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后期的太学生并不都是埋头书卷的人。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都为了一个做官的共同目的走到一起来了,所以,政界特别是朝廷有diǎn风吹草动,大家都很关心。

    老师们都是今文经师,又身兼重要职务,在阐述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时,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当然,朝廷也十分重视太学,舍得投入,迅速扩建校舍;重视师资配备,皇帝亲自制定标准选择老师,不断提高工资待遇,发给服装,还经常赏赐酒肉;朝廷还注意按照自己的需要选用教材,甚至皇帝(宣帝)亲自出面召集会议审定全国统一的教科书。

    完全可以説,由一国最高当局正式审定全国统一的教科书的做法,出现在前汉宣帝时期,这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最早的和极为罕见的。

    这样以来,太学的现实政治气氛与学术气氛一样浓郁。

    太学生们一面读书学习,一面睁大眼睛盯住官场的动静。

    早在十几年前的一天,哀帝的丞相孔光与司隶校尉鲍宣发生diǎnxiǎo矛盾。

    大家知道,孔光不仅位极人臣,他还是王莽的心腹。

    鲍宣的职责是监察中直机关的中层以下干部、京师地区干部,及所有干部在京师违法乱纪的行为,级别比孔差了好多级,但他是当时的名儒,为人耿直,嫉恶如仇,敢于实话实説。

    比如他与孔发生冲突前不久,就公开揭露外戚把握朝政,大搞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一些无能无耻的家伙爬上重要岗位,且步步高升、充塞朝廷;而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报国无门、没有出路。

    这当然很不对王莽的胃口。

    对于鲍宣这样德才兼备、説真做实,但不善于溜须拍马的好干部,王莽早就想找机会扁他了。

    有一次,鲍宣阻止孔光违反交通规则,这其实是鲍宣在正常履行职责。

    但很快,鲍宣被指侮辱丞相,下狱治成死罪。

    王莽和孔光打算趁此机会把他灭了:

    我们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别人不説,你鲍宣偏要喊出来?我们也知道你有德有才,能力强、威望高,就是因为这,我们也要灭你!

    对不起,没办法,因为我们心太黑。

    王莽要灭谁,无论朝廷重臣、还是骨肉至亲,都难逃一劫。

    但这次,太学生们不干了,因为鲍宣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也是他们的代言人。

    老鲍喊出来的那些话与太学生们的出路有关:把我们弄这里学习,官场上的好位子都让那些坏孩子占去了,我们将来就业怎么办

    于是大家集体上访请愿,营救老鲍。

    1000多名太学生在王咸同学的带领下,一直上访到皇帝哪儿。

    反正都在京城,从太学到皇帝办公的地方,抬脚就到。

    哀帝对王氏外戚不太感冒,而王莽正韬光养晦,毁人也不想老是弄在表面上,也不想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结果,老鲍被免予死罪,改为髡钳,就是用铁圈束着脖子,给头剃个秃瓢。

    这种刑罚不要命,重在侮辱人。

    太学生们获得xiǎo胜。

    这是我国历史上大学生干预政治的最早记录。

    积极问政,是前汉末期太学生的传统。

    刘秀出身于太学、得益于此,以后登基了他也非常重视太学建设。

    目前,刘秀同学就表现出他的聪颖、勤奋和过人的政治见识。

    在这儿学习期间,他广泛结识了在京城工作的南阳籍人士,同时,对南阳一带来京城办事的老乡他也经常接触。当然,作为皇室后裔,他同样重视亲戚交往。

    在此期间,跟他走的近的一些亲戚、朋友、同学,渐渐成了他的铁哥儿们。后来,他们在刘秀君临天下之途上发挥了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与刘秀几乎同时在太学求学的他的堂兄刘嘉、表兄来歙,还有xiǎo老乡邓禹等等。

    每当有重要的官场变故、重大政策出炉,刘秀总是最先知道,回到宿舍讲解给同学们听。

    (具为同舍解説。)

    大家知道,在大学宿舍里,无论是“坐谈会”还是“卧谈会”,同学们谈论的话题是包罗万象的。而如果哪位同学掌握了某方面的话语权,他一定是这方面的发烧友。

    很显然,刘秀同学是政治发烧友,他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是同学们认可的。

    大家别以为他仅仅是个青年农民!

    刘秀不光是个称职的庄稼把式、勤奋的大学生,在经商上也很擅长。

    前一阵子在老家种地时,他就经常把多余的粮食拿出去换几个零钱。那时候他才十几岁。

    现在,上太学了,他本来家里就不富裕,又是个食宿自理的特别生,难免手头吃紧,必须勤工助学。

    我们前面説的太学生中的正式生,是由太常选拔的官宦子弟,有名额限制,可以享受官俸。

    而刘秀属于地方选送的“好,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特别生,不受名额限制,费用自理。

    同样是在一起上学的太学生,差距就是这么大。

    从地方来的特别生,有不少家境比较贫寒的,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学费和生活费。

    比如倪宽同学,就靠给人家做饭维持生计。

    翟方进同学家里也不宽裕,老妈只好跟着到京城来,靠织布、做鞋卖了赚几个钱,供他读书。

    刘秀同学想自食其力,搞起了三产:与同宿舍的韩子同学合资买了一头驴,租给别人跑运输,收几个租金。

    説到这里,我又忍不住心生感慨,我们説刘秀了不起,绝不仅仅因为他建立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这样的开国之君历史上有好几个呢。

    他能伸能屈,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

    当农民,他把庄稼种得比别人好,经常手有余粮。

    进城市,他会经商,不耽误读书,还能培养自己的政治爱好。

    无论在哪里,自己饿不着,还能干自己喜欢的事儿。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他都能很好地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千方百计求得生存、谋取发展。

    这其实是一种很了不起的素质,一种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顽强生存的素质。

    刘秀之所以能起身于社会的最低层,历尽坎坷终成大事,靠的就是这种素质。

    以后大家会不断发现,这种素质帮助刘秀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使他无论在做人还是做事、无论在治国还是治家上,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当时,南阳人来太学学习的并非刘秀一个人。比如邓禹、朱祐等同学,他们在以后的岁月中紧紧追随刘秀,为后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之功,被刘秀封侯拜将。

    广交朋友,积累人脉,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使刘秀很快锻炼成处理人际关系的行家里手。

    这个时候的刘秀,聪明、勤奋、活跃、有胆识,既善于经营管理,又颇有政治头脑。

    他年已20多岁,这个年龄不算大,但也不算xiǎo了。

    很多xiǎo伙子到了这个年龄,早已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了。

    刘秀也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

章节目录

刘秀君临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雷 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20、 课外活动-刘秀君临天下,刘秀君临天下,笔趣阁并收藏刘秀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