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惊了半天才道:“杨暕派来的?”
杜杀点了点头。
为什么都针对我呢?我不太明白。
杜杀道:“为了你手上的一样东西。”
我手上的东西?想了好一会儿,我心下一惊,难道这两个人都要造反不成?
想到这里我又问道:“那他为什么要杀我?”
杜杀道:“他想杀你,你早就死了。”
这句话倒没说错。我自以为剑术不错,可在仇不度面前简直不值一提,他的剑术高出我太多了。这样说来,我以后的麻烦可就大了。
杜杀见我沉默不语,又道:“你不用担心。”
我其实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在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前,谁也不可能真的把我怎么样。
大业八年正月,杨广正式下诏出征高句丽。
举国出兵,号称两百万,实际兵力约一百一十多万,而为了供应这些士卒的粮草,杨广征调的民夫则两倍于此。
我在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在随杨义臣赴辽东的征途上,杨广倾全国之力,把所有能想到的人都征到军中,也不管我是不是守孝在家。
他还亲自坐镇,担任了军队的总指挥,将军队划为左右各十二军,同时出发抵达辽水不同的地方,每军各有正副将军一人,直接听命于杨广本人。
杨义臣这支军队需要到达的是肃慎道,我做了副将,这是最让我意外的事,因为以我行军打仗的资历,这个位置我根本是没有资格的。在这个军队里还有因在军中任职而很久不见的韦挺。
韦挺告诉我说,我之所以会被杨广选中来做这一路军的副将,是杨义臣向杨广进言,说我勇略有胆识的结果。
我有觉得奇怪了,当时打吐谷浑的时候,我根本没立什么功,而且因为追击伏允,在突厥滞留了大半年,他是怎么看上了我的勇略的?
我们走了一两个月才到达目的地,东北的初春仍然冷得很,每天都有士卒冻死的噩耗传到中军,杨义臣每次听完都一脸无奈,我有时候看看韦挺,只觉得如此兴师动众的大规模征讨只怕要失败。其实韦挺和我抱有同样的看法。
面对着结冰的辽水和辽水对岸的土地,我不是很明白杨广如此殚精竭虑是为了什么。
韦挺见我经常一个人立在军帐外出神,有一次终于忍不住走过来问道:“你在看什么呢?”
我指着远方的土地道:“你说,我们浪费这么多人力物力,是为了什么?”
韦挺笑着指正我道:“你说错了,不是我们,是他。”
我苦笑道:“不错,是他。那他又是为了什么?”
韦挺笑道:“高句丽国王高元藐视隋廷,不遵藩礼,皇上自然要给他一个教训。”
我摆手道:“你看,辽水宽广,本就不易渡。加上如此兴师,高丽王廷一定已经知道了消息。他们既然敢不遵藩国之礼,说明他们有一定的实力。倘若他们据险以守,趁我们渡水之时击之,那我们的胜算就很小了。”
韦挺点头道:“而且御帐距前阵相去太远,消息相隔,战场上情势千变万化,岂是皇上在御帐中便能窥见全貌的。我一直就认为,既有统兵之权,便应当因地制宜,兼行调度之职。但是目前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我以为,此战必败。”他说着看了我一眼,目光中露出一丝悲悯。
我很清楚,这悲悯的对象,是我们身后百万将士的性命,或许还包括了我们自己。
“兵部段尚书前不久在途中染病而逝,在临终前曾上书陛下,请陛下轻兵急进,直取平壤,随后再定辽东诸郡。”身后杨义臣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听了我们的消极对话也不加训斥,只叹了几声道,“可惜陛下为了……不愿听取。”
韦挺转身拱手道:“将军恕罪。”
杨义臣哈哈一笑,握住了韦挺的手道:“韦祭酒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我深感佩服,又岂会怪罪?”
我也拱手道:“建成有罪。身为副将,不思破敌之法,却如此怠慢,扰乱军心,实在……”
杨义臣摇摇头道:“军心之乱,不在你二人言语之间。如今陛下一鼓作气,军中虽也有怨言,士气实则高涨。只是陛下严令不可轻进,遇降不杀,纵然再高的士气,也是无用。”
我拱手道:“御驾何时能到?”
杨义臣道:“快了,就在这几日。”
五日之后,御驾到达辽水之畔。事实上全军沿岸驻扎,距离辽水不近,御帐离得就更远了。
我们在浿水西岸驻扎,对岸的高句丽士卒果然据险以守,想要渡河难如登天。
僵持之势延续了半月有余,浮桥早已搭设好了。
杨义臣亲临战阵,我以为他只是充当指挥,没想到他竟然带领士卒冲在最前面。
最前面的一百人在冲过浮桥之后只剩下两个人,后面的一百人又补充上去,我在第四阵中,等我到达对岸的时候,浮桥四周飘着一层尸体,水已经被染红了。
我根本来不及多想,只听得见喊杀之声大作,我几乎是被推着在往前,手中的长剑左劈右砍,身边已经倒下了好几个人。
我涨红了脸四处张望,盯着朝我扑来的人,抱定来一个杀一个的想法,手中的剑不受控制地挥了出去,但是并没有砍到那个人,只削掉了那人的兜鍪,那人继续朝我扑来,一头长发从我脸上拂过,我只觉得腿上猛地刺痛,想也没想就反手将剑插入了他的背心。
我以剑撑着,那人被我钉在地上。
我受了伤,他死了。
我根本来不及歇息就又有人朝我这边而来,我费力拔出剑将死去的人推倒在地,等到他正面朝向我时,一张秀丽的脸与周围的血色显得格格不入,我才意识到,这人竟然是位女子!
她的眼睛睁着,不知道看向哪里,嘴角仍然溢出血来。
我突然有种错觉,像是回到了两仪殿,那被杀的侍女仍然直直地瞪着我,仿佛是在谴责我的十恶不赦。
战场上根本容不得人想这么多。
我在思虑之间左臂又被划了一道,我愤然站起身,反手一剑便刺穿了对方的咽喉。
杜杀点了点头。
为什么都针对我呢?我不太明白。
杜杀道:“为了你手上的一样东西。”
我手上的东西?想了好一会儿,我心下一惊,难道这两个人都要造反不成?
想到这里我又问道:“那他为什么要杀我?”
杜杀道:“他想杀你,你早就死了。”
这句话倒没说错。我自以为剑术不错,可在仇不度面前简直不值一提,他的剑术高出我太多了。这样说来,我以后的麻烦可就大了。
杜杀见我沉默不语,又道:“你不用担心。”
我其实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在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前,谁也不可能真的把我怎么样。
大业八年正月,杨广正式下诏出征高句丽。
举国出兵,号称两百万,实际兵力约一百一十多万,而为了供应这些士卒的粮草,杨广征调的民夫则两倍于此。
我在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在随杨义臣赴辽东的征途上,杨广倾全国之力,把所有能想到的人都征到军中,也不管我是不是守孝在家。
他还亲自坐镇,担任了军队的总指挥,将军队划为左右各十二军,同时出发抵达辽水不同的地方,每军各有正副将军一人,直接听命于杨广本人。
杨义臣这支军队需要到达的是肃慎道,我做了副将,这是最让我意外的事,因为以我行军打仗的资历,这个位置我根本是没有资格的。在这个军队里还有因在军中任职而很久不见的韦挺。
韦挺告诉我说,我之所以会被杨广选中来做这一路军的副将,是杨义臣向杨广进言,说我勇略有胆识的结果。
我有觉得奇怪了,当时打吐谷浑的时候,我根本没立什么功,而且因为追击伏允,在突厥滞留了大半年,他是怎么看上了我的勇略的?
我们走了一两个月才到达目的地,东北的初春仍然冷得很,每天都有士卒冻死的噩耗传到中军,杨义臣每次听完都一脸无奈,我有时候看看韦挺,只觉得如此兴师动众的大规模征讨只怕要失败。其实韦挺和我抱有同样的看法。
面对着结冰的辽水和辽水对岸的土地,我不是很明白杨广如此殚精竭虑是为了什么。
韦挺见我经常一个人立在军帐外出神,有一次终于忍不住走过来问道:“你在看什么呢?”
我指着远方的土地道:“你说,我们浪费这么多人力物力,是为了什么?”
韦挺笑着指正我道:“你说错了,不是我们,是他。”
我苦笑道:“不错,是他。那他又是为了什么?”
韦挺笑道:“高句丽国王高元藐视隋廷,不遵藩礼,皇上自然要给他一个教训。”
我摆手道:“你看,辽水宽广,本就不易渡。加上如此兴师,高丽王廷一定已经知道了消息。他们既然敢不遵藩国之礼,说明他们有一定的实力。倘若他们据险以守,趁我们渡水之时击之,那我们的胜算就很小了。”
韦挺点头道:“而且御帐距前阵相去太远,消息相隔,战场上情势千变万化,岂是皇上在御帐中便能窥见全貌的。我一直就认为,既有统兵之权,便应当因地制宜,兼行调度之职。但是目前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我以为,此战必败。”他说着看了我一眼,目光中露出一丝悲悯。
我很清楚,这悲悯的对象,是我们身后百万将士的性命,或许还包括了我们自己。
“兵部段尚书前不久在途中染病而逝,在临终前曾上书陛下,请陛下轻兵急进,直取平壤,随后再定辽东诸郡。”身后杨义臣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听了我们的消极对话也不加训斥,只叹了几声道,“可惜陛下为了……不愿听取。”
韦挺转身拱手道:“将军恕罪。”
杨义臣哈哈一笑,握住了韦挺的手道:“韦祭酒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我深感佩服,又岂会怪罪?”
我也拱手道:“建成有罪。身为副将,不思破敌之法,却如此怠慢,扰乱军心,实在……”
杨义臣摇摇头道:“军心之乱,不在你二人言语之间。如今陛下一鼓作气,军中虽也有怨言,士气实则高涨。只是陛下严令不可轻进,遇降不杀,纵然再高的士气,也是无用。”
我拱手道:“御驾何时能到?”
杨义臣道:“快了,就在这几日。”
五日之后,御驾到达辽水之畔。事实上全军沿岸驻扎,距离辽水不近,御帐离得就更远了。
我们在浿水西岸驻扎,对岸的高句丽士卒果然据险以守,想要渡河难如登天。
僵持之势延续了半月有余,浮桥早已搭设好了。
杨义臣亲临战阵,我以为他只是充当指挥,没想到他竟然带领士卒冲在最前面。
最前面的一百人在冲过浮桥之后只剩下两个人,后面的一百人又补充上去,我在第四阵中,等我到达对岸的时候,浮桥四周飘着一层尸体,水已经被染红了。
我根本来不及多想,只听得见喊杀之声大作,我几乎是被推着在往前,手中的长剑左劈右砍,身边已经倒下了好几个人。
我涨红了脸四处张望,盯着朝我扑来的人,抱定来一个杀一个的想法,手中的剑不受控制地挥了出去,但是并没有砍到那个人,只削掉了那人的兜鍪,那人继续朝我扑来,一头长发从我脸上拂过,我只觉得腿上猛地刺痛,想也没想就反手将剑插入了他的背心。
我以剑撑着,那人被我钉在地上。
我受了伤,他死了。
我根本来不及歇息就又有人朝我这边而来,我费力拔出剑将死去的人推倒在地,等到他正面朝向我时,一张秀丽的脸与周围的血色显得格格不入,我才意识到,这人竟然是位女子!
她的眼睛睁着,不知道看向哪里,嘴角仍然溢出血来。
我突然有种错觉,像是回到了两仪殿,那被杀的侍女仍然直直地瞪着我,仿佛是在谴责我的十恶不赦。
战场上根本容不得人想这么多。
我在思虑之间左臂又被划了一道,我愤然站起身,反手一剑便刺穿了对方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