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始王朝在洛阳安家,无论从理论上、道义上还是政治上,都占据了复兴汉室的制高点。

    因为全国人民都知道,就是这一拨人打垮了万人唾弃的王莽政权,满足了“人心思汉”的社会愿望。

    至于具体活儿是谁干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详情。

    况且,我们刚才说的更始的高级干部进城时候的场景,还没有广播电视现场直播,真正在现场,看到他们

    连衣服都穿不整齐、只有刘秀单位干部职工还象个样子的,毕竟为数不多。

    但是,我们前面也说了,由于全国各地的武装割据势力还很多,很多人都对一哥的岗位有想法,更始政权

    要想控制全国整个局面,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

    于是,更始王朝在住下来以后,立即着手把政权的骨架搭建起来。

    创立政权既是体力劳动,更是脑力劳动,既需要广泛的人脉支持,更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确实不是一般

    人能干好的。

    由于在这个王朝的高层,“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充分发挥着作用,真正能干好这个活儿的干部几乎找不到。

    这样,更始王朝就把这个复杂的问题搞得很简单,派出许多使者到有关郡国去通知:谁先归顺就承认和恢

    复谁的爵位。

    (先降者复爵位)

    这也就是说,别管你是原来新莽的干部,还是拥兵自称的豪强,只要你率先投降,承认我更始政权,那么

    你该干啥还干啥,原来多大的官儿还是多大的官儿,原来管理多大的地盘儿还管理多大的地盘儿。

    为了尽快收降各地,更始王朝给了这些使者很大的权力: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灵活处理问题、相机行事

    ,还可以用更始皇帝(刘玄)的名义任命2000石(省部级)以下的官儿。

    这些使者的基本素质是很低的,他们手握超过一般钦差大臣的重权,到了地方作威作福、敲诈勒索,随心

    所欲地提出个人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任用撤除干部。

    一开始,更始王朝收复地方政权的工作进行得轰轰烈烈。

    但是,表面看来这些工作进行得很热闹,其实是完全失败的。

    因为,更始干部以自己低下的素质、恶俗的作风胡作非为,很快出现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是工作简

    单粗糙,根本没有起到巩固更始政权的作用;二是向各地深入广泛地宣传了更始干部的腐败、懦弱和无能;三

    是直接把各地的一些有真实本领、德才兼备的人物排斥出去,推向了自己的反面。

    我们这样说,都是有证据的。

    我们先来看看更始的使者是怎样收复幽州上谷郡的。

    前汉的上谷郡大体在今天河北省西北部一带,郡治沮阳在今天的怀来东南。王莽登基后,把郡名改为朔调

    ,郡太守改称连率。

    为了不惹大家烦,我们还是沿用旧称吧。

    郡太守耿况是个精通儒学的文人,发现变天了,考虑到自己是王莽政权任命的干部,很是不安,就派自己

    的长子耿弇去洛阳打探虚实,好决定自己和家族的进退。

    儿子还没有回来,更始的使者就先到了。

    更始使者一来到,耿太守不知深浅,就连忙亲自出来接待,并按照规定呈上太守的印绶,明确表示了自己

    愿意归顺更始王朝的态度。

    使者收下印绶。

    如果按照更始的规定,使者应该查验后还给耿况,宣布承认他的太守身份和地位。

    但是,使者没有马上归还。

    到了第二天,使者仍然没有把印绶归还耿况的意思。

    不知这里面有什么原因,但肯定是有原因的。

    大家知道,在那个时候,印绶是地方官儿处理政务的凭信,是安身吃饭的家伙。没有印绶,官员不能处理

    政务,丢了印绶,官员被拿问,甚至判刑、杀头的可能都有。

    郡秘书长(功曹)寇恂见势不妙,十分气愤,带上几个兵去见使者,要求立即归还太守的印绶。

    寇恂不仅德才兼备、智勇双全,是个猛人,而且自幼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

    洞察力。

    他是个重要角色,将来还多次出场给我们演绎精彩的故事,我们稍后还要再作详细介绍。

    使者不仅不归还印绶,不说明理由,还打着官腔斥责寇恂说:“我是天王(更始皇帝)派来的使者,你一

    个小小的功曹想威胁我吗?”

    (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

    寇恂也是不世之才,不仅没有被吓住,反而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地质问使者:

    “我并不敢威胁使君,只是认为您考虑问题实在欠周详。现在天下刚刚初步安定,新朝廷的信义还不为人

    所知,您奉更始皇帝的使命巡临四方,有关郡国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耳朵望风归顺的。现在您刚到上谷就不

    守信用,破坏归顺之心,催生离叛之意,还怎么号令其它郡国呢?况且耿太守在上谷,长期得到广大干部群众

    的敬爱,现在看来您要换了他。假如换的是个贤能的人,在这局势不稳的情况下会给地方带来骚扰,假如换的

    是个无德无才的家伙,只会更加添乱。我为您着想,还是不如把印绶还给耿太守,让广大干部群众安心吧。”

    寇恂的这番话理直气壮,用大信、大义、大理,对使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的很有水平,也很有分寸。

    这个使者如果稍微有点儿素质和政治头脑,应该顺水推舟,把印绶还给耿太守,安定了局势,自己顺利完

    成了任务,还卖给寇恂一个人情。

    况且,寇恂是带兵来的,摆明了是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但是,这个使者就是这么不识时务,既不正面回答寇恂,也不交还印绶。

    我们不能理解这个使者到底为什么要为难耿太守,因为按照更始政权的规定,耿太守主动响应号召,还应

    给与表扬的。

    那么,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我们说只有两种可能,他要么是不知轻重是非的庸才;要么是索要好处,或

    者其它个人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非要在这儿敲一笔。

    那就不能客气了!

    于是,寇恂立即命令手下,以使者的名义请耿况过来。

    耿太守刚一进来,寇恂立即上前从使者那儿夺过印绶,把系着大印的绶带给耿况挂在身上。

    (进取印绶带况)

    看来使者不过是欺软怕硬,见此情景,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宣布任命耿况为上谷太守。

    就这样,上谷郡新旧政权的交接算是完成了。

    由此可见,寇恂对形势的把握、处理事情的机智果敢,都是更始使者不能相比的。

    他实在是个人才。

    当然,他对更始的失望也由此更加强烈了。再加之早就从内心仰慕刘秀,他就加快了追随刘秀的步伐。

    由此也可见,更始王朝收降恢复地方政权的工作,不过是个黑色幽默。

    我们再看看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郡的情况。

    渔阳郡是上谷郡东边的邻居,更始收复它的工作没费吹灰之力。

    更始派来这儿的使者名叫韩鸿,是宛城人。很巧,韩鸿一到渔阳,就遇上两位老乡,一个叫彭宠,一个叫

    吴汉。

    由于彭、吴二人将来出场的机会太多,我们必须先稍加介绍,也让他们给大家打个照面。

    彭宠,字伯通,出身干部家庭。他的老爸彭宏曾在前汉哀帝时任渔阳太守,威震一方。

    王莽篡位后,下狠手收拾不听话的干部,彭宏与著名的鲍宣等正直的官员一起被害。

    老爸死后,彭家生活陷入困顿,彭宠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

    他很年轻时即在家乡出任郡机关干部,后来又任王莽大司空王邑的僚属(元士),跟随王邑镇压舂陵子弟

    和原绿林军数部组成的联军。

    所以,彭宠又是与更始联军结过仇的人。

    后来,听说自己的弟弟加入了更始联军,彭宠知道王莽的人手黑,怕受弟弟牵连被害,就与同乡吴汉一起

    逃亡到渔阳,躲在老爸当年的一个老部下家里,暂时栖身。

    吴汉,字子颜,少年时家境贫寒,曾在宛城乡下担任过村民组长(亭长)。

    王莽末年,吴汉因为朋友犯事儿受牵连,逃亡到渔阳,以贩马为生。

    渔阳已是边郡,加上大灾荒引起的大动乱,社会环境十分复杂。

    吴汉是豪侠型的性格,身在异地,生活贫困,贩马又赚不几个钱,但他轻财好义,每过一处,都很注意结

    交豪杰人士。

    老乡彭宠就是他在这个时候结交的。

    彭宠后来数易其主,又割据自立,在腥风血雨的社会变革中没有找到北,被刘秀打趴在地,死得也不太好

    看;吴汉勇武绝伦、阴鸷残忍、谨慎尽责,后来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建立了很多功勋,官至刘秀的最高军事长

    官(大司马),名列“云台28将”。

    但是,目前这哥儿俩都是流民,躲在渔阳混饭吃。

    眼下,韩鸿在渔阳遇到彭、吴二人,叙起老乡来非常投机(相见欢甚)。

    这里有个情况,我想提醒大家注意,那就是韩鸿跟彭、吴的见面一定有点戏剧性,只是由于缺少证据,我

    们不能演绎,无法描述这个过程。

    因为这哥儿几个除了是同乡,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也没有多少见面的条件。

    彭、吴既然是逃亡,当然应该躲着公职人员,而韩使者肩负重要任务,当然应该把注意精力用在跟渔阳高

    层人物打交道上。

    但是,事实是,这哥儿仨就是见面了,而且是“宾主在亲切、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会晤,并就双方共同关

    心的政治军事形势深入交换了意见。”

    不知是因为高兴一时冲动,还是其它什么原因,韩鸿立即充分行使使者权力,任命彭宠为偏将军、代理渔

    阳太守(即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给吴汉也弄个县长干干——让他当安乐县县令(以汉为安乐令)。

    安乐是渔阳郡所辖的一个县,就是今天北京的顺义。

    且不说彭、吴将来如何如何,当时一个是开小差的,一个是逃犯,韩使者象玩着玩儿似的随即委以重任,

    看起来是开玩笑,其实是更始王朝的干部政策使然。

    大家如果对更始王朝的用人感兴趣,稍加留心就明白了。

    这样,渔阳就算“归顺”了更始政权。

    我们前面说了,刘玄等一伙“劣币”收复基层政权的工作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其实是完全失败的。

    这伙儿“劣币”无法把握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巩固更始王朝,反而充分彰显了自己的腐败、懦弱和无能,

    并且把一些有真实本领、德才兼备的人才直接推给了刘秀。

    除了我们刚刚介绍的寇恂、吴汉,还有很多,我们只能捡著名的、即将有精彩表演的说说。

    再比如耿纯,字伯山,是巨鹿郡宋子县(今河北赵县北)人。

    他也出身高级干部家庭,父亲耿艾曾经任王莽的封疆大吏(济南尹)。

    耿纯早年曾游学京城长安,在王莽的中央大员大司农手下工作(纳言士)。王莽倒台后,在更始这次收复

    工作中,奉命出差来济南的使者是大家熟悉的舞阴王李轶。

    耿艾归顺更始,被李轶任命为济南太守。

    耿纯怀抱经天纬地之才,也想在更始政权中谋个一官半职。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时候,李轶与李通、李松兄弟3人在更始王朝封王拜相,权势显赫。

    特别是李轶,自以为是陷害、谋杀刘縯的主要挖坑人,为建立更始王朝立了大功,加上私德不修,他把持

    朝政,弄权营私,为所欲为。

    无论在京城、在封地,还是出差在外,李轶都宾客盈门,前来求他办事儿、投其所好的不计其数。

    耿纯求见李轶,屡屡难以如愿。

    后来,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见到不可一世的这个李使者。

    经过一番曲折,李轶以更始王朝的名义,任命耿纯为骑都尉,授以符节,让他去收复安定赵、魏(今河北

    一带)地区。

    当然,这也是个可以用更始名义为所欲为的肥差。

    一叶知秋,一管窥豹。

    但是,睿智的耿纯亲眼目睹了更始干部的所作所为,深感失望。他痛切地感到,跟着更始,肯定玩儿不长。

    不久,刘秀来河北独立发展时,耿纯毅然放弃更始王朝给的这个重要职位,投奔和追随刘秀,心甘情愿在

    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从零做起。

    好了,由于王莽政权的军队早就在昆阳血战中被收拾得差不多了,王莽本人已经被切片儿,更始王朝在并

    不做深入细致工作的情况下,对基层政权的收复表面上进行得比较顺利,也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

    正在这时,赤眉军来降。

    樊崇带领的赤眉军自公元18年在莒县起事以来,打了不少胜仗,经常杀得王莽官军落荒而逃,行情最好时

    发展到数十万人,很受老百姓欢迎。

    他们艰苦转战于青、兖、徐、豫几个州,基本上消灭了这一带的王莽政权的武装力量,有力地支持和配合

    了各地农民起义军,在推翻王莽政权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待更始王朝在洛阳安家时,他们转战到了濮阳(今属河南)。

    在新莽新莽被推翻、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的乱局中,赤眉军与舂陵、绿林联军是这时候最主要、最重要

    、也最有希望的两支起义武装力量。

    比较联军而言,赤眉军是一支单纯、朴素的农民起义队伍。

    他们起事儿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因为极端贫苦,生活不下去了,就是要吃饱饭,就是要解决生存问题;他

    们的组织纪律很简单实用,没有什么旗帜、号令、文件,规矩都是口头约定的,最基本的就是“杀人者死,伤

    人者偿创”;他们的领导层也没有什么豪华阵容,没有政治野心和复杂的斗争,最尊贵的称号是“三老”,相

    当于“村长”;他们的队伍标志很原始,却很实用,就是把眉毛描红(皆朱其眉)。

    赤眉军标识的这个创意极为绝妙,至今只有人赞叹,没有人模仿,也没有谁改造得更为人接受。

    但是,这样一支队伍,小打小敲还可以,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遇到复杂局面,就面临着如何制定实施较

    高层次的奋斗纲领和斗争策略的问题,面临着如何避免内部散乱和外部乱来的问题。

    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赤眉军正遇到发展的瓶颈。

    这不,当赤眉军来到濮阳时,一下子没有了行动的目标:老对手王莽没了;向西进军打更始没有理由、也

    打不过,大家本来还是哥儿们;向东撤退回家乡,又怕弟兄们散伙。

    正在这个时候,更始王朝从洛阳派使者来见樊崇,要求赤眉军去洛阳投降。

    樊崇正在为下一步的出路发愁,见更始定都,认为汉室又复兴了,很乐意,立即把大部队留下,带上20多

    个头目,跟随使者到洛阳投降更始。

    (至洛阳降更始。)

    樊崇满心欢喜地带着20多个赤眉军头领来到洛阳,希望更始王朝给予封赏。大家拎着脑袋出来闯,终于闯

    出个名堂了!

    我们本来只是想弄个乡村干部(三老、从事、卒史)当当,能吃饱穿暖、不受欺负就行了。

    现在看看,遍地都是王侯将相,咱也应该发达一把!走,领赏去!

    更始王朝倒是很大方,把他们都封为列侯。

    反正爵位没有名额和编制限制,再说大家在打王莽时遥相呼应,都是哥儿们。

    但是,由于更始王朝所控制的地盘儿实在有限,更重要的是,该王朝窝里斗很拿手,而政治谋略和能力水

    平实在有限,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事儿就做不好。

    这时,更始高层就是光给樊崇等人列侯的虚名,并没有授予他们军政实职,也没有分配给他们封地和食邑。

    他们没有处理好赤眉军归降的问题,犯下了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赤眉军的几十万将士们还驻扎在濮阳一带观望。

    大家眼看自己的头领也不过这个待遇,都大失所望:原先有王莽在大家活不下去,现在就是跟了更始王朝

    ,也没有什么意思。

    于是,大家逐渐开始有开小差的。

    樊崇等人见刘玄一副窝囊相,他的高级干部也没有几个能拿出手的,本来心里就凉了半截,对更始王朝的

    分封十分不满。

    大家在打王莽上都是出了力的,我们赤眉军这五、六年也不容易。我们能承认你更始王朝是大哥,是因为

    我们厚道。

    现在你们吃肉,连汤也不让我们喝,老子不干!

    于是,樊崇等人又逃回了自己的队伍之中。

    (崇等既未有国邑,而留众稍有离叛,乃遂亡归其营。)

    祸患的种子由此种下,并迅速萌芽、成长起来。

    其实,大家也早都看出来了,更始王朝的腐败无能岂止表现在这么一件事儿上,还有多着呢。

    就在更始王朝陶醉于灭了王莽、定都洛阳,它的各级干部忙于做表面文章、中饱私囊的时候,直接阻碍更

    始王朝扩大势力、甚至威胁它生存的地方割据武装迅速壮大。

    他们趁着王莽没了、更始还没有全面控制局势的政权真空之际,占据一方、称王称霸。

    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军中,仍然有不少各自独立,并没有归顺更始。这样的一些割据势力和农

    民武装都有一种共同的心态:

    谁说的王莽没了,天下就一定是你更始的?

    这个时候,在一些地方流传着一句民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这句民谣的意思很简单,也很深刻,是说更始王朝能否把天下弄到自己手里,关键在于处理好两个问题:

    一是要与包括赤眉军在内的农民武装搞好关系,二是要牢固地控制黄河以北地区。

    这第一个问题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不久大家还将体会得更深。

章节目录

刘秀君临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雷 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正文 74、 更始的统一战线工作-刘秀君临天下,刘秀君临天下,笔趣阁并收藏刘秀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