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一个独特的现象

    虽然有很多诸侯国

    但是实力不均

    像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吴国越国

    这样的都是大国

    他们就像一个个江湖大佬

    xiǎo的诸侯国

    为了保全自己

    只能依附在大佬的身后

    范蠡晏子还有很多人

    都是大佬国中的人臣将相

    我们接下去要介绍的这位

    确是xiǎo弟弟国家中的ding梁柱

    子产名侨

    郑国人

    郑穆公的孙子

    根正苗红的贵族

    他的父亲子国做过司马

    在郑国也是个大官

    子产年轻的时候就很有见识

    分析问题总比别人多看那么几步

    公元前565年

    子国子耳带兵攻打蔡国

    很轻松就打了个胜仗

    作为一个xiǎo国

    靠着武力赢得了胜利

    郑国人都很高兴

    子国也很得意

    道理很简单

    一个力气xiǎo的人

    要是能靠力气做好了事情

    那种反差成就快感

    会加倍强烈的

    全国皆醉

    子产独醒

    他对子国説

    郑国是个xiǎo国家

    本身就靠晋国庇护

    不好好致力于发展自己内部生产

    还对外打仗

    这是很危险的

    蔡国是楚国的属国

    楚国肯定会为xiǎo弟出头的

    那个时候我们肯定打不过

    只能投降楚国

    我们投降了楚国

    晋国就没面子了

    晋国反过来就要怪罪我们

    我看啊

    四五年之内

    郑国是没好日子喽

    一盆凉水泼到子国的头上

    子国非常生气

    xiǎo孩子家家的

    不要扯淡

    就在这年冬天

    楚国发兵讨伐郑国

    郑国投降楚国

    晋国又来责问郑国

    就这样

    楚国来打了左脸

    晋国又来打右脸

    晋国手刚缩回去

    楚国又来打左脸

    闹的郑国是不得安宁

    公园前543年

    凭借能力

    凭借才干

    凭借贵族身份

    子产当上了郑国的正卿(相当于丞相)

    当时的郑国

    基本比较乱套

    贵族的势力异常强大

    他们可以随便编个刑法就能处置一般的人

    而且还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子产的前任

    因为整顿田地

    触犯了贵族们的利益

    他们就发动武装叛乱

    杀死了前正卿

    子产的老爹也在乱中遇害

    子产是个不信邪的人

    他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

    审时度势

    他继续改革

    整顿田地

    那块田是哪个老爷的

    您给我记好了

    咱们测好亩数

    给我按数交税

    农民兄弟有好消息了

    你们只要有战功

    就可以做甲士

    甲士打仗的时候可以站在车上

    不打仗的时候就可以做个xiǎo官

    这可是个大消息

    以前当官一定要是贵族的种才可以

    现在只要打仗时候有种

    也可以了

    为了让社会有序

    人民有律可依

    子产主持编制了第一套国家法律

    刑书

    本来这套书是写在竹简上的

    由国家官吏管理实施

    可许多贵族勾结官吏

    胡乱解释法律条文

    公元前536年

    子产下令

    把刑书铸在鼎上

    放在宫门之外

    让全国百姓都能看到

    这回法律公开透明了很多

    虽然不识字的人很多

    但也让贵族们有所忌惮了

    子产执政后不久

    有人向他禀报

    经常有人聚集在学校里

    议论国家政事

    评价官员行为

    属下认为

    老百姓这样随便议论国家

    对社会稳定不利

    对官吏统治不利

    建议子产下令不许百姓在乡校集会

    子产坚决反对

    大家没事干的时候

    聚在一起聊聊天

    就算是议论一下我们当官的

    我们不做亏心事

    有什么好怕的

    你禁止人家集会

    这不是堵老百姓的嘴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他们説的对

    我们就改

    他们説的不对

    就当让他们痛快痛快嘴

    就当是让水一diǎn一diǎn的往外流

    免得以后水势过大

    冲垮了国家

    子产不但在内政上

    为郑国开创了新局面

    在外交上

    也屡屡为郑国争光

    有一次

    子产陪郑简公去晋国

    晋平公没把他们当回事

    不接见

    也不让人招呼

    直接把他们送到宾馆就不管了

    宾馆的门很xiǎo

    车马进不去

    子产就让手下人把门拆掉

    让车马进去

    这事就被晋国大臣知道了

    大夫士文伯就来责备子产

    自己什么身份不知道吗

    怎么説拆就拆啊

    子产不卑不亢

    郑国是个xiǎo国

    我们一直唯晋国令从

    不敢有一diǎn怠慢

    这次我们国君亲自带着礼物

    来拜访晋军

    没想到你们根本不接见

    我们的礼物想送都送不过去

    要是放在外面吧

    又怕日久天长风吹雨淋

    把礼物弄坏了

    可你们提供的宾馆这么简陋

    放礼物的车都进不去

    我们拆大门

    只是为了保护好礼物

    免得日后你们不高兴罢了

    一番话把士文伯説的哑口无言

    回去报告了执政大臣赵子文

    赵子文赶紧让士文伯代他道歉

    随后就安排晋平公隆重接待了郑简公和子产

    而后又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欢送郑国君臣回国

    子产身为xiǎo国权臣

    执政二十三年

    对内整顿国家

    建立制度

    发展生产

    对外审时度势

    四处周旋

    保全国家

    他对郑国的功绩

    不亚于管仲之于齐国

    孔子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是一个人

    祖先是宋国贵族

    曾祖父为避难逃到鲁国

    父亲做过鲁国的官

    孔子是复古运动的发起者

    鲁国是当年周公的封地

    保留了很多周国的文化

    当别的xiǎo孩还在尿尿和泥玩的时候

    xiǎo孔丘就喜欢观察别人家祭祖之类的活动

    长大一diǎn

    他对打架捉迷藏一类的游戏兴趣也不是很大

    而是经常用xiǎo木块当祭器

    xiǎo土块当祭品

    自己反复操练看来的祭祀之法

    在周朝建立之初

    为了树立天子权威

    巩固统治

    以周公为首的统治阶级

    给天下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规范

    父子该如何相处

    君臣该何种关系

    尊卑之间该有何种待遇差别

    后来周室渐渐没落了

    没有了实力

    也就得不到诸侯们的尊重了

    制定的那些约束别人的礼仪

    也就没人当回事了

    但是礼仪还是以另外的形式流传了下来

    变成了有钱人炫耀自己的手段

    结婚

    死人

    祭祀祖宗

    都要有一整套繁琐的礼数

    当然穷人没有钱

    是玩不起的

    孔子虽然出身不是很高贵

    家里也没有多少钱可以摆谱

    但是他从xiǎo就对这些

    有制度

    有规范的东西感兴趣

    他似乎隐隐约约感觉到

    这就是规矩

    规矩就是教人怎么做的东西

    我就是想教别人怎么做

    孔子一直很努力

    努力向别人学习周礼

    由于兴趣和努力

    他超过了教他的人

    达到了可以教别人的境界

    这时他也就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想给别人立规矩

    不但自己要有足够的知识

    还需要几个条件

    第一

    我有足够的权力

    让别人害怕我听我的

    第二

    我有足够的威望

    让别人信服我听我的

    孔子还年轻

    这些他都没有

    当时别説诸侯

    就连很多诸侯下面的贵族

    他们都是想怎样就怎么样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

    听説季氏家组织了一次由六十四人组成的舞蹈队

    可按照礼仪规范

    那是天子的规格

    季氏这样的

    按理只能用三十二人的队伍

    孔子十分生气

    可也只能生气而已

    为了让自己认为对的规矩

    有更多人接受

    孔子要争取权利

    赢得威望

    他双管齐下

    一边教书

    一边往仕途走

    到五十一岁的时候

    孔子做上了鲁国的中都宰

    第二年升任司空大司寇

    这个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师

    一个有权利的官员了

    那时候的鲁国和齐国虽然相邻

    但是一直面和心不合

    视对方为自己的对手

    这一年

    齐景公邀请鲁定公到夹谷会盟

    要改善两国关系

    鲁定公很高兴

    打算前往

    孔子给出了建议

    此次会面

    虽是两国修好

    可还是xiǎo心为好

    要带上武将前去才好

    鲁定公认为説的有道理

    就带上武官前往

    还任命孔子为赞礼官

    齐鲁国君来到夹谷

    互赠了礼物

    举行盛大宴会

    宴席之中

    齐国赞礼官演奏四方之乐

    向鲁国国君致敬

    一群手持兵器的武士随声起舞

    个个横眉立目

    杀气腾腾

    吓得鲁定公面如土色

    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

    孔子跨到台上

    向齐国赞礼官大声责问

    两国国君友好会晤

    你舞刀弄剑的

    成何体统

    还不把他们赶下去

    齐景公自知理亏

    只好让武士退下

    下令

    换上宫中之乐

    结果上来一群xiǎo丑

    个个娇首弄姿

    惺惺作态

    尽是粗俗下流的表演

    孔子再次上台

    指责齐国赞礼官

    这些人公然戏弄诸侯

    乱人耳目

    按礼当斩

    还不马上处罚

    逼得齐国赞礼官杀掉了xiǎo丑

    双方不欢而散

    会盟之后

    齐景公看鲁国君臣不好惹啊

    只好做出了让步

    把过去侵占鲁国的一些土地归还鲁国

    经过此役

    孔子护国有功

    得到了国君的赏识

    赏识归赏识

    鲁国最终还是没有重用孔子

    英雄无用武之地

    孔子决定去其他国家走一走

    他带着一班弟子

    向各国君主游説

    陈述自己的政治理念

    推销自己的以礼为核心的治国之道

    但是

    他的理念不为君主们所接受

    生活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年代

    大家都很现实

    没有实力

    不靠武力

    是很难立足的

    仁义道德也许适合天下太平时期

    战乱年代

    讲究仁义道德

    在他们看来

    和自杀无异

    十几年的推销

    孔子还是没有把自己推销出去

    最后回到鲁国

    安心教自己的书

    现在没有人理解和接受我的规则

    希望我的弟子们能延续下去

    千秋万代之后

    总会有人接受的

    孔子还是一个发明教育家

    在他之前

    学校都是官府办的

    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学习知识

    孔子开创了私立学校的先河

    人不分贫富贵贱

    都有资格受到教育

    孔子教授弟子们各种知识

    当然也包括他的治国理念

    做人理念

    还有他给这个社会制定的规则

    孔子虽然给社会制定了很多规则

    但他自己却不是一个迂腐的规则执行者

    从教学生上就能体现出来

    一天

    孔子在给公西华教授知识

    子路跑过来问

    老师

    一个人有了好的想法

    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

    不行吧

    总要先问问别人的意见

    然后再去做

    才比较好

    子路鞠了个躬

    走了

    冉有过来了

    老师

    一个人有了好的想法

    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

    当然了

    肯定要马上去做的

    冉有鞠了个躬走了

    公西华纠结了

    老师这不是两面三刀

    xiǎo人做派吗

    孔子看公西华面部在抽搐

    手脚在哆嗦

    看出了他的内心斗争

    西华啊

    听我解释

    子路这个人行事欠考虑

    过于鲁莽

    所以我要他凡事多思考一下

    冉有那

    为人稳重

    可勇气不够

    做事瞻前顾后

    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去做

    公西华这才放下忐忑的心

    老师的智慧

    我一辈子不能及啊

章节目录

华夏风云五千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天下正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四章 子产与孔子-华夏风云五千年,华夏风云五千年,笔趣阁并收藏华夏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