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是武学,使臣子弟未参班、门荫、草泽的,经过弓马考试才能入学。额一百,习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过了延津桥再向南一里多,富姬突然勒住了马缰,指着路右侧一座庙宇。
“就是说入武学的都得是命官子弟对吧?”
富姬说的很多词洪涛还是不太懂,但他脸皮厚,不懂就问,根本不在意富姬和莲儿心里怎么想。反正自己也是个疯子,索性就疯下去吧,挺好,免得不懂装懂难受。
“……”富姬可能没碰上过洪涛这样的人,也不能理解这种大白话驸马为何听不懂,所以不太相信。
“这些人不用交学费吧?”爱理解不理解,反正洪涛就这样了。
“吃住朝廷担负……这边是太学,原是太祖为南唐李煜所建,称为礼贤宅。太学生以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学生优秀者入,共80斋,每斋五间纳30人。教授周易、诗经、尚书、礼记、孝经、论语等九部儒家经典。前面是辟雍,各地学生经州县初选入辟雍,再经考试才可入太学。太学生分上舍、内舍,辟雍学生称外舍,多时有3800人。太学东侧乃朝集院……”
这次富姬学聪明了,根本不给洪涛插嘴提问题的机会,一口气就把附近的所有重要地点都说完了,也不管洪涛听得懂听不懂,策马就向国子监方向走去。
其实洪涛大部分都听懂了,就是有些词不太明确。有人给解释吧心里舒服点,不解释也能凑合猜。
合算这两条叫做武学巷和南横街的地方就是开封的大学城,云集了宋朝几乎所有高等学府,而且是文武双全。武有武学、文有太学、国子监、辟雍、朝集院和算学。
最让洪涛吃惊的是,国子监居然是这些院校里最次的那个,不仅学生只有200,地方也最小,一座庙都占不全,还空出个后院,正好便宜了自己。
最牛逼的就是太学,它的所在地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宅邸,而且还不够,又把预科班办到了南边的一所院子里。辟雍就是太学的预科班,人员鼎盛,好几千学生。
即使富姬没给详细解释,洪涛也能知道国子监做为最高学府为啥干不过后来才建立的太学。原因只有一个,招生范围太窄!
国子监只面向官员子弟和官员担保推荐的学生招生,而太学则是贫贱都收,这样就给了出身不好但有志上进的贫寒子弟一条上升通道。
掰着手指头数数官员子弟多还是老百姓的孩子多,就知道国子监和太学的生员数量差别了。
而且吧,仅就做学问而言,和贫富的关系真不是很大。往往越是穷孩子就越刻苦学习,因为这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出路,不玩命真不成。
朝集院和算学不应该算单纯的高等院校,更像是后世的在职培训,它们两个的招生对象都是在职官员。
朝集院负责培训法律方面的人才,算学则以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三式和天文历法为教材,为朝廷培养会计和审计人才。
“就是这儿了,给皇宫都不换!”这趟路没白跑,一进大门洪涛就觉得刚才的决定真是太英明了。
这个院子别的没有,就是地方大,不仅打羽毛球足够,踢足球也不嫌小。至于说那些破破烂烂的大殿根本不算事儿,它们只不过是门窗有所损坏,主体结构一点问题没有。看那些大柱子,一人都抱不过来,等有了闲钱好好收拾收拾,真不比开封府衙差。
说到开封府衙,洪涛不知道是该好好夸一夸大宋朝啊,还是该好好损损这帮太过爱惜羽毛的士人。堂堂的大宋国首都政府机关,愣是陈旧不堪,连大门上的漆皮都爆裂了。
为啥会这样呢?富姬给出了标准答案,不是朝廷没钱修缮,而是官员们不想修。
这不是脑子里进水了吗,难道大宋的官员们都不爱住新房子?真不是,这一路上也路过了几座朝廷大员的宅邸,个个都是高大宽敞、砖明瓦亮,可他们为什么不想修政府衙门呢?
这就得从大宋的政治制度和执政理念讲起了,但这两个话题聊起来太大,能写好几篇论文。
简单点说吧,大宋朝廷不鼓励政府衙门高大威武,也不愿意把税收浪费在这些政绩工程和政府面子上,这一点从宋朝的皇宫就能得到很准确的答案。
两宋的皇宫是中国所有封建王朝里最小、最矮、最简陋的,不管是开封城内的北宋皇宫还是临安城里的南宋皇宫都是如此。
而宋代的士人阶层总体上讲都有崇高的治国安邦抱负,任何纷争都是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并不仅仅是贪图权利。
有这样理想的人就不会对政府衙门是否高大威严过于关注,办公条件简陋点无所谓,只要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把事情干好就满足了。
当然了,他们的理想对不对、符合不符合实际情况、坚持下去的结果如何,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至少出发点是好的。
有了这样的治国理念和执政官员,政府衙门破烂一些就顺理成章了。不仅仅是开封城里如此,也不仅仅是做给首都居民和皇帝看的,全国各地基本一致。
开封府还算比较不错的,各路、各州、各县的衙门更惨。在宋代官场上已经有了一个潜规则,就是官不修衙。
谁敢把府衙修得漂漂亮亮,而当地民生没有府衙这么光鲜,马上就会遭到御史言官的群起而攻之,绝无例外。
这一点洪涛也有佐证,就是他那位素不相识的挚友,苏轼。
这位大诗人此时正在黄州任职,情况要多惨有多惨。不仅工资低、生活条件差,就连办公室都漏雨。
他在给驸马的信中就抱怨过:“到任之日,见使宅楼庑,欹仄罅缝,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栗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每遇大风雨,不敢安寝正堂之上。”
原本洪涛还以为这是诗人多愁善感的本性,文人嘛,随着心情的变化,措辞用句难免极端,否则还叫啥文人呢。可现在他才知道,合算自己是误会老苏了,他不是在借景抒情呢,而是真的很惨!
那他能把破漏的衙门修好吗?回答是可以。
官不修衙这个潜规则只是限制了官员们大兴土木给朝廷和子民添麻烦,但并不是说房子都快塌了也不让修。只要情况属实,该修还是给拨款的。
可是富姬又说了,朝廷一般不会直接下拨钱粮给官员修整衙门,而是采用一种变通的方式,贩卖度牒和民间融资。
度牒就是出家人的身份证,在宋朝想出家是需要朝廷批准的,而且还得花钱。
一份度牒价格还不便宜呢,苏轼想和皇帝要一百份度牒去黄州售卖,筹集两万贯资金。然后再加上当地富户捐赠的二万贯,差不多能把州县的几个破衙门都修一修。
简单算算就会得出结果,一份度牒能卖二百贯,可见在宋朝想出家也挺不容易的,算是高消费了。
appappshuzhanggui.net
“就是说入武学的都得是命官子弟对吧?”
富姬说的很多词洪涛还是不太懂,但他脸皮厚,不懂就问,根本不在意富姬和莲儿心里怎么想。反正自己也是个疯子,索性就疯下去吧,挺好,免得不懂装懂难受。
“……”富姬可能没碰上过洪涛这样的人,也不能理解这种大白话驸马为何听不懂,所以不太相信。
“这些人不用交学费吧?”爱理解不理解,反正洪涛就这样了。
“吃住朝廷担负……这边是太学,原是太祖为南唐李煜所建,称为礼贤宅。太学生以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学生优秀者入,共80斋,每斋五间纳30人。教授周易、诗经、尚书、礼记、孝经、论语等九部儒家经典。前面是辟雍,各地学生经州县初选入辟雍,再经考试才可入太学。太学生分上舍、内舍,辟雍学生称外舍,多时有3800人。太学东侧乃朝集院……”
这次富姬学聪明了,根本不给洪涛插嘴提问题的机会,一口气就把附近的所有重要地点都说完了,也不管洪涛听得懂听不懂,策马就向国子监方向走去。
其实洪涛大部分都听懂了,就是有些词不太明确。有人给解释吧心里舒服点,不解释也能凑合猜。
合算这两条叫做武学巷和南横街的地方就是开封的大学城,云集了宋朝几乎所有高等学府,而且是文武双全。武有武学、文有太学、国子监、辟雍、朝集院和算学。
最让洪涛吃惊的是,国子监居然是这些院校里最次的那个,不仅学生只有200,地方也最小,一座庙都占不全,还空出个后院,正好便宜了自己。
最牛逼的就是太学,它的所在地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宅邸,而且还不够,又把预科班办到了南边的一所院子里。辟雍就是太学的预科班,人员鼎盛,好几千学生。
即使富姬没给详细解释,洪涛也能知道国子监做为最高学府为啥干不过后来才建立的太学。原因只有一个,招生范围太窄!
国子监只面向官员子弟和官员担保推荐的学生招生,而太学则是贫贱都收,这样就给了出身不好但有志上进的贫寒子弟一条上升通道。
掰着手指头数数官员子弟多还是老百姓的孩子多,就知道国子监和太学的生员数量差别了。
而且吧,仅就做学问而言,和贫富的关系真不是很大。往往越是穷孩子就越刻苦学习,因为这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出路,不玩命真不成。
朝集院和算学不应该算单纯的高等院校,更像是后世的在职培训,它们两个的招生对象都是在职官员。
朝集院负责培训法律方面的人才,算学则以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三式和天文历法为教材,为朝廷培养会计和审计人才。
“就是这儿了,给皇宫都不换!”这趟路没白跑,一进大门洪涛就觉得刚才的决定真是太英明了。
这个院子别的没有,就是地方大,不仅打羽毛球足够,踢足球也不嫌小。至于说那些破破烂烂的大殿根本不算事儿,它们只不过是门窗有所损坏,主体结构一点问题没有。看那些大柱子,一人都抱不过来,等有了闲钱好好收拾收拾,真不比开封府衙差。
说到开封府衙,洪涛不知道是该好好夸一夸大宋朝啊,还是该好好损损这帮太过爱惜羽毛的士人。堂堂的大宋国首都政府机关,愣是陈旧不堪,连大门上的漆皮都爆裂了。
为啥会这样呢?富姬给出了标准答案,不是朝廷没钱修缮,而是官员们不想修。
这不是脑子里进水了吗,难道大宋的官员们都不爱住新房子?真不是,这一路上也路过了几座朝廷大员的宅邸,个个都是高大宽敞、砖明瓦亮,可他们为什么不想修政府衙门呢?
这就得从大宋的政治制度和执政理念讲起了,但这两个话题聊起来太大,能写好几篇论文。
简单点说吧,大宋朝廷不鼓励政府衙门高大威武,也不愿意把税收浪费在这些政绩工程和政府面子上,这一点从宋朝的皇宫就能得到很准确的答案。
两宋的皇宫是中国所有封建王朝里最小、最矮、最简陋的,不管是开封城内的北宋皇宫还是临安城里的南宋皇宫都是如此。
而宋代的士人阶层总体上讲都有崇高的治国安邦抱负,任何纷争都是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并不仅仅是贪图权利。
有这样理想的人就不会对政府衙门是否高大威严过于关注,办公条件简陋点无所谓,只要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把事情干好就满足了。
当然了,他们的理想对不对、符合不符合实际情况、坚持下去的结果如何,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至少出发点是好的。
有了这样的治国理念和执政官员,政府衙门破烂一些就顺理成章了。不仅仅是开封城里如此,也不仅仅是做给首都居民和皇帝看的,全国各地基本一致。
开封府还算比较不错的,各路、各州、各县的衙门更惨。在宋代官场上已经有了一个潜规则,就是官不修衙。
谁敢把府衙修得漂漂亮亮,而当地民生没有府衙这么光鲜,马上就会遭到御史言官的群起而攻之,绝无例外。
这一点洪涛也有佐证,就是他那位素不相识的挚友,苏轼。
这位大诗人此时正在黄州任职,情况要多惨有多惨。不仅工资低、生活条件差,就连办公室都漏雨。
他在给驸马的信中就抱怨过:“到任之日,见使宅楼庑,欹仄罅缝,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栗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每遇大风雨,不敢安寝正堂之上。”
原本洪涛还以为这是诗人多愁善感的本性,文人嘛,随着心情的变化,措辞用句难免极端,否则还叫啥文人呢。可现在他才知道,合算自己是误会老苏了,他不是在借景抒情呢,而是真的很惨!
那他能把破漏的衙门修好吗?回答是可以。
官不修衙这个潜规则只是限制了官员们大兴土木给朝廷和子民添麻烦,但并不是说房子都快塌了也不让修。只要情况属实,该修还是给拨款的。
可是富姬又说了,朝廷一般不会直接下拨钱粮给官员修整衙门,而是采用一种变通的方式,贩卖度牒和民间融资。
度牒就是出家人的身份证,在宋朝想出家是需要朝廷批准的,而且还得花钱。
一份度牒价格还不便宜呢,苏轼想和皇帝要一百份度牒去黄州售卖,筹集两万贯资金。然后再加上当地富户捐赠的二万贯,差不多能把州县的几个破衙门都修一修。
简单算算就会得出结果,一份度牒能卖二百贯,可见在宋朝想出家也挺不容易的,算是高消费了。
appappshuzhangg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