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未雨绸缪
这些棘手的问题,都随着杨博方才的那句话迎刃而解——赵隐是大明王朝郡马爷、五军都督府从一品的右副都督,由他任南洋宣慰钦使,既能弹压得住那些被配到西番诸国的藩王宗室,又能震慑得住西番诸国,还跟葡萄牙人有血海深仇。此外,他虽年轻,却已经担任过朝鲜宣慰钦使,改任南洋宣慰钦使,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大明以孝治天下,他以半子之身替已故荣王守制三年,一定能在朝野内外赢得好名声,当年潜逃回国的“劣迹”大概也就没有人会提起了。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主意,朱厚熜怎么不从谏如流、欣然接受?
只是,远征军刚刚启程赶赴南洋、讨夷大业也才刚刚拉开帷幕,现在就研究由谁出任南洋宣慰钦使未免失之过早;再,以杨博的谨小慎微,也断然不会对不属于自己兵部职权范围之内的官员任免一事随意置喙,朱厚熜便把自己心中的这些想法就都暂且搁下,接着说道:“赵隐黄鹤一去不复返,朝鲜那边的事情怎么办?如今他们那里南浦、仁川、釜山、蔚山等四大军港建设工程已到了紧要关头,朝鲜军队的整训也初见成效,一旦松懈,便会前功尽弃。朕想把俞志辅派往朝鲜,接替赵隐担任宣慰钦使,你觉得如何?”
若说皇上方才要将赵隐降职为正三品指挥使,让杨博在诧异之中还能想得通其中道理所在的话;那么,对于皇上此刻做出的让俞大猷接替赵隐担任朝鲜宣慰钦使的决定,就让他殊为不解了。
以杨博兵部左侍郎、明军总参谋长的身份,当然知道皇上如此重视朝鲜军备建设是为了给日后出兵征讨曰本做好准备。可是,他更知道,朝鲜自李成桂改元更替,建立李朝之后,两百年来平宁之世,民不知兵,兵不习战,即便日后朝廷兴师讨伐曰本,也难以派上大用场,让俞大猷那样的大将之才去做这种事情,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南洋剧变,朝廷决意倾举国之力讨伐胆敢明犯大明天威的夷狄之人,还要严厉惩戒那些原本是大明藩属之国,却勾结佛朗机人,虐杀皇室宗亲及大明侨胞的西番诸国。按照总参谋部的多次推演,以东海舰队的数万之众,又有熟悉西洋海情的徐海船队协助,只要战术得法、指挥得当,打败佛朗机舰队及吕宋国联军没有问题,但要征讨国力强盛、素怀异志的暹罗、安南等国,却是力有不逮。兵部已经遵照上谕,着手组建南海舰队,作为远征军的第二梯队增援南洋;并内定由皇上的心腹爱将、与戚继光并称嘉靖朝年轻一辈之中两大名将的禁军第一军军长俞大猷出任南海舰队提督。俞大猷出身福建沿海备倭卫所,对水战并不陌生;又经过京城保卫战的锻炼,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是出任南海舰队提督最合适的人选。这都是皇上当初自己所做出的圣裁决断,如今怎么又突然改变主意,舍弃南洋战局于不顾,却把俞大猷派往目前还平安无事的朝鲜去修军港、训练朝鲜王国那些不堪一用的军队?
想到这里,杨博心中突然闪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难道说,皇上打算近期便要出兵讨伐倭国,报倭寇骚扰大明海疆百年之仇?以明军实力,尤其是组建才几年的海军,要支撑南北两线作战,未免太过冒险了。而且,劳师远征,兹事体大,前元两次出兵征伐倭国都铩羽而归的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按照大明官制,武官升迁罢黜和调任属于军政,是兵部分内之事,杨博心中但有所想,便不敢藏着掖着;而且,身为总参谋长,他更不能把自己的担忧埋在心底,就婉转地把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一直尴尬地陪坐一旁、听着这些自己本不宜参与的军国大政的孙嘉新暗自咋舌,心里替自己的同年担忧了起来:皇上固然是千古罕有的有道明君,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可也不能象你杨年兄这样一概反驳啊!都说我是官场上人见人憎的犟驴子,一向谨小慎微的杨年兄你批起龙鳞来怎么也毫不留情?
不让俞大猷参加南洋讨夷之战,也是朱厚熜根据赵隐擅离职守而做出的临时决断。杨博不赞同这一提议,也在他的预料之中。他解释说道:“这些天来,朕反复思量,南洋生变,夷狄披猖,的确是罪不可赎。若不出兵惩戒,难伸天朝国威。但是,佛朗机及朕曾与你们提说过的西班牙等国,与我大明远隔重洋,即便不能轻视其为疥癣之疾,经过今次一战,也势必元气大伤,想要再度劳师远征、兵侵犯,少说还需数年准备时间。只要高肃卿、戚元敬他们拔除佛朗机人设在马六甲的东亚总督府及各处殖民据点,扶助鏖内柔佛王朝复国,并巩固我大明在诸多藩属之国,佛朗机人再想要侵略南洋,也未必就能如愿以偿。反观曰本,与我大明隔海相望、近在咫尺,其人又最是凶顽狡诈、贪得无厌,诚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尽早解决,方为上策。不过,惟约啊,你所提出的两线作战问题,正是朕的担心所在……”
略微停顿了一下,利用喝茶润口的时间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朱厚熜接着说道:“曰本如今局势日紧一日,据镇抚司送回来的情报,今川义元已定于今秋出兵上洛,若是不出意外,如今正与尾张织田氏激战于冈崎城。今川义元麾下有三万大军,织田氏兵力却不足一万,兵败国亡也就是一年半载的事情。今川义元原本就领有骏河、远江和三河三国,再占据尾张,曰本京都近畿诸国将再无能与之抗衡的势力。此人颇有韬略而又刚愎自用,若是顺利率军上洛,挟持天皇和幕府将军以号令天下,势必会加强对各战国诸侯的管束。如此一来,便不符合我们先前议定的‘分而治之,乱中求变’的对日既定方略。此外,朕最担心的是,曰本国小贫瘠、民性凶顽残暴,内乱平息之后,势必会大肆对外扩张。一旦举兵外向,当其冲的,便是朝鲜。正因我大明军力不足以支撑两线作战,才要未雨绸缪,加强朝鲜的武备,随时应变。以朝鲜之疲兵弱旅抵挡倭国虎狼之师,为我大明整饬兵马、讨伐倭贼争取时间,放眼全军诸将,能当此大任,舍俞志辅其谁?”
诚如朱厚熜所言,已经侵入亚洲,逐步蚕食大明诸多西洋藩属之国,并曾与明军在广东新会生激战的葡萄牙人,还真不在明朝历代君臣的眼中,顶多视其为疥癣之疾——当年马六甲王国受到葡萄牙人的侵略,向宗主国大明求援,明武宗正德皇帝不一兵一卒便是一大明证;在这一次南洋剧变之前,明军总参谋部从未将葡萄牙列为大明假想敌也是一大明证。而这一次,若不是因为徐海船队将葡萄牙商船抢得太厉害,惹毛了葡萄牙人在南洋疯狂报复,大肆残杀大明藩王宗亲和海外侨胞,引起了大明王朝举国上下的一致愤慨,朱厚熜能否说服朝野内外赞同出兵讨夷,与葡萄牙殖民争抢亚洲霸权还很难说。而大明王朝立国两百年来,最大的敌人一是“北虏”、一是“南倭”。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兵精粮足,北虏各部又已诚心归顺、俯称臣,诸多文臣武将便不止一次地向朝廷提出奏议,要求出兵惩戒一衣带水、曾受中国颇多恩惠,却又纵容本国盗寇骚扰大明万里海疆、恣意剽掠沿海州县的倭国,示大明兵势、宣天朝威仪。既然迟早要出兵,肯定要以朝鲜为基地,加强朝鲜武备建设也在情理之中。派俞大猷去朝鲜,固然有大材小用之嫌,却能确保大明北线安定无忧,南洋战事即便多耗费一些时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见杨博被自己说服,朱厚熜便趁热打铁,说道:“既然惟约并无异议,那就由你再替朕拟一道旨给吕芳,着令他传达给内阁两位柄政阁老:赵隐着即免去其五军都督府右副都督及朝鲜宣慰钦使本兼各职,避居常德,以半子之身为已故荣王守制三年,所遗朝鲜宣慰钦使之职由禁军第一军军长俞大猷接任。命俞大猷即刻赶往朝鲜,不必回京入觐,所遗第一军军长之职,由兵部遴选良将接任。”
为了避免曝露行藏,朱厚熜和杨博等君臣诸人无法投宿馆驿,当夜就下榻于诸暨县衙后堂。诸暨是个大县,县衙却得按照统一规制修建,后堂不过区区一院五间房。除了朱厚熜这个独享有一个单间,连杨博这样的三品大员都得和镇抚司的校尉挤住在一起。三位名满天下的镇抚司太保爷,就干脆在皇上的卧房门外打起了地铺。幸好镇抚司校尉要轮班值守,这才勉强挤住下了。
次日天明时分,昨天赶了一天路的朱厚熜还在呼呼大睡,一夜护卫圣驾不敢合眼的镇抚司大太保杨尚贤刚想要和衣假寐一会儿,就见到暗中守卫在县衙门外的一名校尉神色慌张地走了进来,低声禀报道:“杨爷,门外来了一队兵马,足有百人之多!”
圣驾在此,怎么会有兵士过来?而且,诸暨县并无驻军,此刻城门未开,这大队的兵士从何而来?倘若这些兵士怀有异志,后果便不堪设想!杨尚贤吃了一惊,忙问道:“哪里来的兵?”
“不清楚。”
杨尚贤沉声说道:“快请杨大人、孙知县来!”
这些棘手的问题,都随着杨博方才的那句话迎刃而解——赵隐是大明王朝郡马爷、五军都督府从一品的右副都督,由他任南洋宣慰钦使,既能弹压得住那些被配到西番诸国的藩王宗室,又能震慑得住西番诸国,还跟葡萄牙人有血海深仇。此外,他虽年轻,却已经担任过朝鲜宣慰钦使,改任南洋宣慰钦使,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大明以孝治天下,他以半子之身替已故荣王守制三年,一定能在朝野内外赢得好名声,当年潜逃回国的“劣迹”大概也就没有人会提起了。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主意,朱厚熜怎么不从谏如流、欣然接受?
只是,远征军刚刚启程赶赴南洋、讨夷大业也才刚刚拉开帷幕,现在就研究由谁出任南洋宣慰钦使未免失之过早;再,以杨博的谨小慎微,也断然不会对不属于自己兵部职权范围之内的官员任免一事随意置喙,朱厚熜便把自己心中的这些想法就都暂且搁下,接着说道:“赵隐黄鹤一去不复返,朝鲜那边的事情怎么办?如今他们那里南浦、仁川、釜山、蔚山等四大军港建设工程已到了紧要关头,朝鲜军队的整训也初见成效,一旦松懈,便会前功尽弃。朕想把俞志辅派往朝鲜,接替赵隐担任宣慰钦使,你觉得如何?”
若说皇上方才要将赵隐降职为正三品指挥使,让杨博在诧异之中还能想得通其中道理所在的话;那么,对于皇上此刻做出的让俞大猷接替赵隐担任朝鲜宣慰钦使的决定,就让他殊为不解了。
以杨博兵部左侍郎、明军总参谋长的身份,当然知道皇上如此重视朝鲜军备建设是为了给日后出兵征讨曰本做好准备。可是,他更知道,朝鲜自李成桂改元更替,建立李朝之后,两百年来平宁之世,民不知兵,兵不习战,即便日后朝廷兴师讨伐曰本,也难以派上大用场,让俞大猷那样的大将之才去做这种事情,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南洋剧变,朝廷决意倾举国之力讨伐胆敢明犯大明天威的夷狄之人,还要严厉惩戒那些原本是大明藩属之国,却勾结佛朗机人,虐杀皇室宗亲及大明侨胞的西番诸国。按照总参谋部的多次推演,以东海舰队的数万之众,又有熟悉西洋海情的徐海船队协助,只要战术得法、指挥得当,打败佛朗机舰队及吕宋国联军没有问题,但要征讨国力强盛、素怀异志的暹罗、安南等国,却是力有不逮。兵部已经遵照上谕,着手组建南海舰队,作为远征军的第二梯队增援南洋;并内定由皇上的心腹爱将、与戚继光并称嘉靖朝年轻一辈之中两大名将的禁军第一军军长俞大猷出任南海舰队提督。俞大猷出身福建沿海备倭卫所,对水战并不陌生;又经过京城保卫战的锻炼,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是出任南海舰队提督最合适的人选。这都是皇上当初自己所做出的圣裁决断,如今怎么又突然改变主意,舍弃南洋战局于不顾,却把俞大猷派往目前还平安无事的朝鲜去修军港、训练朝鲜王国那些不堪一用的军队?
想到这里,杨博心中突然闪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难道说,皇上打算近期便要出兵讨伐倭国,报倭寇骚扰大明海疆百年之仇?以明军实力,尤其是组建才几年的海军,要支撑南北两线作战,未免太过冒险了。而且,劳师远征,兹事体大,前元两次出兵征伐倭国都铩羽而归的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按照大明官制,武官升迁罢黜和调任属于军政,是兵部分内之事,杨博心中但有所想,便不敢藏着掖着;而且,身为总参谋长,他更不能把自己的担忧埋在心底,就婉转地把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一直尴尬地陪坐一旁、听着这些自己本不宜参与的军国大政的孙嘉新暗自咋舌,心里替自己的同年担忧了起来:皇上固然是千古罕有的有道明君,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可也不能象你杨年兄这样一概反驳啊!都说我是官场上人见人憎的犟驴子,一向谨小慎微的杨年兄你批起龙鳞来怎么也毫不留情?
不让俞大猷参加南洋讨夷之战,也是朱厚熜根据赵隐擅离职守而做出的临时决断。杨博不赞同这一提议,也在他的预料之中。他解释说道:“这些天来,朕反复思量,南洋生变,夷狄披猖,的确是罪不可赎。若不出兵惩戒,难伸天朝国威。但是,佛朗机及朕曾与你们提说过的西班牙等国,与我大明远隔重洋,即便不能轻视其为疥癣之疾,经过今次一战,也势必元气大伤,想要再度劳师远征、兵侵犯,少说还需数年准备时间。只要高肃卿、戚元敬他们拔除佛朗机人设在马六甲的东亚总督府及各处殖民据点,扶助鏖内柔佛王朝复国,并巩固我大明在诸多藩属之国,佛朗机人再想要侵略南洋,也未必就能如愿以偿。反观曰本,与我大明隔海相望、近在咫尺,其人又最是凶顽狡诈、贪得无厌,诚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尽早解决,方为上策。不过,惟约啊,你所提出的两线作战问题,正是朕的担心所在……”
略微停顿了一下,利用喝茶润口的时间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朱厚熜接着说道:“曰本如今局势日紧一日,据镇抚司送回来的情报,今川义元已定于今秋出兵上洛,若是不出意外,如今正与尾张织田氏激战于冈崎城。今川义元麾下有三万大军,织田氏兵力却不足一万,兵败国亡也就是一年半载的事情。今川义元原本就领有骏河、远江和三河三国,再占据尾张,曰本京都近畿诸国将再无能与之抗衡的势力。此人颇有韬略而又刚愎自用,若是顺利率军上洛,挟持天皇和幕府将军以号令天下,势必会加强对各战国诸侯的管束。如此一来,便不符合我们先前议定的‘分而治之,乱中求变’的对日既定方略。此外,朕最担心的是,曰本国小贫瘠、民性凶顽残暴,内乱平息之后,势必会大肆对外扩张。一旦举兵外向,当其冲的,便是朝鲜。正因我大明军力不足以支撑两线作战,才要未雨绸缪,加强朝鲜的武备,随时应变。以朝鲜之疲兵弱旅抵挡倭国虎狼之师,为我大明整饬兵马、讨伐倭贼争取时间,放眼全军诸将,能当此大任,舍俞志辅其谁?”
诚如朱厚熜所言,已经侵入亚洲,逐步蚕食大明诸多西洋藩属之国,并曾与明军在广东新会生激战的葡萄牙人,还真不在明朝历代君臣的眼中,顶多视其为疥癣之疾——当年马六甲王国受到葡萄牙人的侵略,向宗主国大明求援,明武宗正德皇帝不一兵一卒便是一大明证;在这一次南洋剧变之前,明军总参谋部从未将葡萄牙列为大明假想敌也是一大明证。而这一次,若不是因为徐海船队将葡萄牙商船抢得太厉害,惹毛了葡萄牙人在南洋疯狂报复,大肆残杀大明藩王宗亲和海外侨胞,引起了大明王朝举国上下的一致愤慨,朱厚熜能否说服朝野内外赞同出兵讨夷,与葡萄牙殖民争抢亚洲霸权还很难说。而大明王朝立国两百年来,最大的敌人一是“北虏”、一是“南倭”。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兵精粮足,北虏各部又已诚心归顺、俯称臣,诸多文臣武将便不止一次地向朝廷提出奏议,要求出兵惩戒一衣带水、曾受中国颇多恩惠,却又纵容本国盗寇骚扰大明万里海疆、恣意剽掠沿海州县的倭国,示大明兵势、宣天朝威仪。既然迟早要出兵,肯定要以朝鲜为基地,加强朝鲜武备建设也在情理之中。派俞大猷去朝鲜,固然有大材小用之嫌,却能确保大明北线安定无忧,南洋战事即便多耗费一些时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见杨博被自己说服,朱厚熜便趁热打铁,说道:“既然惟约并无异议,那就由你再替朕拟一道旨给吕芳,着令他传达给内阁两位柄政阁老:赵隐着即免去其五军都督府右副都督及朝鲜宣慰钦使本兼各职,避居常德,以半子之身为已故荣王守制三年,所遗朝鲜宣慰钦使之职由禁军第一军军长俞大猷接任。命俞大猷即刻赶往朝鲜,不必回京入觐,所遗第一军军长之职,由兵部遴选良将接任。”
为了避免曝露行藏,朱厚熜和杨博等君臣诸人无法投宿馆驿,当夜就下榻于诸暨县衙后堂。诸暨是个大县,县衙却得按照统一规制修建,后堂不过区区一院五间房。除了朱厚熜这个独享有一个单间,连杨博这样的三品大员都得和镇抚司的校尉挤住在一起。三位名满天下的镇抚司太保爷,就干脆在皇上的卧房门外打起了地铺。幸好镇抚司校尉要轮班值守,这才勉强挤住下了。
次日天明时分,昨天赶了一天路的朱厚熜还在呼呼大睡,一夜护卫圣驾不敢合眼的镇抚司大太保杨尚贤刚想要和衣假寐一会儿,就见到暗中守卫在县衙门外的一名校尉神色慌张地走了进来,低声禀报道:“杨爷,门外来了一队兵马,足有百人之多!”
圣驾在此,怎么会有兵士过来?而且,诸暨县并无驻军,此刻城门未开,这大队的兵士从何而来?倘若这些兵士怀有异志,后果便不堪设想!杨尚贤吃了一惊,忙问道:“哪里来的兵?”
“不清楚。”
杨尚贤沉声说道:“快请杨大人、孙知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