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即白,林君玄从沉修中慢慢睁开眼来,篝火已经熄灭,脚边不远,少女搂着雪狐,蜷着身子,卧在地上,嘴角露出一丝甜甜的笑容。这女子奔波在外,一个人出现在这荒山野岭之中,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这或许是她睡得最安心的一个晚上。
少女在熟睡,林君玄也就不打扰她。等到她醒来的时候,就是两人分别的时候,让她多睡一会也无所谓。
时间还早,林君玄很久没有诵读过古圣贤之书了。读书人时时刻刻经卷不离手,讲究时刻聆听圣音,洗练心性,以免双耳蒙尘,污了心境。这少女还在熟睡中,林君玄也不想打扰她,取了竹箱,走到另一面的山崖处,停了下来。
山崖边过膝的野草丛生,林君玄放下竹箱,取出笔墨纸,放于野草丛中的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双手负立,林君玄走到临崖而立,大声诵读起自己所熟知的圣贤之言:
“天地有正气,浩然充斥天地,君子者,善养之,藏于胸,纳于心,邪不能侵,浊不能污……”
读圣贤之说,要大声,世谷书生只知诵读诗书要大声,连学堂老师也要求学子,大声诵读。大多数读书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方寸宗中典籍众多,松隅曾从宗藏经阁中取了一书给林君玄,这里面除了道书,还有许多宗中前辈的修道笔记之类的。道法书林君玄没法修练,但那些杂记类的笔记书林君玄还是可以阅读的。这三年,林君玄修练之余,便会阅读这些箱中的杂记类书。在其中一位宗中前辈的笔记中,看到关人大声诵读的一个解释。这位宗中前辈和大虞王朝的一位儒家领袖是方外至友,有极深交情,他在杂记中写道,读书人诵读圣贤之作,不是读给别人听,而是读予天地听。天地有浩然之气,读书诵圣贤之作,情感所积,引动天地浩然之气贯体,使得百邪不能侵。他遇到过一些真正有修养的大儒,怒的时候,一声喝斥,居然有相当于修道强者的威力,碰到这种大儒,一些邪道高手,能被他们真接一声喝散精气,就像是被道门的顶尖高手拍了一掌。而大虞王者的丞相,据说曾经隔着数千丈的距离,一声喝斥,震散了一位邪道宗主的精气,将他活活震毙。
这位方寸宗前辈在书中写道,正直,刚正的大儒虽然不修道法,但并非就没有精气。他们的精气,不储存在体内,而储存在灵魂中,储存于天地之间。他们用以沟通天地之力
的‘道符’就是他们的灵魂。接近圆满的灵魂,一声呵斥便能挥动天地浩然之气,以用攻敌。这效果其实就和天人期高手引动天地之力一样。
在修道的数个境界之中,天人期及以后境界的修道高手最注重心性修为。这个时期之后,道法的提升和心性修为息息相关。修道的各个境界,天人期为一个质变的阶段。
这个时期之所以命为天人,正是寓意,人与天合,天心人心的意思。论心性修为,一个几百岁的修道者拍马也赶不上一个终身浸淫儒家典籍的大儒。修道者修上几百年,大部分时间
都是修的道法,而并非心境。而儒家讲究的就是心境圆满,外物不能加,诸邪不能侵。
天心大乱三百年,邪道肆虐,百家之中,邪道最不喜欢的就是儒家。儒家倡导治国平天下,天下太平,邪道就得中落。按照邪道的想法,天下的儒生自然是死绝最好,以后就再没有什么人说
邪不压正了。但三百年的兵戈动乱,邪道杀伐都没能灭尽天下的大儒,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这些大儒虽然形体枯朽,但内心圆满,一声呵斥,直接震的这些邪道高手精气破散,
破功而亡。以至于邪道中人只能通过控制那些割据的势力,去迫害那些诗礼世家。
因为儒家在修炼心方面绝对优势,许多修道士都会去参悟儒家的典籍,用来提升自己的心性,灵魂境界。甚至一些修道界强者,还会为了心性修炼方面的问题,专门登门向大儒请教学问。
诵读片刻之后,林君玄从一旁取过宣纸,摊在岩石上,想了想,提起蘸墨的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三组字:“修身,治国,平天下!”
儒家所提倡书生一生的抱负尽缩于这三个词语之间。望着这七个字,林君玄陷入了沉思。越是大儒,修养越深,越出名,离朝廷就越近。
而其提倡的观点,便越接近于这四个字。大儒心境修为高深,不敢说圆满,至少是接近圆满的。而大儒的境界显然与这七个字是有关系的。
“修身,治国,平天下,从表面上看,似乎就是世俗尽展胸中抱负,但真实的应该不只是这样才对,”林君玄低着,半晌,突然提笔在‘修身’
二字下方,写上一行小字‘己身’。
修身,修的自然是自己的‘身’这个身是却身心的意思。天下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止步于这个境界。天下儒生众多,但真正能靠一喝,震散邪道高手全身精气的,
却只有大儒才能做到。虽开然在修身这一步,只有大儒达到极致。
修身之后,第二步为治国。林君玄想了想,又在治国后,加了一行小字:帝王身。大儒入于朝廷,处理朝政,辅佐君王。君王有错,大儒当上谏这是修帝王之身,令帝王身正。
帝王负社稷重器,居于朝廷,而朝廷又负统帅万民,调理天下,可谓天下人心所望,做镇于人心之中,所以古时,朝廷又总称之为中央朝廷。这个中央,指的是人心中央,万民翘的意思,而帝王有称为天子,上天之子。
所谓天心人心,上天者,人心也。
林君玄思绪越流畅,奋笔一书,又在平天下下方加上了一行字:修天下人之身!平天下,使天心平!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欣欣向荣,此为修天下人之身。
“修几身,修帝王身,修天下人之身!……”林君玄轻轻读出了读书人生平抱负下方的这三个新的注解。儒家养浩然之气,使心神圆满,其所有的奥妙就集于这几个字了。参透了其中的含义,心神便至于圆满。
林君玄修道许久,已渐渐明白修道和心神境界的关系。心性修为高的人,修炼起道法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也不惧怕心魔,是谓诸魔不侵。
林君玄又想起了《天地万化经》的总纲,总纲中说,人看到万物,看到各种景物,景色,或应景生情,或喜或哀,或悲,而这个过程,表面上看的只是人的情绪变化,但其实是万物在盗取人的‘气’。人之所以会疲劳,生病、死亡,就是因为被盗取了生存之本的气。
正直的大儒,全身浩气凌然,他们开不会被外物所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按《天地万化经》的解释,这些大儒正邪不侵,万物已经很难盗取他们的精气了。很多大儒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有的比年轻人还精神。他们的声音宏亮不弱于年轻男子,目光锐利比年轻人更有神,而且寿命很长,相比普通人而言,他们活得很久。被人问起长寿的秘诀是,这些大儒往往回答说,吾善养吾之气!
不过,大儒虽然能阻止万物盗取自己的气,却还是要死。这是因为,他们虽然能阻止万物窍取自己的‘气’,但却不能阻止天地盗取自己的‘气’,所以还是要死。相比于万物,天地强大太多了,而大儒的心性修为还不足以阻止强大的天地盗取自己的气!
“如果按照《天地万化经》的解释,其实读书人也是在‘修道’。只不过,修道界的人修的是**,而大儒修的却是精神。他们能通过提升自身心性修为的地步,阻止万物盗取自己的气,这本身已经和修道者差不多了。如果再往上一点,达到阻止天地盗取自身‘气’的地步,读书人说不定可以真正达到长生不死的地步!”林君玄心中若有所思道:“只是可惜,绝大部分读书人连修身都未能圆满,更逞论治国。而大儒纠缠于政务,单单‘治国’二字,便耗尽了他人间几乎一生的时间。而到‘平天下’这一步,他们的肉身已经老了,也已经没有时间让他们去完成平天下这一步了!所以天地之间自有儒以来,还没听说过有一位儒者能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天地诞生了人,天下人与天地息息相关。如果儒生能达到修天下人身的地步,其心神境界说不定还真能阻止天地盗取自身之气,从而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只是‘平天下’谈何容易。这个平字,并不是说百姓富足,天下没有战事就行的。
(抱歉,到一次丈母娘家,要到处拜访,码字的时间不多,补偿更新事,向后推迟点。)
少女在熟睡,林君玄也就不打扰她。等到她醒来的时候,就是两人分别的时候,让她多睡一会也无所谓。
时间还早,林君玄很久没有诵读过古圣贤之书了。读书人时时刻刻经卷不离手,讲究时刻聆听圣音,洗练心性,以免双耳蒙尘,污了心境。这少女还在熟睡中,林君玄也不想打扰她,取了竹箱,走到另一面的山崖处,停了下来。
山崖边过膝的野草丛生,林君玄放下竹箱,取出笔墨纸,放于野草丛中的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双手负立,林君玄走到临崖而立,大声诵读起自己所熟知的圣贤之言:
“天地有正气,浩然充斥天地,君子者,善养之,藏于胸,纳于心,邪不能侵,浊不能污……”
读圣贤之说,要大声,世谷书生只知诵读诗书要大声,连学堂老师也要求学子,大声诵读。大多数读书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方寸宗中典籍众多,松隅曾从宗藏经阁中取了一书给林君玄,这里面除了道书,还有许多宗中前辈的修道笔记之类的。道法书林君玄没法修练,但那些杂记类的笔记书林君玄还是可以阅读的。这三年,林君玄修练之余,便会阅读这些箱中的杂记类书。在其中一位宗中前辈的笔记中,看到关人大声诵读的一个解释。这位宗中前辈和大虞王朝的一位儒家领袖是方外至友,有极深交情,他在杂记中写道,读书人诵读圣贤之作,不是读给别人听,而是读予天地听。天地有浩然之气,读书诵圣贤之作,情感所积,引动天地浩然之气贯体,使得百邪不能侵。他遇到过一些真正有修养的大儒,怒的时候,一声喝斥,居然有相当于修道强者的威力,碰到这种大儒,一些邪道高手,能被他们真接一声喝散精气,就像是被道门的顶尖高手拍了一掌。而大虞王者的丞相,据说曾经隔着数千丈的距离,一声喝斥,震散了一位邪道宗主的精气,将他活活震毙。
这位方寸宗前辈在书中写道,正直,刚正的大儒虽然不修道法,但并非就没有精气。他们的精气,不储存在体内,而储存在灵魂中,储存于天地之间。他们用以沟通天地之力
的‘道符’就是他们的灵魂。接近圆满的灵魂,一声呵斥便能挥动天地浩然之气,以用攻敌。这效果其实就和天人期高手引动天地之力一样。
在修道的数个境界之中,天人期及以后境界的修道高手最注重心性修为。这个时期之后,道法的提升和心性修为息息相关。修道的各个境界,天人期为一个质变的阶段。
这个时期之所以命为天人,正是寓意,人与天合,天心人心的意思。论心性修为,一个几百岁的修道者拍马也赶不上一个终身浸淫儒家典籍的大儒。修道者修上几百年,大部分时间
都是修的道法,而并非心境。而儒家讲究的就是心境圆满,外物不能加,诸邪不能侵。
天心大乱三百年,邪道肆虐,百家之中,邪道最不喜欢的就是儒家。儒家倡导治国平天下,天下太平,邪道就得中落。按照邪道的想法,天下的儒生自然是死绝最好,以后就再没有什么人说
邪不压正了。但三百年的兵戈动乱,邪道杀伐都没能灭尽天下的大儒,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这些大儒虽然形体枯朽,但内心圆满,一声呵斥,直接震的这些邪道高手精气破散,
破功而亡。以至于邪道中人只能通过控制那些割据的势力,去迫害那些诗礼世家。
因为儒家在修炼心方面绝对优势,许多修道士都会去参悟儒家的典籍,用来提升自己的心性,灵魂境界。甚至一些修道界强者,还会为了心性修炼方面的问题,专门登门向大儒请教学问。
诵读片刻之后,林君玄从一旁取过宣纸,摊在岩石上,想了想,提起蘸墨的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三组字:“修身,治国,平天下!”
儒家所提倡书生一生的抱负尽缩于这三个词语之间。望着这七个字,林君玄陷入了沉思。越是大儒,修养越深,越出名,离朝廷就越近。
而其提倡的观点,便越接近于这四个字。大儒心境修为高深,不敢说圆满,至少是接近圆满的。而大儒的境界显然与这七个字是有关系的。
“修身,治国,平天下,从表面上看,似乎就是世俗尽展胸中抱负,但真实的应该不只是这样才对,”林君玄低着,半晌,突然提笔在‘修身’
二字下方,写上一行小字‘己身’。
修身,修的自然是自己的‘身’这个身是却身心的意思。天下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止步于这个境界。天下儒生众多,但真正能靠一喝,震散邪道高手全身精气的,
却只有大儒才能做到。虽开然在修身这一步,只有大儒达到极致。
修身之后,第二步为治国。林君玄想了想,又在治国后,加了一行小字:帝王身。大儒入于朝廷,处理朝政,辅佐君王。君王有错,大儒当上谏这是修帝王之身,令帝王身正。
帝王负社稷重器,居于朝廷,而朝廷又负统帅万民,调理天下,可谓天下人心所望,做镇于人心之中,所以古时,朝廷又总称之为中央朝廷。这个中央,指的是人心中央,万民翘的意思,而帝王有称为天子,上天之子。
所谓天心人心,上天者,人心也。
林君玄思绪越流畅,奋笔一书,又在平天下下方加上了一行字:修天下人之身!平天下,使天心平!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欣欣向荣,此为修天下人之身。
“修几身,修帝王身,修天下人之身!……”林君玄轻轻读出了读书人生平抱负下方的这三个新的注解。儒家养浩然之气,使心神圆满,其所有的奥妙就集于这几个字了。参透了其中的含义,心神便至于圆满。
林君玄修道许久,已渐渐明白修道和心神境界的关系。心性修为高的人,修炼起道法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也不惧怕心魔,是谓诸魔不侵。
林君玄又想起了《天地万化经》的总纲,总纲中说,人看到万物,看到各种景物,景色,或应景生情,或喜或哀,或悲,而这个过程,表面上看的只是人的情绪变化,但其实是万物在盗取人的‘气’。人之所以会疲劳,生病、死亡,就是因为被盗取了生存之本的气。
正直的大儒,全身浩气凌然,他们开不会被外物所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按《天地万化经》的解释,这些大儒正邪不侵,万物已经很难盗取他们的精气了。很多大儒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有的比年轻人还精神。他们的声音宏亮不弱于年轻男子,目光锐利比年轻人更有神,而且寿命很长,相比普通人而言,他们活得很久。被人问起长寿的秘诀是,这些大儒往往回答说,吾善养吾之气!
不过,大儒虽然能阻止万物盗取自己的气,却还是要死。这是因为,他们虽然能阻止万物窍取自己的‘气’,但却不能阻止天地盗取自己的‘气’,所以还是要死。相比于万物,天地强大太多了,而大儒的心性修为还不足以阻止强大的天地盗取自己的气!
“如果按照《天地万化经》的解释,其实读书人也是在‘修道’。只不过,修道界的人修的是**,而大儒修的却是精神。他们能通过提升自身心性修为的地步,阻止万物盗取自己的气,这本身已经和修道者差不多了。如果再往上一点,达到阻止天地盗取自身‘气’的地步,读书人说不定可以真正达到长生不死的地步!”林君玄心中若有所思道:“只是可惜,绝大部分读书人连修身都未能圆满,更逞论治国。而大儒纠缠于政务,单单‘治国’二字,便耗尽了他人间几乎一生的时间。而到‘平天下’这一步,他们的肉身已经老了,也已经没有时间让他们去完成平天下这一步了!所以天地之间自有儒以来,还没听说过有一位儒者能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天地诞生了人,天下人与天地息息相关。如果儒生能达到修天下人身的地步,其心神境界说不定还真能阻止天地盗取自身之气,从而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只是‘平天下’谈何容易。这个平字,并不是说百姓富足,天下没有战事就行的。
(抱歉,到一次丈母娘家,要到处拜访,码字的时间不多,补偿更新事,向后推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