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崇祯元年科举 第〇四九节 乾清召对之经济-明末有钱人 小说
第四章 崇祯元年科举 第〇四九节 乾清召对之经济-明末有钱人 小说-明末有钱人-笔趣阁
明末有钱人
作者:笔讷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老师”坦然受礼,见他大礼已毕,才将姬庆文扶起,说道:“老夫当了半辈子官,却不懂得经营,一两银子没攒下,反而欠了一屁股债。你拜我为师,是皇上指定的,老夫也不敢谦逊,只是没有见面礼送你。”
姬庆文听了,眼珠一转,说道:“那不要紧,我拜师,自然是我要送礼给老师你的。老师欠了多少债,说句话,我出钱替您老还了。”
那边的崇祯皇帝哂笑道:“你个狗才拍马屁、顺杆爬的本事倒了得。要是孙老师肯收徒弟还债,哪还轮的上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姬庆文?他府邸的门槛,早被人踩扁了!”
“孙老师”听了,朝崇祯拱了拱手,又正色道:“姬庆文,你既然拜我为师,那老夫就有几句话关照你。老夫门下规矩宽松得很,什么歪门邪道、什么鬼蜮伎俩你尽管去用,但只有必须谨记:其一是要问心无愧;其二是要不负皇恩;其三是要爱惜百姓——你若犯了这三条,那我便将你逐出师门,再没有你这样一个徒弟。这就是我孙承宗的规矩,你懂了吧?”
姬庆文连声答应,忽然听到“孙承宗”三个字,顿时眼前一亮,问道:“你……你就是孙承宗?”
“孙老师”捋了捋下巴上浓密的胡须,笑道:“怎么?孙承宗有什么了不起,我冒充他能有什么好处?”
崇祯也笑道:“没想到你这个狗才,也听说过孙老师的大名。哈哈,怎么样?朕让你拜他做老师,没有亏待你吧?”
孙承宗的名号,姬庆文当然听说过——不单在穿越后的明末听说过,也在穿越前的后世听说过——知道他几乎是明末抗击女真南下作战方略的总设计师,就连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袁崇焕,也得毕恭毕敬向他喊一句“老师”。
于是姬庆文赶紧谢恩道:“没有,没有。皇上果然没有亏待臣,能投在孙老师名下真的是我姬家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他口中一边说,心中一边想:
大明朝什么最重要?
一是银子,二是人脉!
银子,姬家是陕西富豪,有的银子。
人脉,原本老爸姬广明经营的阉党这条线算是断了。可自己现在却通过拜孙承宗为师,搭上了东林党,不、是帝党的船,那可比区区阉党可要管用多了。
这样,自己手上同时掌握了银子和人脉这两项最重要的资源,又清楚明末历史发展的动向,那就进可以改变历史,阻止明朝的灭亡;退可以左右逢源、独善其身,在多方势力里游刃有余——总而言之,就可以在这将乱未乱之世里,做一个富甲天下的有钱人!
姬庆文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崇祯却也另有一笔账。
只听崇祯皇帝说道:“姬庆文,朕派你去当苏州这个么个好地方去当织造,也不是让你去享福的,另有一项重要旨意给你。”
姬庆文听了,精神一震,问道:“皇上有什么差事要给我?”
崇祯答道:“你也知道,现在关外女真人闹得凶,朕有意收复失地。然而用兵第一需要的就是钱。原想多收几分田税的,可后来想想还是不妥。因此朕叫你去当这个苏州织造,就是想要你去江南这个花花世界里,给朕掏银子出来,用以供应东北战事。”
说到这里,乾清宫里始终沉默着的那个中年人终于开口说话:“皇上,你说的是真的?真的要从江南拿银子出来供应辽东?”
崇祯点头道:“不错。不过江南的浙江、南直隶两省税负本来就不轻,不能再加田赋上去了。我派姬庆文去做苏州织造就是这个道理——让他去从苏州那些官宦地主身上抠银子出来,不能苦了小民百姓……”
孙承宗却道:“皇上,不是臣泼冷水。苏州出身的朝廷官员太多,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要从他们嘴巴里挖银子出来,怕是有些不太容易吧?”
崇祯脸色有些难看,说道:“这其中的难处,朕当然知道。这件事情若是好办,我随便派什么人去就可以了,何必专找姬庆文这个狗才?更何况朕开口也不大,每年送京城二十万两银子就足够了,至于每年苏州织造进贡的绸缎、瓷器等物,数量一律减半。可以了吧?”
每年二十万两……
姬庆文开始盘算起来了:姬家在陕西是排的上号的大商人,一年的收入大概在两三万两白银上下;现在皇帝要自己一年上缴朝廷二十万两,就意味着自己要从江南每年赚十倍于姬家现在收入的银子出来。
这个任务可有些困难。
然而陕西是有名的穷困地方,而江南则是天下首富之区,富裕程度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按照后世课本上所说的那样——明末江南已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生产方式正从勉强维持了一两千年的小农自然经济中摆脱出来。
如果自己能够发挥穿越者思想观念上的优势,把握住这个时代变化的脉动,那未必就赚不到这二十万两银子。说不定还能依仗皇帝亲信的身份,赚更多的钱!
想到这里姬庆文信心大增,觉得去苏州走一趟也未尝不可。
然而孙承宗却不知姬庆文的心思,还在蹙眉说道:“皇上,现在朝廷一年的收入拢共才两百多万不到三百万两银子。其中一半出自江南,若再从那里筹钱,恐怕不太容易。臣的意思,将苏州织造和苏州浒墅关两相差事都交给姬庆文,这样每年多缴二十万两银子,应该就不难了。”
崇祯听了,断然拒绝道:“这样不行。浒墅关税收,同崇文门税收不相上下,是朕要亲自捏在手里的。两项差事都交给姬庆文,就怕这狗才能力不够,顾此失彼,反而要坏事。”
姬庆文是个聪明人,从崇祯和孙承宗一来一往的对话之中,便已听出——崇祯外热内冷,是个无情人帝王;而孙承宗外冷内热,却是个值得依赖的老师。
于是姬庆文接过话头,说道:“皇上,臣刚才盘算了一下。一年上缴二十万两银子,确实有些难度,不过也未必不能做到。具体怎么筹措,臣现在还没主意,不过到时候在江南为了筹措银两,有些事情做得不地道、不合规,那还请皇上到时候能够包涵。”
崇祯听姬庆文答应下来,脸上又立即露出笑容:“那是自然,只要你一心为国、忠于君父,又有什么事情是朕不能包容的呢?”
他又扭头朝那中年人笑笑,说道:“怎么样?我从江南每年调二十万两银子给你,从国库调三十万给你,你自己在关外筹措二十万。这样一年就是七十万两银子,足够用了吧?”
那中年人赶紧拱手道:“够了,够了,足够用了。”
崇祯听了这话,脸上立即挂上了笑容,说道:“那你可别忘了,你答应朕用五年时间收复辽东。朕兵马钱粮也给你了,王命旗牌也给你了,尚方宝剑也给你了,你要是辜负了朕,朕到时候可是要找你算账的哦。”
说着,崇祯以为自己开了个极高明的玩笑,便放声大笑起来。
姬庆文听了却是一惊,向那中年人问道:“这位大人,可是原蓟辽督师袁崇焕大人?”
那中年人沉着脸答道:“我就是袁崇焕,表字‘元素’,赋闲在家的无名小卒一个,不知织造提督姬大人有何指教?”
姬庆文听袁崇焕话语之中对自己似乎有些不太友好,却不知自己哪里得罪了他,想要陪个不是都不知从何处开口。
姬庆文听了,眼珠一转,说道:“那不要紧,我拜师,自然是我要送礼给老师你的。老师欠了多少债,说句话,我出钱替您老还了。”
那边的崇祯皇帝哂笑道:“你个狗才拍马屁、顺杆爬的本事倒了得。要是孙老师肯收徒弟还债,哪还轮的上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姬庆文?他府邸的门槛,早被人踩扁了!”
“孙老师”听了,朝崇祯拱了拱手,又正色道:“姬庆文,你既然拜我为师,那老夫就有几句话关照你。老夫门下规矩宽松得很,什么歪门邪道、什么鬼蜮伎俩你尽管去用,但只有必须谨记:其一是要问心无愧;其二是要不负皇恩;其三是要爱惜百姓——你若犯了这三条,那我便将你逐出师门,再没有你这样一个徒弟。这就是我孙承宗的规矩,你懂了吧?”
姬庆文连声答应,忽然听到“孙承宗”三个字,顿时眼前一亮,问道:“你……你就是孙承宗?”
“孙老师”捋了捋下巴上浓密的胡须,笑道:“怎么?孙承宗有什么了不起,我冒充他能有什么好处?”
崇祯也笑道:“没想到你这个狗才,也听说过孙老师的大名。哈哈,怎么样?朕让你拜他做老师,没有亏待你吧?”
孙承宗的名号,姬庆文当然听说过——不单在穿越后的明末听说过,也在穿越前的后世听说过——知道他几乎是明末抗击女真南下作战方略的总设计师,就连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袁崇焕,也得毕恭毕敬向他喊一句“老师”。
于是姬庆文赶紧谢恩道:“没有,没有。皇上果然没有亏待臣,能投在孙老师名下真的是我姬家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他口中一边说,心中一边想:
大明朝什么最重要?
一是银子,二是人脉!
银子,姬家是陕西富豪,有的银子。
人脉,原本老爸姬广明经营的阉党这条线算是断了。可自己现在却通过拜孙承宗为师,搭上了东林党,不、是帝党的船,那可比区区阉党可要管用多了。
这样,自己手上同时掌握了银子和人脉这两项最重要的资源,又清楚明末历史发展的动向,那就进可以改变历史,阻止明朝的灭亡;退可以左右逢源、独善其身,在多方势力里游刃有余——总而言之,就可以在这将乱未乱之世里,做一个富甲天下的有钱人!
姬庆文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崇祯却也另有一笔账。
只听崇祯皇帝说道:“姬庆文,朕派你去当苏州这个么个好地方去当织造,也不是让你去享福的,另有一项重要旨意给你。”
姬庆文听了,精神一震,问道:“皇上有什么差事要给我?”
崇祯答道:“你也知道,现在关外女真人闹得凶,朕有意收复失地。然而用兵第一需要的就是钱。原想多收几分田税的,可后来想想还是不妥。因此朕叫你去当这个苏州织造,就是想要你去江南这个花花世界里,给朕掏银子出来,用以供应东北战事。”
说到这里,乾清宫里始终沉默着的那个中年人终于开口说话:“皇上,你说的是真的?真的要从江南拿银子出来供应辽东?”
崇祯点头道:“不错。不过江南的浙江、南直隶两省税负本来就不轻,不能再加田赋上去了。我派姬庆文去做苏州织造就是这个道理——让他去从苏州那些官宦地主身上抠银子出来,不能苦了小民百姓……”
孙承宗却道:“皇上,不是臣泼冷水。苏州出身的朝廷官员太多,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要从他们嘴巴里挖银子出来,怕是有些不太容易吧?”
崇祯脸色有些难看,说道:“这其中的难处,朕当然知道。这件事情若是好办,我随便派什么人去就可以了,何必专找姬庆文这个狗才?更何况朕开口也不大,每年送京城二十万两银子就足够了,至于每年苏州织造进贡的绸缎、瓷器等物,数量一律减半。可以了吧?”
每年二十万两……
姬庆文开始盘算起来了:姬家在陕西是排的上号的大商人,一年的收入大概在两三万两白银上下;现在皇帝要自己一年上缴朝廷二十万两,就意味着自己要从江南每年赚十倍于姬家现在收入的银子出来。
这个任务可有些困难。
然而陕西是有名的穷困地方,而江南则是天下首富之区,富裕程度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按照后世课本上所说的那样——明末江南已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生产方式正从勉强维持了一两千年的小农自然经济中摆脱出来。
如果自己能够发挥穿越者思想观念上的优势,把握住这个时代变化的脉动,那未必就赚不到这二十万两银子。说不定还能依仗皇帝亲信的身份,赚更多的钱!
想到这里姬庆文信心大增,觉得去苏州走一趟也未尝不可。
然而孙承宗却不知姬庆文的心思,还在蹙眉说道:“皇上,现在朝廷一年的收入拢共才两百多万不到三百万两银子。其中一半出自江南,若再从那里筹钱,恐怕不太容易。臣的意思,将苏州织造和苏州浒墅关两相差事都交给姬庆文,这样每年多缴二十万两银子,应该就不难了。”
崇祯听了,断然拒绝道:“这样不行。浒墅关税收,同崇文门税收不相上下,是朕要亲自捏在手里的。两项差事都交给姬庆文,就怕这狗才能力不够,顾此失彼,反而要坏事。”
姬庆文是个聪明人,从崇祯和孙承宗一来一往的对话之中,便已听出——崇祯外热内冷,是个无情人帝王;而孙承宗外冷内热,却是个值得依赖的老师。
于是姬庆文接过话头,说道:“皇上,臣刚才盘算了一下。一年上缴二十万两银子,确实有些难度,不过也未必不能做到。具体怎么筹措,臣现在还没主意,不过到时候在江南为了筹措银两,有些事情做得不地道、不合规,那还请皇上到时候能够包涵。”
崇祯听姬庆文答应下来,脸上又立即露出笑容:“那是自然,只要你一心为国、忠于君父,又有什么事情是朕不能包容的呢?”
他又扭头朝那中年人笑笑,说道:“怎么样?我从江南每年调二十万两银子给你,从国库调三十万给你,你自己在关外筹措二十万。这样一年就是七十万两银子,足够用了吧?”
那中年人赶紧拱手道:“够了,够了,足够用了。”
崇祯听了这话,脸上立即挂上了笑容,说道:“那你可别忘了,你答应朕用五年时间收复辽东。朕兵马钱粮也给你了,王命旗牌也给你了,尚方宝剑也给你了,你要是辜负了朕,朕到时候可是要找你算账的哦。”
说着,崇祯以为自己开了个极高明的玩笑,便放声大笑起来。
姬庆文听了却是一惊,向那中年人问道:“这位大人,可是原蓟辽督师袁崇焕大人?”
那中年人沉着脸答道:“我就是袁崇焕,表字‘元素’,赋闲在家的无名小卒一个,不知织造提督姬大人有何指教?”
姬庆文听袁崇焕话语之中对自己似乎有些不太友好,却不知自己哪里得罪了他,想要陪个不是都不知从何处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