物主要还是以黍、麦等旱田作物为主,稻米只在靠近南越,温湿度都较高的地方零星有种,我虽听说过,却从没见过。可怜我上一世生在江南,是吃稻米长大的,到了这一世,却二十多年都没吃过,今日乍见,怎不欢喜得似得了宝贝一般。更让人高兴的事,稻米在汉中盆地这里居然和黍、麦一样是主要粮食作物,而并非只是少量生产仅供权贵食用,这当真是让我以后吃米也吃得心安了。
而在南郑的集市之上,货品种类之齐全更令人难以想象这里居然是人们心中偏僻蛮荒的巴蜀。不仅有本地出产雕刻精美的青铜器,还有自关中运来的铁器,自蜀中运来的漆器、竹器、织锦,远自缅、印而来的玉石、象牙等等,还有些行商索性将大小不一的原生状小金块、未经雕琢的玉石摆在货摊之上,以货易货,竟也无人对其生出歹意。细打听之下,才知汉中竟是金矿集中之地,玉石出产也不少,所以当地人都看得惯了,也不觉得如何稀奇,反而觉得从关中运来的各种铁器更加珍贵实用。
-----------------
大家国庆节好啊:)
顺便说一声,吕汉打算在国庆节以后正式上架,所以国庆节七天会更新到我曾答应大家的40万字标准(现在大概39万左右),也就是说大概会更新一万字左右。嘿嘿,大家不要说我懒哦,我也想休息休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