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婉言拒绝了方孝孺留下他们吃饭的美意,带着沈若寥离开方宅,转到外面的街市上来。
两个人穿着最普通的便服,在繁华热闹的集市上转来转去。朱棣随处买些xiǎo吃,坐一坐,和摊主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两句。沈若寥陪着燕王在街上微服暗访,胡乱地四处吃东西,希望能把肚子填饱。
他们路过一个卖鸭汤粉的xiǎo贩,便在桌边坐下来,一人叫了一碗鸭汤粉。朱棣一面吃,一面説道:
“嗯,好味道。若寥,你尝尝;这可是应天最有名的街头xiǎo吃了。”
那xiǎo贩大约四十年纪,笑道:
“二位客官听口音是北方人吧?”
朱棣diǎn头道:“对,我两个都是北平人。”
“北平人?燕王地盘上的人啊。”那xiǎo贩叹了口气,便不再理他们。
朱棣觉得奇怪,问道:“怎么老板,好像一听我们是北平人就生气了?您以前被北平人惹过?”
那xiǎo贩耸了耸肩:“岂敢;如果有,那也是你们燕王殿下。”
沈若寥问道:“此话怎讲啊?”
那xiǎo贩道:“可不;燕王想起兵篡位,打到应天来,二位倒是可以在这边满大街抓人问问,看看有谁会説欢迎燕王殿下的。”
沈若寥看了看朱棣生气又有些无奈的神情。他皱起眉头来,难以置信地笑道:
“这位大叔,话不能这么説吧。我们在北平这么多年,从来也没听説过燕王想夺位。怎么到了应天,这满城风雨都传説燕王要起兵了。朝廷从哪儿听来的谣言?”
“谣言?”那xiǎo贩只是冷冷哼了一声。
这时,与他们同桌共食的一个老汉开了口,説道:“二十五年上懿文太子病薨,洪武爷就一直想立燕王为太子,天下皆知。如果不是秦、晋二王尚在,恐怕太子之位一定归了燕王。结果他没有得到,以燕王的本事,他能不怀恨在心吗。”
边上紧挨鸭汤粉摊的另一个xiǎo贩听见,多嘴道:
“谁説是因为秦、晋二王?明明是因为燕王根本不是嫡出,只是个宫妃的庶子罢了。”
朱棣脸上顿时变色:“这是谁説的?”
那xiǎo贩不屑地嗤道:“怎么?你们北平人是不是还以为你们的燕王爷是孝慈高皇后的嫡子呢?谁不知道高皇后只生了太子和宁国长公主,秦晋燕周四王只不过是高皇后从宫妃身边抱走抚养的。秦王是郭宁妃的儿子,晋王是孙贵妃的儿子,燕王和周王的生母是碽妃,还是个朝*鲜女人呢。”
卖鸭汤粉的xiǎo贩按捺不住,反驳道:“我怎么听説,燕王生母是元顺帝的妃子弘吉剌氏,被洪武爷俘虏了来做了自己的妃子,根本就是蒙古人。”
朱棣没有説话;沈若寥看到他的眼神,有些心慌,生怕燕王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忙暗暗伸手在桌子下面拉了他一把,一面对那卖鸭汤粉的xiǎo贩説道:
“这个説法肯定是无稽之谈。燕王现在已经有三十九岁年纪了,徐达攻克元大都是在洪武元年,就算他真将弘吉剌氏带回京师,献给高皇帝,还生了皇子,那孩子到现在ding多也是三十一二岁。”
“三十一岁,三十九岁,从相貌上看来,又有多大差距?”那老汉説道,“燕王频频出塞打仗,风吹日晒,再娇贵的亲王也会在相貌上添不少沧桑痕迹。燕王完全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多説个十年八年,不会引起任何怀疑。”
朱棣此时冷冷开口道:“几位光天化日之下,讨论这种事情,如果高皇帝还在世的话,想来是根本不可能的吧?”
那邻居的xiǎo贩道:“这倒是真的。洪武爷还在的话,哪个活腻了敢在街上议论皇帝的家事,自找剥皮。不过,现在的天子倒是宽仁得紧,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力削减了锦衣卫的权力,天天给这群恶狗脸色看,现在他们根本不敢抓人了。”
卖鸭汤粉的xiǎo贩道:“再説了;我们是在为天子説话嘛。锦衣卫要想抓人,应该都到北平去,满大街有得让他们抓。”
沈若寥道:“不管是不是嫡出,都是高皇帝的子嗣,无论谁即位也都还是朱家的天下,这是天子的家事,应该轮不着我们这些庶民多嘴吧?”
那老汉道:“家事?天子的家事,自然就是国家事,天下事,怎么会跟我们无关?更何况嫡庶之争,岂容他言!”
沈若寥道:“就算是吧,可是天子也不能把老老实实的藩王硬是给逼反。周王毫无过错,朝廷把他流放到云南去,未免太铁石心肠了吧?”
“就冲你们北平人张口就维护燕王,就可以看出他一定有反心。”那邻居的xiǎo贩道。
“空口无凭的情况下,就是天子也无权如此削藩,这样就违反了《皇明祖训》。”朱棣冷冷道。
“空口无凭?”卖鸭汤粉的xiǎo贩叫道:“难道非得等到燕王起兵了,才叫有凭?才能削藩了?我看真该叫人把你们两个抓起来。”
他的叫声太大,一时间街上路人纷纷驻足,好奇地向这边张望。
沈若寥无奈地耸耸肩,説道:“您这么説不公平。您在应天,不希望应天罹兵祸,难道我们北平人就盼着燕王征兵打仗,把全城的粮食和劳力都调到战场上去吗?我们只有一座城,怎么跟朝廷几十万大军抗衡?照这样等朝廷大军攻破了北平,还不得屠城啊?我们北平如果没有燕王,全城人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当然不希望朝廷削藩。你们跟应天活得舒服,生怕看到别人自在是不是?非要赶尽杀绝不可?”
他拉了拉燕王的袖子,道:“岳父大人,咱们走,不跟他们费那口舌。”
他站起身来,伸手去身上摸钱,却心里一沉;钱袋已经空空如也。出门的时候,并没有盘算着在外面吃饭,也就没带多少钱;刚才在街上一番转悠,已经花了个精光。自从出生落地,他还从来没有过买东西不先数钱的时候。
他有些难堪,低声问燕王道:“岳父大人,您身上有零钱吗?刚才把钱花光了。”
朱棣微微愣了一愣,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堂堂燕王出门,何曾有过自己带钱的时候。
正踌躇间,同桌那个老汉却摸出一张宝钞来,递给那卖鸭汤粉的xiǎo贩,道:
“我付了。乡下人,你别跟他们计较。”
那xiǎo贩骂道:“我还不稀罕他们的钱呢。算我倒霉。老伯,这钱是你的,我不能要。”
朱棣和沈若寥灰溜溜地穿过围观的人群离开,好不尴尬。走到没人的地方,沈若寥便轻声安慰道:
“王爷,市井xiǎo民,甭跟他们一般见识。”
朱棣沉默良久,叹了口气,道:“你説得对;我也许可以得到皇位,但是我得不到人心啊。”
沈若寥道:“ding多是得不到这应天城里的人心。应天之外,还有一整个天下呢。再説,这天子脚下的人,向来心里是只认那皇上的宝座,才不管宝座上坐的是谁。”
朱棣微笑了。“是啊,成王败寇,抢得天下便是主。到时候,天下人都是我的臣民,还怕收服不了他们么。若寥,孤刚才实在是太不冷静,几乎失态。要不是你,恐怕这事就闹大了。”
沈若寥有些同情地説道:“这种事轮到谁头上都不可能冷静的。哪儿能让人那么糟塌自己的亲娘啊。”
“糟塌?什么意思?”朱棣心不在焉地问道。
“王爷您明明是孝慈高皇后所生嫡子,可是那帮人嘴里説出来的都是些什么离谱的谣传,朝*鲜人,蒙古人,还元顺帝的妃子。説得再玄diǎn儿,保不齐连色目人都上了呢。”
朱棣微笑道:“这些传言,其实孤早有耳闻。还有一种説法,説那元妃弘吉剌氏在徐达攻克大都之前就已经怀了孕,然后才被掳到京师。所以,孤就是元顺帝的儿子。”
“您看,都是一派胡扯淡嘛,”沈若寥笑道,“如果此言是真,您想高皇帝会让您活到今天吗。所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您不用往心里去。”
朱棣淡淡地问道:“如果他们所説是真呢?”
“怎么可能?”沈若寥笑道。
朱棣道:“我和父皇在容貌上确实相差甚远。和母后也找不出什么相似之处。所以,别説外人了,就连孤自己,第一次听到这些传言的时候,也在心里很打了一阵鼓呢。”
他看着沈若寥,微笑道:“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説的是真,我燕王不是高皇后之子,而是——比如説,那个朝*鲜来的碽妃所生,你对这些心里很在意吗?你认为是不是嫡庶一定要有别?或者,华夏一定与夷狄有别?”
沈若寥犹豫了一下。
“殿下……”
“我就那么一问,”朱棣淡淡笑道:“説实在的,我很能理解父皇当年的心情。换作是我当了皇上,立太子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立嫡长子,而不以实际能力才华论事?我还真不知道。毕竟,万民之口,天下人心,是帝王一生成败所在,我不能不有所顾虑。”
两个人转过一个弯,却吃了一惊。方才同桌吃鸭汤粉的那个老汉正悠然自得地立在墙根,显然是在等他们,见到二人出现,便迎上来行礼道:
“草民叩见燕王殿下。”
两个人吃了一惊,立刻四周张望了一下,见没有人,才稍稍安定下来。朱棣冷冷説道:
“这位老伯,您认错人了。燕王在北平呢。”
那老汉直起身来,笑吟吟地直视着两人,説道:
“殿下果然谨慎。不过,金某若连殿下站在面前都认不出来,那我才真是白活了。这位,没猜错的话,就是昔日让朝廷谈虎色变,世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高手沈如风的独子,今日的承安仪宾大人了?”
两个人又吃了一惊。面前的人瞬间消失了一切老人应有的老态,体格健壮,红光满面,声音宽广宏亮,双目炯炯有神,有些得意地望着他们的惊诧,看样子也就四十多岁,绝不是刚才同桌的那个老汉。
朱棣惊讶片刻,立刻恢复了冷静,鄙夷地説道:“先生好高明的化装术啊。”
説完,他拔腿要走,那人却在身后泰然自若地説道:
“高皇帝本欲将皇位传给殿下,迫于无奈没有如愿。今上又是他的长孙,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高皇帝虽然对殿下心中有愧,还是在临终前密令驸马梅殷全力辅佐保护太孙。只可惜,今上对梅驸马似乎不怎么看中,只在刚开始命他在江淮布防拦截殿下奔丧,从那之后,便再无所用了。”
朱棣心里一动,停住脚步,转过身来,望着那人。
“先生究竟是何方高人?对孤有何求?”
那人笑道:“殿下终于肯承认自己的万金之身了。殿下身边,听説有一位袁廷玉高人暗中相助?”
朱棣沉默片刻,道:“不错。先生有话,请先生直言。”
那人捏了捏自己下巴上一撮山羊须,不慌不忙地説道: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高皇立皇太孙之时,应天城里出现了一神秘道人,一路高歌一首童谣,弄得京城大街xiǎo巷人心惶惶,宫中听闻也甚是惶惑。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高皇将崩之时,该道人又一次出现在应天,走街串巷,放声高歌同一首童谣,闹得满城风雨,宫中上下更是坐立不安。锦衣卫全城出动抓捕该道人,可在他们出动之前,这个道人就已经突然之间销声匿迹,人间蒸发了。高皇帝深感不祥,这才会在临终前授予梅驸马密令。”
朱棣轻轻问道:“那是一首什么童谣?”
那人望了望四周,看了一眼沈若寥,微笑道:
“这童谣只有短短的三句:‘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沈若寥心里一震,只觉得一股劲风从脊柱上刮过,不冷不热,但是力量大得惊人,吹得他险些一个踉跄。
朱棣安详地一笑,望着那人,拜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回礼道:“不敢当殿下如此大礼。鄙人姓金,单名一个忠字。”
朱棣顿时喜出望外:“原来阁下就是金忠先生。道衍大师在孤面前称赞先生很久了。孤曾经求他邀请先生来北平,他却説先生和袁廷玉不一样,不用写信,先生自己会出现的。今日看来果然如此。先生怎知孤是谁呢?”
金忠道:“袁廷玉从十个醉汉当中认出殿下,为何我金忠不能?其实殿下有所不知,我与袁廷玉、道衍大师向来交情甚厚,道衍大师虽然没有写信,袁廷玉却自作主张寄信给我,邀我北上了。听闻殿下携仪宾大人入宫朝贺,所以金某特意赶来应天,自信可以找到殿下,却不料运气如此之好,还可以为殿下和仪宾郎付一碗鸭汤粉钱。”
朱棣开心地笑道:“难怪那摊主恶言相向,孤还觉得他鸭汤粉甚为可口呢。孤身边多了金先生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吃得香睡得香了。”
金忠圆滑地説道:“殿下抬举金某了;让殿下吃得香金某勉强可以尽力;让您睡得香那就只有靠仪宾大人了。”
朱棣道:“金先生来得正好,孤还担心天子会想尽名目阻拦我回北平,有了先生在,又有若寥的身手,孤足可以高枕无忧了。”
金忠道:“殿下过奖。金忠唯为殿下尽忠而已。殿下命中注定为一代圣君,岂是金忠一个xiǎoxiǎo的江湖术士所能左右的。我只盼早日陪殿下一同回北平,早日助殿下成就大明千秋万岁之业,金忠才能平庸,一生也就这diǎn儿xiǎoxiǎo的理想了。”
朱棣笑道:“孤身边有道衍大师和姚树德,现在又有袁廷玉和金忠高人,正可谓孤的商山四皓,我又何愁大事不成。不知先生下榻何处?”
金忠道:“就在鼓楼大街京华客栈。”
朱棣道:“远了些。不过也好,避人耳目。先生请先回京华客栈稍歇,孤与户部侍郎卓敬约好,下午去登门造访,现在时辰已经差不多了。等孤访完卓惟恭,便去找先生。”
金忠道:“殿下所住京城王府,只是昨日一夜未曾有守,当夜魏国公将守备重diǎn布在沿江一带,以及秦淮河上下入江口,所幸殿下并未冒险离京。现在王府又恢复了御林军把守,殿下访完卓惟恭,还是直接回去为妙。金忠会想办法去见殿下的。殿下万不可在此时授人口实。”
朱棣带着沈若寥造访了恭候在家的卓敬,一番彬彬有礼的谈话之后,双方都有些闷闷不乐。卓敬极端客气地邀请燕王和承安仪宾用过晚饭再走,朱棣也极端客气地婉拒了邀请,离开了卓府。
天色已晚,两个人都不愿回王府等待他们的一大桌山珍海味面前去;好在有先见之明的金忠告辞之前又豪爽地塞给了沈若寥一张宝钞,以备万一;两个人于是寻了一个xiǎo酒馆,叫了些简简单单的素菜,二两清酒。
朱棣呷了一口酒,望了望窗外的街景,叹道:
“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真是无奈啊。”
沈若寥望了望周围;燕王的声音很轻,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他説道:
“王爷觉得,卓侍郎比铁鼎石还要优秀?”
朱棣微笑地望着他。“你看呢?”
“我看二人平分秋色。”
朱棣道:“铁鼎石远不如卓惟恭有才,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与此人辩论,每一言出辄有与众不同之处。如果剔除才学,要论人品风骨相貌,他倒的确很像铁铉,无论哪一方面,二人都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卓惟恭之才可比方正学,又远不如方正学古板。如果説方正学正像他的老师宋濂,那卓惟恭就像是刘基。”
“刘基?”沈若寥微微一惊,低声道:“王爷如此器重之人,可是一言一行都全心全意维护着建文天子呢。只怕他必不肯为殿下所用。”
朱棣道:“不着急。彼食其禄,自尽其力,这样才是正常。如果他向着我,那我反而不敢相信他。人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绩。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得到他的。”
沈若寥道:“全北平人都有这个信仰;相信全天下人很快也会一样。”
“信仰?什么信仰?”朱棣明知故问。
沈若寥明知故答道:“‘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朱棣沉静地微笑了,举起酒杯来,一饮而尽,望了望外面秦淮河春波朦胧的夜景,长叹而歌道: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鸳鸯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1]
沈若寥轻声笑道:“殿下,您心里吟的其实是另一首词。”
朱棣龙眉轻扬:“哦?你都已经钻到我心里去了?那你説説看,是什么?”
沈若寥低声吟道: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
朱棣拢起胸前飘逸的长须,笑道:“是我喝醉了,还是你喝醉了?人xiǎo鬼大。回家以后,你把这首词写下来,我要挂在卧室墙上,与那幅地图面对面,天天看着。”
********
[1]陆游《钗头凤》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两个人穿着最普通的便服,在繁华热闹的集市上转来转去。朱棣随处买些xiǎo吃,坐一坐,和摊主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两句。沈若寥陪着燕王在街上微服暗访,胡乱地四处吃东西,希望能把肚子填饱。
他们路过一个卖鸭汤粉的xiǎo贩,便在桌边坐下来,一人叫了一碗鸭汤粉。朱棣一面吃,一面説道:
“嗯,好味道。若寥,你尝尝;这可是应天最有名的街头xiǎo吃了。”
那xiǎo贩大约四十年纪,笑道:
“二位客官听口音是北方人吧?”
朱棣diǎn头道:“对,我两个都是北平人。”
“北平人?燕王地盘上的人啊。”那xiǎo贩叹了口气,便不再理他们。
朱棣觉得奇怪,问道:“怎么老板,好像一听我们是北平人就生气了?您以前被北平人惹过?”
那xiǎo贩耸了耸肩:“岂敢;如果有,那也是你们燕王殿下。”
沈若寥问道:“此话怎讲啊?”
那xiǎo贩道:“可不;燕王想起兵篡位,打到应天来,二位倒是可以在这边满大街抓人问问,看看有谁会説欢迎燕王殿下的。”
沈若寥看了看朱棣生气又有些无奈的神情。他皱起眉头来,难以置信地笑道:
“这位大叔,话不能这么説吧。我们在北平这么多年,从来也没听説过燕王想夺位。怎么到了应天,这满城风雨都传説燕王要起兵了。朝廷从哪儿听来的谣言?”
“谣言?”那xiǎo贩只是冷冷哼了一声。
这时,与他们同桌共食的一个老汉开了口,説道:“二十五年上懿文太子病薨,洪武爷就一直想立燕王为太子,天下皆知。如果不是秦、晋二王尚在,恐怕太子之位一定归了燕王。结果他没有得到,以燕王的本事,他能不怀恨在心吗。”
边上紧挨鸭汤粉摊的另一个xiǎo贩听见,多嘴道:
“谁説是因为秦、晋二王?明明是因为燕王根本不是嫡出,只是个宫妃的庶子罢了。”
朱棣脸上顿时变色:“这是谁説的?”
那xiǎo贩不屑地嗤道:“怎么?你们北平人是不是还以为你们的燕王爷是孝慈高皇后的嫡子呢?谁不知道高皇后只生了太子和宁国长公主,秦晋燕周四王只不过是高皇后从宫妃身边抱走抚养的。秦王是郭宁妃的儿子,晋王是孙贵妃的儿子,燕王和周王的生母是碽妃,还是个朝*鲜女人呢。”
卖鸭汤粉的xiǎo贩按捺不住,反驳道:“我怎么听説,燕王生母是元顺帝的妃子弘吉剌氏,被洪武爷俘虏了来做了自己的妃子,根本就是蒙古人。”
朱棣没有説话;沈若寥看到他的眼神,有些心慌,生怕燕王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忙暗暗伸手在桌子下面拉了他一把,一面对那卖鸭汤粉的xiǎo贩説道:
“这个説法肯定是无稽之谈。燕王现在已经有三十九岁年纪了,徐达攻克元大都是在洪武元年,就算他真将弘吉剌氏带回京师,献给高皇帝,还生了皇子,那孩子到现在ding多也是三十一二岁。”
“三十一岁,三十九岁,从相貌上看来,又有多大差距?”那老汉説道,“燕王频频出塞打仗,风吹日晒,再娇贵的亲王也会在相貌上添不少沧桑痕迹。燕王完全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多説个十年八年,不会引起任何怀疑。”
朱棣此时冷冷开口道:“几位光天化日之下,讨论这种事情,如果高皇帝还在世的话,想来是根本不可能的吧?”
那邻居的xiǎo贩道:“这倒是真的。洪武爷还在的话,哪个活腻了敢在街上议论皇帝的家事,自找剥皮。不过,现在的天子倒是宽仁得紧,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力削减了锦衣卫的权力,天天给这群恶狗脸色看,现在他们根本不敢抓人了。”
卖鸭汤粉的xiǎo贩道:“再説了;我们是在为天子説话嘛。锦衣卫要想抓人,应该都到北平去,满大街有得让他们抓。”
沈若寥道:“不管是不是嫡出,都是高皇帝的子嗣,无论谁即位也都还是朱家的天下,这是天子的家事,应该轮不着我们这些庶民多嘴吧?”
那老汉道:“家事?天子的家事,自然就是国家事,天下事,怎么会跟我们无关?更何况嫡庶之争,岂容他言!”
沈若寥道:“就算是吧,可是天子也不能把老老实实的藩王硬是给逼反。周王毫无过错,朝廷把他流放到云南去,未免太铁石心肠了吧?”
“就冲你们北平人张口就维护燕王,就可以看出他一定有反心。”那邻居的xiǎo贩道。
“空口无凭的情况下,就是天子也无权如此削藩,这样就违反了《皇明祖训》。”朱棣冷冷道。
“空口无凭?”卖鸭汤粉的xiǎo贩叫道:“难道非得等到燕王起兵了,才叫有凭?才能削藩了?我看真该叫人把你们两个抓起来。”
他的叫声太大,一时间街上路人纷纷驻足,好奇地向这边张望。
沈若寥无奈地耸耸肩,説道:“您这么説不公平。您在应天,不希望应天罹兵祸,难道我们北平人就盼着燕王征兵打仗,把全城的粮食和劳力都调到战场上去吗?我们只有一座城,怎么跟朝廷几十万大军抗衡?照这样等朝廷大军攻破了北平,还不得屠城啊?我们北平如果没有燕王,全城人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当然不希望朝廷削藩。你们跟应天活得舒服,生怕看到别人自在是不是?非要赶尽杀绝不可?”
他拉了拉燕王的袖子,道:“岳父大人,咱们走,不跟他们费那口舌。”
他站起身来,伸手去身上摸钱,却心里一沉;钱袋已经空空如也。出门的时候,并没有盘算着在外面吃饭,也就没带多少钱;刚才在街上一番转悠,已经花了个精光。自从出生落地,他还从来没有过买东西不先数钱的时候。
他有些难堪,低声问燕王道:“岳父大人,您身上有零钱吗?刚才把钱花光了。”
朱棣微微愣了一愣,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堂堂燕王出门,何曾有过自己带钱的时候。
正踌躇间,同桌那个老汉却摸出一张宝钞来,递给那卖鸭汤粉的xiǎo贩,道:
“我付了。乡下人,你别跟他们计较。”
那xiǎo贩骂道:“我还不稀罕他们的钱呢。算我倒霉。老伯,这钱是你的,我不能要。”
朱棣和沈若寥灰溜溜地穿过围观的人群离开,好不尴尬。走到没人的地方,沈若寥便轻声安慰道:
“王爷,市井xiǎo民,甭跟他们一般见识。”
朱棣沉默良久,叹了口气,道:“你説得对;我也许可以得到皇位,但是我得不到人心啊。”
沈若寥道:“ding多是得不到这应天城里的人心。应天之外,还有一整个天下呢。再説,这天子脚下的人,向来心里是只认那皇上的宝座,才不管宝座上坐的是谁。”
朱棣微笑了。“是啊,成王败寇,抢得天下便是主。到时候,天下人都是我的臣民,还怕收服不了他们么。若寥,孤刚才实在是太不冷静,几乎失态。要不是你,恐怕这事就闹大了。”
沈若寥有些同情地説道:“这种事轮到谁头上都不可能冷静的。哪儿能让人那么糟塌自己的亲娘啊。”
“糟塌?什么意思?”朱棣心不在焉地问道。
“王爷您明明是孝慈高皇后所生嫡子,可是那帮人嘴里説出来的都是些什么离谱的谣传,朝*鲜人,蒙古人,还元顺帝的妃子。説得再玄diǎn儿,保不齐连色目人都上了呢。”
朱棣微笑道:“这些传言,其实孤早有耳闻。还有一种説法,説那元妃弘吉剌氏在徐达攻克大都之前就已经怀了孕,然后才被掳到京师。所以,孤就是元顺帝的儿子。”
“您看,都是一派胡扯淡嘛,”沈若寥笑道,“如果此言是真,您想高皇帝会让您活到今天吗。所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您不用往心里去。”
朱棣淡淡地问道:“如果他们所説是真呢?”
“怎么可能?”沈若寥笑道。
朱棣道:“我和父皇在容貌上确实相差甚远。和母后也找不出什么相似之处。所以,别説外人了,就连孤自己,第一次听到这些传言的时候,也在心里很打了一阵鼓呢。”
他看着沈若寥,微笑道:“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説的是真,我燕王不是高皇后之子,而是——比如説,那个朝*鲜来的碽妃所生,你对这些心里很在意吗?你认为是不是嫡庶一定要有别?或者,华夏一定与夷狄有别?”
沈若寥犹豫了一下。
“殿下……”
“我就那么一问,”朱棣淡淡笑道:“説实在的,我很能理解父皇当年的心情。换作是我当了皇上,立太子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立嫡长子,而不以实际能力才华论事?我还真不知道。毕竟,万民之口,天下人心,是帝王一生成败所在,我不能不有所顾虑。”
两个人转过一个弯,却吃了一惊。方才同桌吃鸭汤粉的那个老汉正悠然自得地立在墙根,显然是在等他们,见到二人出现,便迎上来行礼道:
“草民叩见燕王殿下。”
两个人吃了一惊,立刻四周张望了一下,见没有人,才稍稍安定下来。朱棣冷冷説道:
“这位老伯,您认错人了。燕王在北平呢。”
那老汉直起身来,笑吟吟地直视着两人,説道:
“殿下果然谨慎。不过,金某若连殿下站在面前都认不出来,那我才真是白活了。这位,没猜错的话,就是昔日让朝廷谈虎色变,世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高手沈如风的独子,今日的承安仪宾大人了?”
两个人又吃了一惊。面前的人瞬间消失了一切老人应有的老态,体格健壮,红光满面,声音宽广宏亮,双目炯炯有神,有些得意地望着他们的惊诧,看样子也就四十多岁,绝不是刚才同桌的那个老汉。
朱棣惊讶片刻,立刻恢复了冷静,鄙夷地説道:“先生好高明的化装术啊。”
説完,他拔腿要走,那人却在身后泰然自若地説道:
“高皇帝本欲将皇位传给殿下,迫于无奈没有如愿。今上又是他的长孙,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高皇帝虽然对殿下心中有愧,还是在临终前密令驸马梅殷全力辅佐保护太孙。只可惜,今上对梅驸马似乎不怎么看中,只在刚开始命他在江淮布防拦截殿下奔丧,从那之后,便再无所用了。”
朱棣心里一动,停住脚步,转过身来,望着那人。
“先生究竟是何方高人?对孤有何求?”
那人笑道:“殿下终于肯承认自己的万金之身了。殿下身边,听説有一位袁廷玉高人暗中相助?”
朱棣沉默片刻,道:“不错。先生有话,请先生直言。”
那人捏了捏自己下巴上一撮山羊须,不慌不忙地説道: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高皇立皇太孙之时,应天城里出现了一神秘道人,一路高歌一首童谣,弄得京城大街xiǎo巷人心惶惶,宫中听闻也甚是惶惑。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高皇将崩之时,该道人又一次出现在应天,走街串巷,放声高歌同一首童谣,闹得满城风雨,宫中上下更是坐立不安。锦衣卫全城出动抓捕该道人,可在他们出动之前,这个道人就已经突然之间销声匿迹,人间蒸发了。高皇帝深感不祥,这才会在临终前授予梅驸马密令。”
朱棣轻轻问道:“那是一首什么童谣?”
那人望了望四周,看了一眼沈若寥,微笑道:
“这童谣只有短短的三句:‘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沈若寥心里一震,只觉得一股劲风从脊柱上刮过,不冷不热,但是力量大得惊人,吹得他险些一个踉跄。
朱棣安详地一笑,望着那人,拜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回礼道:“不敢当殿下如此大礼。鄙人姓金,单名一个忠字。”
朱棣顿时喜出望外:“原来阁下就是金忠先生。道衍大师在孤面前称赞先生很久了。孤曾经求他邀请先生来北平,他却説先生和袁廷玉不一样,不用写信,先生自己会出现的。今日看来果然如此。先生怎知孤是谁呢?”
金忠道:“袁廷玉从十个醉汉当中认出殿下,为何我金忠不能?其实殿下有所不知,我与袁廷玉、道衍大师向来交情甚厚,道衍大师虽然没有写信,袁廷玉却自作主张寄信给我,邀我北上了。听闻殿下携仪宾大人入宫朝贺,所以金某特意赶来应天,自信可以找到殿下,却不料运气如此之好,还可以为殿下和仪宾郎付一碗鸭汤粉钱。”
朱棣开心地笑道:“难怪那摊主恶言相向,孤还觉得他鸭汤粉甚为可口呢。孤身边多了金先生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吃得香睡得香了。”
金忠圆滑地説道:“殿下抬举金某了;让殿下吃得香金某勉强可以尽力;让您睡得香那就只有靠仪宾大人了。”
朱棣道:“金先生来得正好,孤还担心天子会想尽名目阻拦我回北平,有了先生在,又有若寥的身手,孤足可以高枕无忧了。”
金忠道:“殿下过奖。金忠唯为殿下尽忠而已。殿下命中注定为一代圣君,岂是金忠一个xiǎoxiǎo的江湖术士所能左右的。我只盼早日陪殿下一同回北平,早日助殿下成就大明千秋万岁之业,金忠才能平庸,一生也就这diǎn儿xiǎoxiǎo的理想了。”
朱棣笑道:“孤身边有道衍大师和姚树德,现在又有袁廷玉和金忠高人,正可谓孤的商山四皓,我又何愁大事不成。不知先生下榻何处?”
金忠道:“就在鼓楼大街京华客栈。”
朱棣道:“远了些。不过也好,避人耳目。先生请先回京华客栈稍歇,孤与户部侍郎卓敬约好,下午去登门造访,现在时辰已经差不多了。等孤访完卓惟恭,便去找先生。”
金忠道:“殿下所住京城王府,只是昨日一夜未曾有守,当夜魏国公将守备重diǎn布在沿江一带,以及秦淮河上下入江口,所幸殿下并未冒险离京。现在王府又恢复了御林军把守,殿下访完卓惟恭,还是直接回去为妙。金忠会想办法去见殿下的。殿下万不可在此时授人口实。”
朱棣带着沈若寥造访了恭候在家的卓敬,一番彬彬有礼的谈话之后,双方都有些闷闷不乐。卓敬极端客气地邀请燕王和承安仪宾用过晚饭再走,朱棣也极端客气地婉拒了邀请,离开了卓府。
天色已晚,两个人都不愿回王府等待他们的一大桌山珍海味面前去;好在有先见之明的金忠告辞之前又豪爽地塞给了沈若寥一张宝钞,以备万一;两个人于是寻了一个xiǎo酒馆,叫了些简简单单的素菜,二两清酒。
朱棣呷了一口酒,望了望窗外的街景,叹道:
“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真是无奈啊。”
沈若寥望了望周围;燕王的声音很轻,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他説道:
“王爷觉得,卓侍郎比铁鼎石还要优秀?”
朱棣微笑地望着他。“你看呢?”
“我看二人平分秋色。”
朱棣道:“铁鼎石远不如卓惟恭有才,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与此人辩论,每一言出辄有与众不同之处。如果剔除才学,要论人品风骨相貌,他倒的确很像铁铉,无论哪一方面,二人都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卓惟恭之才可比方正学,又远不如方正学古板。如果説方正学正像他的老师宋濂,那卓惟恭就像是刘基。”
“刘基?”沈若寥微微一惊,低声道:“王爷如此器重之人,可是一言一行都全心全意维护着建文天子呢。只怕他必不肯为殿下所用。”
朱棣道:“不着急。彼食其禄,自尽其力,这样才是正常。如果他向着我,那我反而不敢相信他。人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绩。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得到他的。”
沈若寥道:“全北平人都有这个信仰;相信全天下人很快也会一样。”
“信仰?什么信仰?”朱棣明知故问。
沈若寥明知故答道:“‘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朱棣沉静地微笑了,举起酒杯来,一饮而尽,望了望外面秦淮河春波朦胧的夜景,长叹而歌道: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鸳鸯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1]
沈若寥轻声笑道:“殿下,您心里吟的其实是另一首词。”
朱棣龙眉轻扬:“哦?你都已经钻到我心里去了?那你説説看,是什么?”
沈若寥低声吟道: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
朱棣拢起胸前飘逸的长须,笑道:“是我喝醉了,还是你喝醉了?人xiǎo鬼大。回家以后,你把这首词写下来,我要挂在卧室墙上,与那幅地图面对面,天天看着。”
********
[1]陆游《钗头凤》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