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鲁迪是教廷国中部的一座城市,人口约2o万。这座城市虽然不大,但是在数百年来却是相当的有名。无数艺术家、建筑学家,甚至科学家曾经聚集在这里,向世人展示他们无以伦比的才华。至今整座城市内部依旧保存着各种各样的艺术雕像以及精美建筑物,光博物馆就有五座之多。可以说,菲鲁迪是整个由诺斯大陆的文化源地。
从战略层面上来讲,菲鲁迪可以说是教廷国都诺尔曼的北面门户,一旦突破了这座城市,兰诺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到诺尔曼城下。
正因为如此,当兰诺军靠近菲鲁迪城的时候,原本呈一盘散沙的教廷军终于再一次被聚集了起来。如今这座城市内已经拥有一支人数过3万的正规军,再加上从国内四处赶来的,由信徒组成的民兵队伍,守军的总数一共过了8万。
菲鲁迪本身也拥有一座高耸的、历史悠久的城墙,然而大概是清楚用城墙挡不住兰诺军火炮的缘故,城头上完全看不到严阵以待的弓弩手以及警戒的巡逻兵,就连城墙正中的那座大门也完全是洞开的。
望着城门后那隐隐约约的,萧瑟的街道,站在城外兰诺军营地内的罗斯库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毛。
“何少校,你对这座城市目前的态势有什么看法?”
烈龙谋士何青平既然已经正式加入了兰诺国籍,并且成为了一名军人,自然也明白自己应尽的职责。无论是在伯兰顿城外,还是入侵教廷国之后,何青平都经常出现在罗斯库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此时听到长官的问话,何青平低头略微思索了一番,然后说道:
“从先前外事局提供的情报来看,这座菲鲁迪市与我们先前攻入的几座城市不同,城中应该驻扎着不少守军。如今在城头上见不着敌人的踪影,那么对方多半是清楚城墙挡不住我军的火炮,故而退缩在城中深处,意图等我军入城之后,再动突然袭击。”
这种大开城门,引敌军入城,然后关门打狗的办法,是烈龙帝国兵书上常见的战术,何青平自然十分清楚。
如果兰诺军和攻击之前的那几座城市时一样,冒然冲进城内的话,埋伏在其中的众多敌人必定会让兰诺人吃尽苦头,就算兰诺最终将这座城市占领,恐怕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好在有对外事务局特工的帮助,兰诺军的情报工作一直都做到十分完善。实际上在抵达这座城市的前一天,罗斯库就已经收到了城中敌军兵力的详细情报。
既然明知道城内有敌人,罗斯库自然不会没头没脑的闯进去。
只不过,并没有太多攻城经验的罗斯库,此时也想不出一个好法子,用最小的代价拿下这座城市。
“看样子,敌人是想和我们打巷战了。”罗斯库望着眼前的城市,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何青平说话。
“敌人比我军更熟悉这座城市的道路布局,如果对方在城中四处埋伏,并且采用游击战术,我军的武器虽利,却也不一定就能占到好处。”
何青平既然身为参谋,自然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
罗斯库闻言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当初伯明顿上将指挥第七军团和第四军团,面对英德克人强大的火力,也能够在伯兰顿城中坚守数十天。如果这菲鲁迪城里的敌人也学会了这一手,那可真有些麻烦。”
“敌人如果依城坚守,最妥当的法子就是断绝城市与外界的联系,将城中敌军围困个一两个月,等对方弹尽粮绝了,自然会弃城突围……”
“这个法子我们已经在伯兰顿城用过一次,”罗斯库很快就反驳道,“再用一次的话,敌人说不定就会有破解的途径。说到底这是他们自己的城市,如果他们想要从外界往城中运粮运水,我们不一定能拦得住。更何况,我军如今是深入敌境,多拖延一天,就多一分危险……总之得找一个战决的法子。”
“殿下想要战决,下官倒是有一个法子,就是不知殿下同不同意。”
何青平沉思了一会儿,忽然这样说道。
“哦?”罗斯库有些感兴趣的问道:“什么法子,有什么不妥吗?”
何青平既然会认为罗斯库不一定会同意他的提议,那么这个提议应该是有些乎常规。
“我们仍然可以利用那些火炮……”
一边说着,何青平一边指着不远处的炮兵营说道:
“攻城炮可以轰塌敌人的城墙,对建筑物同样具有杀伤力。我军入城之后,为可以步步为营、徐徐推进。一旦遇着了藏有敌人伏兵的建筑物,就用火炮将其摧毁。这样的话,敌人的伏兵再多,也无法对我们造成威胁。”
听到这个法子,罗斯库先是一喜,尔后又皱起了眉头,他摸了摸下巴上的胡渣说道:
“这个方法自然是秒,可是火炮威力太大,若是失准击中到普通平民的居所,那么住在当中的非战斗人员岂不是要遭殃?”
“敌人既然是打算依托城市与我军决战,本身就有利用平民当挡箭牌的意图。”何青平苦笑道,“如果我军攻城,当中的平民出现死伤也是无法避免的。”
虽然这么说,罗斯库却依旧拿不定主意,他原本就不是一个狠心的人。上个月在伯兰顿城外对其中的数万居民见死不救,已经让他的良心大感不安。所以在进入教廷国的前一段时间里,罗斯库一直都小心翼翼地约束着全军士兵,命令他们不要找平民的麻烦。每当进入一座城市,罗斯库洗劫的对象也都是宗教场所,从来没有抢夺过平民财物,就连贵族也绝少打搅。
可如今何青平居然提议用火炮开路,逐步夺取这座城市!这个办法虽好,却让罗斯库很难下定决心。一来如果在城中动用火炮,在杀死敌人之余,肯定会造成城内无辜市民遇难。如果平民死伤大多,不仅罗斯库会感到自责,兰诺帝国也势必会遭到舆论的谴责,罗斯库回国之后更无法面对阿尔琳娜。二来菲鲁迪作为一座充满了艺术与文化气息的城市,一直都是罗斯库所向往的地方。以前在当老师的时候,罗斯库总是想着抽出时间来,到菲鲁迪游玩一番,看看城中那些名家的艺术杰作。如今罗斯库真的来到了这座城市面前,却是以一个侵略者的身份,这一点本身就让他感到颇为无奈,若再让他亲手摧毁这座城市,那可就太痛苦了!
罗斯库一边思考着,脸上的表情也是阴晴不定。这个计划的倡导者何青平只是在一旁看着,并没有继续说服罗斯库同意这个计划。这是由于何青平清楚自己在伯兰顿城外的那个提议,已经给亲王殿下增添的不少苦恼,尽管亲王殿下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何青平,但是他在提供建议的时候,也越来越谨慎了。
正当罗斯库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的护卫之一,之前一直就跟在旁边莫高塔拉族战士托尼突然凑过来说道:
“殿下,有什么好考虑的?敌人在伯兰顿城杀了咱们那么多平民,咱们现在失手杀掉他们一些平民,也算是不上过分!”
看来托尼也和何青平一样,已经将自己当做是一个兰诺人来看到,说话的时候也是一口一个“咱们”了。
托尼所在的塔拉族虽然是莫高人中最弱的一支,却依旧留有不少残暴的血性,在他看来战争期间死一些平民,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事,更不需要因此而瞻前顾后。
不过托尼的这一番话也有着几分道理,这一次罗斯库远征教廷国,其中一个就是为伯兰顿城内死去的那二十万无辜市民讨回公道。兰诺里斯大帝曾经说过,“敌屠我一村,我必屠敌一城。”现在伯兰顿整个都被教廷给毁灭了,按理说身为兰诺人的罗斯库应该将教廷人全部杀光才对——当然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
“这是越想越麻烦……”罗斯库轻轻敲了敲自己的额头,同时也下定了决心。
教廷在兰诺犯下了那么大的罪,理应受到惩罚才对。罗斯库这样想着,然后向身边的犹比罗斯少将说道:
“派人用箭矢向城内散传单,告诉里面的守军,给他们12个小时疏散普通民众,12个小时之后,我军将不会为城中的非战斗人员的安全负责!”
罗斯库也清楚就算有这样的最后通牒,城中的市民也不一定会全部撤离。但是提前向对方说一声,总比一句话不说就开打更加妥当。
攻城之前先向城内送传单这样的做法自古有之,当初兰诺女皇围困帝都法雷的时候,罗斯库就用热气球向法雷城内散过传单。有过同样经历的犹比罗斯少将这一次更加轻车熟路,尽管此地并没有印刷器械,但是兰诺军数万的人力。很快的,一万份用利比尼斯语写就的告示书就已经准备妥当。
负责将这一万份告示书投入城内的,是第41军的弩箭团。士兵们将一份告示书缠在弩箭之上,然后通过金属十字弩将其射入城墙之内。由于此刻菲鲁迪的城墙上兵没有敌人的远程步兵,所以兰诺的士兵们十分顺利的就完成了这一项工作。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告示书送到城内的时间是下午4点,也就是说如果严格守时的话,兰诺军要等到明早的凌晨4点才能够攻城。
兰诺人的最后通牒并没有让菲鲁迪市陷入混乱,和罗斯库料想中的一样,从8月14日傍晚到8月15日清晨,虽然陆陆续续地一直都有市民从城中走出来,但是他们的总数并不算多。一部分原因大概是由于城中的居民担心城外被神职人员描述成恶魔的兰诺人会出尔反尔,趁他们出城的时候将他们杀死。而更大的原因则是许多市民根本就没有离开家园的打算。
15日凌晨3点半,一宿未眠的罗斯库看完刚刚从城内外事局特工送来的最新情报,然后揉了揉红的双眼,轻轻叹了一口气。
城中的局面并没有太大的改观,12个小时之内,只有大约两万人离开了这座城市。也就是说至少还有15万人与守军一起,留在了菲鲁迪市当中。而外事局的情报表明,罗斯库下令散的告示似乎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在一些神职人员的教唆和煽动之下,留在城中的市民认为那份告示是对自己的侮辱。许多原本留在家中的市民也因此拿起了武器加入民兵的队伍,宣布誓死抵抗兰诺人的侵略。
“狂热的信徒果然是最可怕的群体。”罗斯库颇为无奈的感叹到,他看了看手中的怀表,然后向一直都站在附近的炮兵指挥官波拿巴准将说道:
“差不多是时间了,准备攻城!”
尽管菲鲁迪市的城门一直都是洞开的,但是要想施行罗斯库与何青平制定的计划,兰诺军需要更开阔的场地。因此在15日凌晨4点的时候,波拿巴准将下令手下的15门攻城炮,向菲鲁迪北面的城墙进行了全方面的轰炸。
橘黄色的火光再加上震耳欲聋的轰鸣整整持续了三十分钟,15门攻城炮在这期间向菲鲁迪的城墙倾泻了数百炮弹。威力强大的炮弹在集中石头磊成的城墙之后,立刻就生了猛烈的爆炸。在一阵阵地动山摇之中,菲鲁迪城北面那道自从建成以后,就很少受到攻击的城墙编外安全崩塌了。
猛烈的轰炸很明显的震慑住了城内守军的心神,当炮火停歇、谣言散尽之后,这座仍旧居住着二十万人的城市寂静的出奇。
然而不久之后,这寂静就被城外数万兰诺士兵的军靴踏地声给打破了。
由于菲鲁迪北面的城墙已经不复存在,因此7万多名兰诺士兵有足够的空间来组成长长的阵线,不急不缓地向城中推进。
菲鲁迪的守军果然是打算利用城市的地形埋伏兰诺军,当冲在最前面的先锋部队进入城市的范围当中之后,立刻就遭到了从四面八方射过来的箭雨袭击。
“叫托普小队立刻撤回来。”
托普上尉和他的骑兵小队一直都在亲卫军当中充当侦查和前锋探路的角色,因此最近进入菲鲁迪城中的就是他们。
罗斯库在后面用望远镜眼看着一支支羽箭从托普和他的战友身边飞过,有的人甚至当场中箭毙命。这让罗斯库不由得一阵心惊肉跳,毕竟托普上尉是他的熟人,甚至还救过他的性命。
“2号攻城炮,12点钟方向,开火!”
“3号攻城炮,瞄准1o点钟方向的那幢三层楼房,开火!”
城中守军在袭击托普小队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等托普和他的战友们撤回来之后,炮兵指挥官波拿巴准将立刻就出了炮击的命令。
只听得“轰、轰”两声炮响,埋伏着不少教廷守军的两幢建筑物就在硝烟中化为废墟。然而埋伏在当中的教廷士兵并没有全部死光,还未等建筑物倒塌引的尘烟散尽,就见到十几个教廷士兵挥舞着武器,叫喊着冲杀了过来。
“第一排,射击!”
下达命令的是一名亲卫军上尉,手持先进火器的亲卫军士兵早早的就守在了炮兵的前面,那几名被炮火逼出藏身之地,势单力薄的教廷士兵还没来得及跑出去几步,就被一排弹丸轰成了马蜂窝。
就这样,兰诺大军以火炮开路,缓慢而又坚定的向菲鲁迪市内进,沿途虽然遇到了无数幢藏有教廷军士兵的建筑物,但是在兰诺人强硬的手段之下,这些人往往只来得及射一轮箭矢、起一次冲锋,紧接着就被火枪和火炮收割了灵魂。
被无情的炮火带走生命的不仅仅只有正在与兰诺军作战的教廷军士兵,随着一幢幢建筑物的轰然倒塌,被掩埋在当中的平民也越来越多。毕竟兰诺军的炮火虽然准确,却并不是百百中的,炮弹有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偏离预定的轨道,击中并非炮兵指挥官本意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当中也往往居住着无辜的平民。
另一方面,随着兰诺军的深入,所遇到的抵抗也越来越猛,士兵们如果走的太靠前,又或者稍不留神,就会被暗藏在附近的教廷军偷袭。战友们的不断死亡让生者也异常的紧张和敏感起来,有的时候兰诺的士兵看到前方某幢建筑物当中有人影晃动,就会迫不及待的叫来炮兵对那建筑物进行轰击。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提前消除隐患,却大大增加了误伤无辜的可能性。有的时候一轮炮击过后,在废墟当中可能连一具穿着教廷军军服的尸体也找不到。
兰诺军强硬的手段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自身的伤亡,同时也提高了攻城的效率。到了15日正午时分,整座菲鲁迪城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区域落入了兰诺人的控制当中。
但是,兰诺军的这一做法,也造成了无数仍留在城中的平民伤亡,由于大量的尸体都被掩埋在了倒塌的建筑当中,因此直至后来罗斯库最终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他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平民丧生在他所指挥的攻城战斗当中。
从战略层面上来讲,菲鲁迪可以说是教廷国都诺尔曼的北面门户,一旦突破了这座城市,兰诺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到诺尔曼城下。
正因为如此,当兰诺军靠近菲鲁迪城的时候,原本呈一盘散沙的教廷军终于再一次被聚集了起来。如今这座城市内已经拥有一支人数过3万的正规军,再加上从国内四处赶来的,由信徒组成的民兵队伍,守军的总数一共过了8万。
菲鲁迪本身也拥有一座高耸的、历史悠久的城墙,然而大概是清楚用城墙挡不住兰诺军火炮的缘故,城头上完全看不到严阵以待的弓弩手以及警戒的巡逻兵,就连城墙正中的那座大门也完全是洞开的。
望着城门后那隐隐约约的,萧瑟的街道,站在城外兰诺军营地内的罗斯库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毛。
“何少校,你对这座城市目前的态势有什么看法?”
烈龙谋士何青平既然已经正式加入了兰诺国籍,并且成为了一名军人,自然也明白自己应尽的职责。无论是在伯兰顿城外,还是入侵教廷国之后,何青平都经常出现在罗斯库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此时听到长官的问话,何青平低头略微思索了一番,然后说道:
“从先前外事局提供的情报来看,这座菲鲁迪市与我们先前攻入的几座城市不同,城中应该驻扎着不少守军。如今在城头上见不着敌人的踪影,那么对方多半是清楚城墙挡不住我军的火炮,故而退缩在城中深处,意图等我军入城之后,再动突然袭击。”
这种大开城门,引敌军入城,然后关门打狗的办法,是烈龙帝国兵书上常见的战术,何青平自然十分清楚。
如果兰诺军和攻击之前的那几座城市时一样,冒然冲进城内的话,埋伏在其中的众多敌人必定会让兰诺人吃尽苦头,就算兰诺最终将这座城市占领,恐怕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好在有对外事务局特工的帮助,兰诺军的情报工作一直都做到十分完善。实际上在抵达这座城市的前一天,罗斯库就已经收到了城中敌军兵力的详细情报。
既然明知道城内有敌人,罗斯库自然不会没头没脑的闯进去。
只不过,并没有太多攻城经验的罗斯库,此时也想不出一个好法子,用最小的代价拿下这座城市。
“看样子,敌人是想和我们打巷战了。”罗斯库望着眼前的城市,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何青平说话。
“敌人比我军更熟悉这座城市的道路布局,如果对方在城中四处埋伏,并且采用游击战术,我军的武器虽利,却也不一定就能占到好处。”
何青平既然身为参谋,自然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
罗斯库闻言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当初伯明顿上将指挥第七军团和第四军团,面对英德克人强大的火力,也能够在伯兰顿城中坚守数十天。如果这菲鲁迪城里的敌人也学会了这一手,那可真有些麻烦。”
“敌人如果依城坚守,最妥当的法子就是断绝城市与外界的联系,将城中敌军围困个一两个月,等对方弹尽粮绝了,自然会弃城突围……”
“这个法子我们已经在伯兰顿城用过一次,”罗斯库很快就反驳道,“再用一次的话,敌人说不定就会有破解的途径。说到底这是他们自己的城市,如果他们想要从外界往城中运粮运水,我们不一定能拦得住。更何况,我军如今是深入敌境,多拖延一天,就多一分危险……总之得找一个战决的法子。”
“殿下想要战决,下官倒是有一个法子,就是不知殿下同不同意。”
何青平沉思了一会儿,忽然这样说道。
“哦?”罗斯库有些感兴趣的问道:“什么法子,有什么不妥吗?”
何青平既然会认为罗斯库不一定会同意他的提议,那么这个提议应该是有些乎常规。
“我们仍然可以利用那些火炮……”
一边说着,何青平一边指着不远处的炮兵营说道:
“攻城炮可以轰塌敌人的城墙,对建筑物同样具有杀伤力。我军入城之后,为可以步步为营、徐徐推进。一旦遇着了藏有敌人伏兵的建筑物,就用火炮将其摧毁。这样的话,敌人的伏兵再多,也无法对我们造成威胁。”
听到这个法子,罗斯库先是一喜,尔后又皱起了眉头,他摸了摸下巴上的胡渣说道:
“这个方法自然是秒,可是火炮威力太大,若是失准击中到普通平民的居所,那么住在当中的非战斗人员岂不是要遭殃?”
“敌人既然是打算依托城市与我军决战,本身就有利用平民当挡箭牌的意图。”何青平苦笑道,“如果我军攻城,当中的平民出现死伤也是无法避免的。”
虽然这么说,罗斯库却依旧拿不定主意,他原本就不是一个狠心的人。上个月在伯兰顿城外对其中的数万居民见死不救,已经让他的良心大感不安。所以在进入教廷国的前一段时间里,罗斯库一直都小心翼翼地约束着全军士兵,命令他们不要找平民的麻烦。每当进入一座城市,罗斯库洗劫的对象也都是宗教场所,从来没有抢夺过平民财物,就连贵族也绝少打搅。
可如今何青平居然提议用火炮开路,逐步夺取这座城市!这个办法虽好,却让罗斯库很难下定决心。一来如果在城中动用火炮,在杀死敌人之余,肯定会造成城内无辜市民遇难。如果平民死伤大多,不仅罗斯库会感到自责,兰诺帝国也势必会遭到舆论的谴责,罗斯库回国之后更无法面对阿尔琳娜。二来菲鲁迪作为一座充满了艺术与文化气息的城市,一直都是罗斯库所向往的地方。以前在当老师的时候,罗斯库总是想着抽出时间来,到菲鲁迪游玩一番,看看城中那些名家的艺术杰作。如今罗斯库真的来到了这座城市面前,却是以一个侵略者的身份,这一点本身就让他感到颇为无奈,若再让他亲手摧毁这座城市,那可就太痛苦了!
罗斯库一边思考着,脸上的表情也是阴晴不定。这个计划的倡导者何青平只是在一旁看着,并没有继续说服罗斯库同意这个计划。这是由于何青平清楚自己在伯兰顿城外的那个提议,已经给亲王殿下增添的不少苦恼,尽管亲王殿下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何青平,但是他在提供建议的时候,也越来越谨慎了。
正当罗斯库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的护卫之一,之前一直就跟在旁边莫高塔拉族战士托尼突然凑过来说道:
“殿下,有什么好考虑的?敌人在伯兰顿城杀了咱们那么多平民,咱们现在失手杀掉他们一些平民,也算是不上过分!”
看来托尼也和何青平一样,已经将自己当做是一个兰诺人来看到,说话的时候也是一口一个“咱们”了。
托尼所在的塔拉族虽然是莫高人中最弱的一支,却依旧留有不少残暴的血性,在他看来战争期间死一些平民,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事,更不需要因此而瞻前顾后。
不过托尼的这一番话也有着几分道理,这一次罗斯库远征教廷国,其中一个就是为伯兰顿城内死去的那二十万无辜市民讨回公道。兰诺里斯大帝曾经说过,“敌屠我一村,我必屠敌一城。”现在伯兰顿整个都被教廷给毁灭了,按理说身为兰诺人的罗斯库应该将教廷人全部杀光才对——当然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
“这是越想越麻烦……”罗斯库轻轻敲了敲自己的额头,同时也下定了决心。
教廷在兰诺犯下了那么大的罪,理应受到惩罚才对。罗斯库这样想着,然后向身边的犹比罗斯少将说道:
“派人用箭矢向城内散传单,告诉里面的守军,给他们12个小时疏散普通民众,12个小时之后,我军将不会为城中的非战斗人员的安全负责!”
罗斯库也清楚就算有这样的最后通牒,城中的市民也不一定会全部撤离。但是提前向对方说一声,总比一句话不说就开打更加妥当。
攻城之前先向城内送传单这样的做法自古有之,当初兰诺女皇围困帝都法雷的时候,罗斯库就用热气球向法雷城内散过传单。有过同样经历的犹比罗斯少将这一次更加轻车熟路,尽管此地并没有印刷器械,但是兰诺军数万的人力。很快的,一万份用利比尼斯语写就的告示书就已经准备妥当。
负责将这一万份告示书投入城内的,是第41军的弩箭团。士兵们将一份告示书缠在弩箭之上,然后通过金属十字弩将其射入城墙之内。由于此刻菲鲁迪的城墙上兵没有敌人的远程步兵,所以兰诺的士兵们十分顺利的就完成了这一项工作。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告示书送到城内的时间是下午4点,也就是说如果严格守时的话,兰诺军要等到明早的凌晨4点才能够攻城。
兰诺人的最后通牒并没有让菲鲁迪市陷入混乱,和罗斯库料想中的一样,从8月14日傍晚到8月15日清晨,虽然陆陆续续地一直都有市民从城中走出来,但是他们的总数并不算多。一部分原因大概是由于城中的居民担心城外被神职人员描述成恶魔的兰诺人会出尔反尔,趁他们出城的时候将他们杀死。而更大的原因则是许多市民根本就没有离开家园的打算。
15日凌晨3点半,一宿未眠的罗斯库看完刚刚从城内外事局特工送来的最新情报,然后揉了揉红的双眼,轻轻叹了一口气。
城中的局面并没有太大的改观,12个小时之内,只有大约两万人离开了这座城市。也就是说至少还有15万人与守军一起,留在了菲鲁迪市当中。而外事局的情报表明,罗斯库下令散的告示似乎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在一些神职人员的教唆和煽动之下,留在城中的市民认为那份告示是对自己的侮辱。许多原本留在家中的市民也因此拿起了武器加入民兵的队伍,宣布誓死抵抗兰诺人的侵略。
“狂热的信徒果然是最可怕的群体。”罗斯库颇为无奈的感叹到,他看了看手中的怀表,然后向一直都站在附近的炮兵指挥官波拿巴准将说道:
“差不多是时间了,准备攻城!”
尽管菲鲁迪市的城门一直都是洞开的,但是要想施行罗斯库与何青平制定的计划,兰诺军需要更开阔的场地。因此在15日凌晨4点的时候,波拿巴准将下令手下的15门攻城炮,向菲鲁迪北面的城墙进行了全方面的轰炸。
橘黄色的火光再加上震耳欲聋的轰鸣整整持续了三十分钟,15门攻城炮在这期间向菲鲁迪的城墙倾泻了数百炮弹。威力强大的炮弹在集中石头磊成的城墙之后,立刻就生了猛烈的爆炸。在一阵阵地动山摇之中,菲鲁迪城北面那道自从建成以后,就很少受到攻击的城墙编外安全崩塌了。
猛烈的轰炸很明显的震慑住了城内守军的心神,当炮火停歇、谣言散尽之后,这座仍旧居住着二十万人的城市寂静的出奇。
然而不久之后,这寂静就被城外数万兰诺士兵的军靴踏地声给打破了。
由于菲鲁迪北面的城墙已经不复存在,因此7万多名兰诺士兵有足够的空间来组成长长的阵线,不急不缓地向城中推进。
菲鲁迪的守军果然是打算利用城市的地形埋伏兰诺军,当冲在最前面的先锋部队进入城市的范围当中之后,立刻就遭到了从四面八方射过来的箭雨袭击。
“叫托普小队立刻撤回来。”
托普上尉和他的骑兵小队一直都在亲卫军当中充当侦查和前锋探路的角色,因此最近进入菲鲁迪城中的就是他们。
罗斯库在后面用望远镜眼看着一支支羽箭从托普和他的战友身边飞过,有的人甚至当场中箭毙命。这让罗斯库不由得一阵心惊肉跳,毕竟托普上尉是他的熟人,甚至还救过他的性命。
“2号攻城炮,12点钟方向,开火!”
“3号攻城炮,瞄准1o点钟方向的那幢三层楼房,开火!”
城中守军在袭击托普小队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等托普和他的战友们撤回来之后,炮兵指挥官波拿巴准将立刻就出了炮击的命令。
只听得“轰、轰”两声炮响,埋伏着不少教廷守军的两幢建筑物就在硝烟中化为废墟。然而埋伏在当中的教廷士兵并没有全部死光,还未等建筑物倒塌引的尘烟散尽,就见到十几个教廷士兵挥舞着武器,叫喊着冲杀了过来。
“第一排,射击!”
下达命令的是一名亲卫军上尉,手持先进火器的亲卫军士兵早早的就守在了炮兵的前面,那几名被炮火逼出藏身之地,势单力薄的教廷士兵还没来得及跑出去几步,就被一排弹丸轰成了马蜂窝。
就这样,兰诺大军以火炮开路,缓慢而又坚定的向菲鲁迪市内进,沿途虽然遇到了无数幢藏有教廷军士兵的建筑物,但是在兰诺人强硬的手段之下,这些人往往只来得及射一轮箭矢、起一次冲锋,紧接着就被火枪和火炮收割了灵魂。
被无情的炮火带走生命的不仅仅只有正在与兰诺军作战的教廷军士兵,随着一幢幢建筑物的轰然倒塌,被掩埋在当中的平民也越来越多。毕竟兰诺军的炮火虽然准确,却并不是百百中的,炮弹有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偏离预定的轨道,击中并非炮兵指挥官本意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当中也往往居住着无辜的平民。
另一方面,随着兰诺军的深入,所遇到的抵抗也越来越猛,士兵们如果走的太靠前,又或者稍不留神,就会被暗藏在附近的教廷军偷袭。战友们的不断死亡让生者也异常的紧张和敏感起来,有的时候兰诺的士兵看到前方某幢建筑物当中有人影晃动,就会迫不及待的叫来炮兵对那建筑物进行轰击。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提前消除隐患,却大大增加了误伤无辜的可能性。有的时候一轮炮击过后,在废墟当中可能连一具穿着教廷军军服的尸体也找不到。
兰诺军强硬的手段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自身的伤亡,同时也提高了攻城的效率。到了15日正午时分,整座菲鲁迪城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区域落入了兰诺人的控制当中。
但是,兰诺军的这一做法,也造成了无数仍留在城中的平民伤亡,由于大量的尸体都被掩埋在了倒塌的建筑当中,因此直至后来罗斯库最终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他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平民丧生在他所指挥的攻城战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