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却没有想这么多,只因他和他的谋士的注意力已被另一件事情吸引。
那就是宛城张绣的投降。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张济在弘农被曹操吓得落荒而逃之后,到了宛城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张绣也就顺理成章地接管了宛城。应该说他还是有一些本事的。在几年前的比武大会落败以后,张绣知耻而后勇,奋图强,已经达到了大剑师的境界。
宛城虽然不大,可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宛城地处荆州北部,洛阳以南。在它的西北方便是曾经的都城长安,从宛城到长安可以走两条路,一条是经弘农过函谷关和潼关,到达长安东部;另一条是经青泥隘过蓝田直逼长安南部。应该说占据宛城就能对长安形成较大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对曹操来说,宛城是豫州西边的威胁,他的重兵都集中在东北部防守袁绍和刘备,在西边的兵力相对薄弱。如果他决定对袁绍用兵,那宛城的威胁就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好在一个人的建议让张绣决定投奔曹操的麾下。
那个人正是贾诩。
一直以来,贾诩作为董卓的老班底,都在李傕和郭汜手下做事。在稳定长安的局势,战胜马腾的进攻等方面,贾诩都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李傕和郭汜相继被曹操击败之后,贾诩却出人意料地没有选择追随献帝跟着曹操到许昌,而是和张济一起来到了宛城。事实证明贾诩真的算是个老狐狸,在中原各地一片战火的情况下,他却选择了宛城这个偏安一角的地方养精蓄锐,日子过得清闲舒服,吃得好喝的好,真是老谋深算得令人指。
不过袁术的风波平息之后,贾诩立刻找到了张绣,建议他投靠曹操。张绣还有些不能理解,觉得现在这样的逍遥日子不是挺好,为什么还要多事去听别人的摆布?贾诩解释道,曹操收拾了袁术之后,正面相对的敌人目前就已是袁绍和刘备,但从曹操最近和刘备走的很近这种状态看,明显是要拉拢刘备的。下面就很容易分析了,曹操为什么要拉拢刘备,无非就是为了要先啃掉袁绍这个大老虎,拿下幽冀二州成为他真正的大后方,然后再逐个收拾其他的小虾米。
这个张绣能听懂,如果是他,也许他也会这样选择。可他还是有些不明白这和投靠曹操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武将和谋士的区别。武将在局部战斗中目光更为敏锐,对战争的触觉更为灵敏。而谋士却强在大局观更好,能从天下生的些许小事中抽丝剥茧,得到最重要的信息。
贾诩继续解释道,如果曹操想对付袁绍,那必须要先解决后顾之忧?什么是他的后顾之忧?当其冲的还不是宛城?拿下宛城,西面就再无更多的威胁,而马腾所控制的西凉又太远,当地多是羌胡之兵,谁也不愿背井离乡远征中原腹地,也不在考虑之列。如果张绣不表态一直处于中立状态,那曹操必定会先兵来攻。以宛城之地,两三万人马,又能抵挡曹操多久?
李傕和郭汜的教训就在眼前,难道张绣就能凭一己之力挡曹操于宛城之外?
张绣沉默良久,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贾诩的解释很有说服力,他不能拿宛城百姓和两万子弟开玩笑。大树底下的确好乘凉,他也不能确定宛城的好日子还能过多久。
听到张绣献出宛城投靠的消息,曹操立刻大喜过望,当即任命张绣继续做他的宛城太守,镇守豫州西边的门户。有了曹操的庇护,宛城就更少有人去打主意,无论是谁,想动宛城,也要事先考虑一下张绣的那把虐风饕餮枪。
但张绣要贾诩一起为曹操做事的时候,却意外遭到了贾诩的拒绝。贾诩的解释很直接,张绣因为有宛城拖累,反而不能自由自在选择自己的出路。而他自己不同,无论以前跟着谁,贾诩都是孑然一身,以后可能也是一样。
张绣有投靠曹操的足够理由,但这些理由并不适用贾诩。贾诩自称还是习惯了逍遥日子,不想再次卷入纷乱争斗当中。
不想卷入纷争?难道以前长安不乱?贾诩不还是在里面过得从容自在得很?他不愿意轻易投靠曹操,是想在曹操那里摆个谱,想提高自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还是想再花点时间判断谁才是他真的应该投奔之人?
到底是什么原因,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
冀州,信都。
袁绍沉着面容,坐在上。他的左右两边是田丰、审配、郭图和许攸等谋士。
“公路给曹操和刘备联手杀了,他们真当我袁家无人?”袁绍狠狠一拍长几,目中喷火。袁术与他虽然一直都不太对路,可他们毕竟是一父所生,血还浓于水呢。他们平日里虽然也争来斗去,但袁绍始终都把这看作是一家人之中的内部争执。他作为家主去斥责哪怕惩罚袁术都可以,但袁术被外人干掉了就让他极为不爽。
谋士们知道袁绍正在气头上,全都屏气凝神,没人说话。
“曹操现在已经是丞相了,真是好大的派头!”袁绍继续冷哼道,“想当初诸侯联盟起兵反抗董卓时,他还只不过是我的一个马前卒,如今居然骑在我的头上作威作福,真是可恨!”
对袁绍来说,曹操的迹是比袁术的死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比身家比实力,他袁绍哪点比不上曹操?就因为献帝在曹操手上,他就要对曹操俯听命?真是放屁!就算献帝在曹操的手上又怎么样?这年头大家都是在靠拳头说话,谁的拳头够硬谁说话的声音才更响。他虽然丧失了奉迎献帝的好机会,但他依然还可以把献帝从曹操的手中抢回来!
“主公莫要动气,曹操虽然小人得志,但他受限于自身实力,也难以有所作为。”郭图察言观色,说到了袁绍心里。
那就是宛城张绣的投降。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张济在弘农被曹操吓得落荒而逃之后,到了宛城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张绣也就顺理成章地接管了宛城。应该说他还是有一些本事的。在几年前的比武大会落败以后,张绣知耻而后勇,奋图强,已经达到了大剑师的境界。
宛城虽然不大,可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宛城地处荆州北部,洛阳以南。在它的西北方便是曾经的都城长安,从宛城到长安可以走两条路,一条是经弘农过函谷关和潼关,到达长安东部;另一条是经青泥隘过蓝田直逼长安南部。应该说占据宛城就能对长安形成较大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对曹操来说,宛城是豫州西边的威胁,他的重兵都集中在东北部防守袁绍和刘备,在西边的兵力相对薄弱。如果他决定对袁绍用兵,那宛城的威胁就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好在一个人的建议让张绣决定投奔曹操的麾下。
那个人正是贾诩。
一直以来,贾诩作为董卓的老班底,都在李傕和郭汜手下做事。在稳定长安的局势,战胜马腾的进攻等方面,贾诩都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李傕和郭汜相继被曹操击败之后,贾诩却出人意料地没有选择追随献帝跟着曹操到许昌,而是和张济一起来到了宛城。事实证明贾诩真的算是个老狐狸,在中原各地一片战火的情况下,他却选择了宛城这个偏安一角的地方养精蓄锐,日子过得清闲舒服,吃得好喝的好,真是老谋深算得令人指。
不过袁术的风波平息之后,贾诩立刻找到了张绣,建议他投靠曹操。张绣还有些不能理解,觉得现在这样的逍遥日子不是挺好,为什么还要多事去听别人的摆布?贾诩解释道,曹操收拾了袁术之后,正面相对的敌人目前就已是袁绍和刘备,但从曹操最近和刘备走的很近这种状态看,明显是要拉拢刘备的。下面就很容易分析了,曹操为什么要拉拢刘备,无非就是为了要先啃掉袁绍这个大老虎,拿下幽冀二州成为他真正的大后方,然后再逐个收拾其他的小虾米。
这个张绣能听懂,如果是他,也许他也会这样选择。可他还是有些不明白这和投靠曹操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武将和谋士的区别。武将在局部战斗中目光更为敏锐,对战争的触觉更为灵敏。而谋士却强在大局观更好,能从天下生的些许小事中抽丝剥茧,得到最重要的信息。
贾诩继续解释道,如果曹操想对付袁绍,那必须要先解决后顾之忧?什么是他的后顾之忧?当其冲的还不是宛城?拿下宛城,西面就再无更多的威胁,而马腾所控制的西凉又太远,当地多是羌胡之兵,谁也不愿背井离乡远征中原腹地,也不在考虑之列。如果张绣不表态一直处于中立状态,那曹操必定会先兵来攻。以宛城之地,两三万人马,又能抵挡曹操多久?
李傕和郭汜的教训就在眼前,难道张绣就能凭一己之力挡曹操于宛城之外?
张绣沉默良久,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贾诩的解释很有说服力,他不能拿宛城百姓和两万子弟开玩笑。大树底下的确好乘凉,他也不能确定宛城的好日子还能过多久。
听到张绣献出宛城投靠的消息,曹操立刻大喜过望,当即任命张绣继续做他的宛城太守,镇守豫州西边的门户。有了曹操的庇护,宛城就更少有人去打主意,无论是谁,想动宛城,也要事先考虑一下张绣的那把虐风饕餮枪。
但张绣要贾诩一起为曹操做事的时候,却意外遭到了贾诩的拒绝。贾诩的解释很直接,张绣因为有宛城拖累,反而不能自由自在选择自己的出路。而他自己不同,无论以前跟着谁,贾诩都是孑然一身,以后可能也是一样。
张绣有投靠曹操的足够理由,但这些理由并不适用贾诩。贾诩自称还是习惯了逍遥日子,不想再次卷入纷乱争斗当中。
不想卷入纷争?难道以前长安不乱?贾诩不还是在里面过得从容自在得很?他不愿意轻易投靠曹操,是想在曹操那里摆个谱,想提高自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还是想再花点时间判断谁才是他真的应该投奔之人?
到底是什么原因,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
冀州,信都。
袁绍沉着面容,坐在上。他的左右两边是田丰、审配、郭图和许攸等谋士。
“公路给曹操和刘备联手杀了,他们真当我袁家无人?”袁绍狠狠一拍长几,目中喷火。袁术与他虽然一直都不太对路,可他们毕竟是一父所生,血还浓于水呢。他们平日里虽然也争来斗去,但袁绍始终都把这看作是一家人之中的内部争执。他作为家主去斥责哪怕惩罚袁术都可以,但袁术被外人干掉了就让他极为不爽。
谋士们知道袁绍正在气头上,全都屏气凝神,没人说话。
“曹操现在已经是丞相了,真是好大的派头!”袁绍继续冷哼道,“想当初诸侯联盟起兵反抗董卓时,他还只不过是我的一个马前卒,如今居然骑在我的头上作威作福,真是可恨!”
对袁绍来说,曹操的迹是比袁术的死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比身家比实力,他袁绍哪点比不上曹操?就因为献帝在曹操手上,他就要对曹操俯听命?真是放屁!就算献帝在曹操的手上又怎么样?这年头大家都是在靠拳头说话,谁的拳头够硬谁说话的声音才更响。他虽然丧失了奉迎献帝的好机会,但他依然还可以把献帝从曹操的手中抢回来!
“主公莫要动气,曹操虽然小人得志,但他受限于自身实力,也难以有所作为。”郭图察言观色,说到了袁绍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