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会韩德让这个小人物的小心思,在宋辽会盟这样的大事中,他这次注定只能是牺牲品了。
在兄弟之盟这样的大是大非被敲定了之后,剩下的条件终究不过是讨价还价而已,首先,宋辽停战和解互通使者,从此以后大宋为兄辽国为弟。
这一条,差不多就将这次会盟的性质和调子给定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就是原本历史中澶渊之盟的翻版,以年齿论,赵匡胤毕竟岁数大些,所以暂时是宋兄辽弟。
第二条,除了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之外,辽国同意归还剩下的全部地盘。
不还也没用,这些地方实际上已经都被宋军给占领了。这也没什么可商量的。
唯一值得商量的,可能也就是赔偿问题了,大辽每年要向大宋捐赠五万匹马,作为‘助军旅之费’,而作为回报,宋朝也同意在瀛洲和新洲等地开设商榷,并保证不在此驻兵。
傻哔才会放弃瓦桥关去平原上驻兵跟契丹磕呢。
这一条实际上就是岁贡了,不过是换了一条比较好听的说法而已,至少在大宋平定南唐吴越并充分准备好决战以前,这样的停战条约对大宋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辽国也可以得到宝贵的喘息之机,让他们腾出手来。
不过同样的,这所谓的和平协定也就是逗傻子玩的东西,永结兄弟只好这话根本就是扯淡,对大辽来说,他们丢了赋税重地,那是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而对宋朝来说,打不下幽州这一仗基本也等于是没打。
毕竟,开封离大辽太近了,没有阴山山脉防护心里睡不着觉的,都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但其实宋朝这都城位置比明朝凶险了何止十倍百倍。
不过不管怎么说,和平,哪怕只是短暂的和平也都是一件好事,等到这国书送回去给各自的国主签了字,孙悦将韩德让也命人押着送走之后,孙悦和耶律休哥两人也就没有了实质的矛盾,也就没再跟人家装哔。
相反,俩人几天下来喝酒吃肉,谈古论今,还处成了不错的朋友,耶律休哥毕竟是两百年大辽第一名将,而且人品德行也无可挑剔,胸襟气度自然是有的,对孙悦的能耐其实是很服气的。
而孙悦也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位的,毕竟一码归一码,这位大辽战神在有生之年中除了战场上之外几乎就没杀过汉人,跟大宋打了一辈子仗却主张胡汉平等的奇葩,所以孙悦也不妨在恨他不死的同时,与他惺惺相惜一番,一来二去的倒是处成了忘年交。临别之际,耶律休哥还赠送了大量的珍贵礼物,二人也算是成为了恨君不死的好哥们。
对此孙悦本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结果等他回去之后居然有谣言说他跟耶律休哥暗通款曲,也不知这帮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孙悦自然是不当回事的,嫉妒么,这是任何时代都免不了的事情,他这次出谋划策从头到尾堪称是第一功臣,傻叉才会相信他是内奸。
可惜,谣言这种东西从来都不会止于智者,智者只会把谣言传的更真实,这次的孙悦实在是太耀眼了,耀眼到只要是正常人都会嫉妒他的地步了,人们都巴不得这货身上能有点缺点,在茶余饭后的时候八卦一下,吐槽一下,就算对升斗小民来说都是绝佳的谈资,这是人性。
从来只听说过死了的艺术家,谁见过活着的大师。
于是谣言越传越是离谱,传来传去,孙悦居然都成了契丹人了,这也着实让他哭笑不得,不过却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在跟耶律休哥谈判之前游玩的那几天,对檀州表现的太熟悉了,这明显就是故地重游啊。
还有人指出,孙悦和孙春明父子的口音明显是北边来的,长相上似乎也有一点偏向于北人。而最最致命的就是,人们冷不丁的终于发现,这父子二人居然从来都没有半个亲戚!
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孙家父子都混到出将入相的份上了,居然愣是没有哪怕一个远房的亲朋旧友找上门来,就算再怎么战乱,这似乎也有点不合常理了,毕竟,识文断字总不会真是白丁出身。
甚至于,孙家父子的祖坟在哪都没人知道,慕容家也是都要嫁姑娘了才发现孙家居然没有家庙。
最后赵匡胤出于善心,动用了官府的力量,派人去了趟他俩所谓的老家,结果发现……真特么没有过这两个人,甚至压根就没有过所谓的孙家。
然后,赵匡胤自己都有点懵了,把孙悦叫过来问,孙悦也只能推脱说当时太小,实在没什么印象,让他去问孙春明,而赵匡胤虽然没再多说什么,但孙悦的心里可就开始画上弧了。
他们爷俩当年还是个流民的时候,那套说辞当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可现在,似乎就成了大问题了。毕竟,以他们爷俩现如今的地位那是肯定要写进青史单独列传的,总得有个籍贯家谱吧。
没办法自圆其说,那谣言可不就咋传咋是了么,没几天的功夫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虽然有智商的都知道他们爷俩不可能真的是辽国探子,但这股妖风却隐隐的有点刹不住的意思,许多人都觉得,他们俩应该是燕云地的逃奴。
除了这个暂时主流的说法,其他乱七八糟的传言也不少,要说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都比较龌龊,比如有人说孙春明其实是赘婿出身,所以才隐瞒了出身,也有人说父子俩其实是沙陀人,还有人说孙悦其实是私生子的,说的都有鼻子有眼的,就连身边人好多都已经信了。
至少,韩德让似乎就信了,回来的这一路上,韩德让已经确定这孙小相公不是他想的那种人了,但他却更闹不明白,自己为啥被这么看重了,他能感觉得到,孙悦对他是真的重视,这让他在不爽之余不免也有些好奇。
鬼才信你丫的一见如故呢。
“孙兄,咱们俩是不是以前在哪见过?我记得我家原来在上京城的时候,确实是有一户姓孙的人家,与我们家是极为交好的。”
对此,孙悦只能无言以对。
他得赶紧回家跟孙春明商量商量,交换一下口供了,这事搞不明白,早晚是个雷。
在兄弟之盟这样的大是大非被敲定了之后,剩下的条件终究不过是讨价还价而已,首先,宋辽停战和解互通使者,从此以后大宋为兄辽国为弟。
这一条,差不多就将这次会盟的性质和调子给定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就是原本历史中澶渊之盟的翻版,以年齿论,赵匡胤毕竟岁数大些,所以暂时是宋兄辽弟。
第二条,除了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之外,辽国同意归还剩下的全部地盘。
不还也没用,这些地方实际上已经都被宋军给占领了。这也没什么可商量的。
唯一值得商量的,可能也就是赔偿问题了,大辽每年要向大宋捐赠五万匹马,作为‘助军旅之费’,而作为回报,宋朝也同意在瀛洲和新洲等地开设商榷,并保证不在此驻兵。
傻哔才会放弃瓦桥关去平原上驻兵跟契丹磕呢。
这一条实际上就是岁贡了,不过是换了一条比较好听的说法而已,至少在大宋平定南唐吴越并充分准备好决战以前,这样的停战条约对大宋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辽国也可以得到宝贵的喘息之机,让他们腾出手来。
不过同样的,这所谓的和平协定也就是逗傻子玩的东西,永结兄弟只好这话根本就是扯淡,对大辽来说,他们丢了赋税重地,那是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而对宋朝来说,打不下幽州这一仗基本也等于是没打。
毕竟,开封离大辽太近了,没有阴山山脉防护心里睡不着觉的,都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但其实宋朝这都城位置比明朝凶险了何止十倍百倍。
不过不管怎么说,和平,哪怕只是短暂的和平也都是一件好事,等到这国书送回去给各自的国主签了字,孙悦将韩德让也命人押着送走之后,孙悦和耶律休哥两人也就没有了实质的矛盾,也就没再跟人家装哔。
相反,俩人几天下来喝酒吃肉,谈古论今,还处成了不错的朋友,耶律休哥毕竟是两百年大辽第一名将,而且人品德行也无可挑剔,胸襟气度自然是有的,对孙悦的能耐其实是很服气的。
而孙悦也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位的,毕竟一码归一码,这位大辽战神在有生之年中除了战场上之外几乎就没杀过汉人,跟大宋打了一辈子仗却主张胡汉平等的奇葩,所以孙悦也不妨在恨他不死的同时,与他惺惺相惜一番,一来二去的倒是处成了忘年交。临别之际,耶律休哥还赠送了大量的珍贵礼物,二人也算是成为了恨君不死的好哥们。
对此孙悦本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结果等他回去之后居然有谣言说他跟耶律休哥暗通款曲,也不知这帮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孙悦自然是不当回事的,嫉妒么,这是任何时代都免不了的事情,他这次出谋划策从头到尾堪称是第一功臣,傻叉才会相信他是内奸。
可惜,谣言这种东西从来都不会止于智者,智者只会把谣言传的更真实,这次的孙悦实在是太耀眼了,耀眼到只要是正常人都会嫉妒他的地步了,人们都巴不得这货身上能有点缺点,在茶余饭后的时候八卦一下,吐槽一下,就算对升斗小民来说都是绝佳的谈资,这是人性。
从来只听说过死了的艺术家,谁见过活着的大师。
于是谣言越传越是离谱,传来传去,孙悦居然都成了契丹人了,这也着实让他哭笑不得,不过却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在跟耶律休哥谈判之前游玩的那几天,对檀州表现的太熟悉了,这明显就是故地重游啊。
还有人指出,孙悦和孙春明父子的口音明显是北边来的,长相上似乎也有一点偏向于北人。而最最致命的就是,人们冷不丁的终于发现,这父子二人居然从来都没有半个亲戚!
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孙家父子都混到出将入相的份上了,居然愣是没有哪怕一个远房的亲朋旧友找上门来,就算再怎么战乱,这似乎也有点不合常理了,毕竟,识文断字总不会真是白丁出身。
甚至于,孙家父子的祖坟在哪都没人知道,慕容家也是都要嫁姑娘了才发现孙家居然没有家庙。
最后赵匡胤出于善心,动用了官府的力量,派人去了趟他俩所谓的老家,结果发现……真特么没有过这两个人,甚至压根就没有过所谓的孙家。
然后,赵匡胤自己都有点懵了,把孙悦叫过来问,孙悦也只能推脱说当时太小,实在没什么印象,让他去问孙春明,而赵匡胤虽然没再多说什么,但孙悦的心里可就开始画上弧了。
他们爷俩当年还是个流民的时候,那套说辞当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可现在,似乎就成了大问题了。毕竟,以他们爷俩现如今的地位那是肯定要写进青史单独列传的,总得有个籍贯家谱吧。
没办法自圆其说,那谣言可不就咋传咋是了么,没几天的功夫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虽然有智商的都知道他们爷俩不可能真的是辽国探子,但这股妖风却隐隐的有点刹不住的意思,许多人都觉得,他们俩应该是燕云地的逃奴。
除了这个暂时主流的说法,其他乱七八糟的传言也不少,要说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都比较龌龊,比如有人说孙春明其实是赘婿出身,所以才隐瞒了出身,也有人说父子俩其实是沙陀人,还有人说孙悦其实是私生子的,说的都有鼻子有眼的,就连身边人好多都已经信了。
至少,韩德让似乎就信了,回来的这一路上,韩德让已经确定这孙小相公不是他想的那种人了,但他却更闹不明白,自己为啥被这么看重了,他能感觉得到,孙悦对他是真的重视,这让他在不爽之余不免也有些好奇。
鬼才信你丫的一见如故呢。
“孙兄,咱们俩是不是以前在哪见过?我记得我家原来在上京城的时候,确实是有一户姓孙的人家,与我们家是极为交好的。”
对此,孙悦只能无言以对。
他得赶紧回家跟孙春明商量商量,交换一下口供了,这事搞不明白,早晚是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