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选,其实我自己早就有了,不过仍要做出一副听听他们如何说的样子来,表明自己并非独断专行之人。我现在明白,原来帝王心术其实不过尔尔,只希望朝中能有将自己的心意说出来的人,而古来的昏君其实也并非都是受了佞臣挑拨,比如从前的汉武帝刘彻疑心太子谋反,逼得戾太子自杀,多半也是因为受了太子的威胁,自己心中想要如此,并不全是受了蒙蔽,否则父子之间何至于此?而其后的轮台罪己诏究竟有几分情是真,恐怕也不得而知。
想到此处,我心中一凛,当年老爹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也曾疑心于我,若非我一直都对继承皇位不甚上心,下场是否也与戾太子相类了?不过刘彻与老爹皆是年纪大了,我想自己过了知天命之年,必定不要再做皇帝,将帝位让给承宗便很好。
承宗也长大了,估算日子,冯立派人到江东去请颜不济,应当早有回信,却不知何故到了如今竟还没有半点消息。
在长安做了皇帝之后,我又托人送信给冯立,让他将崔言书和承宗都接到长安来,消息已经传出,可也是没有回信。
子闵每每提及此事,我因存心想给子闵一个惊喜,总是遮掩过,推说大业未定,她们在南方要算比较安全,否则长安一旦再生变数,带着承宗要如何是好。子闵也就不再理论。
因韦挺找不到合适的人,过了两日,在朝会上我便将这个问题交给了群臣议论,议论良久的结果,都认为柴绍可去,可柴绍却当场便推辞不去,理由是生病了。
我心中奇怪,三娘这两日从未提及柴绍生病的事,怎么好端端的突然就生病了?虽然心中疑惑,我仍是不动声色,只轻轻点了点头,命他们再择他人。
自我回长安之后,一向闭门不出,等我做了皇帝,却又来朝贺,可每次朝会都只站在阶下不出一语的陈演寿,听了身边的人一番议论,连连摇头,最后似乎终于忍不住出班奏道:“陛下,既选不出合适的人,微臣倒是替陛下寻得一个,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陈演寿虽然早年也是太子府的幕僚,可他与老爹的关系甚好,不同于裴寂的通达机变,他身在太子府虽确是一心辅佐于我,心底里却认为自己是老爹的人,老爹死后,他明知事情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却装聋作哑,并没有与人议论,直到温振被杀,他也似毫不关心。
此刻,他却站了出来,说话虽隐晦,总比不说得要好,我也好奇他究竟会推荐谁,便问道:“不知陈长史推荐何人?不妨说来一听。”
陈演寿拱手道:“微臣以为,不如陛下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我心中一动,他的提议,正中了我的下怀。我轻轻一笑,却并不理会,只转向众人,想看看众人的反应。
韦挺闻言便有些急不可耐地出列,朝我拱手道:“微臣糊涂,陈长史所言极是。”
陈演寿自从我逃离长安之后,便与我少有往来,他的话不能代表我的意思,可韦挺此时出列附和,却被众人都看在眼里,我没有发怒,也没有反驳,便是等于默认。而且在他们看来,韦挺的意见,其实就可以间接地推知我的意思。
阶下不乏在君王身侧相随多时的人,见了我的反应,立刻便出列附和,我无论如何也没料到事情竟会如此顺利。
只是接下来的一个问题立刻便出现了,我走了,长安怎么办?万一有人趁我不在,袭击后方,抢占了长安,那无论我南征萧铣是胜是败,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样一想,心中便觉得有些犹疑不定,四顾之下,又瞟了瞟柴绍,仔细看去,他其实并没有任何异常。我才明白原来柴绍方才的推让也是因为猜到我想要御驾亲征这一点,因此即便能够领兵,也只好说推辞不去。
事情便这样说定了,朝会散了之后,我单独召见了陈演寿。
陈演寿似乎明知我要找他,不卑不亢地进了两仪殿,朝我躬身下拜,他在太子府时,为太子府长史,名义上是师长,实际上也相当于督导,我明知他朝我下拜十分不妥,便慌忙扶起他道:“陈长史,不必多礼,请坐。”说着指了指一旁的坐榻。
我想了想,命人在桌案的另一边也设一方坐榻,与他相对而坐了,才道:“陈长史,朝会上您提及让我御驾亲征的事,虽然我心中也如此打算,可必得长史提出来,我自己却不敢提,如此,多谢长史好意成全了。”
陈演寿摸着胡子轻轻一笑,道:“皆因他们所择之人,大多不行。我想陛下初即帝位,恐怕少不得要做几件事压服众人之心,擒杀温振便是其中之一了。”
听他如此说,我免不了低下头去。
陈演寿又道:“温振难道当真便该死?非也,他忤逆陛下,陛下若不杀他,何以立威?实不相瞒,从前在太子府,我只见陛下治理国事有方,料定陛下不会是昏庸之辈,因此才不过问此事。如今陛下身为天子,已成定局,只是定居之中仍包含许多变数。”
我点点头道:“长史之言,建成亦知。此次南征,倘若收服南梁,得胜归来,那洛阳一座孤城亦在掌控之中,倘若败了……倘若败了,却不知建成是否还回得来,倘若果真如此,请陈长史多多费心,照拂元吉些许。”
陈演寿听了我的话,不知何故竟冷冷地笑了笑道:“陛下有此心意已经足够,请放心。”
他请我放心,自己却似乎很不放心我,似乎早有准备,自袖中取出一幅行军图在桌案上展开,笑道:“这是当初身为南梁使者的魏徵送与我的,那时我还纳闷,想不到也是陛下结交之人。”
说着又细细地帮我分析了一番南梁的兵力布防,又嘱咐我不可急兵冒进,说了好一会儿才告辞离开。
(本章完)
想到此处,我心中一凛,当年老爹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也曾疑心于我,若非我一直都对继承皇位不甚上心,下场是否也与戾太子相类了?不过刘彻与老爹皆是年纪大了,我想自己过了知天命之年,必定不要再做皇帝,将帝位让给承宗便很好。
承宗也长大了,估算日子,冯立派人到江东去请颜不济,应当早有回信,却不知何故到了如今竟还没有半点消息。
在长安做了皇帝之后,我又托人送信给冯立,让他将崔言书和承宗都接到长安来,消息已经传出,可也是没有回信。
子闵每每提及此事,我因存心想给子闵一个惊喜,总是遮掩过,推说大业未定,她们在南方要算比较安全,否则长安一旦再生变数,带着承宗要如何是好。子闵也就不再理论。
因韦挺找不到合适的人,过了两日,在朝会上我便将这个问题交给了群臣议论,议论良久的结果,都认为柴绍可去,可柴绍却当场便推辞不去,理由是生病了。
我心中奇怪,三娘这两日从未提及柴绍生病的事,怎么好端端的突然就生病了?虽然心中疑惑,我仍是不动声色,只轻轻点了点头,命他们再择他人。
自我回长安之后,一向闭门不出,等我做了皇帝,却又来朝贺,可每次朝会都只站在阶下不出一语的陈演寿,听了身边的人一番议论,连连摇头,最后似乎终于忍不住出班奏道:“陛下,既选不出合适的人,微臣倒是替陛下寻得一个,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陈演寿虽然早年也是太子府的幕僚,可他与老爹的关系甚好,不同于裴寂的通达机变,他身在太子府虽确是一心辅佐于我,心底里却认为自己是老爹的人,老爹死后,他明知事情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却装聋作哑,并没有与人议论,直到温振被杀,他也似毫不关心。
此刻,他却站了出来,说话虽隐晦,总比不说得要好,我也好奇他究竟会推荐谁,便问道:“不知陈长史推荐何人?不妨说来一听。”
陈演寿拱手道:“微臣以为,不如陛下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我心中一动,他的提议,正中了我的下怀。我轻轻一笑,却并不理会,只转向众人,想看看众人的反应。
韦挺闻言便有些急不可耐地出列,朝我拱手道:“微臣糊涂,陈长史所言极是。”
陈演寿自从我逃离长安之后,便与我少有往来,他的话不能代表我的意思,可韦挺此时出列附和,却被众人都看在眼里,我没有发怒,也没有反驳,便是等于默认。而且在他们看来,韦挺的意见,其实就可以间接地推知我的意思。
阶下不乏在君王身侧相随多时的人,见了我的反应,立刻便出列附和,我无论如何也没料到事情竟会如此顺利。
只是接下来的一个问题立刻便出现了,我走了,长安怎么办?万一有人趁我不在,袭击后方,抢占了长安,那无论我南征萧铣是胜是败,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样一想,心中便觉得有些犹疑不定,四顾之下,又瞟了瞟柴绍,仔细看去,他其实并没有任何异常。我才明白原来柴绍方才的推让也是因为猜到我想要御驾亲征这一点,因此即便能够领兵,也只好说推辞不去。
事情便这样说定了,朝会散了之后,我单独召见了陈演寿。
陈演寿似乎明知我要找他,不卑不亢地进了两仪殿,朝我躬身下拜,他在太子府时,为太子府长史,名义上是师长,实际上也相当于督导,我明知他朝我下拜十分不妥,便慌忙扶起他道:“陈长史,不必多礼,请坐。”说着指了指一旁的坐榻。
我想了想,命人在桌案的另一边也设一方坐榻,与他相对而坐了,才道:“陈长史,朝会上您提及让我御驾亲征的事,虽然我心中也如此打算,可必得长史提出来,我自己却不敢提,如此,多谢长史好意成全了。”
陈演寿摸着胡子轻轻一笑,道:“皆因他们所择之人,大多不行。我想陛下初即帝位,恐怕少不得要做几件事压服众人之心,擒杀温振便是其中之一了。”
听他如此说,我免不了低下头去。
陈演寿又道:“温振难道当真便该死?非也,他忤逆陛下,陛下若不杀他,何以立威?实不相瞒,从前在太子府,我只见陛下治理国事有方,料定陛下不会是昏庸之辈,因此才不过问此事。如今陛下身为天子,已成定局,只是定居之中仍包含许多变数。”
我点点头道:“长史之言,建成亦知。此次南征,倘若收服南梁,得胜归来,那洛阳一座孤城亦在掌控之中,倘若败了……倘若败了,却不知建成是否还回得来,倘若果真如此,请陈长史多多费心,照拂元吉些许。”
陈演寿听了我的话,不知何故竟冷冷地笑了笑道:“陛下有此心意已经足够,请放心。”
他请我放心,自己却似乎很不放心我,似乎早有准备,自袖中取出一幅行军图在桌案上展开,笑道:“这是当初身为南梁使者的魏徵送与我的,那时我还纳闷,想不到也是陛下结交之人。”
说着又细细地帮我分析了一番南梁的兵力布防,又嘱咐我不可急兵冒进,说了好一会儿才告辞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