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伤好了?之前不是不肯随军出征么?现在为什么又要去了?”李世民转过头看着莫舒宇,似乎想看看莫舒宇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

    “小子刚刚在坟前想了半天,觉得我还是得去突厥!”莫舒宇也盯着李世民,想证明自己没事。

    “去突厥干嘛?”李世民也懵了,之前叫他去他要死要活的,现在反而主动提出要去了。

    “报仇!为了打败吐蕃,抓住王幽学!”莫舒宇想了想,还是得将计划快速的实行,这样才能将吐蕃除掉,抓到王幽学。

    “吐蕃跟王幽学都在南边,突厥在北边,南辕北辙了啊。”李世民不明白莫舒宇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现在就一定要去突厥。

    “陛下!可还记得我献策时说过的?国库空虚支撑不了两场大战,小子献计让商人出钱买国债。”莫舒宇心底有了一个庞然大计,但是还得靠商人才行。

    “朕记得,可这跟你去突厥有什么关系?”

    “陛下,让小子带着商人们去突厥,李靖伯伯每打下一块突厥领土,小子就将其估价卖与商人,还有战俘以及军队获得的一切财宝。”莫舒宇也等不及打完突厥再让朝廷去发布国债,他准备直接省过债券,直接用土地人口以及财宝跟商人换取钱財,而他还可以得此收买人心。

    “将土地卖与商人,岂不是大唐军队打下来的地盘全都给商人了?那朕能得到什么?”古人对土地还是太过执着,哪怕是已经身为大唐最大的地主的李世民也舍不得将到手的地盘卖给别人。

    “陛下,我们可以在卖与商人的时候在契约上说明,土地买卖的有效期只有五十年,五十年之后将归于国有。而且交易的时候携带粮草的商人我们优先选择,到时候商人们既充实了国库,还将俘虏,财宝都带回了大唐,这样不就减轻了军队的压力?”

    莫舒宇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军队打到哪,商人跟到哪,鼓励商人携带粮食,这样大唐的军队就减轻了很大的后勤需求,而且商人肯定不会只携带粮食,到时候士兵们还可以从商人那购买物资丰富自己的生活。

    “此计的确可行,朕允了。这件事就由你操办了。”李世民本来都已经起身准备离开,又走了回来听着莫舒宇的计划。

    李世民一点也不担心莫舒宇到了突厥之后会以公营私,毕竟现在莫舒宇身边的人十有八九都是他派来的,莫舒宇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此事还请陛下发布文书昭告天下,若是由小子来做的话,只怕除了个别商人之外,都不会信小子的话。毕竟从古至今还没有过军队在前面打仗,商人在后面买地的事,商人们难免会猜疑此事的可信度。”

    莫舒宇知道,若是自己去公布这个消息,除了马陨等人会信之外,恐怕没几个商人了。只能求着李世民,让他昭告天下证明此事。

    “这个,行吧,朕明日在朝会上说声。”

    李世民答应的轻松,可其中的艰险只有他自己明白,到时候恐怕士族会一边阻碍一边大肆买地。

    “若是士族也大肆购买土地,会不会对时局造成影响?”

    “陛下,土地只是小子的第一步,就全士族买了土地,也不过是拿来耕种。可到时候突厥境内只许汉人出入,加上小子的计划,在突厥,汉人金贵着呢,怎么可能会给士族去耕种?就算是士族也买了不少突厥奴隶给他种地,到时候只要占城稻一推广,粮食的价格肯定会跌到底。如果士族只是为了迟缓我的计划而去买地,他们只会输的更惨。”

    莫舒宇早就算到了,士族都知道李世民跟他两人一直在谋划削弱士族势力,突厥便是计划的一环。有着李世民的支持,他们阻止不了莫舒宇,可是给莫舒宇扯绊子他们还是可以做到的。

    莫舒宇从一开始就把士族给算计进去了,士族既然知道莫舒宇要对付他们,就肯定不能对莫舒宇的计划坐视不管,到时候肯定要跟商人抢着购买突厥的地皮。莫舒宇下一手计划,就是让士族买下地皮之后亏的连他娘都不认识他。

    “哈哈,好,三丰的计划一环扣着一环,士族买地吧,不但对你没有影响,反而自己还得亏的血本无归,不买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你将他们的势力削弱。你这不是阴谋,简直就是阳谋啊,好,好。”

    李世民听了莫舒宇的解释,连叫数声好。

    “陛下,士族不过尔尔,对付其容易,但是却不能除根,毕竟士族根深蒂固,若是将其逼入绝路,恐怕鱼死网破之下大唐也要有一场大动荡。”

    大唐如今的朝政大半都由士族掌控着,莫舒宇可以从经济等各方面打压他们,却没有办法从朝堂之上将士族挤出去。

    “也是,那你可有何妙计?”

    李世民摸着下巴想了半响,觉得莫舒宇说的有理,即便是莫舒宇能从经济等各方面将士族挤压的无处生存,可朝堂之上还是有太多的地方由士族掌控。若是鱼死网破之下,士族全体罢朝,大唐朝政恐怕就乱了。

    “陛下,比如那攻城,即便胜算再大,也是围三阙一,给敌人一个生的希望。对士族也是,不能将其逼入死路,一定要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

    莫舒宇喝了口茶,跟李世民认真的商讨起了对付士族的办法。

    “那依你所见,又怎么削弱士族在朝堂上的势力呢?”

    李世民与莫舒宇商讨了半天,最后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自古寒门难出贵子,天下士子几近七cd掌握在士族手里。陛下尽可在寒门子弟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入朝为官,一步步的削弱士族在朝堂的影响。”

    “嗯,科举自隋以来,的确给朝廷输送了不少新鲜血液。武德五年第一场科举进士孙伏伽如今也已身为大理寺少卿,也是从四品的官员了。可靠科举,每年能选拔出来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李世民也知道科举选拔寒门子弟对于削弱士族在朝堂的影响是一大助力,可是科举每年选拔出来的,也不过是数人而已。

    “陛下,为何每年就只取几位成绩最好之人?又为何科举好,就能当大官?”

章节目录

贞观变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戒笔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1章 削弱士族的第一步-贞观之治名词解释,贞观变革,笔趣阁并收藏贞观变革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