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杨天受和一众石关屯的老少,王大力的五个小旗,有幸观看了萧百户的一次实兵操演,就连汲水小旗也被放了半天的假。
两队全副武装的小旗,两旁是马队护卫,车轮般前进的火铳轰响,最后泼水般的箭雨,很是震撼了石关屯的军户们;阵阵叫好声中,萧百户也有些不满,要不是队伍训练时间过短,军士太少,他甚至有信心打出流出般顺畅的攻击步阵。
保密军规,练兵场上,再次被小六子的亲卫们,大声地吆喝了好几遍。
当然,这是在面对和自己兵力相当的敌人,还得要弹丸充足,还得是不要遇上大雨天,还得不是碰上骑兵,等等限制,让越想越深的萧百户,脸上洋溢的笑容,很快就散尽了。
短柄太多,但据守石山,已是不成问题。
不断修建环绕山顶的暗堡,在王大力手下五个小旗的努力下,正向西面的山岭发展,间隔五十仗的小堡,雨水在萧夜看来,是可以避开的。
不过这渐入深秋的天气,雨水实在太少了,简直可以忽略。
五天里,十支石关火铳被装备了亲卫队伍,两支单筒望远镜,足以让小六子合不拢嘴嘴巴了;当然,这种安放在皮囊里的望远镜,平时是不得轻易示人的。
露霜渐重,秋风萧寒,石山上四处蔓延的藤草停止了扩张,黄连树的树叶也大量掉落,倒是令李郎中很忙了两天。
被软禁在围墙里不得外出的李郎中,有了萧百户免费的麦酒,见识了那恐怖的火铳操演,再加上衣食无愁,也淡了回碎石堡的心思。
为此,心情大好的萧百户,从私塾里调给他几个机灵的小子,学习医治刀伤,以便下次外出可以就近临时救急,随军的大夫他没有,只能凑合了。
石关屯围墙外,出口西面的空地上,紧靠石墙王大力带人修建了几间石屋,有窗户的那种,是给黄家准备的;这种用黄灰泥石块打墙的石屋,萧夜可是要算钱的,五间一百三十两,说好了用布匹顶账。
这价钱在碎石堡也是贵的了,但仅此一家的商铺,黄家少爷是不在乎的,他要的是让商铺在山上站稳了脚跟,独占黄灰泥的销路。
不是没想过在这里设立工坊,但新交的老四明显没钱,再断了人家仅有的财路,黄昌祖可是不想和军户发生纠纷,那后尾是很难缠的。
当然,站稳脚跟后的想法,那是以后再说的事,不急于一时。
黄昌祖也没想到,磨坊的建成,半加工的碎石粉末,让黄灰泥的出产量,很快就升到了一天万斤的地步,单价也随即下跌,跌到了他不愿建工坊的地步。
“驾、驾,”宽敞的磨坊里,三匹蒙着眼睛的健马,粗大的横木架在背上,整齐地迈着小碎步,围着石磨小跑;一个高高架起的木板架上,一个脸上蒙着布块的匠人,拿着装满了石沫碎块的袋子,沿着一个铁皮筒,往磨眼里不停地倾倒。
五人往磨眼加石料,五人收集磨出来的细腻粉末,阳光下,一个个满头大汗;黄牛转速太慢,王大力很奢侈地用上了栏里的健马。
一旁各有两个土黄色的大石磨,也有健马在带着旋转,把粗粗磨出来的石料颗粒,有军士转运到了青灰色石磨旁。但是,这打制的石磨,效率低的让王大力和匠人们相对无语。
磨坊边仓库里,一个个上百斤的双层草袋,在不断堆满一间间的石屋;脑筋相当好使的匠人们,用草袋解决了黄灰泥的装运难题。
那些在屯里闲的发慌的老军户们,又多了一个来钱的路子,割下高高的蒿草,泡软了晾干编成草袋,两层足以不让粉末遗落。五文钱一个,一人可以每天编六七个,只要结实细密,王大力很是大方地全部收购。
萧百户每晚神秘的动作,早有军士察觉,但大家都认为,是百户往石磨里添加配料,要不然其他石磨磨出来的细粉,粗糙不说,加上水也是一道浑泥汤而已。
祖传秘方不得示众,军士匠户们都深以为然,大家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黄昌祖少爷离开的第九天,秋雨说来就来,绵绵细雨中,黄家的一支商队,带着二十多架马车,还有上百匹的骡马,脚步沉重的队伍,赶到了石关屯山下。
这几天,除了王虎小旗里的夜不收,发现石关外峡谷里,有零星的鞑子探子,被不客气地驱回峡谷深处,石关屯按部就班地运转着。
雨水阴凉,石关屯除了私塾里朗朗的读书声,铁匠铺里的叮当声,大人们晚上已经闲暇了下来,搞点小菜麦酒,几人围在家里聊天,火盆里粗制的木炭点上,也是相当的惬意。
王大力的五个小旗,只要不是去磨坊,其他的活计渐渐轻松了下来,而每旬五天的操演,也相当轻松。
而那些躲在暗堡里执哨的军士,看着外面阴冷的天气,也暗暗庆幸,今天不是自己小旗下山巡逻,就是不能喝酒御寒而已。
萧夜手里的五个小旗,两个每天轮换值守石山,一个下山巡逻,另两个在练兵场不分时节地操演步阵,就是火铳弹丸的使用被限制了。
至于那二十名亲卫小队,按十人轮换,弯刀、长矛、军弩、火铳乃至探查地形,每日演练不辍,昼夜还有护卫百户所和石磨的任务,小六子也累得瘦了一圈。
萧夜心里的那根弓弦,绷得很紧。
连续三天的阴雨,让萧夜很是头疼,早先看过王大力他们驱马转磨,他还是很笑了一番,但现在,他是等不及了,他要试试;黄家商队要来了,自己手里的军弩,储备的根本不够,防护衣也该给小旗以上的军官配备了。
尤其是自己的亲卫队,折损了一个都是他不愿意看见的;这些大部分是解救回来的奴隶,对萧夜的感激之情,只能用挡刀的行动来报答,萧夜自是相当的信任。
凌晨,磨坊里,青灰色的石磨上方,一个可以挪动的棚子,挡住了雨水,让萧夜对王大力手下的匠人军士,巧思妙想,啧啧称赞。
牵来三匹健马,亲卫装上了铁箍、横木,绑好马的蒙布,站在高架子上的萧夜一摆手,皮鞭响起,三匹马绕着石磨,快速地跑动起来。
瞪大了眼睛,看不见磨盘上的蓝光,萧夜再次摆手,亲卫手里的皮鞭,狠狠滴抽在马臀上,“架、架,”雨点般响起的马蹄声中,得偿所愿的萧百户,终于看见了那细微的一道蓝光。
“快,加快了跑,”大喊一声的萧夜,手扶木架,跳到巍然不动的石磨上盘,这三尺见方的落脚地,站稳了没问题。
歪着脑袋,细细往下看,足足等了半个时辰,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那小巧闪亮的图案,让萧夜咧开了嘴巴,无声地笑了起来;果然,只要能让石磨快速转动,就可以看见图案了。
他多日所思的疑惑,蓦然解开。
小心地避开旋转的横木,萧夜伸手,在图案转换间随意按动磨盘上的按钮后,起身,“停下吧,”
浑身大汗的健马,萧夜并不可惜,草原上马匹多的是,自己得来的也是容易;他并不知道,草原上的蒙古鞑子,已经有人盯上了石关屯。
跳下石磨,挥手让亲卫出去,萧夜拿出了两件防护衣,原本是想按军弩的,居高临下看不清,按错了在所难免;不过,防护衣也是不错的好东西。
还想再接再厉的萧夜,看着身子不断哆嗦、嘴角泛着白沫的健马,知道不能再干下去了,三匹马再这般急速奔跑半个时辰,亲卫估计没事,这马是绝对要毙命了。
天亮,雨也停了,昏蒙蒙的天空下,当王大力带着军士,把一袋袋加工成粗粉的石料,开始向磨眼里倾倒,这才发现,今天的马精神太差了;无奈,换成了黄牛,速度也大大减慢了。
这次开采回来的石料,是在一处高坡上采回来的,裸露在地表上的石头,土黄色里夹杂着大量的褐黑色,被军士们大意地忽视了。
每天两千斤的开采量,要不是有了黄牛拉的大车,军士们累死也运不回来。
就这,磨坊外已经堆出了一个不小的石堆。
在石关屯军士们的监视护送下,黄家骡队在一个阴沉沉的秋天,上到了石山,此刻,石关屯黄家商铺的掌柜黄德山,心情也是阴沉沉一片。
作为黄家在武关镇里一间商铺的帐幕,黄德山日子过得相当不错,但三公子来了后,出了一趟买卖,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黄德山是黄富贵的心腹,黄富贵又是三少爷的亲信,于是,去往石关屯设立商铺的事,就交代到了他的头上;还好三少爷慈悲,自己家人被留在了武关镇,没有跟着自己到这荒郊野外来。
三十来岁一脸忠厚模样的黄德山,穿着黑色夹袄长袍,见到了萧百户也是十分的客气,和当地人打好关系,是商人必备的素质。
被军士引到自家商铺外,黄德山面对高大坚实的院墙,一色土黄色的石屋,很是惊讶;走进商铺,后院里那两亩有余的院落,杂乱但地方是够大了。
下货不着急,但跟他来的两个活计,却是面对凌乱的商铺,后院里高过一头的荒草碎石,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黄德山也是苦笑不已。
找到司吏王大力,花了一贯钱,铁匠大手一挥,一群老头军户带着十几个小孩,一顿饭的功夫,就把房屋院落给收拾了个干净;当场检验过后,王大力给军户们分派工钱的举动,黄德山看了,并未吭声。
自然,窗框、门板需要找王司吏采买,人家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铜钱交换了。
商铺里忙忙碌碌,萧夜的军士们,除了在练兵场演练步阵、长枪阵,火铳的操演已经换成了木棍,整天举着把黄德山看得摇头不已。
除了磨坊凌晨照例的戒备外,石关屯没有禁忌的地方,当然保密军规是必须的,私塾里的先生也在不停的强调,孩童都能背下来了。
直到晚上,骡车上包裹严实的货物才收进了商铺,后院里两顶牛皮帐篷,堆得满满当当;带来的粮食布匹,大部分已经被王王司吏接收,李郎中打下的欠条。
家卫带着四千斤的灰泥,骡车队伍第二天离开了石关屯。账目相抵,一月一结,李郎中也成了王大力手下兼职的记账帐幕。
黄家商铺里货物种类很多,油盐酱醋茶,针头线脑杂糖麦酒,等等,也就是一个大的杂货铺,手里有了铜钱的军户们,上门挑三拣四不断地购买,哪怕是一点一点的小量,也架不住人多,可是给了黄德山一个小小的惊喜。
这下,石关屯的老少们,除了土地庙外,又多了一个去处,蹲在商铺外,就是不买也看个乐呵,谁家买了一壶麦酒,谁家买了半尺的绸布,不出一晚,各家都知道了。
只有杨梅儿和寒娟在商铺里的采买,各家各户也只是暗地里说说,毕竟军规在那里摆着。
雨住秋凉,磨坊仓库里不断增多的黄灰泥,让黄德山上山不到三天,刚坐下能踹口气,王大力就登门了。
“黄掌柜,百户让我找你,那黄灰泥尽快拉走,萧百户重义,第一次和你家交易,千斤灰粉五百钱人工,一文不赚,”大咧咧的王大力,很是有气势地拍拍黄德山的肩膀,“我老王眼睛看的清楚,这回你们黄家是赚大了。”
“呵呵,王司吏辛苦,我也不过是个小掌柜罢了,图个辛苦钱而已,”黄德山笑嘻嘻地拎出一个小锡酒壶,“一点麦酒,王老哥不会看不起我一个商户吧,”
“额,这样啊,德山老弟,要是你给银钱,老哥我肯定翻脸,百户军规管得厉害,不过半斤的酒水,无妨无妨,”哈哈一笑,王大力接过酒壶,颠了颠,笑呵呵地大步离开了商铺。
不到半柱香的功夫,酒壶已经放在了萧百户院子里的石桌上;百户亲卫们哪怕是轮休,眼睛也盯着屯里,加上四处转悠的老人,他王大力要是为了半斤麦酒,就被撸掉了官职,他才没那么傻。
西门左石也进了亲卫队,每天被小六子带着在山上训练骑马、打铳,跑的不见影子,白天里,也就能听见隔壁寒娟和梅儿一些小女孩,嬉闹的声音。
小院里,萧夜坐在石凳上,放下手里的书籍。
“嗯,这东西还是很少见,”做工粗糙的锡酒壶,萧夜是头一次见,拿在手里轻飘飘的,晃一晃,里面哗哗的声音,“麦酒给你,晚上把酒壶给我,”
说完,酒壶丢给铁匠,萧夜拿起那本泛黄的书籍,心平气和地看着,书籍封面上,小楷工整地写着:兵备志。
岳父大人的威严,他还是抵抗不了的。
两队全副武装的小旗,两旁是马队护卫,车轮般前进的火铳轰响,最后泼水般的箭雨,很是震撼了石关屯的军户们;阵阵叫好声中,萧百户也有些不满,要不是队伍训练时间过短,军士太少,他甚至有信心打出流出般顺畅的攻击步阵。
保密军规,练兵场上,再次被小六子的亲卫们,大声地吆喝了好几遍。
当然,这是在面对和自己兵力相当的敌人,还得要弹丸充足,还得是不要遇上大雨天,还得不是碰上骑兵,等等限制,让越想越深的萧百户,脸上洋溢的笑容,很快就散尽了。
短柄太多,但据守石山,已是不成问题。
不断修建环绕山顶的暗堡,在王大力手下五个小旗的努力下,正向西面的山岭发展,间隔五十仗的小堡,雨水在萧夜看来,是可以避开的。
不过这渐入深秋的天气,雨水实在太少了,简直可以忽略。
五天里,十支石关火铳被装备了亲卫队伍,两支单筒望远镜,足以让小六子合不拢嘴嘴巴了;当然,这种安放在皮囊里的望远镜,平时是不得轻易示人的。
露霜渐重,秋风萧寒,石山上四处蔓延的藤草停止了扩张,黄连树的树叶也大量掉落,倒是令李郎中很忙了两天。
被软禁在围墙里不得外出的李郎中,有了萧百户免费的麦酒,见识了那恐怖的火铳操演,再加上衣食无愁,也淡了回碎石堡的心思。
为此,心情大好的萧百户,从私塾里调给他几个机灵的小子,学习医治刀伤,以便下次外出可以就近临时救急,随军的大夫他没有,只能凑合了。
石关屯围墙外,出口西面的空地上,紧靠石墙王大力带人修建了几间石屋,有窗户的那种,是给黄家准备的;这种用黄灰泥石块打墙的石屋,萧夜可是要算钱的,五间一百三十两,说好了用布匹顶账。
这价钱在碎石堡也是贵的了,但仅此一家的商铺,黄家少爷是不在乎的,他要的是让商铺在山上站稳了脚跟,独占黄灰泥的销路。
不是没想过在这里设立工坊,但新交的老四明显没钱,再断了人家仅有的财路,黄昌祖可是不想和军户发生纠纷,那后尾是很难缠的。
当然,站稳脚跟后的想法,那是以后再说的事,不急于一时。
黄昌祖也没想到,磨坊的建成,半加工的碎石粉末,让黄灰泥的出产量,很快就升到了一天万斤的地步,单价也随即下跌,跌到了他不愿建工坊的地步。
“驾、驾,”宽敞的磨坊里,三匹蒙着眼睛的健马,粗大的横木架在背上,整齐地迈着小碎步,围着石磨小跑;一个高高架起的木板架上,一个脸上蒙着布块的匠人,拿着装满了石沫碎块的袋子,沿着一个铁皮筒,往磨眼里不停地倾倒。
五人往磨眼加石料,五人收集磨出来的细腻粉末,阳光下,一个个满头大汗;黄牛转速太慢,王大力很奢侈地用上了栏里的健马。
一旁各有两个土黄色的大石磨,也有健马在带着旋转,把粗粗磨出来的石料颗粒,有军士转运到了青灰色石磨旁。但是,这打制的石磨,效率低的让王大力和匠人们相对无语。
磨坊边仓库里,一个个上百斤的双层草袋,在不断堆满一间间的石屋;脑筋相当好使的匠人们,用草袋解决了黄灰泥的装运难题。
那些在屯里闲的发慌的老军户们,又多了一个来钱的路子,割下高高的蒿草,泡软了晾干编成草袋,两层足以不让粉末遗落。五文钱一个,一人可以每天编六七个,只要结实细密,王大力很是大方地全部收购。
萧百户每晚神秘的动作,早有军士察觉,但大家都认为,是百户往石磨里添加配料,要不然其他石磨磨出来的细粉,粗糙不说,加上水也是一道浑泥汤而已。
祖传秘方不得示众,军士匠户们都深以为然,大家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黄昌祖少爷离开的第九天,秋雨说来就来,绵绵细雨中,黄家的一支商队,带着二十多架马车,还有上百匹的骡马,脚步沉重的队伍,赶到了石关屯山下。
这几天,除了王虎小旗里的夜不收,发现石关外峡谷里,有零星的鞑子探子,被不客气地驱回峡谷深处,石关屯按部就班地运转着。
雨水阴凉,石关屯除了私塾里朗朗的读书声,铁匠铺里的叮当声,大人们晚上已经闲暇了下来,搞点小菜麦酒,几人围在家里聊天,火盆里粗制的木炭点上,也是相当的惬意。
王大力的五个小旗,只要不是去磨坊,其他的活计渐渐轻松了下来,而每旬五天的操演,也相当轻松。
而那些躲在暗堡里执哨的军士,看着外面阴冷的天气,也暗暗庆幸,今天不是自己小旗下山巡逻,就是不能喝酒御寒而已。
萧夜手里的五个小旗,两个每天轮换值守石山,一个下山巡逻,另两个在练兵场不分时节地操演步阵,就是火铳弹丸的使用被限制了。
至于那二十名亲卫小队,按十人轮换,弯刀、长矛、军弩、火铳乃至探查地形,每日演练不辍,昼夜还有护卫百户所和石磨的任务,小六子也累得瘦了一圈。
萧夜心里的那根弓弦,绷得很紧。
连续三天的阴雨,让萧夜很是头疼,早先看过王大力他们驱马转磨,他还是很笑了一番,但现在,他是等不及了,他要试试;黄家商队要来了,自己手里的军弩,储备的根本不够,防护衣也该给小旗以上的军官配备了。
尤其是自己的亲卫队,折损了一个都是他不愿意看见的;这些大部分是解救回来的奴隶,对萧夜的感激之情,只能用挡刀的行动来报答,萧夜自是相当的信任。
凌晨,磨坊里,青灰色的石磨上方,一个可以挪动的棚子,挡住了雨水,让萧夜对王大力手下的匠人军士,巧思妙想,啧啧称赞。
牵来三匹健马,亲卫装上了铁箍、横木,绑好马的蒙布,站在高架子上的萧夜一摆手,皮鞭响起,三匹马绕着石磨,快速地跑动起来。
瞪大了眼睛,看不见磨盘上的蓝光,萧夜再次摆手,亲卫手里的皮鞭,狠狠滴抽在马臀上,“架、架,”雨点般响起的马蹄声中,得偿所愿的萧百户,终于看见了那细微的一道蓝光。
“快,加快了跑,”大喊一声的萧夜,手扶木架,跳到巍然不动的石磨上盘,这三尺见方的落脚地,站稳了没问题。
歪着脑袋,细细往下看,足足等了半个时辰,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那小巧闪亮的图案,让萧夜咧开了嘴巴,无声地笑了起来;果然,只要能让石磨快速转动,就可以看见图案了。
他多日所思的疑惑,蓦然解开。
小心地避开旋转的横木,萧夜伸手,在图案转换间随意按动磨盘上的按钮后,起身,“停下吧,”
浑身大汗的健马,萧夜并不可惜,草原上马匹多的是,自己得来的也是容易;他并不知道,草原上的蒙古鞑子,已经有人盯上了石关屯。
跳下石磨,挥手让亲卫出去,萧夜拿出了两件防护衣,原本是想按军弩的,居高临下看不清,按错了在所难免;不过,防护衣也是不错的好东西。
还想再接再厉的萧夜,看着身子不断哆嗦、嘴角泛着白沫的健马,知道不能再干下去了,三匹马再这般急速奔跑半个时辰,亲卫估计没事,这马是绝对要毙命了。
天亮,雨也停了,昏蒙蒙的天空下,当王大力带着军士,把一袋袋加工成粗粉的石料,开始向磨眼里倾倒,这才发现,今天的马精神太差了;无奈,换成了黄牛,速度也大大减慢了。
这次开采回来的石料,是在一处高坡上采回来的,裸露在地表上的石头,土黄色里夹杂着大量的褐黑色,被军士们大意地忽视了。
每天两千斤的开采量,要不是有了黄牛拉的大车,军士们累死也运不回来。
就这,磨坊外已经堆出了一个不小的石堆。
在石关屯军士们的监视护送下,黄家骡队在一个阴沉沉的秋天,上到了石山,此刻,石关屯黄家商铺的掌柜黄德山,心情也是阴沉沉一片。
作为黄家在武关镇里一间商铺的帐幕,黄德山日子过得相当不错,但三公子来了后,出了一趟买卖,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黄德山是黄富贵的心腹,黄富贵又是三少爷的亲信,于是,去往石关屯设立商铺的事,就交代到了他的头上;还好三少爷慈悲,自己家人被留在了武关镇,没有跟着自己到这荒郊野外来。
三十来岁一脸忠厚模样的黄德山,穿着黑色夹袄长袍,见到了萧百户也是十分的客气,和当地人打好关系,是商人必备的素质。
被军士引到自家商铺外,黄德山面对高大坚实的院墙,一色土黄色的石屋,很是惊讶;走进商铺,后院里那两亩有余的院落,杂乱但地方是够大了。
下货不着急,但跟他来的两个活计,却是面对凌乱的商铺,后院里高过一头的荒草碎石,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黄德山也是苦笑不已。
找到司吏王大力,花了一贯钱,铁匠大手一挥,一群老头军户带着十几个小孩,一顿饭的功夫,就把房屋院落给收拾了个干净;当场检验过后,王大力给军户们分派工钱的举动,黄德山看了,并未吭声。
自然,窗框、门板需要找王司吏采买,人家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铜钱交换了。
商铺里忙忙碌碌,萧夜的军士们,除了在练兵场演练步阵、长枪阵,火铳的操演已经换成了木棍,整天举着把黄德山看得摇头不已。
除了磨坊凌晨照例的戒备外,石关屯没有禁忌的地方,当然保密军规是必须的,私塾里的先生也在不停的强调,孩童都能背下来了。
直到晚上,骡车上包裹严实的货物才收进了商铺,后院里两顶牛皮帐篷,堆得满满当当;带来的粮食布匹,大部分已经被王王司吏接收,李郎中打下的欠条。
家卫带着四千斤的灰泥,骡车队伍第二天离开了石关屯。账目相抵,一月一结,李郎中也成了王大力手下兼职的记账帐幕。
黄家商铺里货物种类很多,油盐酱醋茶,针头线脑杂糖麦酒,等等,也就是一个大的杂货铺,手里有了铜钱的军户们,上门挑三拣四不断地购买,哪怕是一点一点的小量,也架不住人多,可是给了黄德山一个小小的惊喜。
这下,石关屯的老少们,除了土地庙外,又多了一个去处,蹲在商铺外,就是不买也看个乐呵,谁家买了一壶麦酒,谁家买了半尺的绸布,不出一晚,各家都知道了。
只有杨梅儿和寒娟在商铺里的采买,各家各户也只是暗地里说说,毕竟军规在那里摆着。
雨住秋凉,磨坊仓库里不断增多的黄灰泥,让黄德山上山不到三天,刚坐下能踹口气,王大力就登门了。
“黄掌柜,百户让我找你,那黄灰泥尽快拉走,萧百户重义,第一次和你家交易,千斤灰粉五百钱人工,一文不赚,”大咧咧的王大力,很是有气势地拍拍黄德山的肩膀,“我老王眼睛看的清楚,这回你们黄家是赚大了。”
“呵呵,王司吏辛苦,我也不过是个小掌柜罢了,图个辛苦钱而已,”黄德山笑嘻嘻地拎出一个小锡酒壶,“一点麦酒,王老哥不会看不起我一个商户吧,”
“额,这样啊,德山老弟,要是你给银钱,老哥我肯定翻脸,百户军规管得厉害,不过半斤的酒水,无妨无妨,”哈哈一笑,王大力接过酒壶,颠了颠,笑呵呵地大步离开了商铺。
不到半柱香的功夫,酒壶已经放在了萧百户院子里的石桌上;百户亲卫们哪怕是轮休,眼睛也盯着屯里,加上四处转悠的老人,他王大力要是为了半斤麦酒,就被撸掉了官职,他才没那么傻。
西门左石也进了亲卫队,每天被小六子带着在山上训练骑马、打铳,跑的不见影子,白天里,也就能听见隔壁寒娟和梅儿一些小女孩,嬉闹的声音。
小院里,萧夜坐在石凳上,放下手里的书籍。
“嗯,这东西还是很少见,”做工粗糙的锡酒壶,萧夜是头一次见,拿在手里轻飘飘的,晃一晃,里面哗哗的声音,“麦酒给你,晚上把酒壶给我,”
说完,酒壶丢给铁匠,萧夜拿起那本泛黄的书籍,心平气和地看着,书籍封面上,小楷工整地写着:兵备志。
岳父大人的威严,他还是抵抗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