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红舞鞋

    ——访著名舞蹈家、女将军刘敏

    2004年7月23日晚,上海东方电视台演播大厅。第六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在一片喜庆热烈的气氛中爆出一串串大奖。解放军艺术学院代表队的13名选手,在全国48个参赛单位的800余名选手中异军突起,一举摘取古典舞、民间舞、中国舞等7个一等奖,打破了军艺十余年来与“桃李杯”金奖无缘的历史。

    掌声与鲜花中,一位个子高挑、气质不凡的女军人,被军艺获奖选手围作一团。这位女军人就是从80年代初即蜚声舞坛、惟一获取“三连冠”殊荣、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舞蹈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近日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刘敏。

    历经一番风霜

    知道刘敏,开始是从电视上、报刊上。后来,她成为我的母校——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再后来,我到了母校的上级机关总政工作。

    那是2004年的春天,总政举办“名人名家”培训班,我作为负责宣传工作的机关干部有幸参加。在与她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不但合影留念,而且谈天说地聊人生……

    刘敏身高1.73米的窈窕身材,臂长腿长的四肢条件,大家风范的姣好容貌,端庄得体的行为举止,天生是个“大青衣”和“刀马旦”的材料。

    1958年2月10日,刘敏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军人家庭里,姐妹三个中她最小。她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后,他们的女儿会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舞坛上唯一的、最美丽的女将军。

    她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一位严厉的父亲,在倍受呵护的同时也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刘敏非常感激她的父母。她认为,她思想品格的形成,是父母和老师教育的结果。

    小学毕业时,刘敏考上了安徽省艺术学校舞蹈班,从此开始了舞蹈生涯。她的先天条件好,在艺校,教师教什么,会什么。慢慢地,她有点忘乎所以,耍起了小聪明。练“控腿”时,她找了个窍门,趁教师不注意,把腿托住,非常舒服。但这种小聪明,没能逃得过执教多年的张鸿英老师。她狠狠批评了她,并在考试时有意压低了她的分数;在授课时,有意给她出难题。

    有一天回家,爸爸昔日慈祥的面孔变得严峻:“小敏,都13岁了,还偷懒!既然你怕苦怕累,就不要再学舞蹈了。我领你去和校长谈谈,上普通中学去,将来考大学。”

    年幼的刘敏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严父和尊师面前,她写下了保证书——从今以后不再偷懒。

    从此,她快马加鞭,学艺、练功,更加自觉。放暑假了,该是放松放松的时候了。可她不,大热天,摄氏四十度左右,她一早就出去练长跑,跑完后再上学校练功,回到家继续在草地上练毯子功。

    对于刘敏来说,是没有节假日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无论是刮风下雨、夏日炎炎,却以人不让自己闲玩一日。即使再大的节日,她也没有一天不到练功房去,可以说,她在练功房待的时间,比她在任何地方待的时间都长。

    1978年,刘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总政歌舞团,那年她只有20岁。进团不久,她就参加了团里组织的慰问团,赴前线慰问指战员。当她看到与她同玲的战士们在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地生活,并随时可能流血牺牲时,她被深深地感动了,从此她理解了“崇高”和“伟大”的含义。战士们的牺牲精神鼓舞了刘敏,也充实了她舞蹈的内涵,在后来的日子里,她一直心怀淳朴的信念:为观众服务,做最好的舞蹈演员。

    优越的外在条件和良好的内在素质天然合一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实在难能可贵。刘敏有着特殊气质的外在形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为她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人物情感最坚实的基础。同时凭借着她在舞蹈事业上的努力、刻苦与钻研,一步步走向了成功的今天。她在舞蹈创作中,将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的精华综合提炼,形成了自己的舞蹈风格。

    1986年9月,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在北京举行。在此之前,刘敏已经参加了两次全国性舞蹈比赛。这一次是全国首届“桃李杯”舞蹈大赛。当时她正准备一台-独舞晚会,听到有大赛,她毅然放弃独舞晚会。有人劝她,参加大赛有风险,得了奖还可以,得不上奖鸡飞蛋打,不如办晚会有影响。可刘敏不以为然。她认为,办晚会虽保险,但没有竞争,不过瘾。于是,她决定去搏击一下。比赛结果,她摘取了女子成年组第一名的桂冠,不过和另一位舞蹈演员并列。别人向她祝贺,她苦涩地一笑:“并列第一,不算!”次年全军舞蹈比赛举行,刘敏再次参加,又得了个并列第一。“不算,要得就得唯一的第一!”带着自己的誓言,刘敏第三次报名参加了第二届全国舞蹈大赛。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我国电影、戏剧都曾有过表现,而刘敏塑造的舞蹈形象,在中国现代舞蹈中还是第一次,在几分钟的独舞中,如刘敏简约流畅、含蓄深沉的表演风格,使祥林嫂的形象活脱脱展现在舞台上。

    表演结束,评委一致把最高分给了刘敏。她获得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唯一的第一名。

    至此,刘敏成为我国舞蹈界唯——个在全国性舞蹈大赛中获“三连冠”的青年舞蹈家。

    刘敏的出现使中国舞蹈界耳目一新。几十年来,刘敏在她的舞蹈世界中,创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无论是《刑场的婚礼》、《爱情之歌》、《割不断的琴弦》还是《昭君出塞》、《无字碑》、《骄杨颂》、《吉普赛姑娘》,一个个都光彩夺目。

    女人不是月亮

    世界上没有一个女人不想拥有爱-抚,渴望得到舒适的生活。而做为一个舞蹈演员、尤其是有成就的女舞蹈演员,将意味着失去多少儿女情长、天伦之乐。

    长期的艰辛训练,使刘敏的身上落下许多伤。早在10年前,医生就为刘敏做了全面检查。发现她的腰关节、膝关节、脚关节布满了伤痕,而且还有胃病和心脏病。更严重的是她的腰隐藏着骨裂,弄不好就会终身瘫痪。

    1991年4月20日晚,由团中央、中央电视台等联合举办的《海峡情》大型歌舞晚会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刚从山西慰问演出回京的刘敏,应邀参加,表演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获一等奖的节目《祥林嫂》。

    舞台上的刘敏太投入了。在表演祥林嫂遭到一连串的打击,对命运彻底失望的急速旋转、跳跃倒踢时,她把伪装在台前乐池上的白纱误作舞台的延伸,一头栽进两米多深的乐池里。顿时,全场观众惊呆了。工作人员马上跳进乐池,救起被摔得昏了过去的刘敏,送往台后抢救。担任晚会主持人的台湾电视节目主持人凌峰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在台上直喊:“快叫医生,快叫救护车!”

    医生初步检查,发现刘敏头上鼓出一个碗状形的大包,膝盖、肩脚上均有多处紫血斑。在场的医生、工作人员坚持马上送刘敏进医院检查冶疗。一些素不相识的观众自告奋勇:“我们有车,让我们去送。”两位来自台湾的观众主动提出:“去最好的医院,全部医药费由我们承担。”

    刘敏从昏迷中醒过来,面对大家的关切,心头涌过一阵暖流,她坚持着站起来,用坚定的声音对凌峰说:“我要重新上台,把没有演完的演完!”在场的人惊讶了——这个时候她还想演出。她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凌峰禁不住掉泪了:“不,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无法向观众交待!”深知演员甘苦的著名舞蹈家陈爱莲更是泪水涟涟:“刘敏,你太要强了!”

    在大家再三劝说不奏效的情况下,凌峰只好让步了。他来到台上,激动地对观众说:“艺术家的崇高理想是将完美的艺术献给观众,现在刘敏坚持要带伤把没跳完的3分钟舞蹈继续跳完,我十分钦佩大陆艺术家对完美艺术的执着追求!”顿时,台下响起暴雨般的掌声。

    随着音乐响起,刘敏重新来到台上,她一丝不苟地继续抬腿、屈身、旋转、腾跃,仿佛没有受伤一样,终于给观众留下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

    演出结束,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不少观众的眼里涌动着泪花。人们赞叹的不仅是艺术家的艺术形象,还有艺术家所表现的英雄气概。

    当天晚上,刘敏被送进了医院。医生为她做了检查后,警告她:随时都有截瘫的可能。

    听了医生的话,在受伤时没掉一滴眼泪的刘敏,禁不住泪流满面。她痛心的倒不是可能截瘫,而是万一截瘫,那就意味着她将永远失去她钟爱的舞台。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如今刘敏终于战胜了伤痛,顽强地站了起来,重新走上了舞台。

    生活中的刘敏和舞台上的刘敏一样,不断追求完美。有人断言,十个女强人中有九个不温柔。刘敏断然否定:女强人不仅仅表现在事业上,在个人生活中,在情感上,她们也最丰富、最有女人味。

    她对美的要求太高了,包括对伴侣的选择。她是唯美主义者。她心目中的他也必须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她不想轻易地跨过这人生的门坎,尤其是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的她。

    多少个夜晚,老母倚在中国剧院的铁栏杆上,焦急地等待着女儿归来。她担心黑夜把女儿吞噬,担心女儿迈错一步。

    没有多久,母亲由衷地放心了,她发现女儿成熟了,不仅在事业上,在个人生活上,她同样成熟了。有一个台湾来的艺人,发了疯似地追求刘敏。刘敏受伤后,他对人说:“假如她爬不起来,我养她一辈子。”刘敏回答说:“假如真是那样,莫若自杀。”在一次宴会上,刘敏一针见血地批评那位艺人:你的那个什么“工程”,有两个目的,一是为自己立下一个丰碑;二是为了自己得到很多钱财。台湾人听了脸红脖子粗"刘敏厉害,我走遍了大陆,没有一个女人不对我客客气气,唯独刘敏!”

    生活中的刘敏不会做假,她坦坦荡荡,敢说敢为,对那些看不入目的人常常单刀直入,直刺心脏,从不曲里拐弯,阿谀奉承。有一个香港的实业家,深深地爱着刘敏。这个人宁愿抛弃在香港的事业,移居北京,要和刘敏永结百年之好;要江山更要美人,只求刘敏一句话,可刘敏没有动心。尽管她什么都有了,“三连冠”、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但她绝不愿意就此做一个穿全戴银的阔太太,守着丈夫一辈子。

    那位香港的实业家得出一个结论:刘敏是一尊雕像,一尊至高无上的雕像,只能看不能拥有。

    有一个大集团公司的老板,想请刘敏做一个广告,价钱由她自己开。刘敏委婉地拒绝了,她觉得如果美包上铜臭,就会黯然失色。

    这样的“好事”在刘敏成名后,不知发生过多少次,刘敏从来没有答应过。钱,每个人都需要,刘敏也没有傻到连钱都不认的地步,但她,更知道,什么样的钱该要,什么样的钱不该要。

    她不出卖自己,而仍然有许多人自愿为她的独舞晚会、她的电视艺术片、她的画册出资。

    女人不是月亮。她靠她的艺术、靠她的真诚,赢得了人们的心。

    艺术永无止境

    在艺术上,刘敏永不满足。她总是把一段时间的辉煌踩在脚下,当作新的开始。

    1991年开始,刘敏筹拍反映自己舞台艺术的电视片《梦》。如何拍好这部电视片,开始有两种意见,来自电视界的意见是,从刘敏小时候开始,将她十几年的艺术道路作一回顾,将她的成名作一一展现出来。

    而刘敏想的是,过去的一切只代表过去。这部片子要表演的东西是全新的,不是表现过去的刘敏,而是今天的刘敏,一个全新的刘敏。

    这个设想很大胆也很冒险。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导演担心,如果不把自己的成名作、历史交代一下,观众怎么知道你是什么人。把过去全部扔掉,等于把自己的全部光环扔掉,这是需要勇气的。

    在刘敏的坚持下,《梦》片终于拍成了,这是一部全新的舞蹈艺术片。它一共分六个部分,没有小标题,没有图解式的解说。它以超俗的艺术品位、朦胧虚幻的电视语言,创造出晨雾一样甘醇、朝霞一样绚烂的美丽佳境。

    这是一部能煽动起观众兴味的艺术片。全片以雪白、墨黑、金黄、蔚蓝、火红、翠绿各有寓意的六大色块,以及六种的人生梦想、色彩班斓心理经历。

    一个人的梦是做不完的,而且今天的梦和昨天的梦也不会重复。艺术的创作也是如此。刘敏在这部片子中,完全没有因袭已经滥熟于心的路数,而是充分调动人体机能和艺术的敏锐感受,运用喻示性的舞蹈语言揭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舞蹈界的专家、同行异口同声地称赞这是一部绝无仅有的、标新立异的优秀艺术片。中央电视台破例在黄金时间先后播放了四次。这在艺术片中,尤其在舞蹈艺术片中是没有先例的。

    1993年是刘敏舞台生涯中最光彩夺目的一年。这一年,已在历届舞蹈比赛中夺得三连冠的她,接连举办个人独舞晚会、出版舞蹈画册、拍摄电视专题片。从70年代末步入舞坛,走过“儿时学舞,重在摹仿;青年作舞,重在体现;今天跳舞,舞我合一”的历程,此时舞台上的刘敏已进入灵魂驾驭躯体的自由境界,她将心中流淌的情与爱注入灵动的舞姿,诠释出《昭君出塞》、《刑场上的婚礼》、《爱情之歌》、《祥林嫂》等撼人心魄的经典之作。就在此时,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到了刘敏面前。1994年,刘敏的丈夫李刚将被派往中国驻美国使馆担任公使衔文化参赞。是留在国内继续灵魂之舞,还是以外交官夫人身份前往美国?因为在意对方、珍视对方,刘敏去了美国。1998年,带着一身清新气息回国的刘敏,刚一下飞机便大声喊:“祖国,我回来了!”大地厚德载物,成就春华秋实。回想在美生活的4年,她不无感慨地说,当时的失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获得。

    刘敏认为,去国外对她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无论到哪个国家,她都留神观察,吸收好的经验,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化品味。艺术是上层建设领域的产物,观众随着社会的发展,眼界也在不断地扩展,这就要求艺术家不断地超越自己,追求完美,引领和完善观众的审美情-趣。

    她从来没有停下脚步来欣赏自己,总能感觉到肩上的压力,担心被社会淘汰。在美国,她感受到美国人急促的脚步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全新变化。在纽约、百老汇,她看到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美国人为了赶路,把皮鞋拎在手里穿着旅游鞋大步流星的情形,这让她非常感慨。到了欧洲,却是另一番闲适的景象,在希腊咖啡厅里一杯咖啡从中午可以喝到下午,看街景消磨时间,一副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这样的反差拉大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欧洲不可避免地处在了经济萧条的状态。

    在美国的一个冬天,刘敏遇到了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对她触动很大。那一晚,多明戈演出结束后,中国大使馆为表示谢意设宴招待他。可巧中国使馆的暖气系统出了故障,前来赴宴的人穿的多是晚礼服,进入大厅,把大衣一脱就感觉非常冷。刘敏远远看到多明戈走了进来,脱掉大衣后没有任何反应,随手从他夫人的手提包里拿出一条羊毛围巾,悄悄围上,把嗓子盖住。一晚上他谈笑风生,仿佛宴会厅里冷不冷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当宴会结束时,中国驻美大使把刘敏和他的丈夫介绍给多明戈。刘敏说:“我们对您非常熟悉,帕瓦罗蒂刚刚来中国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个人演唱会,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您也会来中国演出,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然后刘敏提出与多明戈合影留念。这时多明戈非常高兴,他说:“我太感谢您了,因为您说出了我的心愿。刚走进大厅时,我就看见远处有一位靓丽的东方女性,就一直想与您合影,只是还没好意思说出来……”此时刘敏感慨道:“什么是明星?什么叫艺术家?其实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已经超出了他在舞台上的魅力与辉煌。而有些艺术家缺乏的正是这样的品格和风度。”

    在国外几年的生活经历告诉刘敏,艺术家只有不脱离自己的国土,才能建立自己的艺术根基。在别人的国家里不可能随心所欲地表演与创作,只有确立了民族根基的文化才有可能与世界接轨。

    在美期间,刘敏看遍了百老汇、现代舞、话剧、歌剧演出。她还在美各大城市的大学、中学进行授课和学术交流。1995年春,在一次印度尼西亚驻美使馆聚会上,当人们得知身着镂花金色真丝套装、气质高雅的刘敏是来自中国的舞蹈家时,有人提议举办一场独舞晚会。那天,刘敏一口气跳完了《春》、《月亮》、《归》、《梁祝》、《白雪》5支舞蹈,那飘逸流动的舞姿像梦一般滑过,空灵似幻,如歌如泣,许多大使要员及夫人为这来自东方的精灵之舞深深陶醉。

    中国舞蹈家刘敏的名字在美国不胫而走。网络上有她的个人主页,几所有名望的大学邀请她去做教授,甚至有模特公司跟踪她,请她去当模特。但当丈夫任期届满,刘敏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回国后的刘敏惊喜地发现,这片黄土地依然厚爱着她,她接连在春节晚会及大型歌舞晚会出现,《春》、《牡丹》、《荷之韵》等舞蹈中又现她曼妙的舞姿。

    1999年是刘敏人生的又一重大转折。回国一年后,她出任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副主任。

    上任之初,正赶上军艺筹备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桃李杯”舞蹈大赛,领导让刘敏挑起这个担子。作为1985年首届“桃李杯”金奖获得者,刘敏深知“桃李杯”的分量。当时一轮“桃李杯”比下来,刘敏的代价是胃痉挛,神经衰弱,体重轻了十几斤。时间紧,任务重,刘敏拿出了苦练舞功的劲头。她大胆引入大量现代舞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那种肢体的释放和张力。学员年龄小,阅历少,刘敏请来戏剧系老师,教学生揣摩各种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从而点燃学生的激-情,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悟力。

    在备战“桃李杯”的日子里,最让刘敏感动的就是教师们的无私与伟大。10个月内,老师们没有节假日概念,排练的一招一式融进无限心血。比赛每一间隙,老师们忙着递水、送毛巾、揉胳膊,上下楼叮嘱选手别崴了脚。这一幕幕令刘敏不禁想到在自己的背后,那一个个默默无闻的背影。

    学生们没有辜负老师的心愿,13名选手全部进入入围赛。颁奖晚会上,刘敏静静地坐在台下,看着学生一次次举起鲜花和奖杯,心中涌动起一种不同寻常的自豪和欣慰,这种自豪更多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她的学生和军艺这个绿色的摇篮。

    和刘敏交谈你不觉得她仅仅是个舞者,那不时冒出的富于思辨色彩的话令人回味。比如她最钟爱的格言是:我是我的镜子。比如她最爱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艺术家有三宝真善美。

    无论在舞台上还是生活中,刘敏总在尽心尽力营造一种真善美的氛围,并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这种氛围。“只要大幕拉开,站在银色的舞台上,我仿佛是自由王国的天使,伴随着天堂里飘来的琴音,让情感在指尖、足尖、身躯流淌,那一刻,时间和地球都停止了转动,我和舞蹈融为一体。”刘敏对舞蹈的真情投入,常常会让她忘记一切。她说,艺术不注入真情实感、不营造真实的氛围,不可能成功。

    不久前,刘敏率领红星舞蹈团的20多名演员,带着他们最新创作的、在国内外舞蹈比赛中的获奖作品《踏歌》、《剑指》、《清风》、《向天堂的蝴蝶》等20多个剧目,受文化部委派,出访了瑞士、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所到之处,他们的精彩演出受到了外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刘敏说,这次出访演出是在深化学院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的前提下,向外展示教学成呆,把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介绍到欧洲,也是与国外交流的一次良好机会,借此也想认识和发现欧洲丈化艺术的魅力,丰富自身的教学和舞台实践。

    如今,她已像一株结满硕果大树昂然挺立于大地之上,一顶顶荣誉的桂冠沉甸甸地缀饰在她的枝头: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全军“三八红旗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全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军艺术系列高级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理事,中华全国妇女发展基全会理事,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国际艺术学校、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安徽省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滚滚长江东逝水

    ——记著名歌唱家杨洪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熟悉的旋律曾经唱遍了大江南北。作为国内目前最有名的男中音歌唱家之一、总政歌剧团的文职少将,杨洪基用他如陈年老酒般的醇厚嗓音为观众奉献了许多经典作品。

    1941年2月杨洪基出生于大连市。由于从小喜爱唱歌,1959年正在读高二的杨洪基考入了大连歌舞团,1962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声乐主要师从李梦熊,后又随杨化堂学习了一段时间,曾经得到沈湘教授的指导。“我从小就对音乐非常敏感。母亲想让我去当医生,可我就是不愿意去。我最早喜欢的是昆曲和京剧。记别的东西感觉挺费劲,但是记这些旋律分外快,往往看一遍就有印象。”

    杨洪基跨入音乐殿堂非常偶然。18岁那年,大连歌舞团招收业余歌舞演员。杨洪基的邻居们说:“你嗓子不错,为什么不去试一试?”没想到这一试,他通过了考试,成为该团一名业余歌唱演员。之后没过几天,他被正式调入了大连歌舞团。那一年,他高中还没有毕业。

    杨洪基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红遍大江南北。他说,能够演唱这首歌,还有一段小插曲。1993年,曲作者谷建芬通知他录一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杨洪基当时很高兴,马上去了录音棚。但到了之后发现,还有几位歌唱家也要唱这首歌。“当时就觉得自己希望不大,因为民族、通俗唱法观众比较容易接受,而我是唱美声的。而且那时我正在准备春节晚会的录音和演出,嗓子有些疲劳,录出的声音不太好。过了一段时间,剧组通知我,让我再录一遍。这次录完以后,他们就通知我说定了。后来,我听谷建芬说,第一次因为嗓子的原因,我差一点没被选中。在那首歌之前,我也唱过一些歌,参加了许多晚会,但是真正家喻户晓的作品还不多,只有在唱了《滚滚长江东逝水》之后,我才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贤淑的女人,杨洪基也不例外。一谈起家庭来杨洪基就满脸幸福的感觉。1972年初,经人介绍,刘文政认识了杨洪基,那时他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一个拉大幕的普通工作人员。起初,刘文政并不满意,憨厚的杨洪基用淳朴善良征服了姑娘。“从结婚到现在我们一直很恩爱,每次外出,都是她帮我整理行装,确实感觉很幸福,很温馨。这些年我在外边演出的时候比较多,我爱人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好,多亏家里有个贤内助。孩子的教育我几乎没cao过心。我今天的成就可以说一半是我爱人的功劳。”

    1962年,杨洪基所在的大连歌舞团由于种种原因解散了。经人推荐,杨洪基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在这里,他一呆就是40多年。40多年里,他相继主演过《卡门》、《蝴蝶夫人》、《两代风-流》、《党的女儿》、《屈原》等40余部中外歌剧,成就斐然。1986年在歌剧《两代风-流》中饰演男主角李辰,获得第四届全国戏剧“梅花奖”。1992年在歌剧《党的女儿》中饰演七叔公,获国家“文华表演奖”、第六届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1991年参加全国十大男中音、男低音歌唱家独唱音乐会。除此之外,杨洪基还常年活跃在全国文艺舞台上,经常应邀参加中国文化部、总政及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大电视台的大型文艺演出,并为部电影,电视剧录制了主题歌,如《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曾风靡全国、港、澳、东南亚等华人区。曾先后多次出访美国、俄罗斯、朝鲜、菲律宾、芬兰、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由于艺术上的突出成绩,他荣获了第四届梅花奖和二届文化奖。

    这些年,杨洪基放弃了许多在国外发展的机会。由于所学专业是歌剧,国外许多歌剧界的朋友告诉他国外发展机会多,希望他出国再次创业,但他始终不为所动。“我舍不得国内的演唱事业和观众。如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踏踏实实为观众奉献更多的好歌。”杨洪基说。

    杨洪基在美声唱法民族化的道路上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他的优雅,他的风度,他那无可替代的“滚滚”之势,都为他在知天命之年,赢得了更多的观众,从而成为我国歌坛上一位出色的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军营阿凡提

    ——记著名歌唱家克里木

    舞台上,他戴一顶维吾尔族小花帽,着一身色彩亮丽民族服装,载歌载舞;他的演唱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充满着强烈地生活气息,走到哪里就把欢笑带到哪里。他就是受到了不同年龄观众的欢迎,而且长久不衰,人称“军人阿凡提”的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克里木。

    2001年3月1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自为这个11岁当兵,只有小学文凭的克里木授衔,使他成为全国惟一的少数民族将军。

    爱说爱笑的克里木今年65岁。1940年,他出生在一个维吾尔族艺术世家,父亲曾经是歌舞团的艺术指导,一支“金锁呐”吹得远近闻名;母亲是一位舞蹈家,优美的舞姿倾倒过无数观众。受家庭影响,克里木从小就能歌善舞,而且性格开朗,又不乏幽默,为他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1年,年仅11岁的克里木和父母同时参军入伍,成了一个娃娃兵,那是克里木哭鼻子才换来的少年理想和追求。父亲之前来过两次北京,下定决心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好出路,于是毅然决定入伍。他携妻带子来到乌苏,加入民族军的队伍,克里木也积极响应。负责招兵的军官开始并没有同意接收克里木,毕竟年龄太小,军队首先需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一切自主。克里木哭着鼻子闹着要当兵,说自己会唱歌,会跳舞,什么都能演,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最终,军官执意不过,决定接受这个小兵。

    在新疆军区文工团的几年,年幼的克里木什么都干,能跳舞能唱歌还能打手鼓。新疆歌舞团经常进京演出,克里木和父亲以及战友的精彩表演经常博得上级领导的掌声。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纸调令,克里木来到了北京,进入总政。克里木说,这也是逃出父亲手掌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可遇不可求。

    其实,最艰难的不是专业,而是最初无法交流的语言。克里木拜看门的大爷为师父学汉语,没有捷径,只能亦步亦趋,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来。

    1959年对克里木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这一年他参加了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作为第一位用汉语唱维族歌曲的歌手,克里木出色的演唱受到毛主席的赞扬,也让大家知道并且更了解新疆。

    18岁的克里木在北京这座大城市,开阔了眼界,他知道这个舞台更广阔,他决心在这里演唱,将自己的歌声传遍全国甚至全世界,让更多的人通过他的歌声、他的舞蹈了解新疆。

    克里木一边唱着反映新疆的歌曲,一边深入生活不断创作歌曲。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阿凡提之歌》《塔里木河故乡的河》《库尔班大叔你在哪儿》《羊肉串香又香》都来源于生活,让人听出了地地道道的新疆味,至今广为流传,并广泛传唱。

    克里木对新疆怀有深深的感情,对这片养育了他的土地一往情深,他说:“作为新疆人,我感到很骄傲。”

    对于他正在从事的艺术,克里木也有着很深地理解:艺术家这个高峰很高,要攀登这个高峰,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不能攀到这个高峰,因为你还没有理解它的深度和含义。我们新疆的艺术我一直在研究,在唱新疆的歌,关于新疆我有唱不完的歌,有说不完的话。

    克里木经常深入群众,到祖国的偏远农村进行慰问演出,他想让更多的人通过他的歌声理解生活,理解人生,乐观向上。一次在湖南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演出,在演出的第三天,一位湖南老同志专程赶来送给克里木一张放大的演出照片,照片下面用毛笔写了一行字“克里木大哥你好!我爱你!”这份朴实的感情使克里木久久难忘,这幅照片至今还挂在他家里。

    作为军人,克里木爱部队爱战士。只要是部队组织的演出,无论多远多苦,他从不推辞。他进藏数次,在海拔几千米的山上慰问演出。他去过老山前线,前线的战士们激动地让他在自己背上签字。他的《阿凡提之歌》《羊肉串香又香》等经常能把病榻上的战士逗乐,为他们解除病中的痛苦。而他也在一次次的演出中为战士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而感动,感动又让他的演出不会懈怠,在艺术上执着追求。

    克里木讲述了一个通过电话教战士唱歌的故事: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一个“七一”,驻守在喀喇昆仑山边防哨卡的战士说:“克里木首长你好,我们全班战士给您敬个军礼,今天是我们党的生日,您能不能教我们唱支歌,过一次党的生日。”“当时我就愣住了,哪有在电话里唱的呢。我一句一句的教,战士们一句句的学了起来。我特别愿意把自己的艺术奉献给大家。”

    不知道是天山之水的滋养,还是艺术血液的作用,克里木老师的谈话时时忘不了自己的艺术伴侣、共同经历艺术春秋的“伴舞”——古兰丹姆,他说他的艺术人生是和夫人一起的艺术人生,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夫人的深深情义。与“达坂城姑娘”相识、相恋、相伴,40年的婚姻和爱情充满了传奇性。

    克里木对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他不停地创作,不停地演出。他的歌曲被制成cd、vcd,把老歌和新近创作的歌曲集合起来;他还计划将许多有特色的民歌拍成电影,自己当导演。他说:“我还没老,还能做一些贡献,我就想通过我的歌曲,把新疆宣传出去,让更多内地,甚至世界其它国家的人了解新疆。我很自豪我是新疆人,我永远歌唱我可爱的新疆。来吧朋友们,看看我们的新疆。”

    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几乎人人能唱,但是关于达坂城姑娘的来历却又鲜为人知。最后,克里木告诉笔者,他的最新艺术成果:历经5年创作完成的电影文学作品《达坂城的姑娘》近日杀青,该剧首次向社会揭秘“达坂城姑娘”的来历以及她的父辈和故土的故事。

    《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唱响国内外,成为世界各地人民都喜爱的歌曲。克里木说,从1938年开拾,他的父亲阿布都古力就在吐鲁番的街头及乌鲁木齐维文会的舞台上与母亲经常演出,他们一起唱《达坂城的姑娘》。后来,西部歌王王洛宾把这个歌曲改编成为现在的《马车夫之歌》歌词中的一句“带着你的嫁妆,带着你的妹妹,坐着那马车来”还一度成为许多有心人讨论的话题:结婚为什么还要带着妹妹啊?后来有学者说是翻译错了,应该是“带着你的伴娘”,但人们已经习惯了原来的唱法。《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曲在全世界传开后,人们都知道新疆有个达坂城,达坂城里有漂亮的姑娘。

    据了解,歌曲中的达坂城位于新疆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南部,距乌鲁木齐市区86公里,312国道在城中穿过。它原来只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城,风沙是这里的常客。据达坂城的老居民介绍,解放前夕,这里只幸存几棵榆树和二十几户无处躲藏的人家。是一曲《达坂城的姑娘》使这里名扬天下,享誉海内外。克里木说,其实以前达坂城里并没有姑娘,剧本是要通过“达坂城的姑娘”这个形象,把维吾尔族的故事、克里木的故事以及克里木父亲的故事介绍给全国和全世界人民。

    到底有没有“达坂城的姑娘”,谁又是真正的“达坂城的姑娘”?克里木在剧本中向世人讲述了这样一个精彩故事:吐鲁番国王扎拉来提为了生一位王子,要将四王妃莱丽生下的公主从火焰山“推下去”。王妃用珠宝买通了行刑官,将女儿放在了火焰山下的路旁,自己跳下悬崖。民间艺人达瓦孜阿不都拉捡到了这个女孩,取名康巴尔罕。回到家乡达坂城时,彩霞漫天,又称她为“达坂城姑娘”。康巴尔罕18岁后,能歌善舞,名声大振。在吐鲁番城里,宰相为了取悦国王,将达坂城的戏班子请来为国王演出,达坂城姑娘康巴尔罕的演唱使国王大为赏识,并从康巴尔罕的身上看到了当年四王妃莱丽的影子。宰相看出国王的“心事”,自作主张,要将康巴尔罕弄到宫中,遭到了阿不都拉等人的反抗。宰相派兵抓住了阿不都拉,并贴出告示:达坂城姑娘如不来自首,阿不都拉就要被处死。为救义父,康巴尔军毅然到王宫投案。当国王得知要处死的人是自己女儿时,下达了停止用刑的命令。

    采访结束,我们深深为这位老歌唱家对艺术的执着而感动。衷心祝愿他永葆艺术青春,把欢乐带给更多的人。

    用歌声告慰英灵

    ——访总政歌舞团歌唱家郁钧剑

    尽管咱们初次见面,但我对你并不陌生。那是在荧屏上、银幕上、报刊上,面对面的谈话,还是第一次。

    一双清澈敏睿的眼睛,一张英俊潇洒的面孔,难怪有人说:郁钧剑不但歌儿唱得美,人也长得“帅”。

    你早已蜚声歌坛,如今却没有一点大演员的架子,我们亲热地坐在一起,谈歌唱、谈前线、谈人生,彼此敞开了心扉。你曾几次到云南、广西前线慰问演出,南疆的硝烟熏黑了你那张眉清目秀的脸,烈士的鲜血洗涤了你那本来就很明净的心。是的,你那充满灵气行云流水般的乐章:《歌唱二小放牛-郎》《故乡小唱》《爸爸的草鞋》等300多首抒情歌曲,正是从你那秀美的心灵深处奔泻而出的。你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在前沿阵地演出六十多场,场场都是掌声雷鸣。你从前线回来,热血仍在沸腾,好像唱歌并不能满足你那激荡的心,于是,你又拿起了笔。一曲《我从前线来》写出了你的心愿,唱出了你的心曲,在北京合唱节上获得了一等奖。你的生活并不富裕,可是,你却拿出了五百五十元钱买了一百盒磁带,赠给了前线的战友们。你深情地说:“磁带代表我的心……”

    你说这次到济南演出,是来了却心愿的。是啊,你又怎么能忘记呢!去年,你到老山前线时,四名山东籍战士看了你的演出,深情地拉着你的手说:“等我们打完仗,希望能在家乡听到你的歌声。”你高兴地答应了他们。可是,几个月后,他们都长眠于南疆了。你沉痛地告诉我,他们的身躯虽然留在了南疆,但他们的英灵是会回来与亲人团聚的。今天,我要用歌声告慰那些烈士的英灵……你的声音深沉了,你的眼睛湿润了,难怪在山东体育馆,你一曲情真意切、深情如诉的《血染的风采》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

    你出生在风景秀丽的广西桂林,青山碧水孕育出你优美的歌声,具有动人心弦的魅力。你没有参加各种比赛,可是,在去年群众自发投票的“全国十大名曲”、“神州十二星”的评选活动中,你是男性中唯一获双奖的演员;今年四月,在中央音协、中央电视台等五大单位联合举办的“群众喜爱的歌唱演员”评选中,你又名列第二。

    演员的职业,使你来去匆匆,四处“漂泊”。可你却说: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你在生活中都是“快四步”……

    (原载济南军区《前卫报1987年6月3日四版)

    久别的人谁不盼重逢

    ——访著名歌唱演员白雪

    以一曲《久别的人》唱红大江南北的总政歌舞团知名演员白雪,自1994年7月起先后推出了《错位》《离开你并非我愿意》《女人心女人梦》等个人专辑。她,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荣获“亚洲之声”流行歌曲比赛一等奖、中国流行音乐电视大赛银奖。认识白雪,是因为北京的朋友童年。那天,他请几个朋友在燕莎一起吃饭。大家落座后,有人说,还有一位没到,是位歌唱演员叫白雪。

    虽然都过了“追星”的年龄,但大家还是一脸兴奋。半小时后,带着一脸歉疚的白雪果然出现在门口。

    修长身材的白雪,略施粉黛,青春靓丽,平易随和。

    她的成名曲《久别的人》里有这样一句歌词:“雪一样的童心虹一样的梦。”这其实是在唱白雪自己,童年时代的白雪就是一个童心如雪,梦幻如虹的天真少女。

    浙江温州雁荡山下有一个白沙村,这里就是白雪的家。想象是理想腾飞的翅膀,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小白雪的梦想可多着呢。在看了几场电影之后,使幻想当电影演员,让自己也在屏幕上过把瘾。你别说,她的命运还真好,想什么就来什么。那年她正在雁荡镇小学读二年级,上海电影制片厂来拍电影《雁荡情》,片中有一位女华侨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片断,这个角色没有物色好演员,剧组临时来学校挑选。谁也没有想到,小白雪被剧组一眼看中,导演说:“就是她了,那个高个的女孩。”

    电影《雁荡情》放映了,白雪一家和亲戚都为这部片子高兴,为小白雪上镜而激动。在片中,她演的自然得体,真实的再现了老华侨在雁荡山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女华侨对家乡的留念之情。

    白雪5岁登台演唱《小曲好唱口难开》,8岁上镜演电影《雁荡情》,现在12岁了,是否该去实现自己当越剧演员的梦想?

    她又勇敢地向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奋进。

    1987年白雪考上浙江温州乐清县小百花越剧团,在团里唱小生。

    1991年考上浙江军区文工团,做了一名歌唱演员。由学戏改为演唱,颇费了一番工夫。马剑老师是她学唱歌的启蒙老师,对她走上歌坛的道路起了引路作用。

    1992年全军排演大型歌剧《军魂》,总政在全国各军区文工团挑演员,白雪很幸运地被选中参加《军魂》的演出。由于白雪在《军魂》中的成功演出,总政前辈们慧眼识才,将她调入总政歌舞团,成为团里年龄最小的军旅歌手。1993年8月中国青年歌手“英皇金融杯”电视,大奖赛后,白雪与天星文化娱乐有限公司签约,成为公司旗下歌手。机遇一个接一个,使她周围的同龄人都羡慕不已。1994年白雪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进修唱歌和音乐基础知识。又圆了她多年的梦。

    白雪自1992年荣获“检龙杯”青年歌手大奖赛特等奖后,一发而不可收:

    1993年3月参加“中国风”演出团赴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演出,9月参加北京奥运会金曲百名歌星演唱会大型晚会演出;

    1994年4月随中国艺术团出访欧洲八国演出,白雪是年龄最小的歌手,7月出版第一张个人专辑《错位》,8月代表中国通俗歌手参加哈萨克斯坦举办的“亚洲之声”流行歌曲比赛荣获一等奖,12月《错位》获中国原创音乐第二次季选金奖;

    1995年1月获辉煌94中国流行音乐电视大赛银奖,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3月获94年度“上海大世界之星”桨,3月随总政歌舞团赴缅甸演出,5月在天津参加第十二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幕式演出,7月随中国艺术团赴哈萨克斯坦演出,8月单曲盒带《千古绝唱》发行,10月随二炮文工团赴香港演出,11月《久别的人》获鞍山经济广播电台主办的“95十大全曲”奖,12月北京音乐台在首都体育馆举办的音乐流行榜颁奖晚会上,《久别的人》《你是我今生该等的人》荣获大奖,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大自然杯第二届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颁奖晚会,白雪获“优秀奖”第一名,12月获山东省波士沙龙“95全国十大金曲十大歌星”奖;

    1996年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5月随总政歌舞团赴香港演出,6月第二张个人专辑《离开你并非我愿意》发行,10月获山东省“96贵友杯十大歌手”奖,12月获“96年度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通俗组银奖;

    1997年6月30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迎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7月随中央慰问团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9月参加文化部主办的“97中国风”演出团赴香港演出,10月随总政歌舞团赴澳门演出;

    1998年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举行的“纪念周恩来100周年”大型演出活动,3月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公仆赞”文化采风活动,5月参加总政歌舞团成立四十五周年大型晚会活动,6月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纪念田汉诞辰100周年》晚会演出,8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抗洪赈灾”义演晚会,9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建台40周年台庆晚会、参加中央电视台抗洪赈灾庆功晚会,10月随中央慰问团赴宁夏演出;参加总政治部抗洪赈灾庆功晚会,11月《红颜为谁》获98原创歌曲第三季度“十大全曲”奖,12月参加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春潮颂》晚会;

    1999年1月第二张个人专辑《女人心女人梦》发行、《红颜为谁》荣获“黄河杯98(福建)中国原创十大金曲奖”,并被当选为海淀区政协委员。

    让音符随着时代的旋律跳动

    ——访总政歌舞团副团长、著名作曲家印青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随着这优美动听的旋律,一个名字走进千家万户,走过四季风景。他就是这首歌的曲作者——著名作曲家、总政歌舞团副团长印青。

    在印青副团长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著名的作曲家。

    1971年入伍的印青,从事专业创作20多年来,先后创作了1000多首讴歌党的领导、讴歌时代精神、讴歌军人风貌的主旋律作品,其中歌曲《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等多部作品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全军“文艺新作品奖”和“解放军文艺大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今年7月被评为总政系统优秀党员、全军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

    理念

    印青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东西,这使他感到非常着急。走进新的时代,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十六大的召开,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党的意志和主张,进一步绘制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使他逐步产生了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要用音乐传递党的声音,用旋律讴歌时代精神,让人们在歌唱和欣赏这些作品时,从内心涌出对党的热爱和信赖,更加坚定地与党同心同德共创美好未来。歌曲《在灿烂阳光下》、《世纪春雨》、《江山》、《心在歌唱》、《一切献给党》、《永远跟你走》、《春光好》、《西部放歌》等,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创作并获得成功的。

    创作主旋律歌曲,要求词曲作家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使创作的音符随着时代的旋律一起跳动。他在创作《西部放歌》时,题材重大,开始不知道怎么用音乐更准确地宣传党的主张、表达人民心声。于是,他和词作者找来中央关于西部开发的许多文件和领导讲话,反复学习领会,查阅了有关西部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的大量资料。有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准确把握,有了对西北人民渴望与追求的深刻理解,优美的旋律随着激-情涌出。这首歌在2000年双拥晚会上演唱后,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成为西部开发的标志性文艺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上多次获奖。

    要让主旋律歌曲成为精品广为流传,不仅要求作品具有崇高的境界,而且要温暖人心、贴近百姓。他在创作歌曲《走进新时代》时,开始第一稿写得很有气势,也很流畅。但经过仔细琢磨,他感到新时期人们的文化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仅靠外在的情绪渲染,甚至虚张声势,就会显得感情苍白,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后来他换了一种方式,采用时而倾诉、时而深情又气势磅礴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明快又刚柔相济的节奏,用优美朴实的音乐语言表达民众发自内心的呼声。旋律经过一波波的情感蓄势,最后喷薄激昂诠释思想主题:“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首作品获得了成功,印青先后收到2000多封来信,其中徐州重工机械厂的一位下岗工人来信说,他一家三口都下岗,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偶尔从电视里听到这首歌,受到了感染,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追求

    总政领导多次强调,建设先进文化,军队应该走在前列。遵照军委和总政领导的指示要求,这些年他以建设先进的军旅文化为己任,经常下海岛、上高原、走边防,从部队作战训练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生活中激发创作灵感,把军魂意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贯注在音乐作品之中,先后创作了《边关军魂》、《潇洒女兵》、《穿越霓虹》、《军号》、《班长》、《兵》等一大批反映军营火热生活的歌曲,唱出了新一代军人的蒙迈气概,发挥了培育和激励官兵战斗精神的作用。

    当前,社会音乐创作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功利主义、庸俗化倾向。在军旅音乐创作中,也有个别迎合不平衡心理和消极情绪的现象。印青感到先进的军旅音乐,不仅要反映官兵的喜怒哀乐,更要深入挖掘他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cao,为此,他把着眼于用先进的音乐文化引领官兵,提升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不懈的艺术追求。他经常把自己的想法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有一次同词作家李峰谈了整整一夜,并共同创作了《当兵的历史》。后来,他又创作了《出征歌》、《士兵的桂冠》、《再敬一个军礼》、《不要问为什么》、《军歌声声》、《登高一望》等反映当代军人勇于牺牲和奉献的歌曲。这些歌曲突破了个人小情绪、小感情,唱出了凝聚群体意识的大情cao和自豪感。有个复员后当了企业家的老战士说:唱起《士兵的桂冠》,就激起美好的回忆。尽管当时吃咸菜、喝酱油汤,但培育了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对我一生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为了给部队提供既有教育意义、又为官兵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这些年他用心体察官兵情感及音乐需求,注意吸收当今流行音乐的优长,运用揭示和描绘内心情感的手法,创作了《年轻的士兵》、《妈妈的小诗》、《在和平年代》、《中华大家园》、《采桑小路》、《望穿秋水》、《凝望》、《蝴蝶》等一批抒情歌曲,抒发军人的情怀,满足官兵的情感需要,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喜爱。军艺音乐系主任、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老师在评价他时说:“印青为兵服务的情感,是从骨子里涌出来的”。

    准则

    印青常说,作为从事文艺创作的人,离名利很近,讲无私、讲奉献更有实际意义,保持党员先进性和军人气节就更为重要。2001年,一家音像出版社让印青为他们出版的“卡拉ok”的6首歌谱曲,要求写出有“挑-逗性”的情味。印青接过歌词看了看,哼了两句,他们一拍大腿:就是这个味道。报酬相当丰厚。印青说,我是总政歌舞团的,不能谱这种东西。他们说,如果你怕坏了名声,就化个名写。印青说,我印青做人作曲都讲诚信,这6首歌传出去等于扔了6个毒气弹,社会公德和良心何在?于是,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相反,对鼓舞民心士气的作品,他全力投入。今年3月,中组部拍专题片宣传执政为民的典型谷文昌,让他为主题歌谱曲。当时印青非常忙,但他二话没说,连续几个通宵完成了创作任务。中组部有关领导听彭丽媛演唱后非常满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作为一名曲作家和歌舞团的副团长,印青始终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搞好本职工作上。2000年,他受命为《军人道德组歌》中的两首歌谱曲,当时地方有人请他为一部电视剧创作音乐,酬金很高,他没有为之所动。2002年,团里策划排演大型晚会《在灿烂阳光下》,当时某省约他创作一部音乐剧,稿酬50万。作为部队大型晚会的音乐总监和主题曲作者,他坚决推掉了地方音乐剧的创作。他深有感触地说:“有时感觉在经济上确实受了些损失,但每当我听到不少团体和个人演唱我谱写的歌曲,看到军旅音乐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就为自己尽到了党员的义务和军人的天职,而感到无比的坦然和欣慰。”

    (原载2004年《解放军生活》杂志12期、《解放军报》2005年2月5日一版)

    震撼世界的5分54秒

    ——访舞蹈《千手观音》编导、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

    在今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短短5分54秒钟的舞蹈《千手观音》感动了亿万观众,并在“我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活动中,众望所归地荣膺了歌舞类节目一等奖。无论是网络、短信投票,还是通过填写《中国电视报》选票,该节目始终遥遥领先,得票率高达74%,为此,央视还破天荒地为其颁发了特别大奖。

    殊荣背后凝结着军人的心血和智慧。这个节目从最初创意、主题确定、形式策划、结构编排、巡回演出,直至走进春晚现场,始终有一位军人在幕后默默地思考着、耕耘着、激动着。他,就是该节目的编导、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近日,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谛听他讲述着舞蹈《千手观音》与春节晚会的幕后故事。

    1、舞蹈《千手观音》的创意由来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可谓大腕云集,群星荟萃,各类节目异彩纷呈,叹为观止。舞蹈《千手观音》是怎样被选中的呢?一个名声显赫的军旅舞蹈艺术家是怎样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联在一起的?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毫不夸张地讲,张继钢可谓中国舞蹈界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他是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舞路界唯一“世纪之星”称号获得者、“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获奖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2岁开始从事舞蹈艺术,17岁便从事舞蹈创作。他先后创作舞蹈作品360多部,曾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9次获得国际最高奖,被海内外众多学者称为“舞界奇才”。

    1994年9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有关领导慕名找到张继钢,邀请他担任了“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一炮打响后,他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残疾人文艺会演的评委和评委会主任,2000年,又被授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终身艺术指导。这一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要赴美国演出,需要有艺术质量上乘的舞蹈作品“扛鼎”,这时的张继钢有了创作舞蹈《千手观音》的冲动。

    谈起创作舞蹈《千手观音》,张继钢感慨地说:“《千手观音》素材来源于云冈石窟。我的家乡是山西,经常去云冈石窟采风,观音千手形态早已在我心中定格,久久不去,当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碰撞’在一起时,开始撩拨了我的创作欲-望。我想,如果把这一形象用舞蹈的形式,让残疾人反映出来,效果一定很好。”张继钢说,最初的舞蹈《千手观音》虽然只有十一、二个聋哑舞蹈演员,可一在美国上演就获得了好评。经过几年锤炼,成为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专场演出的保留节目,已在40余个国家演出。经过修改,2004年9月,作为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总导演的张继钢又将舞蹈《千手观音》搬上舞台,结果一舞惊世界,征服了全场观众的心,随着演员走出运动场,观众席上出现了波浪式起立鼓掌的壮观景象。去年l1月底,正在担纲2005年“双拥”晚会总导演的张继钢,接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和春节晚会剧组的通知,舞蹈《千手观音》要上春晚。

    2、春晚版《千手观音》的创新点

    张继钢说,舞蹈《千手观音》上春晚是央视邀请的,这是春晚中惟一一个没有经过审查,直接参加彩排的节目。应该指出的是,春晚直播的是新版的舞蹈《千手观音》。张继钢向记者动情地讲了其中的一些“创新点”。春晚版舞蹈《千手观音》为什么由12名女演员和9名男演员共同演绎。春晚后有研究人员说,佛学上讲,观音分男女,千手观音雕像的设计就是42支手。张继钢说,如果真是这样,纯属巧合,因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会舞蹈的聋哑人总共只有21人,上阵的是全班人马。这个节目原本是专为残疾人和参加残奥会闭幕式精心打造的,而春节晚会要体现欢乐祥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为让这个节目更臻完美,与雅典残奥会演出时相比,虽然演员不变、服装不变、基本造型不变,但整个舞蹈从音乐、队形到动作,都进行了很大改动。用张继钢的话说,越修改越有心得,等于重排了一个节目。舞蹈《千手观音》分为慢——快——慢3段,配以钟声开头,原来是6分多钟,现在观众欣赏到的则只有5分54秒,删掉了雅典版观音千手迎接无双臂青年和残奥会会徽等情节,增加了众多手臂多种变化的样式和形态,而且伸缩手臂的动作始终做到“既为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舞蹈第二部分改动较大,形成了前后两横排手臂同时变化的景观,结构更为严谨,产生了“你出我进、你高我低”的视觉效果。最后的舞蹈动作也进行了一些改编和创新,加上了观音用千手把爱洒向人间的动作,音乐也做了调整,金色的拱门也是用1000只佛手粘合而成的。在舞台上,还将灯光和烟雾配合使用,把全部射灯打亮,产生了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3、张继钢的特殊训练法

    大年三十夜,正在直播春晚的央视一号演播大厅,出现了令人屏息凝视的一幕——敦煌彩塑中的千手观音呈现在人们面前。随着音乐和灯光的变幻,21个聋哑演员们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肢体造型。她们屈腿倾身,缤纷的手姿在灿烂的金色中,幻化出慈祥庄严和沉静祥和的“观音”形象,柔美曼妙,天衣无缝,激荡起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震撼世界的一刻,张继钢和演职员们付出了许多许多。由于这些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聋哑演员对雅典版的舞蹈《千手观音》烂熟于心,要创新需要克服的方面太多了,仅他们过去的记忆就成了这次备战春晚的一大障碍,在排练中经常和过去固有的动作“打架”,比新排一个舞蹈还费力。

    这些特殊演员最小的只有13岁,最大的29岁,由于听不到声音,张继钢在指导他们排练时,只能通过指导老师的手势来讲解,与他们交流,包括示范每一个动作要领。在一次排练中因为灯光的原因,看不到老师的指挥,领舞邰丽华多做了一个8拍的动作,于是音乐已经结束的时候,本该是最后一个动作完成,可21个演员还在舞台上尽情地跳着……

    舞蹈《千手观音》正式接受上春节联欢晚会的时间比较晚,张继钢常常是晚上10点多钟排练完“双拥”晚会,就驱车到残疾人艺术团指导,一连两个来月,天天工作到后半夜两、三点钟。为确保在除夕夜献上最美的精神大餐,他给演员们制订了详细而又残酷的训练计划。每天天不亮就要求大家起床晨练。为保持体型,演员们每天坚持练仰卧起坐、倒立、前滚翻、后滚翻等。为了练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做到一丝不动,还在演员弯腰训练时在腰上放一杯水,检测稳定程度。在彩排时,张继钢要求每个演员穿统一的演出服,喷上啫喱水,不允许有一根零乱的头发。备战春晚的气氛也很紧张,在排练大厅里,“分秒必争、秒秒精彩”的标语赫然醒目,时刻在提醒着大家。每一个训练阶段开始和结束,每个演员都要用哑语喊出一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张继钢和演员们最大的障碍还不是交流问题,而是如何让大家身体产生记忆,做到每个人手臂的位置、伸缩的具体时间必须整齐划一,分毫不差。经过了难以数计的磨合,张继钢想了一个办法,演员的哪只手伸错了,就立即用笔在其手上划个道,让其打下烙印。同时,让大家在心里自己给自己打节奏。时间长了,经过反复走台练习,大家把音乐烙在了心里面,也就达到了有评论说的“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4、张继钢和残疾演员的语言交流风格

    由于这些人是特殊的残障人员,为了表示对其的尊重,张继钢每次都尽可能地用婉转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他们的要求,常用语是“很好”“好样的”“听明白了吗”“如果能再到位一点就更好了”等等。这些话语通过指导老师的传递,使这些特殊的演员们时常有一股热流在身体里涌动。为了让张编导“省心”,他们常常自发地加班加点,经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有好多次,演员们趴在地板上就睡着了。这一幕让张继钢深受感动,鼻子发酸。

    5、领舞邰丽华的感悟与感动

    舞蹈《千手观音》在春晚成功播出后,领舞邰丽华也从默默无闻变得名声大噪,为亿万观众所熟知,被尊称为“观音姐姐”。频频在央视《新闻会客厅》、《半边天》、《东方时空》、《艺术人生》等名牌栏目出现。邰丽华,现年29岁,这名两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了听力的残障女孩,15岁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选中,开始专业舞蹈训练。2000年,担当舞蹈《千首观音》的领舞,她还是我国唯一登上两大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的舞蹈演员。就是这个被誉为整个舞蹈“灵魂”的阳光女孩,却对张继钢编导尊敬有加。作为领舞,在队伍中她的角色至关重要,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在起初的训练中,她虽然模仿能力强,但表情和动作缺乏美感。张继钢就一遍遍地给她讲解,与她交流,教她感悟舞感、乐感、呼吸、控制和神韵。经过反复揣摩和练习,在一个不健全的演员身上建造了一个完美出来。这个舞蹈需要21名聋哑演员心手合一,为锻炼邰丽华和大家默契配合的程度,要求她和大家每天一起跑步,一起吃饭,一起训练,一起学习,一起就寝。面对记者,邰丽华用手语并从嗓子里发出含混的发音。身边的指导老师翻译说,她是在告诉我们,舞蹈是无声世界最美的语言,舞蹈《千手观音》让她真正读懂了音乐,感悟了人生。

    6、此舞蹈是春晚惟一不听总导演指挥的节目

    张继钢说,在春节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是唯一不听总导演指挥的节目。这个节目在整个春晚6次彩排中,没有出现一次差错,令春晚总导演郎昆、副总导演、舞蹈编导陈维亚等一致看好。可由于聋哑人听不到声音,在正式直播时,也根本听不见总导演的指令,因此在演出的现场,有4位艺术团的手语老师分别位于舞台四角,用手语指挥聋哑人演出。虽然演员们听不到音乐,但是手语老师就是她们的耳朵,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语将美传递给亿万观众。正如春晚主持人周涛所说的“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7、幕后另两位军人功不可没

    张继钢告诉记者,在这个节目背后还有两个军人功不可没。一个是这个舞蹈的作曲,曾因创作了歌曲《青藏高原》等作品而蜚声歌坛的总政歌剧团的作曲家张千一。还有一个是总政歌舞团的服装设计宋立,演员们的靓丽服装就出自于她的手。在这个节目中,舞蹈音乐变了好多次,最初是创作了人们熟悉的寺庙传出的音乐声,后来发现世界各地,包括寺庙都有钟声,张继钢和张千一感到,钟声就是沟通世界的文化载体。之后,又将音乐节奏放慢,追求在舒缓中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境界。服装设计师宋立,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家,为了做好保障工作,他根据张继钢的要求精心设计,按每个人的高矮胖瘦量体裁衣,并进行编号。每次彩排都多带上几套服装,以备不时之需。

    8、张继钢的三次妙语

    在舞蹈《千手观音》备战春晚和参加颁奖典礼时,张继钢先后有3段精彩的语言,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第一次,是去年11月底,张继钢接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和春节晚会剧组的通知,舞蹈《千手观音》要上春晚后,他在给全体演职人员作动员时说的话:“我们上春晚,不是让观众欣赏我们的残疾,更不能用残疾换取同情和怜悯,要依靠艺术自身的光芒感染观众,赢得喝彩。通过努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追求特殊艺术的奇迹。不管难度有多大,必须进行重大改动,重新排练,为亿万观众奉献最精美的文化大餐。”

    第二次,是大年三十晚上,在这个节目即将登台演出时,张继钢对21个“观音”打气说:“你们就要上场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今晚之后,中国最著名的舞蹈将是《千手观音》,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会记住这5分54秒。”

    第三次,是在元宵晚会我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获奖节目的颁奖现场,当鲜花和掌声向他雪片般袭来时,穿着笔挺军装的张继钢动情地说:“这次我编导的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亿万观众的喝彩,我非常激动,能为残疾人做点事,我内心感到巨大欣慰。舞蹈《千手观音》告诉人们,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伸过来帮助你。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支手帮助别人,这就是和谐的群体,这就是和谐的社会,这就是和谐的家园。”

    合作者刘国顺,(《解放军生活》2005年5期)

    c、创作的电视剧又上“央视”

    1999年的4月,京城宛如一幅金色的旖旎春光图卷,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这美好的季节,我和同事李天印到他老家河北部队游玩,在刘伯承、邓小平战斗过的革命老区涉县,认识了党的十四大代表、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爱国拥军模范”称号的刘金鱼。她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几十年来情洒军营,心系子弟兵,其先进事迹,可歌可泣,十分感人,不愧为新时期子弟兵的好母亲。

    回到北京后,我还在为刘金鱼的事迹而感动。自调到总政机关后,忙忙碌碌几年都没有再搞电视剧创作的我,决定把这位新时期的拥军模范搬上荧幕。当我把这一想法告诉李天印后,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于是,我们俩详细制定了创作十集电视连续剧的讨划,开始每人写五集,最后由我统稿。

    由于刘金鱼爱国拥军的事迹非常详实,我们俩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创作完毕。总政歌剧团电视部主任韩淑珍看了剧本后,感到不错,决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投入拍摄,并请中央军委迟浩田副主席题写了片名。

    经过半年多的拍摄,电视连续剧《刘金鱼的故事》很快录制完成。

    1997年农历正月初二在中央一套播出,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并在全军第十届电视剧评奖中,再次荣获优秀电视剧奖。

    在电视剧播出的当晚,千里之外——我的家乡村支书梁云忠老爷爷在“大喇叭”上广播说。“今晚11点40分,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播放由我村梁祖国编剧的电视剧《刘金鱼的故事》,请全村老少注意收看。”这是时隔9年后,全村父老乡亲再一次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由我创作的电视剧。我想象到父老乡亲脸上为我透着自豪和喜悦的表情,非常开心。

    武警总部著名评论家丁临一对该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发表在《解放军报》上的评论是这样介绍的:

    中国母亲的骄傲

    ——评电视剧《刘金鱼的故事》

    丁临一

    十集电视连续剧《刘金鱼的故事》在不长的篇幅里绘声绘色有条不紊地向观众讲述了十几个发生在“新时期子弟兵的好妈妈”刘金鱼身上的故事。这些故事有长有短,详略不同,但错落有致地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多视角、多层面地刻画了一个质朴而又伟大的爱国拥军模范——刘金鱼妈妈的动人形象。

    和我国革命战争史上许多著名的子弟兵的母亲一样,刘金鱼老妈妈走过的数十年爱国拥军的历程,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也付出了巨大的情感以及物质的牺牲。如果说,剧中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刘金鱼在丈夫常年患病、家庭生活困窘的情况下又毅然送第三个儿子海元应征入伍,为了不让部队的儿子分心,独自承受了巨大的人生悲痛,这已经能够使观众感受到较强的情感撞击的话,那么,她又因为主持公道,屡屡遭到个别人的刁难、暗算,仍旧爱国拥军痴心不改,被炸伤住院中还不忘与前来探病的军分区司令员商讨为家乡入伍官兵设立“优秀军人奖励基金”的故事,使观众在感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不能不肃然起敬。剧中的牛筋出于一己之私炸伤刘金鱼后潜逃,刘金鱼却念其烈士子弟身份,主动前去照顾安排妻子儿女的生活,直到后来教育帮助牛筋在劳动中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这是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刘金鱼的正气凛然又大度善良,至此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从性格描绘的角度来看,可以说,编导深入地把握了刘金鱼柔中有刚、无欲则刚的内在分寸,注重在刘金鱼所做的诸多拥军优属好事中突出她通情达理、得理让人的美好品质。于是,刘金鱼脸上那令人难忘的、几乎可说是“永恒的微笑”,便成为这位从著名老区走出来的新一代子弟兵母亲的典型特征。越是经历了诸多的生活磨难和情感磨练,这位颇具中华女性传统美德的子弟兵母亲的微笑就越是动人。

    作为“新时期的子弟兵的好母亲”,刘金鱼毕竟不是我国革命战争史上那种传统的子弟兵母亲典型的简单再现。我们看到,编导恰如其分把握了新时期以来的历史特征,在剧中赋予了刘金鱼的形象以强烈的时代感。从倡导公平竞争,带领退伍军人马魅等承包了村里的面粉厂,到实践多种经营脱贫扶贫;从探索以老养武,带领民兵在荒山野坡建起经济沟,到面对改革深化、军属下岗的新问题,刘金鱼始终与时代同行。而当见利忘义、物欲横流成为喧嚣一时的社会病症时,刘金鱼老妈妈却一次又一次地以自己的爱国拥军行动影响和教育着身边的人们。编导精心描绘的这些故事,可谓以一当十,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发人深省,具有振聋发赣的思想艺术力量。经济实惠是暂时的,而公理良知则是永存的,短视的人们往往为了前者而丢了后者,刘金鱼老妈妈恰恰在这场考验中显现了关心国防建设的现在与关心社会发展的未来长远眼光。

    (原载《解放军报》1998年3月6日8版)

    d、到中央电视台看“春晚”

    每年农历的年三十晚上,坐在中央电视台最大的演播厅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是全国、甚至世界亿万华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而我在2000年这个新千年到来的时刻,轻而易举地实现了。

    那是在2000年除夕的中午,我的战友童年,邀请我和著名词作家乔羽一起吃饭。大家酒足饭饱之后,童年问我,晚上想不想去看春节联欢晚会。我认为他在给我开玩笑,谁都知道“春晚”一票难求,就是用钱也买不到。我就说,想啊,谁不想去?你是拿老兄开涮啊?童年因喝酒红晕的脸上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就说,真的!他说完,就让手下的人给我拿出了一张“春晚”的票。当票拿在手里,我当时的高兴劲就甭提了。

    回到家后,当父母及全家听说我要去看“春晚”,都为我高兴,我简单地吃了点东西,并且,为了庄重我特意穿上了马裤呢军装。我按照票上的要求,填上军官证上的号码,提前半小时进入演播大厅。在我l临走时,家人还跟我开玩笑说,我们在电视上看你啊!我说,现场那么多人,那是不可能的。

    “春晚”在喜气洋洋的歌舞声中拉开了帷幕。在著名女歌星甘萍、白雪联合演唱歌曲《找朋友》时,我看到前面的摄像机从我这边扫过。当时心想,也许这些镜头里有我,家人也许在镜头里看到我了。后来,随着节目不断高-潮迭起,我渐渐融入和陶醉于欢乐的气氛中。

    看完“春晚”回到家后,这时家人告诉我,“春晚”播出时有许多我的镜头。尤其是在赵本山与宋丹丹演出小品《钟点工》时,观众席上还有我鼓掌的“特写”。但是,我还是将信将疑,因为我与摄像不认识,怎么可能给我“特写”?这时,爱人燕萍说,你的左边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孩,为啥总往你那边靠?爱人的话,让我相信这是真的了。为了怕她误会,我赶紧解释说:“这个女孩我根本不认识,因为她面前正好有台摄像机挡住了她的视线,所以,在观看节目时她不得不老往我这边靠。”

    过了几天后,我在街上专门买了一套《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专辑,又仔细看了一遍,上面果然有我许多镜头。尤其是在赵本山与宋丹丹演出小品《钟点工》时,有我两次特写镜头。我还看到身边那个女孩与我靠得很近,并且,头时常向我这边斜,要不是我及时向我爱人解释,这事还真怕起误会呢。

    e、兄弟姊妹故乡行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在2001年春节快到来的时候,我在思考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满足父母早就有的一个心愿——组织陆续离开家的弟弟、妹妹回老家过一个团圆年。

    我调到北京后,父母也先后都来到了北京。虽然每到春节我们全家10多口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欢度春节,但从父母的脸上,我看出在北京过年,在他们心中少了些乡情,少了些“年味”,少了些欢乐。

    当我把我的想法说了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特别是父母更是高兴得喜上眉梢。为了在老家过一个团圆年,父母提前回去花了几千元整修了房子,安装了暖气,购买了丰富的年货,迎接在外的游子回去欢度新春佳节。

    2000年农历12月27日,北风怒号,鹅毛大雪飘然而至,零下15度的寒冷天气,却挡不住我们回乡的热情。我和爱人燕萍及7岁多的儿子梁燕歌;三弟祖刚和爱人朱道兰及刚1岁多的儿子梁展豪;四弟祖宝及女朋友车琦,我们一行8人,由在总政金沟河干休所当兵的堂弟祖永开车驶上了回故乡的路途。

    由于是雨雪天气,高速公路封路,我们在坎坷泥泞的路上走了近10个小时才到达了老家禹城县城。在县城,祖宝的同学杨峰在明珠酒店,准备了丰盛的晚宴为我们接风洗尘。

    夜里10点多,我们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生我养我的故乡——梁庙村。大年三十中午,全家围坐一起,面对丰盛的菜肴,我们思绪万千。大家追忆过去,展望未来,心情格外激动。这是我们离家后,大家在一块过的第一个团圆年。我拿出摄像机,让每个人讲了自己的感想,为他们留下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春节过后,大妹祖荣和爱人李恒水及儿子吉同、吉扬;二妹倩倩和爱人孟斌及儿子升亚都回来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团圆。

    原来我们姊妹6人加上父母共8口人,现在加上在家的二弟祖平和妻子苏秀婷及女儿梁晶、儿子梁师,现在已是20多口人的三世同堂。

    正月初六,我与爱人燕萍和儿子燕歌到济南看望我的岳父、岳母。三弟祖刚及爱人朱道兰和孩子展豪因到安徽去探亲,要在济南转车,也与我们一起来到了济南。

    听说我们到来后,爱人的妹妹燕华、妹夫苏习磊和孩子苏烨;弟弟燕东风、弟媳宫文和孩子燕文秋,都回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推杯换盏之际,1岁多的展豪不知啥时将一块鸡骨头塞入鼻孔出不来了,致使大家一阵'忙乱。大家想方设法,最后,终于弄出来了,使大家虚惊一场。

    我们陆续回到北京后,父母等过完了正月十五、走完了亲戚也回到了北京。父母在我居住的总政宿舍住了几天后,就到当时在二炮任职的三弟祖刚家为他照看幼小的孩子展豪去了。

    父亲刚来北京时,先是在武警总部企业局当警卫。后来,因患了糖尿病,造成眼睛白内障,在301医院进行了激光手术后就不干了,专心养病和与母亲一起照看孙子东东。

    f、最隆重的婚礼

    俗话说,成家立业。我们姊妹六人,到现在除了四弟祖宝外都已结婚,虽然不能说人人事业有成,但也都有了相对稳定的职业。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婚礼都办得不是太隆重。祖宝是姊妹六人中最小的,现在条件好了,我就和父母商量着想办法为他办一场既庄重又风光的婚礼,以弥补我们其他兄妹结婚时的缺憾。

    父母“任命”我为祖宝和车琦结婚仪式的“总管”。从场地的安排、车辆的接送、现场的拍摄、主持词的撰稿等等,都由我来负责。那段时间,忙得真是天昏地暗,生怕哪个环节出点纰漏,辜负父母和姊妹们的期望。

    2001年5月22日,艳阳高照,阳光明媚。这一天是在北京消防局工作的弟弟祖宝与在武警总医院工作的车琦,喜结连理的大喜日子。六辆奔驰车悬挂着鲜花和彩带,浩浩荡荡从马连道开进了总政西直门宾馆。此时,总政西直门宾馆四层彩灯闪烁,彩旗飘扬。

    在清脆的鞭炮声和人们的欢笑声中,结婚仪式拉开帷幕。

    著名小品演员孙涛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女歌唱演员王爽担任主持人。来自中央军委、总参、总政、总后、总装,以及武警总部、二炮、武警总医院、北京市消防局等单位的宾客们纷纷到场祝贺。

    武警总医院院务部部长王成信担任证婚人,现场宣读了结婚证书。双方家人代表上场表示了对两位新人的祝贺和对到场嘉宾的谢意。父亲、母亲与来自军委办公厅的张存志局长、总政干部部梁海龙主任、武警总医院领导任志刚以及女方家人代表坐在主桌。他们亲眼目睹了这场既隆重又壮观的婚礼,心里都非常高兴。父亲和母亲还现场接受我的同事张学军记者的采访,充分表达了此时激动万分的心情。

    g、父亲和我们诀别

    伴随着地方住房制度的改革,部队的住房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作为全军政治领率机关的总政,率先在奥运村西侧盖起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比商品房便宜很多,但一直享用部队住房的机关干部,当时许多人还是转不过弯来,认为交钱太多,购买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时,尽管家庭经济紧张,但我与爱人燕萍商量还是准备买套。原因是无论在济南时,还是来北京后,我们弟兄们的住房都比较小,父母跟着我们受了很多苦,这次的经济适用房有四室、两厅、两卫,买了后父母就有单独的房间,想让他们好好享享福。

    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拿出了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6000元钱,想给我们买房用。我和爱人燕萍感到,父母又不挣钱,存点钱太不容易了,说啥也不能要,还是今后留给他们自己用吧!最后,我们拒绝了父母的好意。

    2001年9月的一天晚上,我跟朋友在外面吃饭回来,爱人燕萍接到了在三弟祖刚家的父亲打来的电话,说明天想到买的新房看看。爱人燕萍说,现在正装修,乱得很,还是等装修好再去吧。没有想到这个电话,竟是我们和父亲的永别!

    第二天中午吃过午饭,我在办公室想休息一会儿,可心里总感到不舒服,不知为啥忐忑不安。也许这就是“父子连心”吧!于是,我跟同事说了声,就骑着自行车想回家休息。刚过了二环路,我的传呼机就接到了弟弟祖刚的信息:父亲在清河的999急救中心抢救。看了信息,我一下懵了,赶快加快了速度,想把自行车放到黄寺大院中,搭车去看父亲。来到黄寺东院两门,正巧碰上朋友赵光明,我把情况说明后,他二话没说,就驾车把我送到急救中心。

    在急救中心,我看到父亲已浑身抽搐、危在旦夕。医生说,父亲患的是脑出血,让我签字,我抖动的手费了好大劲才签上我的名字。我对医生说,你们一定全力抢救,无论花多少钱都行!当时,我的五脏六腑像被人掏空一样,难受无比,我只有用手紧紧捂住腹部,才减轻点痛苦。这是我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生死离别。

    尽管3天的时间花了近5万元钱,但父亲的病并没有好转。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又把父亲转到医疗条件比较好的二炮总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在二炮总医院住了几天后,父亲的病仍不见好转,医生几次对我们说,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作为子女还是心存侥幸,希望父亲能早日醒来。

    在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后,我们不得不悲痛地面对这难以接受的现实。于是,我们弟兄几个跟母亲商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人去世后尸体不能运送,只有在北京火化,那样家乡的父老乡亲、亲朋好友,就不能见父亲最后一面了。与其那样,还不如让父亲在这最后的时刻,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再看一看。我和母亲及弟兄们统一了想法后,就高价雇佣了一辆999急救车,车上有从事医务工作的弟媳车琦和弟弟祖刚、祖宝照料,并且,准备了各种急救药物,预防半路发生意外。三弟祖刚的朋友又给找了一辆轿车,这样我和母亲、爱人燕萍、弟媳朱道兰及两个孩子燕歌、展豪坐在这辆车上。

    为了避免颠簸,车走得很慢很慢,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也很沉很沉。我们是吃过晚饭出发的,到了第二天凌晨4点多终于到了家。

    到家时,四叔仁华、五叔仁园和仁顺叔等人都在门口等了几个小时。让他们感慨的是:人的生命有时竟这样脆弱。父亲春节过后回北京时,除了糖尿病外,身体看上去还很健康,没想到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再回来已昏迷不醒、危在旦夕。

    父亲到家后,我们赶快通知了大姑、三姑和大妹祖荣、二妹倩倩等亲人,和父亲见了最后一面。大姑和三姑见到过去能说会道的父亲,现在已毫无反应,只有微弱的呼吸证明生命的存在,她们纷纷泪如雨下。尤其是大姑说起他们小的时候,相依为命、步履维艰的困苦生活,让我们兄弟姊妹早已流干的泪水,再次盈满眼眶。

    父亲是2001年10月5日下午5点多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挚爱的亲人的。当时,我们都陪在父亲的身边,心如刀割般亲眼看着我亲爱的父亲,就这样带着留恋、带着思念、带着浓浓的父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的亲人。从此,我的灵魂找不到那父爱如山的港湾,无处停泊。父亲的葬礼举办得很隆重。我家的院内,以及院外长长的胡同里,都摆满了天南海北的亲朋好友送来的花圈、挽联。在凄凉悲痛的琐呐声中,在我们兄弟姊妹撕肝裂肺的哭泣声中,为我们cao劳一生、还没有好好享受幸福生活的父亲,按照我们民族的传统入土为安,与我们阴阳两隔。

    我是陪着母亲给父亲过完了“三七”回到北京的。到总政机关上班的第一天,我的形象让同事们大吃一惊:我原本消瘦的身体更加消瘦,又黑又瘦的脸上写满悲痛和沧桑。

    父爱如山啊!父亲已走了好多年了,然而,父亲的眼神,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1979年的冬天,刚刚17岁的我穿上了军装,父亲用自行车把我送到公社集结地。汽车要开动了,我在车上,望着汽车下面的父亲,这一望使我终身难忘。父亲那棱角分明的嘴唇虽然紧闭,却还是没有抑制住轻轻颤抖,平日里威严深邃的日光,此呈现却满含父爱的柔情,忧郁的眼角闪动着泪花,那里面有多少留恋!有多少不舍啊!

    1980年的金秋十月,我当兵快一年的时候,我们连队由在农村打石头改为营房施工,一天到晚累得要命。正当我思想消沉,感到前途渺茫的时候,一天上午收工回到宿舍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我朝思暮想的父亲来看我了。父亲带来了家乡的花生、大枣等土特产,正热情地招呼着我的战友们。

    夜深了,我和父亲都没有睡意。在那天晚上,父亲给我谈了很多很多。从家乡的变化到母亲及弟妹的情况,以及他自己的艰苦经历,教育我一定不要灰心丧气,不能辜负亲人的期望,争取在部队干出成绩。他还深情地说:“你在家是老大,弟弟妹妹都看着你哪!”父亲的话发自肺腑,使我深深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啊!

    团里的新闻干事郭金山在得知父亲曾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给我讲传统教育我安心服役的事情后,就写了一篇“父亲来队讲传统、小梁争当优秀义务兵”的新闻稿发往报社。

    父亲走时,我把他送到景芝镇汽车站。这次是父亲在车上,我在车下。当车开动时,我挥动手臂与父亲告别,这时我看到父亲一向刚毅的脸上露出了柔情,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用力擦了擦脸上的泪水,挥起手臂与我告别。车走出了很远很远,已经变成了一个黑点,可父亲的眼神仍在我眼前晃动,这里面有多少期望,多少爱怜,多少不舍啊!

    这时,空军歌唱演员刘和刚如泣如诉的歌曲《父亲》在我耳边萦绕:

    啊……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你鬓角露出了白发;

    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听听你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

    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

    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孝顺;

    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那天送走了父亲,我来到营区外的小树林里,放声大哭,让泪水肆意流淌,尽情释放我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和弟弟、妹妹的思念。

    h、不该发生的“故事”

    2001年12月31日,我家乔迁新居,从黄寺搬到了位于奥运公园西侧的南沙滩。装修一新的4室2厅、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摆放着新购买的家具、电器,置身其中感到非常惬意、舒适、温馨,让我常常如梦中一般。

    人们常说,甘蔗没有两头甜。改善了住房条件,但对于孩子上学来说又带来了麻烦。孩子燕歌在离黄寺比较近的西师附小上学,这样一来离学校就比较远了。于是,我与爱人燕萍就买了两辆电动自行车,一辆她上班用;另一辆我用来送孩子上学。

    风里来雨里去的一年后,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

    那是2002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我骑着电动自行车把孩子送到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停下了,准备让孩子自己走过去。这时,我突然又一想,让孩子少走两步直接送到校门口吧!停下的车我又启动了,快到校门口时,一个横跨马路送孩子的老大爷撞到我的前车轮上摔倒了。我一下懵了,赶快打120急救车把他送到北京军区总医院,经过拍片检查老人确诊为股骨头粉碎性骨折。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受伤的老人虽然违规使用了进口的材料,但我作为总部机关的一名干部,在父亲病逝、买房等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没有与他计较,为他解决了全部医药费用5万多元。

    r、胡锦-涛主席为我签署命令

    2003年底,在我正团职满两年的时候,我离开了工作了10多年的记者站,调整到总政直工部宣传保卫局工作。

    2004年的阳春三月,局里推荐我到南京参加全军师以上单位新闻干部培训班。这是我到总政机关后第一次来到江南。

    三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光秃秃的树枝还没泛绿,可这时的江南早已山花烂漫,尤其是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片一片的油菜花开得正艳,微风吹过,田野四下弥漫着一阵阵花的馨香。

    在学习期间,学院组织我们参观了在市区的总统府、雨花台、夫子庙、梅园新村和早在上学时学过的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培训班即将结束时,学院还组织我们到了久负盛名的扬州,参观了江泽-民-主席故居、瘦西湖等。

    参加这次培训班,我不但结识了来自全军的新闻同行,而且,与分别多年的一个连的战友王震、李梭、侯玉忠、冷俊、邓青海等欢聚一堂,把酒聊天。

    在这次培训班上,我也创造了机关最大(总政)、职务最高(正团职)、军衔最高(上校)、年龄最大(41岁)等“四个之最”。

    培训班结束后,由学院派车,在第一集团军宣传处干事杨小勇、石家庄军医学院新闻干事米宁以及学院带车的白秘书陪同下,先是送我到了如皋县,后又去了历史文化名城——苏州。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在苏州,我在杨小勇的陪同下,参观了苏州园林、虎丘、北寺塔、寒山寺、怡园、拙政园等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3天后顺利返回了北京。

    2004年的金秋十月,总政在沙河基地举办了“名人名家培训班”。来自总政系统的彭丽媛、李双江、李幼斌、岳红、白雪等著名歌唱家、影视明星参加了培训。

    在这次培训班上,由我和同事刘国顺负责整个培训班的新闻宣传,我们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军营文化天地》等报刊杂志大力宣扬了这次培训班的成果。

    2005年的6月1日,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签署命令:任命梁祖国为总政直工部宣传保卫局副师职干事。从此,我从一名中级干部终于迈上了高级干部的门槛。

    一年后的2006年9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授予总政直工部宣传保卫局梁祖国为大校军衔(新的军衔等级时间从2006年7月算起)。

    抚今追昔,我从一个懵懂的农家子弟,经过近30多年的戎马生涯,逐步成长为总部机关的一名大校军官。这里面有多少艰辛?多少坎坷?多少挫折?多少委屈?多少心酸的往事?恐怕只有我自己知道。

    但此时,这一切都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幸福的眼泪在飞!!这是我一生中最高的荣誉!!!

    作者军旅生涯30年驻地足迹变迁

    01、1979年12月——1981年11月在山东省安丘县景芝镇

    02、1981年11月——1982年05月在山东省潍坊市

    03、1982年05月——1982年1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

    04、1982年12月——1984年03月在山东省青岛市

    05、1984年03月——1984年06月在山东省平原县

    06、1984年06月——1984年12月在济南陆军学校

    07、1984年12月——1985年11月在山东省平原县

    08、1985年11月——1986年08月在山东省潍坊市

    09、1986年08月——1989年09月在山东省济南市

    10、1989年09月——1991年07月在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

    11、1991年07月——1993年08月在北京解放军报社

    12、1993年08月——1994年04月在山东省军区

    13、1994年04月一一2010年08月在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

章节目录

从士兵到两杠四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梁祖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章 最高荣誉(下)-两杠一星图片,从士兵到两杠四星,笔趣阁并收藏从士兵到两杠四星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